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已经整理_第1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已经整理_第2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已经整理_第3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已经整理_第4页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已经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11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期继续任教七年级历史,七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学目标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四、教材分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了从隋朝建立到清朝前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三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宋元经济重心南移。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经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历史巨变。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议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六、教研教改课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教学进度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12.18---2.19预备周,开学准备工作122.21--2.27第1.2课,开运河,创科举。贞观之治。232.28--3.6第3.4课,开元盛世唐朝的民族关系243.7---3.13第5.6课,唐代的中外交往,隋唐的科举制度253.14--3.20第7.8课隋唐的文学艺术编辑历史手抄报263.21---3.27单元综合复习考试273.28--4.3第9.10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宋金对峙284.4--4.10第11.12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294.11---4.1第13.14课宋元的科举技术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2104.18---4.24复习练习2114.25---5.1期中考试2125.2---5.8第16.17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2135.9---5.15第18.19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2145.16---5.22第20.21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绘制历史插图2155.23---5.29第22课盛世危机2165.30---6.5第23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2176.6---6.12第24课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2186.13---6.19单元综合2196.20---6.26练习、复习2206.27---7.2期末考试2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难点: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导入新课一、隋朝统一南北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二、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大运河的作用三、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小结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课后活动与探究: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重点和难点重点:“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导入新课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2、玄武门之变二、轻徭薄赋1、原因2、表现3、作用三、知人善任1、原因2、表现3、作用四、加强中央集权五、完善科举制度六、“贞观之治”的含义小结: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突破难点。课后活动与探究: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二、过程与方法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②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③唐都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认识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和难点重点:开元盛世难点:如何评价武则天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教师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发展?唐朝的国势走向如何?接着,教师板书课题。一、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2、“贞观遗风”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2、开元盛世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4、唐都长安小结: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的历史有大致了解。课后作业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①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③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不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④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导入新课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一、天可汗1、唐朝的疆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二、唐蕃和亲与会盟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2、文成公主入藏3、金城公主入藏4、唐蕃会盟小结:用图表法小结有关内容。民族活动地区政权名称重要首领与唐关系突厥吐蕃回纥南诏课后作业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①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④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联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②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②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教学纲要一、遣唐使1、唐朝的对外交通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3、日本遣唐朝使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二、鉴真东渡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2、鉴真的贡献三、玄奘西游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2、玄奘西游的贡献课堂练习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药王孙思邈。①通过观察《赵州桥》图和晚唐《金刚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掘历史信息的能力。②通过自刻印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观察《赵州桥》图,思考赵州桥有何特点,认识赵州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学会对历史图像进观察、提练信息并深入探究。②通过实践了解雕版印刷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了解雕版印刷的情况,通过换位假设、逆向推理认识雕版印刷发明的意义。③了解隋唐时期天文和医学的重要成就,学会以问题作引导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②学习隋唐科学家和发明者借鉴前人经验、注重实践、勇于创新、服务百姓的精神。③通过思考孙思邈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隋朝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难点: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和药王孙思邈,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纲要一、赵州桥1、赵州桥的特点2、赵州桥建造的意义二、雕版印刷术1、印章与拓碑2、隋唐雕版印刷的方法3、晚唐印刷《金刚经》4、发明雕版印刷术的意义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四、药王孙思邈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本上习题。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的诗;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初唐画家阎立本、“画圣”吴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群;隋朝音乐家万宝常、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隋唐时的健舞和软舞及其代表作。①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②通过对唐诗、隋唐书法绘画以及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③通过想像李白诗的意境进行作画和临摹颜字与柳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动手实践以及临帖练字的兴趣。④通过学习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诗态度与怀素学书的事迹,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与探究精神。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②感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和阎立本、吴道子的书画作品,认识他们作品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③通过感知史实,理解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和世界艺术的瑰宝。通过思考莫高窟壁画历经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民情的高尚情操。重点和难点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教学纲要一、诗歌的黄金时代1、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2、“诗仙”李白及其诗歌成就3、“诗圣”杜甫及其诗歌成就4、白居易及其诗歌成就二、书法与绘画1、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2、张旭、怀素的草书3、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三、敦煌莫高窟四、音乐和舞蹈1、音乐家万宝常和李龟年2、隋唐的健舞和软舞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练习,教师讲评。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隋朝、唐朝的都城都是在()a长安b东京c北京d南京2、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的是()a.隋朝的统一b.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d.开凿大运河3、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完成全国的统一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a.36年b.37年c.28年d.29年4、下列人物中与成语“罄竹难书”有直接关系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5、隋朝重新统一南北是在()a、581年b、605年c、601年d、589年6、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知人善任、重视讷谏的皇帝是()a杨坚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7、三省六部制源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8、“三省六部制”中负责起草政令的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9、人们把谁的统治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0、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a、国人饮茶之风盛于唐朝,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b、妇女以穿着男装、幼年缠足、骑马出游为时尚c、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d、长安城里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1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什么地方为中心()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1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13、“赞普”是哪个民族对君王的称呼?()a、匈奴b、鲜卑c、吐蕃d、女真14、公元八世纪时世界最大的城市是()a、罗马b、长安c、洛阳d、开封15、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杜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16、“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领导。()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7、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a、龙门石窟的佛像b、云冈石窟的佛像c、莫高窟的壁画与塑像d、乐山大佛18、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19、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20、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朝鲜b.印度c.日本d.印度尼西亚21、隋朝时,设计并主持建造赵州桥的是()a、僧一行b、郭守敬c、鲁班d、李春22、下列关于历史手抄报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a、历史手抄报是以中国历史为基本内容的手写报纸;b、它有显眼的报头、报名并设有一定的栏目;c、以文字书写为主;d、也配有一定的图画、图案。23、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a、三藏b、玄奘c、鉴真d、一行24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a.辞赋b.诗歌c.散文d.词曲25、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最杰出的三位是()a、李白、杜甫、白居易b、王维、陈子昂、岑参c、李商隐、杜牧、贺知章d、王昌龄、孟浩然、王之涣2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姚崇2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28、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2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30、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饮茶之风风靡全国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31、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a.吐蕃b.回鹘c.突厥d.南诏32、唐代两位最著名的散文家是()a、韩愈和柳宗元b、李白和杜甫c、李商隐和杜牧d、王维和岑参33、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暻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3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35、你知道电视剧《西游记》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玄奘b.鉴真c.戒贤d.普照36、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a、开始形成时期b、初步发展时期c、繁荣发展时期d、走向衰落时期37、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社会安定,经济发展;d、提拔姚崇、宋璟等一批有才干的人3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39、维吾尔族的祖先是:()a、突厥人b、靺鞨族c、六诏d、回纥族40、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a、朝鲜b、日本c、大食d、波斯41、同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有着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学生是()a、崔致远b、阿倍仲麻吕c、卑路斯d、马可波罗42、隋唐文化处在我国封建文化的()a、高峰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衰落时期43、有关鉴真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他是唐玄宗时的一位高僧b、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古代建筑唐招提寺由他主持设计c、他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他帮助日本创制了日本文字44、要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应查阅()a、《马可·波罗行纪》b、《资治通鉴》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5、古代一个平民百姓通过读书途径做官,出人头地,最早应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二、填空46、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多个。47、()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48、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49、我国早在()代就知道刻字技术,()时,刻石和印章开始出现。雕版印刷大约在()时就出现了。50、()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后来,雕版印刷术传到()、()等地。51、唐玄宗时,在世界上首次主持实测出子午线长度的是(),本名张遂。他制定出《》,形成了我国古代成熟的历法体系。他还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观点早了近()年。52、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主张医生不贪,有同情心,对患者一视同仁的是隋唐的(),著有《》,后世尊称他为“”。53、唐政府组织编著的《》,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药典,被唐政府列为医校教科书。54、()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近()首。55、唐朝著名书法家()、()的楷书,()、()的草书,各成一体。张旭创造了“”。56、唐初画家阎立本以()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被后人尊称为(“”)。57、吴道子画的《》,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58、莫高窟又称(),大部分开凿于()时期。是我国最大的()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59、莫高窟现存壁画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和()。60、隋朝的()和唐朝的()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隋朝时期的舞蹈有雄劲的()和柔和婉转的()。唐朝的《》和《》是其中的代表。61、开科举制先河的是()。()又创设(),科举制正式形成。62、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三、材料题:63、阅读材料:唐朝一位皇帝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坏一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①这是唐朝哪位皇帝与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②他们的用人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6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吐蕃(现在的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2)材料二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怎样的?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通好。(3)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这种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提倡的政策。四、问答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写出他们的主要代表作。讲评第五单元测试试卷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教学过程一、发放试卷二、讲评试卷三、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第9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五代十国、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耶律德光与契丹改国号为辽;陈桥兵变与北宋建立;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寇准与澶渊之盟;元昊建立西夏;宋夏战争、宋夏和议。①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通过讲述杨家将的故事,培养学生联系文学作品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有关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过程与方法①感知契丹兴起与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及其统一活动、西夏建立与宋夏和战等史实,认识辽、宋、夏并立的局面和当时民族融合的大背景。②学会通过讲述人物故事和识记历史地图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北宋统一中原与南方的意义,形成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的观点。②了解寇准济国安邦的人生理想和敢于抗敌的崇高气节。③了解辽、西夏在边疆开发上的成就,认识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④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进一步说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是民族关系的主流。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难点:澶渊之盟和宋夏议和。教学纲要一、契丹的兴起1、五代十国2、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3、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4、辽的历史地位三、陈桥兵变1、赵匡胤建立宋朝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三、澶渊之盟1、澶州之战2、澶渊之盟四、宋夏和战1、党项族的崛起2、元昊建立西夏3、宋夏和议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讲评指导。第10课宋金对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和议。①通过学习宋金对峙局面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的史实,增强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③让学生搜集岳飞抗金的故事,培养学生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比较岳飞、秦桧在历史上的不同作为,使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应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②通过观察《宋金对峙形势》图,使学生了解宋金双方作战情况以及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两个政权的控制范围。③通过搜集金灭辽、灭北宋和岳飞抗金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知识的海洋去学习和探索。④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女真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认识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②正确看待、客观分析女真与辽的战争、金与北宋的战争和岳飞抗金的性质,认识到反掠夺、反奴役的正义斗争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而掠夺战争和投降派的可耻行为必定受到人民的遣责和唾弃。③通过学习岳家军英勇抗金和岳飞遭奸人陷害的史实,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审视历史长河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重点和难点重点:岳飞抗金和宋金和议。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斗争。教学纲要一、靖康之变1、女真的兴起2、金国的建立3、东京保卫战4、“靖康之变”二、岳飞抗金1、南宋的建立2、岳飞现“岳家军”3、郾城大捷4、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三、宋金和议1、宋金和议的内容2、宋金和议的影响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本课习题,教师讲评指导。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元世祖重视农业;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①通过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③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②了解蒙古政权武力征服南宋的过程,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议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③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全面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②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③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④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重点和难点重点:元朝的大一统;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难点: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两宋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两宋时期,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权等。这个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直到元朝统一全国,才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元朝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情况怎样?导入新课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2、蒙古汗国的建立二、元朝大统一1、忽必烈建立元朝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3、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民族关系的发展课堂练习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宋朝时制成了指南针,用于航海;唐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开始用于火红制造武器,宋元时,火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出现了大量的火药武器;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及其作用。①通过自制指示方向的小磁针以及用萝卜、泥巴或者木头自制活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引用马克思、鲁讯对四大发明作用的有关论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归纳宋元科技的特点,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自主阅读、教师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认识到它们的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都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对四大发明传播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逐步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火药发明及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四大发明的传播。难点:正确认识宋元科技的突出成就。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归纳宋元时期政治、经济及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如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在民族政权对峙的过程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到元朝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北宋以来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发展;随着海外贸易的加强,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一切为宋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导入新课一、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1、战国时的司南是最早的定向工具2、宋朝时制成指南针,用于海上交通二、火药的发明与使用1、唐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火药在军事上的使用三、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2、元明时发明了木活字、锡活字3、活字印刷的优点四、四大发明的传播1、四大发明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2、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课堂练习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开创豪放词风的苏轼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继承并发扬了苏轼词风的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马致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府的《秋郊饮马图》。①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初步了解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及宋元时期绘画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本课的卡通问答,将《资治通鉴》与《史记》对比,了解《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通过补充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编年体通史的典范。②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弃疾和关关词的艺术风格。③结合第15课。要求学生谈谈《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美在什么地方。重点和难点重点:①《资治通鉴》②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③李清照的词;④辛弃疾的词。难点:①《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②对《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的欣赏。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指出宋元时期文化繁荣,在史学、文学和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取了辉煌成就。导入新课一、《资治通鉴》二、宋词1、宋词的主要文学成就——词2、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及其代表作3、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4、发扬苏轼词风的辛弃疾用其代表作三、元曲1、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元曲2、关汉卿和《窦娥冤》四、绘画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赵孟府的《秋郊饮马图》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第六单元测试一、选择(每题1分,共50分)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2、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3、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4、参加呼伦贝尔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可领略()的人文风情。契丹族b.蒙古族c.女真族d.党项族5、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几段历史时期表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时期。b、五代、辽、宋、夏、金、元是我国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时期。c、北宋时期,中国重新出现大一统的局面。d、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6、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是()a、活字印刷术b、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7、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a、唐朝b、五代c、北宋d、元朝8、元代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在()a、建康b、杭州c、海南岛d、松江9、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10、苏轼与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a、都生活于南宋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c、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d、善于运用口语,格外清新自然11、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因为()a、戏曲元代空前发达,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c、它把诗歌、音乐、舞蹈熔于一炉d、它把诗歌、散曲、说唱熔于一炉12、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a、李清照b、窦娥c、关汉卿d、汤显祖13、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和议()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辽与西夏d、金与南宋14、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后周与北周b、西晋与东晋c、东魏与西魏d、唐朝与后唐15、你认为下列不正确的选项是()a、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居住区)”、“市(商业区)”的界限。b、东京城内的店铺不仅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早市。c、东京城内还出现了娱乐场所,叫做“瓦肆”。d、北宋都城东京商业发展程度比不上唐都长安。16、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a、创制蒙古文字b、建立蒙古政权c、灭亡金朝d、定国号为元17、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北宋与辽的争战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18、下列选项,属于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和女真三族杰出首领共同之处的是()a.都称皇帝b.都统一本族各部c.都任用汉人d.都用宋制建立官制19、辽和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治者不得人心b.人民反对抗金c.国家统治腐朽d.国家内部发生分裂20.宋朝手工业中的哪一行业水平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a.棉纺织业b.制瓷业c.采矿业d.造船业21.既是两宋时期的重要港口,又是元朝最大的港口是()a.泉州b.广州c.明州d.刘家港2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b.他遭奸臣谋害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23.中国古代经济中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政策调整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d.南方贸易发达24.“陈桥兵变”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25.一位生活在北宋前期的都城东京的商人,他可能有的经历是()到“瓦肆”看了精彩的杂技和武术表演b.游览了敦煌莫高窟c.随身携带着“交子”d.友人送他一部<<水浒传>>26.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辽b.金c.西夏d.蒙古汗国27.西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28.我国现在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的是:()蒙古族b.回族c.维吾尔族d.朝鲜族2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出自:()岳飞b.文天祥c.司马迁d.郑成功31.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①泉州②广州③明州④杭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3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34.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指()a.赵高b.杨国忠c.秦桧d.和坤3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36.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37.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a.隋朝b.唐朝c.两宋d.明朝3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a.宋b.元c.明d.清39.《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a.战国b.西汉c.唐朝d.北宋40.宋代南方人的主食是()a.米饭b.面食c.肉类d.鱼类41.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a.五代时期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42.指南针的发明和开始用于航海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43.1271年怱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今天的北京,当时叫()会京b.上京c.大都d.东京4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a.匈奴贵族b.契丹贵族c.党项贵族d.女真贵族45.“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d.南宋时,稻米产量的增加46.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对外贸易的发展c.文化事业的发展d.城市经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四川地区的交子,它出现在()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48.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去江南贩运棉布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c、读《马可·波罗行记》,了解意大利商人经商的情况d、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49、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②边喝着茶边在瓦肆里看杂技表演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种颜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⑤5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夏天,在夜市上、瓦肆里你可以喝到冷饮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农民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的住所以瓦顶平房为主。⑤出行时,人们都只乘轿子或马车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51、关于“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b.宋朝时期,雕板印刷进入全盛时期c.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更先进,很快取代雕版印刷术d.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52.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政府在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天津b.泉州c.上海d.海口53.你知道“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长江流域b.太湖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54、“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一首上海(古称松江)一带的人们世代相传的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妇女的事迹。请你判断,歌谣中的“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西汉b.隋朝c.唐朝d.元朝二、材料解析题:55.①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从三国时期起,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中期以后,移动的速度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请回答:⑴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⑵新的手工行业是指什么?棉纺织业。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交子⑷简述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得到开发;⑵南方相对安定;⑶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56、“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请回答:⑴“一代天骄”是指谁?他分别于什么时候统一了蒙古和建立蒙古汗国?铁木真。13世纪初。1206年。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它的都城是哪里?这个王朝是在哪一年统一中国的?元朝。大都。1279。⑶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①建立元朝;②灭南宋;③推行汉制;④重视农业生产。三、问答题:57、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⑴废丞相,设三司;⑵建立厂卫制度;⑶八股取士;⑷大兴文字狱。58、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道士丘处机偶逢郭姓杨姓猎户即将生子,就给二个孩子争别取名郭靖、杨康,二家猎户夫妇非常乐意。请你说说丘道长为什么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提示:为了让二个小孩从小就记住北宋灭亡(靖康之变)的国耻,从小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讲评第六单元测试试卷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引导学生订正失误的地方,帮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复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的方法。鼓励成绩较好的同学继续努力,对成绩较差的同学,给予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迎头赶上。教学过程一、发放讲评试卷二、引导学生自己订正考试失误的知识点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朝的建立;废丞相,设三司;厂卫制度;八股取士。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朝加强皇权的各项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②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敢于立论的创新精神和利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思辩方法。③通过分析比较明朝和唐朝科举考试的异同,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②明朝建立后,把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到八股取士,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它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难点:正确理解和认识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导入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红巾军大起义2、朱元璋建立明朝二、废丞相,设三司1、撤中书省,废丞相2、废行省,设三司三、厂卫制度1、锦衣卫2、东厂和西厂四、八股取士1、八股取士2、八股取士的影响课堂练习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②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预习,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课前引导: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导入新课一、郑和下西洋1、条件和目的2、概况3、意义和影响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及其危害2、戚继光抗倭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贩;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雍正时,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①通过了解从到女真、建州女真、满洲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探寻历史线索的能力。②通过分析专制皇权的强化过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与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严重后果,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介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有关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②从清朝设立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方面,结合课中题和课后题,说明清朝进一步强化皇权,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达到了项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创业事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②通过讲述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的有关史实,痛斥奸邪,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专制统治的危害,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将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强化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清朝设立军机处以及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难点:清朝强化专制统治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历史上曾经有哪几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央政权?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除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外,还有满洲建立的清朝。导入新课一、清朝建立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2、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3、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二、军机处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2、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三、文字狱1、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2、文字狱的危害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第19课抗击西方殖民者入侵教学目标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6——17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我国哪些地区?我国人民又进行了怎样的抗击”等问题,培养学生归纳及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③指导学生对比观察《中国地图》,分析现在中俄东段边界与《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的边界有何不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历史事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对外交往中各国既可以和平共处,也会兵戎相见,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②注重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对台湾有关历史的演变过程和现状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16——17世纪中国遭到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史实,分析中国被入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②通过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初步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英勇不屈的民族,她的英雄儿女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领土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和难点重点: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及其历史功绩;②雅克萨这战;③《尼布楚条约》。难点:①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为什么纷纷侵略我国东南没海和东北地区;②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是自卫反击战。教学过程课前组织学生预习,出示思考题,然后以问题为线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引导学生通过解决掌握本课知识。导入新课①16——17世纪有哪些西方殖民者侵扰了我国东南没海的哪些地区?②葡萄牙殖民者是怎样侵占澳门的?澳门又是怎样回到祖国怀抱?从澳门被占到回归说明了什么?③荷兰殖民者是怎样侵占台湾的?二郑成功收复①谁能用学过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他是怎样收复台湾的?收复台湾有何意义?③我们怎样评价郑成功?三、雅克萨之战①16——17世纪我国的黑龙江流域遭到哪个国家的侵略?它占据了中国的哪些领土?②雅克萨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为什么?③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平等条约?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第20课疆地区的管辖教学目标郑氏政权归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