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_第1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_第2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_第3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_第4页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

(2022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Idyspepsia,FD)是一组

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或上腹痛、上腹烧灼感

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候群,可伴有反酸、恶心、呕吐、暧

气等不适,症状一般持续至少2个月。根据罗马IV标准,FD

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IgastrointestinaI

disorders,FGID)范畴,是功能性腹痛的一种类型。FD的

诊断以症状为基础,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的需要考虑诊

断FDo脑-肠-微生态轴的功能紊乱和结构紊乱是导致FD的

主要原因。FD症状的产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

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

能异常有关。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内

脏高敏感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警觉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研究

发现与父母分居、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是我

国儿童F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发病机制,罗马IV标准建

议将这一类疾病改称为脑-肠互动异常。

2012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

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

共识”。近10年来,该共识帮助临床医师规范诊治了大量

FD患儿。针对F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治技术

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该共识进行重新修订,以规范FD的诊

断与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过度的检查。

一、共识制定方法

本共识启动时间为2020年9月25日,由中华医学会儿

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

委员会消化学组发起并组织撰写,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指导支持,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定稿。以“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童”“指南”“共识”“Meta分析”“综述”“治疗”

“诊断”“functionaIdyspepsia”“children”“guideline”

“consensus”"Meta—analysis”“review”

^treatment/therapyv“diagnosis”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MedIine

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共检索到密切

相关的中英文文献278篇,通过阅读评估,根据发表时间、

发表期刊的质量及内容的相关度最终纳入32篇文献。

二、FD发病情况

目前国际上关于儿童FD发病情况的研究较少,且由于

诊断标准不同,各研究报道的FD发病率差异较大。Meta分

析显示全球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患病率为13.5%

(95%CI11.8%~15.3%),其中FD的患病率为4.5%

(95%CI1.2%~9.9%)o按照罗马川标准,瑞典儿童FD的

患病率为3%。哥伦比亚的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显示,根据罗马

IV标准,儿童FD的患病率为3%,而按罗马III标准,FD患病

率则为1%。美国的研究显示,按罗马IV标准,84.9%的慢性

腹痛患儿可诊断为FD,而按罗马III标准,此比例仅为52.8%,

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占FD总数的81.1%。我国有关FD发病

情况的报道更少。按罗马IV标准,我国陕西省中小学生FD

的患病率为3%,其中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为69.9%,符合

上腹痛综合征的为19.1%,11.0%的患儿两者皆有。重庆医科

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回顾分析了该院消化专科门诊FGID发病

情况,显示,4岁儿童中FGID占就诊人数的34.4%,其中FD

患病率为59.0%。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的标准对FD的

诊治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显示FD对患儿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医疗费用花费较高但获益却普遍较低。因此,查漏补缺、及

时更新、重新修订FD的诊治共识十分重要。

三、诊断

1.临床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如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腹

胀、早饱、厌食以及反酸、暧气、恶心和呕吐等;了解症状

的严重程度与出现频率、持续时间;明确症状与进餐、排便

的关系;症状可以是1种或多种,可以反复发作,也可以在

一段时间内没有症状;并注意询问饮食、精神、心理等相关

诱发因素。全面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尤其需要注意有无报

警症状,如持续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夜间痛醒、吞咽困难、

吞咽疼痛、持续呕吐、胃肠道出血、夜间腹泻、关节炎、直

肠周围疾病、非自愿性体重下降、青春期延迟、不明原因发

热等;并注意询问有无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或消化性溃疡家

族史等。报警症状往往提示存在其他疾病,需及时完善相关

检查,避免误诊或者漏诊。

2.辅助检查:对拟诊为FD的初诊患儿,可在采集病史

与体格检查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实验室或辅助检查。目前推

荐的基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粪常规、粪

隐血、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可选择的检查包

括上消化道内镜、胃肠领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13C尿素呼气试验、粪Hp抗原等)、肝

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尿

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等。以上可

选择检查项目主要是针对报警症状,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

疾病,而非针对FD的评估。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FD患儿建

议转消化专科进一步评估和诊治,完善胃肠动力学检查,如

有必要也可请心理科完善心理评估。

3.诊断标准和分型:(1)诊断标准为36月龄以上儿

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

以下3项条件: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

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暧气、恶心、呕吐、反酸等;②

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

改变无关;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2)亚型分型根据主要症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

综合征和混合型3个亚型。①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餐后出现饱胀不适或早饱感,影响正常进食;或有上腹胀气、

餐后恶心或暧气。②上腹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严重上腹疼

痛或烧灼感,影响日常生活;疼痛局限于上腹部,通常不表

现为全腹、腹部其他部位或胸肋部的疼痛,排便或排气后不

能缓解。疼痛可为烧灼样但不包括胸骨后疼痛,疼痛通常由

进食诱发或缓解,但也可在空腹时发生。③混合型:同时具

有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的表现。

四、治疗

FD的诊治流程见图10

注:报警症状包括持续右上或右下腹疼痛、夜间痛醒、吞咽

困难、吞咽疼痛、持续呕吐、胃肠道出血、夜间腹泻、关节

炎、直肠周围疾病、非自愿性体重下降、青春期延迟、不明

原因发热等

▲图1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流程

(一)一般治疗

通过与患儿家长及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建立“生物-

心理-社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有助于帮助患儿缓解症状。

在患儿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帮助家长认识及理解患儿的病情,

指导改善患儿家庭整体生活模式,并且建立有效的干预计划:

调整饮食结构、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情绪管理等。通

过去除FD可能的诱因,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患儿生理

机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的症状及其与进餐的关系,可选用促动力药、

抑酸药,一般疗程2~4周。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延长疗程或进

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1.抑酸及抗酸药:该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上腹痛综合征

型FD的治疗。包括:(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喳[1mg/

(kg•次),1次/d,餐前口服,最大量40mg/d]。(2)

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0.5mg/(kg・次),2次/d,餐

前或睡前口服,最大剂量40mg/次]。(3)中和胃酸药物如

铝碳酸镁(250~500mg/次,3次/d,餐后r2h口服)。以

上药物对于缓解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反酸等症状有较明显

的作用,因此是上腹痛综合征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要注

意药物使用年龄限制。

2.促动力药:(1)多潘立酮是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

体拮抗剂,能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明显

改善FD患儿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

可导致QT间期延长,并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从儿童

用药的安全考虑,建议在大龄患儿中使用,并注意药物不良

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用法为0.3mg/(kg•次),

3次/d,餐前30min口服。(2)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

枸檬酸莫沙必利,可改善FD患儿早饱、腹痛等症状,用法

为0.2mg/(kg•次)(最大剂量5mg/次),3次/d,餐前

30min口服,但其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尚不确定。

3.赛庚噫:属于5羟色胺2受体拮抗剂,对儿童FD也

有疗效,且较安全,推荐用法为0.25~0.50mg/(kg-d)分

2~3次口服。建议用于一线治疗效果欠佳的患儿。

4.精神心理干预:导致FD的心理因素已越来越受到重

视,医生应该具备足够的同情心、耐心。对于抑酸药和促胃

动力药治疗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儿,建议请心

理科或精神科医生协助诊治,经医生全面评估后,给予必要

的行为治疗、认知疗法或心理干预以及精神类药物治疗,如

舍曲林、阿米替林等,建议在精神及心理医生充分评估患儿

病情后,由儿科消化、心理、精神科医生共同诊治及观察随

访。

5.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