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鉴赏概论:古镇民居景观鉴赏_第1页
旅游鉴赏概论:古镇民居景观鉴赏_第2页
旅游鉴赏概论:古镇民居景观鉴赏_第3页
旅游鉴赏概论:古镇民居景观鉴赏_第4页
旅游鉴赏概论:古镇民居景观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51古镇民居景观鉴赏《旅游鉴赏概论》第一节古镇民居景观概述一、古镇民居景观的形成与特点(一)古镇民居景观的形成1.萌芽期所谓古镇民居,是先有民居,后形成古镇。2.发展定型期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民居可谓真正定型。3.成熟期明清时期是我国城市布局的成熟期,北京城是集大成者。2024/2/52(二)古镇民居景观的特点1.注重选址,重视环境,追求自然和谐2.建筑的群体性及布局装饰的美观性3.雅俗共享的民族文化《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二、古镇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一)古镇景观的基本类型1.江南水乡古村镇主要分布于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等特点,对古村镇的布局、建筑构思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依据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地理区位,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极负盛名的浙北与苏南的水乡古镇。这类古镇居民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面布局似四合院,风格朴素恬淡,多为古桥、码头、书院、店铺、牌坊等建筑。另一类是分布于浙江山区、丘陵地带的血缘村落,居民聚族而居。这类古村落不仅讲究“阴阳风水”,追求“天人合一”,而且大多建有寨门、水口、牌坊、宗祠、庙观等代表家族血脉的标志性建筑《旅游鉴赏概论》2024/2/54《旅游鉴赏概论》2024/2/55《旅游鉴赏概论》西塘古镇2024/2/56《旅游鉴赏概论》乌镇2024/2/57《旅游鉴赏概论》周庄2024/2/582.皖赣徽派古村镇主要分布于安徽省和江苏省。徽派古村镇多集中于皖南和赣东北地区的古徽州的一府六县。这些古村镇在选址和建筑布局上讲究风水,要求负阴抱阳,即依山傍水。在聚落的构建上体现了严密的宗族血脉体系,聚族而居,盛行耕读文化,崇尚理学,贾而好儒,以商兴村。古村镇的建筑风格为白墙灰瓦、马头高墙、飞檐翘角、庭院天井。屋宇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精美。江西除徽派古村镇外,还有赣派古村镇和客家围屋。赣派古村镇以流坑、美陂、钓源、安义、卢家洲、瑶里等为代表。客家围屋以龙南、定南、全南、寻乌、安远、信丰等地的为代表。《旅游鉴赏概论》2024/2/593.闽粤古村镇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和广东省。福建的古村镇主要分布在闽西、闽北和闽南这些沿海地区。闽西主要为客家村镇,民居建筑为客家土楼,造型奇特,有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建筑四周围拢,注重防御功能。闽北与浙江接壤,民居建筑深受江浙的影响,有高大精美的牌坊、众多的书院建筑、精雕细刻的雕饰等。闽南民居建筑多为“皇宫式”,红墙赤瓦,外观华丽,颇具殿堂风范。广东省的古村镇主要分布在粤西的梅州地区、沿海的潮汕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古村镇主要集中于开平一带,这里集中了融西方建筑元素和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为一体、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群。《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0《旅游鉴赏概论》客家土楼2024/2/5114.北方大院建筑群、古村镇主要分布于山西省、河北省和北京市。北京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四合院”的意思是指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圈成的院落。四合院的建筑布局,受封建宗法礼制的支配,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在明清时期,晋商的兴起,使得山西出现了宏大的院落建筑群,堪称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代表。山西民居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实墙有四五层楼那么高,防御性极强。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是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25.西北古村镇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古村镇多分布于高原和山区,民居建筑风格朴素,房屋较低矮,屋顶坡度较缓,还有相当多的民居建筑使用平顶。多用土坯或劣土墙,木装修简单。一些黄土高原区的民居建筑以窑洞式为主,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窑、平地锢窑。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为蒙古毡包,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民居。它具有制作简便、易于拆移组装、抵御风寒等特点。中国其他地区的蒙古族,以及东北的鄂温克、达斡尔,西北的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多使用类似的毡包,仅是高矮、形状略有差异,名称也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构造,甚至居民文化和祖先拜火的遗风,都是同出一辙的。《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3《旅游鉴赏概论》陕北民居2024/2/5146.川渝古村镇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川渝地区民族众多,各地居民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差异,反映在建筑形态、风格上各不相同。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等建筑都各具特色。即使是汉族地区,也由于其地域广大,且清初以来就有较多移民,所以部分民居或兼有北方民居矮檐厚墙的特色,或兼有云贵高原的建筑特点,呈现纷繁多样的格局。该区域的村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少数民族的古村寨,如彝、藏、苗、羌、土家等少数民族的村寨;另一类是汉族古村寨,主要集中于川中地区,汇集了东至江浙,南到闽粤,西接川滇,北及秦晋各地的诸多文化元素。建筑风格上,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等院落建筑以及干栏式建筑最为常见,在涪陵南部山区则以客家土楼为主。《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57.湘黔古村镇主要分布于湖南省、贵州省。湖南的古村镇多集中于湘西、湘南的一些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高山峻岭、滩河险阻,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原始遗风和古老建筑随处可见,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村寨为典型代表。这类民居多依山而建,以吊脚楼和民族风情为主要特色。贵州的古村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朝的移民古村寨。这类古村镇分布于贵阳周边地区及安顺地区,以安顺地区的屯堡建筑最为典型。另一类是少数民族的古村寨,多集中于黔南、黔东南的崇山峻岭中。苗族的干栏式吊脚楼,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木结构建筑是此类村寨民居的主要特色。《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68.滇桂古村镇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大省,从建筑形式上可将云南古村镇分为两大体系:昆明、保山一线以北地区,经济、交通较发达,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多以汉化型民居建筑为主的古城镇,民居建筑为汉式院落体系。昆明、保山一线以南地区,尤其靠近缅甸、老挝边境,主要是以本土型民居建筑为主的古村寨,民居建筑类型有傣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的干栏式,傈僳族、普米族、独龙族、彝族、纳西族的井干式(也称木楞房),彝族、哈尼族的土掌房。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文化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并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著称,保存有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古村镇。《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79.西藏古村镇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主要村镇有江孜(见图)、翁达岗、盐井等。西藏是我国藏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地域特色鲜明,尤其是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藏传佛教及其学说(如天梯说、女魔说、中心说、金刚说、来世说等),对建筑形式和空间组织等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并形成了藏式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在这些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的主导下,西藏的许多城堡、村镇都是以寺院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因此,富有深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城堡、村镇区别于其他民族村镇的最明显标志。藏族民居就其形态而言,有帐房、碉房、干栏式三类。帐房主要是牧区居民的居住形式。碉房是藏族民居的典型形态。碉房一般多为三层式。《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8《旅游鉴赏概论》西藏江孜古城2024/2/519(二)民居景观的基本类型民居,即指普通民众的住所,也就是指王府以外的住宅,可以称为宅或家,“余官曰宅,庶民曰家”。民居是古镇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它们的建筑形态与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了古镇的面貌,还决定着古镇的格调。1.院落式民居院落式民居是中国最普遍的一类民居。主要的特征是:封闭而有院落,中轴对称而主次、内外分明。院落式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原、山东半岛和华南的平原和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西南的盆地、平原地区,以及台湾岛的平原地区。院落式民居分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其中北京四合院是院落式民居的典型代表。《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0《旅游鉴赏概论》院落式民居2024/2/5212.穴居式民居穴居式民居和楼居式民居在自然生态方面,有着极其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是保存原始建筑特征最多的民居建筑模式。我国西南的亚热带山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是这两类民居最集中的区域。考古和人类学研究成果表明,“穴居”是人类初始的民居。穴居式民居最典型的代表是“窑洞民居”,是旧时黄土高原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特殊民居形式。我国的豫、晋、陕、甘等地仍保存有大量的窑洞民居。窑洞分为崖窑、地窑和锢窑。《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2《旅游鉴赏概论》穴居式民居2024/2/5233.楼居式民居楼居式民居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干栏木楼。它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亚热带的少数民族山区,如广西北部、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的苗、侗、壮、瑶等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干栏木楼全身是木,木结构、木檩椽、木板墙、树皮瓦,连接处用榫头穿卯,甚至没有一根铁钉、一件铁钩。一般以“三间四架”的矩形平面为基础,根据家庭人口、楼基地形与道路关系等不同,派生出“L”形、“凸”形、“凹”形。干栏式民居又由于多建于山坡地,为节约土地,结合地形,多为两三层矩形单元体,在矩形平面内常常错层、跳层,屋顶为双坡大“悬山式”,屋顶主要材料是青瓦,山高林密的木楼也有用木板瓦的。此外,四川的西南部、重庆、湖南的西部等地的山区,滨水地区的“吊脚楼”(见图),台湾岛阿里山区的“圆竹楼”等也属于楼居式民居。《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4《旅游鉴赏概论》凤凰吊脚楼2024/2/525第二节古镇民居景观的鉴赏一、古镇民居景观的鉴赏方法(一)与环境和谐的意境美(二)实用与美观统一的生活美(三)文化美《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6二、外观结构鉴赏古镇因水陆交通而兴起,顺应原来的地理环境,再经过人工整理开挖,古镇的水道一般比较平直,也极有规律。水乡河多,因而桥也多,桥是构成水乡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水乡的石桥造型优美,古人在建桥时,将工艺和文学、书法相结合,往往在桥上刻有楹联,记述史实,描绘景色,趣意盎然。除水道、桥、水栅、河埠外,还有沿岸蜿蜒的廊棚成为水乡独特的景观。《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7除了整体布局,还有一些构件或小品也充分体现着古镇民居的特色。1.天井天井是民居中用以采光、通风的特征构件。2.墙水乡民居以木结构为主,因而墙具有重要的防火功能。3.地面院宅内露天的地面(如天井)用石板条铺、块铺,或用裂纹石块或鹅卵石铺砌,也有用砖铺的。室内地面都用砖铺。4.屋顶铺青瓦整个坡屋顶呈向内微曲的屋面,有利于屋面排水。屋脊的做法花样很多,普通小型民居只用瓦竖砌,两头做简单纹饰。大、中型民居的主要厅堂脊头做成龙、鸡等形状的花饰。《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8三、内在意蕴鉴赏中国古镇民居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透过中国古镇民居,我们可以形象而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和基本精神,以及它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一)儒道的哲理思想中国传统民居体现了儒家的“阴阳五行、阴阳八卦”的思想。(二)“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民居建筑的选址中得到直观而形象的理解,即村镇或临河沿路,或依山傍水,小桥曲径,阡陌纵横,荷塘溪池,家禽成群,宅前屋后林木成荫。中国传统民居所追求的环境意向,以崇尚自然和追求真趣为最高目标,以得体合宜为根本原则,以巧于因借为创造手法。《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9(三)宗法制度和礼制观念(1)血缘关系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纽带,而家族观念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传统民居“聚族而居”就是一种血缘家族观念的体现。(2)礼制是宗法制度的另一种表现。礼制在民居建筑上体现为宗祠、祖堂、寺庙、牌坊等。(四)风水观传统民居依照风水观择址选形主要包括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五步骤:(1)觅龙即寻找山脉;(2)察砂即怀抱民居的群山;(3)观水即需要充裕的水源滋养万物;(4)点穴即选中最佳位置;(5)取向即依八卦和五行判定吉凶。《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0第三节古镇民居景观的典型赏析一、江南第一水乡周庄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西与苏州相望,东邻上海。周庄古名贞丰里,这一地区在春秋时期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古称“摇城”。周庄北连白蚬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经浏河出海,是理想的天然水上通道,商贸生意兴隆,富商巨贾纷至定居,很快发展成为江南巨镇。河道上建有元、明、清各式古桥,全镇曾有古桥30余座,现存14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双桥和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的富安桥。在周庄的历史人物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富商沈万三,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进行水运贸易,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1《旅游鉴赏概论》周庄2024/2/532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坐落在皖南山区的黟县。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西递、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达440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建筑中的承志堂,是皖南古民居中宏大、精美的代表作。《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3三、山西平遥古镇位于山西的平遥古镇,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鸟瞰平遥古镇,更令人称奇道绝。平遥古镇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味之高实为国内罕见。走过平遥的街市,数过民居的门户,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活生生的画卷。走遍平遥古镇,感怀明清建筑奇迹般整体留存的古朴之美,叹息晋商家族悲剧性衰落的文化断层。只有夕阳余晖掩映下无数精致的门户在经历沧桑之余,还幽发着平遥昔时的富足与辉煌。《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4《旅游鉴赏概论》平遥古镇2024/2/535四、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3000座;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为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