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人的生命开始于()A.受精卵B.胎儿出生C.卵细胞和精子D.胚胎发育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接种后的培养基因再次进行高温灭菌C.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就完成了接种操作D.培养所需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3.健康成人血压正常值为:12~18.7/8~12千帕,张大娘经常头昏,经医生测定,她的血压是11/6.4千帕.据此数据分析,张大娘可能患有()A.贫血 B.低血压 C.高血压 D.坏血病4.某同学构建了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5.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部位分别是()A.子宫、输卵管 B.输卵管、子宫C.阴道、子宫 D.卵巢、输卵管6.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下列促进健康的方法,哪些是正确的()①多喝水,常憋尿,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②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排泄③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眼睛的健康④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捂耳,可保护鼓膜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7.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C.沙尘暴 D.臭氧层遭破坏8.燃放爆竹和礼花时,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9.“食不语,寝不言”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应,同时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吃饭时大声说话容易造成()A.声带受损B.食物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消化不良10.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耳蜗 B.听小骨C.听觉中枢 D.听神经1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应是()A.放大镜B.低倍显微镜C.高倍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12.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与遗传因素无关C.蚯蚓走迷宫实验说明低等的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13.如图是著名的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未打断瓶颈时,甲瓶肉汤不变质,乙瓶的变质B.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甲乙瓶中的空气)”D.此实验证明“细菌是由原来存在的细菌产生的”14.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C.神经中枢主要分布于脑和脊髓的灰质部分D.脊髓的白质是脑与脊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15.如图表示人体的三种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静脉,管壁薄、弹性小B.②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C.血流方向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D.动脉血管中一定流着动脉血16.下列紧急情况的救护中,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是()A.关节脱臼 B.小腿骨折 C.手臂烫伤 D.溺水昏迷17.如图所示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量气体a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B.甲和丙内流的血液相比,甲中含氧量较低C.进入血液中的b,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D.b由肺泡进入乙,需要经过两层细胞18.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C.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D.有利于保护声带19.下列哪项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A.听妈妈说买了酸杏流口水B.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后激动不已C.看一篇文章感动的热泪盈眶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0.下列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最为突出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21.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在[]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小明早餐吃了一个馒头,馒头中营养物质淀粉在[]_____开始消化。(2)小华长期不按时吃早餐,得了胃炎,图中表示“胃”的是_____(填序号)(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它分泌的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4)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_____,它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5)食物中主要含有六类营养,其中_____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修复的重要原料。22.(资料一)2017年5月19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至2018年1月10日17时,全国已确诊感染的人数134人,37人死亡。该病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引起,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2013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家己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还没有投入使用。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患者隔离治疗②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对周围环境及时消毒③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的市场④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⑤深埋死禽及其排泄物。(资料二)据悉,2017年12月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在中国进行.手术的难点在于脊髓如何再次连接大脑,若产生排斥反应,将导致手术失败,干细胞在这里扮演者关键性作用。根据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上述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_。(3)中国科学家己在全球率先研发成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接种疫苗后,可剌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从而提高人体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_道防线。(4)材料二中的头部移植手术,从免疫角度分析,捐献者的“头”属于____________(抗原或抗体),移植时可能产生免疫反应。

参考答案1、A【解题分析】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胚胎,胚胎进而形成胎儿。因此人的生命起始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2、B【解题分析】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实验步骤是: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题目详解】A、“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是探究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多少,要设计两种不同环境,进行对照,A正确;B、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进行接种,且顺序不能颠倒,B错误;C、实验中用无菌棉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接种是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C正确;D、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使其繁殖,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的方法步骤。3、B【解题分析】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题目详解】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张大娘的血压是11/6.4千帕,应属于低血压。故选B。4、D【解题分析】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题目详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故选D。【题目点拨】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题意,即可解答。5、B【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受精和发育场所,首先明确人受精和发育的过程。【题目详解】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如果此时恰好与精子相遇,卵细胞就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所以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完成的;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就开始发育,并逐渐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并植入子宫内膜。所以胚胎发育的部位是子宫。

故选:B。【题目点拨】关于人的受精和发育场所,可结合着人受精和发育的过程掌握。6、B【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健康的生活习惯。解答时可以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①多喝水,常憋尿,这样不利于肾脏的健康;②多喝水可以促进废物排泄,这些能促进身体的健康;③认真做眼保健操,有助于眼睛的健康;④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也可以闭嘴捂耳,保持鼓膜内外压平衡,可保护鼓膜,故选B。【题目点拨】熟知健康的生活方式。7、B【解题分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题目详解】A、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A错误。B、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B正确。C、沙尘暴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C错误。D、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球表面,对生物造成直接伤害,不能够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D错误。【题目点拨】人类活动会通过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不应该随意把有毒物质排放到生态系统中。8、D【解题分析】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目的是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题目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所以答案选择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9、B【解题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题目详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由咽误入气管,发生危险。【题目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10、A【解题分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题目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耳蜗。答案选择A。【题目点拨】耳是听觉感受器的附属结构,在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听觉则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11、B【解题分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是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物镜观察。12、C【解题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题目详解】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B、学习行为是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因此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不是无关,B错误C、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蚯蚓走迷宫实验说明低等的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C正确;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在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的大小、力量强弱、健康善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即攻击行为中的优胜者为首领,而不是年长者为“首领”,D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3、D【解题分析】

甲瓶煮沸相当于灭菌,因此甲瓶内无菌,而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因此乙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甲瓶,容易变质的是乙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题目详解】A.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因为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乙瓶内有细菌。A正确;B.此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B正确;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是否有细菌。C正确;D.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考查巴斯德“鹅颈瓶”实验14、B【解题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脊髓的白质是脑与脊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错误。15、B【解题分析】

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①动脉,由主干流向分支,②为毛细血管,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A错误,B正确;血流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错误;动脉中不一定流着动脉血,例如肺动脉里面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D错误。16、D【解题分析】

首先了解什么情况下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然后作出正确选择。【题目详解】心脏骤停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救护。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舒缩功能,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其病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心原性心脏骤停,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另一种是非心原性心脏骤停,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雷电击伤、溺水、惊吓等。选项D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此题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7、A【解题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管甲是肺动脉,血管乙是毛细血管,血管丙是肺静脉。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大量气体b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后,血液呈鲜红色,故A错误;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氧量少,故B正确;进人血液中的b氧气,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供细胞呼吸利用,故C正确;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由肺泡进入乙,需要经过两层细胞,故D正确。故选A。18、B【解题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题目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大声谈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选B。【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19、D【解题分析】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题目详解】A、B、C都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反射的类型。20、D【解题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题目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与人的关系不大,A不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与人的关系不大,B不符合题意;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人的关系不大,C不符合题意;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可以说城市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生态系统特点。21、1口腔37肝脏5小肠蛋白质【解题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小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有胃腺和肠腺等。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题目详解】(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最最先被消化,在1口腔中可以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麦芽糖,在5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葡萄糖。(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即图中的3,胃液里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因此,小华长期不按时吃早餐,得了胃炎,图中表示“胃”的是3。(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图中的7肝脏,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4)图中的5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5)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