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素养达标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时空观念:通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与金、南宋、西夏形势图,掌握这一时期的各政权的变化情况。2.史料实证:通过具体史料,探究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和南宋的偏安等内容。3.历史解释:明确宋朝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和影响。4.唯物史观:从两宋的社会政治形势认识其政治和军事变革所产生的历史影响。5.家国情怀:两宋时期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互相交融,有利于各民族的进一步交融知识精讲知识精讲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⑴局部统一:960年,北宋建立;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⑵吸取教训:北宋统治者吸取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2.措施⑴强化中央集权=1\*GB3①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GB3②措施:A.军事: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B.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C.财政:中央掌控地方大部分财政。=3\*GB3③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微点拨】使职差遣体制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所谓“差遣”,也称职事官(事务次官),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例如,名义上宰相是中书令、门下侍中,但那仅仅是“官”,掌握相权的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这些“差遣”。如此,皇权得到加强,但也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冗费增多,且效率低下。⑵分散相权①二府三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宰相分权;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②分散兵权: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微点拨】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主要体现了对制衡的追求,明确了不同部门的职责,有利于官员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人说,三省六部制是从程序上对相权的削弱,而二府三司制则是从实体上对相权的削弱,目的都是加强皇权。⑶重文轻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抬高文官地位。【知识拓展】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上都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史上承上启下、完备定型的阶段。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3.影响⑴积极:强化中央集权,有效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⑵消极: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因循保守,导致“三冗”“两积”。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边防压力民族关系战争和议结果宋辽关系①北宋统一后,两次北伐,均告惨败。②后来辽军大举南下1005年澶渊之盟:①维持已有边界,兄弟相称;②北宋送“岁币”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宋夏关系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是屡战屡败1044年宋夏和议:①西夏保持帝号,向北宋称臣;②北宋送“岁赐”宋政府开放边境互市,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宋金关系南宋初年,宋军与金军对抗,素质明显提高(岳家军)1141年绍兴和议:①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对金称臣;②南宋送“岁贡”。宋金南北对峙。2.财政危机: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三、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⑴积贫积弱:财政危机严重,对辽、夏战争连年失利。⑵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⑶庆历新政: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改革,整顿官僚机构,归于失败。⑷改革目的: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2.主要内容⑴富国:官府向农民提供借贷,从事商业经营,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⑵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教育各领域的管理和控制。4.评价⑴成效:增加了政府收入,达到了富国目的。⑵局限:强兵效果并不明显;用人不当,加重人民负担;加剧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微点拨】庆历新政VS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重点在于“减少支出”。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核心,重点在于“增加收入”。四、南宋的偏安1.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俘走宋徽宗、钦宗,北宋灭亡。2.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3.宋金关系⑴战争:南宋初年,岳飞的“岳家军”等抗金。⑵和议:1141年,绍兴和议,划定边界,南宋对金称臣,缴纳“岁贡”。⑶对峙:宋金之间战和交错,势均力敌,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宋代的二府三司制VS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宋分散相权的区别区别:唐朝是程序分工,宋朝是事权分化。理由:①唐朝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牵制监督,分散相权。②宋朝二府三司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财政;同一机构内部继续分权制约。【典例1】“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 B.枢密使是皇帝的心腹之臣C.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 D.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阐明了唐宋时候的官职的设置情况。据信息“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充分反映出为限制相权,君主采取了各种措施。故反映出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不是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排除A项;枢密使是皇帝的心腹之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不是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排除C项。故选D项。考法02宋代文官政治的成因及评价(1)成因①在经济上,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②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③科举制度较大发展,削弱门第血统在选官中的地位,增加寒门士人入仕机会。④宋代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评价①积极性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使皇帝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都较为发达。②局限性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调敝。【典例2】宋太祖时宫廷举办曲宴,文官士大夫仅为陪位角色,但在宋太宗即位后,文官士大夫开始位居曲宴主宾之位,并成为宋代定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宫廷娱乐生活日益丰富 B.加强了对文官士大夫控制C.倡导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D.藩镇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答案C【解析】北宋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武人专权,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宫廷曲宴上,文官士大夫位居主宾之位成为定制,正是北宋重视文人士大夫的体现,C项正确;宫廷娱乐生活丰富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A项;仅据文官士大夫位居曲宴主宾之位,不能得出加强对文官士大夫控制的结论,排除B项;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西夏向宋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 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 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答案D【解析】宋朝政府向周边少数民族贡纳岁币,换的了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这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项正确;宋政府的妥协意在换取和平,并不一定是政治屈辱,排除A项;贡纳岁币只能缓解一时的边防危机,并不能彻底解决统治危机,排除B项;岁币并未造成宋政府财政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2.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 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不断压制武将和过度抬高文官地位,所以,“文臣范仲淹……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淡泊名利,排除A项;BC项与材料及范仲淹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3.宋代官员除按照官品的高低享受俸禄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添支钱,公用钱(资助官员公务活动的经费)。政府不仅向官员发放钱财,还会发放羊肉、米、面等物。这些举措A.加剧了官僚的腐败程度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根基C.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D.促进了文官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官员除按照官品的高低享受俸禄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添支钱,公用钱(资助官员公务活动的经费)。”可得出宋代宋代重视文官的待遇提高,这有利于文官政治的发展,D项正确;给文官更高的待遇并不会加剧官僚的腐败程度,排除A项;材料与地方无关,排除B项;这些措施与决策效率提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南宋建立后,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建立起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体系,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被皇帝和宰相集中起来”。这可以说明当时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步缓和 B.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C.中央权力运行方式有所调整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宋代前期使用宰相人数较多,宰相任职年限较短,这种频繁换相的做法是为了削弱相权,A项正确;宰相任职时间较短不等于政局动荡,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丞相干预朝政,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题组B能力提升练1.(2022·湖北·模拟预测)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A.官员墨守成规 B.财政不堪重负 C.边患愈演愈烈 D.党争问题严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官员任期短,官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自己的政治变革,只能沿用前任的各种政策,造成官员墨守成规的现象,A项正确;冗费现象严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排除B项;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边患愈演愈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党争的信息,得不出党争问题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山东·模拟预测)李沆(北宋名相)字太初,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一夕,(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刘娥:出身寒微)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上述史事体现了北宋A.统治阶级仍未打破门第观念 B.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良好C.高级官僚深受理学观念侵染 D.皇权受到了“制度性”约束答案D【解析】材料中作为宰相的李沆敢于焚烧皇帝的手诏,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的手诏未经过既定程序,不合规范,体现出宋代皇权受到“制度性”约束,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皇权受到制度的约束,不是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皇帝手诏显然没有通过三省六部的商议,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理学观念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山东菏泽·二模)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 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答案D【解析】根据“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得出王安石开展变法和变法的失败都反映出,宋代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D项正确;地主阶级分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守旧势力的阻碍,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4.(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宋太祖时期,建立了由中书、枢密院“对持大柄”的二府制度。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枢密院掌“天下兵籍”。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A.事权分化,皇权加强 B.军权独立,形成割据C.军政统一,效率提升 D.吸取教训,重文轻武答案A【解析】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宋太祖到宋太宗,事权得到进一步分化,原先的中书、枢密院的职权进一步细化。出现了独掌财权的三司总体来看,到宋太宗时期”二府三司”的格局正式形成。这说明宋初体制的演变特点是不断分化事权,使皇权得以加强,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央分化事权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形成制据,排除B项;根据材料,应该是军政分权而不是统一,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排除D项。故选A项。题组C培优拔尖练1.(2022·全国·高考真题)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故选A项。2.(2022·湖南·衡阳市一中模拟预测)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 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财政拮据、君臣离心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初期过度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D项正确;A项描述过于笼统,排除A项;宋代有冗兵问题,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费用紧张,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模拟预测)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新乡市新乡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1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徐州选聘徐州泉山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四)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公开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合同转让范本
- 2025年甘肃省兰州新区市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急需紧缺技术岗位人员招聘3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安顺市普定县中医医院、普定县妇幼保健院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3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拟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李健为事业单位人员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省计量测试院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广东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第一批招聘一般岗位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佛山市季华中学招聘编制教师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趾骨骨折护理查房
- 2025年广东省动物疫病检测技能竞赛题库
- 如何写幼儿观察记录培训
-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 2024北京四中初三10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肺结核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 肘关节超声病变诊断与评估
- 专题训练:28.4 垂径定理(培优篇)
- 2025年辽宁省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
- 2025至2030中国室内农业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T/ZBH 001-2017建筑玻璃外观质量要求及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