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复习教考融合之《声声慢》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①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②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注]①徐再思:浙江嘉兴人,元代散曲作家。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灯花,棋未收”,从视觉角度入手,灯花垂落,残棋未收,化用宋诗赵师秀的《约客》却又翻出新意。B.“三更”点出“归梦”难成;“归梦”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C.“江南二老忧”,作者巧妙运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落笔于江南的父母,表达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思念之情。D.此曲善用数词,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妥帖又自然,毫无雕琢痕迹,作者笔力深厚。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和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歌子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直接抒情,下片侧重写环境,真切细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特定环境的感受、对生活变迁的痛切情绪。B.首两句“天上”与“人间”对举,人看见星河转,时间流动,帘幕内人无眠。C.枕簟凉,词人以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可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D.“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4.本词与《声声慢》都是李清照南渡以后所做,请你谈谈对本词中“情怀”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寄郑起侍郎注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①此诗写于北宋干德(963~968)初,杨徽之被贬为外官之时。②寒食,指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故寒食、清明常并举。宋时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常外出春游,踏春赏花、荡秋千等。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鲜明地点出了时间,交代了赋诗的对象,暗示了诗人与郑起的亲密关系。B.首联以“郊原”“山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叠词“寂寂”奠定了诗歌情感基调。C.颔联寓情于景,写出了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之景,与前面的“寂寂山城”相呼应。D.尾联写诗人回望故乡,然而故乡远在千里之外,强化了本诗所表达的思乡主旨。6.“酒”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诗写到“天寒酒薄难成醉”,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句子,请结合全诗比较二者借“酒”来抒发的情感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注】云烟畔,指诗人闲居的江西铅山乡间居所。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词人将官场斥为“臭腐场”,“掩鼻”这一动作充分展示了词人品格高洁和对官场的厌恶。B.一、二句的“臭腐场”“酒偏香”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污秽的官场,词人忧愤难当,唯有借酒解忧。C.三、四句写词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喜悦之情,也暗含对当时统治者沉迷于歌舞升平生活的批判。D.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邀老友共赏秋色,菊花却未绽放,和标题相呼应。8.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都有“黄花”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请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早雁①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率兵南侵,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设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以求仙。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以“金河”代指北方地区,“长门”代指皇宫,对应着大雁的行踪。B.“惊”“散”“哀”三字,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描绘出雁四处逃散的场景。C.诗人目睹胡骑都在的现实,联想到大雁来年能否北归的命运,由实入虚。D.诗人最后对话大雁,以“菰米”和“莓苔”劝慰征雁不妨暂时安居潇湘。10.李清照《声声慢》中也借“雁”的意象抒发了情感,但与本诗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添字丑奴儿·芭蕉宋·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和“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B.“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一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C.“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D.这首词将芭蕉和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12.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卜算子·席间再作葛立方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②举。[注]①水芝,荷花异名。②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既写荷花颜色之美,也写荷花开放之盛;“袅袅”写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表现出其体态之轻盈。B.“西风”“淡烟”“疏雨”等既交代荷花开在有淡烟疏雨的春天,又衬托出荷花“袅袅”“盈盈”的生动情态。C.“叶叶红衣当酒船”以“红衣”喻荷花,又把红衣般的荷花瓣儿喻为“酒船”,写出了荷花瓣之鲜艳硕大。D.词的上片写荷花,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下片写人物的活动,同时将写荷花和写饮酒结合了起来。14.这首词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在叠词运用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南宋】邓剡①雨过水明霞②,潮回③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①邓剡(1232~1303),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此词是邓剡羁留建康(今南京)时所写。②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③潮回:暗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景起情,用“雨过水明霞”勾勒出一幅雨过天晴、霞光照水的黄昏秋江图。B.“更吹我,落天涯”,词人把自己比作被吹落天涯的枯叶,形象鲜明,漂泊无依。C.“寂寞古豪华”一句与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蕴相近。D.“惟有”三句,词人置雁群于明月、芦花中,表达了自己不同流俗的高洁追求。16.本词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都有“雁”的意象。两词中“雁”的意蕴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①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②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注:①此词当作于作者南渡之后。②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首句用“萧萧”形容“寒日”,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B.“上琐窗”,指太阳光照射到窗上,慢慢地移动,说明主人公一直久久地注视着,生活过得悠闲自得。C.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词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D.“仲宣怀远”一句,词人以王粲自况,用一个“更”字表明其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比王粲还要强烈。18.这首词和《声声慢》都借菊花来表达情感,两者有何不同?请结合其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回文冬闺怨苏轼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飞雪扑面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暖之变可见景物与人情的巧妙结合。B.三、四句写仅着单衣又有何妨,一“欺”,一“任”,烘托出了少妇坚贞如一的精神。C.七、八句直接道出了少妇盼望郎君归来而未如愿的心理状态,可谓是牵肠挂肚,刻骨铭心。D.此词以闺中少妇的视角展开,侧重表现其所思所感,语言含蓄绮丽,极富有表现力。20.“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与李清照《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参考答案:1.C2.融情于景。“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这两首都通过这些意象勾勒了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渲染了伤感的情绪。【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思念之情”分析错误,此处运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自己更加浓烈的亲情,对父母的思念。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梧桐”“芭蕉”“夜雨”等意象,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这两首都通过这些意象勾勒了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渲染了伤感的情绪。(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意思是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融情于景,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意思是黄昏的时候,细雨一点一点地敲打着梧桐。融情于景,作者将怀念丈夫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独守空床之愁、年老色衰之愁全部融入到这种秋夜萧瑟落寞的环境中,意境凄迷。3.A4.①这里的情怀是丈夫死后,一个人流寓在外的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②这里的情怀蕴含着深沉凝重的亡国之痛,亡家之悲。【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上片直接抒情,下片侧重写环境”错。应该是上片侧重写环境,下片直接抒情。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南歌子》为作者流落江南后所作。上片着重写环境。“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人在室内枕上遥望着星河横斜的夜空,心里在想的一定是抛下她而去往“天上”、让她独自留在“人间”的她的丈夫赵明诚了。“凉生枕簟泪痕滋”,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她并非有什么要紧事,必须早起而怕睡过了头,而是出于烦恼,迟迟未能入睡。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下片直接抒情。“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中与她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作者不直说今日情怀之恶——“情怀不似旧家时”,先用种种事物的不变“旧时天气旧时衣”一句来衬托“只有情怀”的异变,令人不胜哀怜、悲悯、叹惋。由此可见,这里的情怀是丈夫死后,一个人流寓在外的丧夫之痛,孀居之哀,颠沛之苦,是绝望的,压抑的。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比个人家破人亡更令人哀痛的是国家的残破。在李清照后期作品中,这种亡国之痛与亡家之痛一直如影随形。由此可见,这里的情怀蕴含着深沉凝重的亡国之痛,亡家之悲。5.D6.(1)同:两首诗歌的情感倾向相同,都是表达伤感、愁苦之情。(2)异:①本诗诗人借酒抒发的是个人因遭贬谪远离故土而引发的内心愁绪。②李清照因国家破亡、丈夫病死而引发愁苦、凄凉之感,于是词人饮酒驱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强化了本诗所表达的思乡主旨”错。诗歌尾联在于表现诗人被贬,远离故乡千里之外,又恰逢寒食节气,这一腔愁绪无法向谁人诉说,这主要是要表现诗人满怀的对自己遭遇的感慨,“思乡”只是其中一种情感,说是“主旨”欠妥。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同:两首诗歌的情感倾向相同,都是表达伤感、愁苦之情。本诗“天寒酒薄难成醉”,“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并非酒味胆,而是诗人满腔苦闷无处诉说,只能借酒浇愁,结果越是想要赶快喝醉摆脱这痛苦,越是无法沉醉,故而说“酒薄”。李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在这种乍暖还寒天气里无法成眠,于是想要喝点酒来消除心中苦闷,没想到这淡酒无法抵御晚来寒风,吹得人心头一片凄凉。其实并非酒淡,乃是词人心头的愁绪太多、太重。(2)异:①本诗首联描写诗人清明时节出郊寻春,满目虽见家家插柳应节,山城仍是一派寂寞冷落光景。颔联更以极其疏淡的笔墨,绘出种种凄清的风物,诗人政治失意的凄黯心境即由此隐然透露。“天寒”两句表达薄酒难以消愁,登高望远只是徒增忧闷的苦况。可见诗人借酒抒发的是个人因遭贬谪远离故土而引发的内心愁绪。②李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李清照因国家破亡、丈夫病死而引发愁苦、凄凉之感,于是词人饮酒驱愁。7.C8.辛词中的菊花避开热闹的重阳节,在西风霜降后才开放,表现出不趋时俗、傲霜凌寒的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赞美菊花来表达自己挫而愈坚的傲岸风骨和豪迈气度。李词中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词人以“残菊”自喻,表现自己晚年孤苦飘零的愁苦。【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对当时统治者沉迷于歌舞升平生活的批判”错误。“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没有批判统治者之意。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然后分析涉及“黄花”这一意象的诗句,概括其特点,体会情感差别。辛词写的是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是这菊花竟还未开放,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些只是字面的意思,实际上词人借菊花未开,需要这些条件来赞美菊花的傲霜凌寒的品格,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注释可知,词人此时属于闲居状态,那么这里“直待秋风一夜霜”说的就不仅仅是菊花了,而是托物言志,借菊来言己,借菊的品格来言自己的品格,借菊花的处境来写自己的处境。李词《声声慢》是作战南渡以后的一篇作品,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园中菊花枯萎凋谢,满地堆积,但是“如今有谁堪摘”?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无心赏花,也无人陪自己赏花,更是无人为己摘花,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而不堪摘,借此表现作者无心摘花的郁闷,暗含历经国破、夫死、家亡等人生之苦后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凄凉与愁苦。9.C10.①杜诗中早雁象征边疆地区战乱中离家漂泊的百姓。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战乱中背井离乡、寄身江南的苦难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事边疆稳定、无视百姓苦难的状况的不满。②李词中借雁表达的是对亡夫以及家国的思念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目睹”“由实入虚”错。“须知胡骑纷纷在”中“须知”意思是“应该知道”,诗人是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因此此处并非“实”。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其实大雁的惊飞四散恰隐喻边民的逃亡。由此可知,本诗借“虏弦开”引发大雁南飞的情形,描述回鹘南侵,引发边民逃亡的事实。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诗人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此可见: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战乱中背井离乡、寄身江南的苦难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事边疆稳定、无视百姓苦难的状况的不满。而李词“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词人说那只从头顶飞过的雁是当年为我和丈夫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而如今斯人已逝,词人睹物思人,抒发了对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雁为迁徙的候鸟,它可以定期的南来北往,而自己面对的是国破家亡,被迫迁徙,远离故土,抒发了对家国的思念之情。11.C12.观点一: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观点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人人都栽种芭蕉”错,“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应是“不知是谁在窗前栽种的芭蕉树”。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相同。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是“梧桐更兼细雨”,打在梧桐上,但“点滴霖霪”“点点滴滴”,都是凄风苦雨,是作者借以传递浓浓的凄苦愁思的工具。李清照写这两首词时都是夫死南渡、国破家亡后,内心无比凄苦,雨点无论是打在梧桐上还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思往事,看今朝,作者内心无法安宁,这淅沥雨声更是让作者悲情不能自抑,倍感伤怀。不尽相同。“伤心枕上三更雨”,本来就夜深不寐,苦不堪言,可偏偏三更头上,又吹来一阵寒风,打下三二滴疏雨。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不啻是打在自己备受创伤的心上。她想起失去的家园,死去的丈夫,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想到不知何时才能“相将过淮水”,自然是要“愁损北人”,更加没法入睡,只得披衣而起,独抱浓愁待天晓了。“点滴霖霪”一叠,造成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感,加重了环境凄凉愁惨的气氛,丰富了词语的表现力,使所表之情更加真切,更加深重哀婉;《声声慢》中,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中包含的主要是个人的孤独愁苦和家庭的离散,而本词中抒发的主要是思国怀乡之情。13.B14.相同点: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不同点:①本词句句有叠词,连绵而下,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则在起句集中使用叠词,形成了徘徊低迷、婉转凄楚的情调。②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本词通过叠词的运用,表达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声声慢》则用叠词表达了词人空虚寂寞和凄惨的心境。【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荷花开在……春天”错误,词中描绘的是夏日雨过天霁时莲叶荷花的情景,所以应该是夏天。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词叠字运用多而且好,句句有叠字,连绵而下,互相映衬,自然贴切。用来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至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声声慢》起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两首词都大量使用叠词,音韵和谐,内容隽永。15.D16.①“惟有南来无数雁”中的大雁,象征着乱离中背井离乡,离开北方故土的人民,表达了词人对其深切的同情。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大雁,是词人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暗含着词人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流俗的高洁追求”错误。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意象的能力。“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大雁”象征着乱离中背井离乡,离开北方故土的人民,表达了词人对其深切的同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大雁,是词人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暗含着词人对故乡的思念。17.B18.①《鹧鸪天》中“东篱菊”出自陶渊明《饮酒》诗,表面上表达了莫负东篱菊的达观。但把酒对菊确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实际隐含着悲愁难遣的家国之思。看似轻松,实则含怨。②《声声慢》中以残菊自喻。写满地黄花堆积、残败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