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军行》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诗歌前两句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写到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教学目标1.会认“仞、岳”2个生字,会写“仞、岳、摩、遗”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会认“仞、岳”2个生字,会写“仞、岳、摩、遗”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教师引导:唐宋是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朝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今天,让我们撷取其中耀眼的一颗,走进南宋这个战火纷飞的朝代,一起走进诗人陆游那颗忧国忧民的心灵。板书并齐读诗的题目。(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了解诗人。陆游,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写了无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那份至死不渝的爱。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读一遍。4.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5.理解题目。(1)这个题目这么长,该怎么读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这个“晓”指什么?(“晓”是天亮的意思)(3)整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后半夜,将要天亮的时候,陆游走出篱笆做成的门,迎着习习的凉风深有感慨。)(4)读了这个题目,你们心中一定产生了许多疑问,你想问什么?预设:①诗人为什么那么早就起来了?他是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②为什么诗人会感到一阵凉意?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自由练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陆游写的另一首古诗《示儿》,体会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为学习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做好铺垫。初读古诗,感受韵律1.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导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指名学生读)(1)强调“仞”“摩”的读音。(2)指导书写。“仞”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岳”第一笔是平撇。“摩”被包部分下边是“手”,注意整个字的平衡。“遗”先写“贵”,再写“辶”。2.我们常说古典诗歌具有韵律美、节奏美,接下来给这首诗划分节奏。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教师指导朗读:“又一年”,时间多么漫长,读最后一句语速应该缓慢一些。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3.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1)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师提示:往东入海。(黄河)(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不是,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壮丽)(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4.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男生齐读)5.祖国的壮丽河山就只有这些吗?你还知道哪些?(滚滚的长江、巍峨的黄山)6.教师引导:是啊,万里江山无限好,如此多娇的江山怎会不令人留恋、沉醉、自豪呢?让我们带着这种难以言状的自豪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女生齐读)7.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全班齐读第一、二句)不要停,把这首诗读完。(全班齐读第三、四句)8.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眼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9.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10.教师小结: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胡人占领了)【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补充背景材料。课件出示: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2.“遗民”是什么意思?(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3.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有老人、妇女、儿童等)4.“胡尘”指的是什么呢?(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5.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6.教师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7.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8.教师小结: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9.“又一年”是多少年?(一年又一年)当时金兵占领中原已经长达65年,“又一年”是整整65年呐,780个月啊!他们(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全班齐读)(1)一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十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六十五年过去了,生齐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同学们,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渴望的王师来了吗?(没有)(3)南宋统治者在做什么呢?(他们花天酒地,终日沉醉在莺歌燕舞中,早把中原大地上的老百姓忘得一干二净)(4)遗民们对王师尽管还存着期望,但是一年两年,甚至六十多年的苦难中,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年又一年的失望。(再读后两句)(5)是啊!奸臣当道,小人横行,多少英雄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是,他们绝望了吗?他们抗战到底的信念动摇了吗?(没有)尽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那报国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10.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小练笔)11.教师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背诵这首诗并把它默写下来吧!(学生默写古诗)【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品读古诗,通过补充的材料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写小练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四、课堂小结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帮助学生梳理本课学习内容。五、课外拓展过渡:学习古诗,其实是在走近一位诗人,了解一段历史,体会一种情感。陆游的爱国诗还有很多。1.课件出示《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请学生自读古诗,圈一圈,画一画,抓住关键字词,体会作者向我们传递的情感。2.学生结合关键字词汇报,从中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1)《关山月》中的悲愤。(引导学生抓住“岂、望、垂”,体会作者借中原战争,表达对敌人的痛恨,对投降派的悲愤,对遗民的同情)(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悲壮。(引导学生抓住“戍”“入”,体会诗人借梦中驰骋战场,表达自己虽年迈力衰,仍渴望报效祖国,但也只能是梦中实现这样的愿望,悲壮万分)3.总结:陆游的爱国诗词还有很多,这些爱国诗反映了陆游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陆游是一位多产诗人,他还有反映不同内容的诗作,我们可以搜集陆游的其他诗作读一读,体会诗人的情感。【设计意图】由一首诗拓展引出一组诗的学习。在对陆游爱国组诗的学习中,体会到陆游的一腔爱国之情。同时,在爱国组诗中,练习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诗人情感,承接着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六、检测巩固1.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将晓出门感到一阵凉风。篱门快要天亮。迎凉篱笆的门。三万里河指华山。五千仞岳指黄河。摩天远眺南方。南望指宋朝的军队。王师指碰到天,形容极高。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这首诗前两句用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设计意图】完成学习以后,当堂检测,巩固落实文本学习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七、布置作业1.积累古诗。《春望》《出塞》《题临安邸》《示儿》《满江红》等。2.背诵并默写本诗。【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通过扩展积累增加对诗歌情感的体悟。《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军行》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诗歌前两句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写到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定。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蓟、涕、裳、襄”4个字,会写“涕、巫”2个字,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蓟、涕、裳、襄”4个字,会写“涕、巫”2个字,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对话诗人,解诗题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初读感知,觅诗心1.初读感知,课件出示:课件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师引导: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2)指名学生读古诗,相机正音。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蓟北涕泪衣裳襄阳多音字:裳。会写字:涕、巫指导。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4.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诗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信息的习惯,提高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三、细读品味,悟诗意1.细读品味。(1)师引导: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2)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2)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3.对比感悟“悲喜交集”。(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2)出示杜甫的《春望》。(3)学生自读杜甫的《春望》,看看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并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春望》。(4)学生交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板书:悲喜交集)(5)朗读首联两句。4.想象感悟“欣喜若狂”(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2)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3)在老师的引领下,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并说说这是怎样的八年?(板书:欣喜若狂)(4)角色朗读颔联两句。5.对话感悟“放歌纵酒”(1)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2)阳春三月,诗人想到可以回到故乡,内心无比的激动,请同学们想一下,诗人可能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呢?(3)朗读颈联两句6.体验感悟“归心似箭”(1)指名说一说,从尾联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2)看诗人的回家路线图,感受诗人回家的迫切。(3)对比朗读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心情。(4)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设计意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悟—说—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四、诵读感悟,增诗韵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2.学生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3.配乐美读古诗,尾联重复一次。4.趣读古诗(剑外忽传收蓟北……)。5.熟读成诵,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诗人同喜。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多次诵读达到背诵古诗的目的。五、课堂小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问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的喜悦兴奋的心情。【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学习内容。六、课外拓展回乡后的杜甫是否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呢?这里是几首安史之乱平息以后杜甫的诗作,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诗人在收复失地后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诗人,人民的诗人。课件出示:登楼宿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登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月桂醇聚醚磷酸钾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网站广告位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动物原药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合同变更申请书
- 2025年重组腺病毒P53抗癌因子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风电场建设项目EPC总承包合同范本
- 《2025简易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年化合物半导体的外延生长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空气清新香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江苏南通苏北七市高三二模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4年药理学考试真题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军队文职(司机类)核心知识点备考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深圳二模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模)临沂市2025届高三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标准答案)
- 老年康体指导职业教育课件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诗歌《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 教师版
- 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 国际关系理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外交学院
- 中考物理复习欧姆定律复习讲解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