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卷04-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1页
重组卷04-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2页
重组卷04-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3页
重组卷04-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4页
重组卷04-冲刺2021年高考语文之真题+模拟重组卷(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1年高考精选真题+模拟重组卷04

高三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20217月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

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

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

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

“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

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

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

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

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

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

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

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

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

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

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

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

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

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

“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

在这里严重缺陷,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

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

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

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

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

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

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2+2=8或者2+2=0

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

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

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

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

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

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

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翘起或一个喷嚏

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

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

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

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

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

形式逻辑。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

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

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

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

因。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

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半”

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

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人机合作能有效支

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6分)

【答案】

1.D

2.C

3.C

4.①对比论证•将技术主义者和人类智能对比,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对比。

②举例论证。文中“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属于举例论证,此外列举人类智能种种“大

智若愚”的表现也是举例论证。

5.(1)不同意。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不足,都鼓励人类去探索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问

题。材料一呼吁人类提高警惕,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无法真正地完全取代人类。

(2)同意。材料一承认人工智能的强大,会给人类带来威胁;材料二则认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无法超越

人类智能。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原文没有说“都属

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只是强调人类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

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机器人没有这种能力。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

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错误。由原文“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

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

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

2+2=8或者2+2=0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

只能让机器人迷糊”可知,机器无法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只能让机器人迷糊,选

项曲解文意。“最终超越人类”也没有依据。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作答本题,需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二将人类智能和技术主义者做对比,列举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现象,论证人工智能在文

学领域难以取得突破的观点。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

宋代秦观的作品”例举的是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不能作为论据。

B.“某网站售价15元的‘写作软件'”例举的是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的成就。不能作为论据。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

逻辑可以穷尽”,本例说的是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人类智能的微妙,可以作为论据。

D.“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例举的是人工智能支持的写作类型,和论点不符,能作为论据。

故选C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使用的论证手法,作答本题要掌握论证方法有哪些,然后从文中找出文句加以说

明。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

第一段,“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

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作对比,指出二者的不同。

第二段,“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种高声大气是

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Q的‘精神胜利’,还是庄

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作者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论证了人类智能中的一些“大智若愚”的现象,是人工智能无法辨识的,甚至会导致

全部数据库瘫痪,以此来论证人工智能的缺陷。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题干“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摆出自己的观点。可以回答“认同”,也可以回答“不认同”。

材料一主要是从人工智能对人类“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来谈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害。材

料二则是讲人工智能的缺陷和人类智能的卓越。二者不同,说截然相反则有失偏颇。

材料•整体上对人工智能发展持悲观看法,而材料二则不同,主要是指出人工智能的缺陷,同时指出了人

类智能的优越性,从悲观、乐观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不同的。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0•新高考全国n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

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

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髡放在

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

亲下棋,大多是羸,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

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膝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

家,父亲拿出象祺,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

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

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

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

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

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埠

螂药上面写着“蜂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

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

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

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

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

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

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嬴了黑毛。

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

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

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

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

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

髡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

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

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

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

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

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

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嘲,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

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

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

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

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

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

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

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

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

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4分)

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案】

6.B

7.B

8.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

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

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9.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

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详解】

6.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错误,从文中来看、父亲态度谦和,与

人下棋从来只下三盘,不“挂”东西,最后一盘还总是故意输给他人,体现出一种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

君子风度,并没有“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之情。

故选B,

7.本题考查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错误,从后文来看,父亲并未下场下棋,而是让“我”

代下,因此选项表述错误,应该是与后文父亲再也不下棋了的决定形成反差,烘托父亲淡泊的形象。

故选B.

8.本题考查分析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板凳”是一个与本文情景十分贴合的细节事物,父亲常常外出下棋,总是在“大树下,修车摊,

西瓜摊,公园里”下,这些地方下棋,必须要自己带上板凳,因此“板凳”是个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事

物,让文章显得更真实;其次,“我”为父亲背“板凳”,也展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之情,“父亲走

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我”总是愿意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为他背板凳,这不仅是儿子对父

亲的崇敬之情,更有“我”对父亲棋艺精湛的仰慕,反映出我亦子亦徒的真实心理。再次,“我”背"板

凳”的变化,也反映出“我”与父亲之间关系的改变,如一开始,“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

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可见父亲一开始对“我”的态度并

不热切,只是顺其自然;“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是“我”指出父亲“仕”下得不对,父亲

教“我”用“仕”之后,父亲便让“我”替他背板凳,可见父亲此时已经认可了“我”作为他弟子的身份,

让“我”从事弟子侍奉老师的活儿。

9.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下棋是下棋”是父亲针对眼镜输了棋,拿出一支钢笔送给“我”的行为所说的话;从文章整体来看,父

亲下棋从来不“挂”任何东西,“下棋是下棋”,就是指不能让下棋变成赌博、利益之争,而仅仅只是切

磋棋艺,体现出父亲恪守棋道的君子之风;同时,父亲此时的生活是相当落魄的,他下岗后“每天喝两顿

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终日在棋摊泡着”,在经济上十分贫困,但父亲却从不因此贪图利益,不肯

拿棋艺换取生活物资,体现出他的个人尊严,令人尊重;"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

眼镜的钢笔是送给“我”的,父亲代“我”做了决定,因此这番话也不只是对眼镜说,也是对“我”的提

醒,“他有笔”提示“我”不要贪图利益,“下棋是下棋”提示“我”也要恪守棋道,不可让纯粹的棋艺

追求沾染了世俗的污浊。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17月八省联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

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腔

禁闲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

诸侯以照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承,谁当嗣者?”上目:“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

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竺看相亲,

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健仔,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你牛

出,桀辄人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

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

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

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兔冠颈首谢,上口:“将军冠。

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谱光者,上辄怒日:“大将军忠臣,

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

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黎,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入禁阚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阚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阚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网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

/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

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

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

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

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健仔,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3分)

【答案】

10.C

11.C

12.B

13.(1)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

(2)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

14.想要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

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

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年老”是“上”的形容词谓语,不带宾语,也不修饰后句,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B;

“黄门画者”作“画”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o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

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B.“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错误,上官桀儿子的女儿成为婕妤,算皇亲国戚,但

桑弘羊不是,原文只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不能看出他是皇亲国戚。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因,依靠;内,通“纳”,使……进入;便仔:婕妤。

(2)关键词:辄,于是,就;属,通“嘱”,嘱托;辅,辅佐;毁,诋毁;坐,判罪。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要求找出被霍光清除的政敌的“最为严重的罪行”,信息在倒数第二句中,“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

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

王、盖主皆自杀”,可见,他们密谋让长公主请霍光赴宴刺杀,并打算趁机废除昭帝,迎立燕王,故最严

重的罪行是谋反。

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是骡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骡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回来时,就带着霍光西

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

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

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武帝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

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

的职务。”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

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

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

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住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

公主私生活不太检点,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

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

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

再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

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他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

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

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昭帝说:

“将军戴上冠。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上奏书的人果然逃跑失踪了,追捕得很紧。这以后上

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办他

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

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被发觉,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

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0•新高考全国H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0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

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B

16.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

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分析】

15.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

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

故选Bo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

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

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

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

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诗也就学成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2020•新高考全国II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和

""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

景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答案】与子同袍与子同泽吴楚东南圻乾坤H夜浮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袍、圻、乾坤、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2021•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进峰城,就融入一个石榴的世界。满耳是石榴的故事,满眼是摇动的石榴树。

碧绿的树叶中,红艳剔透的石榴花骄傲地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放眼望去,.那卷黄石橙花,一弧

像簇簇火苗。在蓝天和阳光下.石榴花聚合成熊熊燃烧的火海,摇荡着,呼应着,翻滚着,十分壮观。

文人们对石榴的偏爱,不吝笔墨。有的细致描摹石榴形象,大写特写其仪容。诗人透过石榴外表,挖

掘其内涵,张扬其精神:“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不求结果,但求过程:“翻嫌桃李开何

早,独秉灵根放故迟”,不争不抢,不卑不亢;”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平易近人,淳朴

淡泊……朵朵石榴花,开在历代文人的笔尖之上。

石榴籽圆涧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

结的寓意。石榴的名字可谓琳琅满目,金罂、金庞、沃丹、丹若……贵重的“金”、喜庆的“丹”,都集

于石榴一身。火红、多籽、甜蜜、团结,或正契合了人们祈愿的生活的样子吧。

18.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几十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C.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

D.新的学习观既提倡在做中学,也强调在学中做: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答案】

18.B

19.B

20.修改: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被寄予

紧密团结的寓意。

【分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冒号表示提起下文。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提起下文;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总结上文。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那朵朵石榴花,就像簇簇火苗”运用比喻修辞,将红色的石榴花比喻成火苗。

A.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运用借代的手法。

B.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

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运用比喻手法。

C.明月不谙离恨苦,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三百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

寓意”的主语是“人们”,为了保持主语一致,可以将后一分句改为“常被寄予紧密团结的寓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u分)

【2021•湖南长沙市•高三其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控制体重是一直以来的话题,说到控制体重,人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可能是控制饮食。但实际上,往往

有很多因素会导致不正常的饮食欲望。在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情绪问题对于饮食欲望的影响,情绪问题常

常是不正常饮食欲望产生的原因。因此,①,不要想着用食物来化解问题,而应该去寻求其

他的应对策略,让进食不受情绪问题影响。

很多人选择用过度节食的方式来控制体重,然而,②,会让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

有研究表明,当过度节食的人③,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所以过度节食

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的方法似乎并不可取。

控制体重是个缓慢的过程,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结合适度的运动,

切记不可急于求成。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答案】

21.①当情绪遇到问题时;②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③控制摄入某种食物时

22.第一段:不能因为情绪问题影响进食。第二段: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不可取。第三段:控制体重不可

急于求成。

【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横线前说的是情绪问题对饮食欲望的影响,横线后说的是不能只通过食物来化解问题,由此可知

此处说的是情绪产生变化,所以可填“当情绪遇到问题时”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文段首先点出过度节食是人们控制体重的方法,根据横线前的“然而”和横线后的“会让人们对

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可知,过度节食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抑制食欲,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故此处可填

“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过度节食的人”可知,此处应填与过度节食的人的做法有关的内容,根据横线后

的“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可知,此处可填“控制摄入某种食物时”之类的内容。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了解文段的大概意思,然后阅读每一段的内容,归纳出每段的中心意思即可。分析文

段内容可知,笫一段讲的是情绪对于饮食的影响;第二段讲的是很多人通过过度节食的方法来控制体重,

但效果并不好;第三段讲的是控制体重不能急于求成。拟写答案时,注意题干要求“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来

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12021•福建福州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阳刚之气”内涵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