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新教材)(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新教材)(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新教材)(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新教材)(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A卷(新教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名校试卷PAGE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新教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完成下面1-2题。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一架飞机从B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6小时后,到达的地理坐标是(

)A.(60°N,0°) B.(50°N,0°) C.(60°N,180°) D.(50°N,180°)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3.若M、N图上距离7.4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比例尺约为(

)A.1∶250000 B. C.七十五万分之一 D.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74km4.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可知萨省(

)A.理论上位于西六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各地遍布常绿阔叶林 D.位于苏必利尔湖附近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做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5.图示区域等高线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呈闭合状,中心数值比四周大 B.呈弧形,向F一侧突起C.呈弧形,向E一侧突起 D.呈弧形,向N一侧突起6.下列说法一定可信的是(

)A.0处为鞍部 B.从②地能看到①地植被全貌C.E处有河流 D.M所在山坡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同一种槲树在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读图完成下面7-8题。7.甲区域的槲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

)A.东北部有高地阻挡冷空气 B.比乙区海拔高光照条件好C.比乙区坡度缓土壤更肥沃 D.比乙区更宽阔通风条件好8.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40米 B.60米 C.70米 D.80米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进行天文观测,下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面9-10题。9.该地位于赤峰市(42°15′N,118°52′E)的方位(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10.通过天文观测,该兴趣小组试图求出北极星光线与当地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范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1.5°至68.5° B.66.5°至90° C.66.5°至113.5° D.90°至113.5°和田玉籽料的特点主要是表面光滑、常有裂痕,图是和田玉籽料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11-13题。11.将下列内容按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田玉山料 ②白云岩③白云质大理岩 ④和田玉籽料⑤和田玉石A.②④⑤①③ B.②③⑤①④ C.①③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12.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常有裂痕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侵入活动 B.压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岩块间碰撞13.捞玉的时间(

)A.季节性不明显 B.多在夏季 C.多在春、秋季 D.多在冬季2021年3月15日至16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面积达到46.6万平方千米,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下图为2021年3月15日20时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题。14.甲、乙两地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

)A.57hPa B.59hPa C.60hPa D.62.5hPa15.某同学据图对本次沙尘天气如此强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附近数值1040——一个强大的高压②我国北部边境线附近密集的等压线——强风③L锋线——两侧气团湿度的巨大差别④丙、丁、戊附近等压线数值1015.1015.1020——多个强大的低压中心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16-17题。16.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是(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冰原带 D.荒漠带17.下列选项中不是右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的是(

)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据此完成下面18-19题。18.与模式Ⅰ相比,模式(

)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 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 D.城市化水平低19.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

)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 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 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福建省浦城县西山头顶部地形平坦,四周陡峭,垂直高度超过100米。山顶覆盖火山角砾岩(富含钾),山麓地带有大面积宜耕土地,但受某些自然条件影响,古人最早选择在山顶耕种稻田。山顶西南部水洼为稻田主要灌溉水源,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下图示意浦城县西山头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20-22题。20.早期,人们选择在山顶耕种稻田的主要原因是(

)A.躲避战乱 B.防御匪患 C.防范洪涝 D.耕地不足21.推测山顶西南部水洼的主要补水来源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22.与山顶相比,山麓种植水稻的主要优势是(

)A.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便于管理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6分)(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位于里海西岸的巴库是该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被称为“石油城”。巴库是里海的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人口近170万,拥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一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1940年,巴库的原油生产达到高峰,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原油产量不断下滑。到20世纪80年代,所占比重下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发展速度减慢,经济地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困境,巴库不断寻找经济转型之路,并取得显著成效,重现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图示意阿塞拜疆铁路分布和巴库位置。(1)分析巴库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的主要原因。(6分)(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巴库纺织、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6分)(3)近年来,巴库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7月发生频率最高),10月至次年3月发生频率低。北大西洋的海雾类型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对北大西洋海雾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和监测预报,有利于保障相关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下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单位:%)。(1)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从洋流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2分)(3)M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是该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M海域7月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6分)(4)说明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和渔业捕捞影响大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答案〗1.C

2.C〖解析〗1.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据图写出地理坐标:A(60°S,10°E),B(60°N,0°),因此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沿最短路径是从过两地大圆的劣弧飞行,故飞机的飞行方向是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飞机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经线飞行,大约为每小时跨10个纬度,6小时后跨越了60个纬度,故在越过北极点后继续飞行了30个纬度,到达60°N纬线,BD错误;经线为同一经线圈上,0°经线的互补经线为180°,A错误;故到达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8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3.C

4.B〖解析〗3.由材料可知,MN两点位于萨省北界上,即位于北纬60°纬线上,而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经度相差1°,所以MN两地的实际距离约55.5千米(1×111×cos60°),而图上距离为7.4厘米,比例尺=图示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分子分母单位统一到厘米),则计算可得,该图的比例尺为1/75万,即是图示1cm代表实地距离7.5km,C正确,ABD错(其中B选项表示图上1cm,实地距离37km),故选C。4.由材料可知,萨省位于西经102°-110°之间,应当位于西七区,A错;该区域所处纬度相对较高,结合北美气候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该区域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不可能遍布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B正确,苏必利尔湖位于90°W,47°N附近,D错误;故选B。〖答案〗5.B

6.D〖解析〗5.根据图示剖面线,E点高,F点低,E点靠近山顶。MN点比O点低,说明EF是山脊线。图示区域等高线分布特征,呈弧形,向F一侧突起,故此图应是山脊等高线,不呈闭合状,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6.E处比O处海拔高,E可能为山顶,MN点比O点低,说明EF是山脊线,O处不是鞍部,A错误;①地比②地海拔高,结合剖面线坡度,①②之间有凸出的山脊遮挡视线,从②地不能看到①地植被全貌,B错误;结合上题,EF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河流,C错误;M所在山坡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D正确。本题应选D。〖答案〗7.A

8.C〖解析〗7.依据图中方向标和等高线分布可推断出,甲区域东北部海拔较高,有高地存在,可有效阻挡冬季冷空气,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更为“红艳”,且落叶较少,A正确;甲和乙区域相比,二者海拔都大致介于80-120米之间,海拔差异不大,B错;甲区域等高线较乙区域密集,坡度较陡,并且甲区域位于狭窄的河谷中,C、D错。故选A。8.图中等高距为20米,公路线路经过的最低的地区海拔在80-100米,最高处海拔在140-160米之间,因此公路高差介于40-80米(不等于40米和80米),AD错。注意题干关键词“最大高差”,排除B,C正确,故选C。〖答案〗9.B

10.C〖解析〗9.据图可知该地在北半球测得的北极星地平高度为45°,故当地纬度为45°N,北京时间12点16分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故该地经度为116°E,故该地位于赤峰市西北,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根据所学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范围为21.5°-68.5°,北极星光线为45°,则与之构成平角的另一个角为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1.5°时,α=135°-21.5°=1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8.5°时,α=135°-68.5°=66.5°。故选C。〖答案〗11.B

12.D

13.C〖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玉石。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山脉隆起,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渐渐使埋藏在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这就是和田玉山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因此按时间进行排序是②白云岩→③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①和田玉山料→④和田玉籽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读图可知,和田玉籽料河流中,是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在随流水运动过程中,岩块间碰撞产生裂痕。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喀什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将山上的玉石碎块携带而下,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但流量大,水位高,不宜捞玉,B错误;冬季气温低,河水结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拣捞,不适合捞玉,D错误;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春季冰雪融化,玉石露出,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所以捞玉多在春、秋季,C正确,A错误。故选C。〖答案〗14.B

15.C〖解析〗14.结合分析,甲地的气压为1040百帕~1042.5百帕之间,当乙地的气压为982.5百帕~985百帕之间,故甲乙两地的气压差的最大值为1042.5百帕-982.5百帕=60百帕;甲乙两地的气压差的最小值为1040百帕-985百帕=55百帕;因此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差介于55~60百帕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15.据图示信息可知,3月15日20时在(90°E,50°N)附近有一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数值大于1040百帕,该高气压控制范围广,因此本次沙尘暴天气强烈,①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知,影响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等压线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较大,②正确。3月15日,锋面雨带并没有在我国登陆,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空气干燥,L锋线两侧气团的湿度差异不大,③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戊气中心气压值高,四周气压值低,为高气压中心,④错误。综上,C①②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16.A

17.C〖解析〗16.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自然带II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自然带类型为寒带苔原带,A正确;自然带III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自然带I为寒带冰原带,C错误。荒漠带分布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A。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有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ABD不符合题意。冰川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不是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8.A

19.B〖解析〗18.模式Ⅰ属于传统放射式网络结构,市中心交通压力大,土地利用率高;模式Ⅱ属于放射状+环状结构,市中心交通压力小,但卫星城土地利用率低,故A正确、B错误;就业压力、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不大,故C、D错。故选A。19.据图可知模式Ⅲ为分散型结构,各组团的紧密型是首要考虑的内容。交通网络需要考虑各组团内交通网络的密度与衔接性,利于不同组团内人群的流动,同时也要考虑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快速直达的时效性,减少出行所用时间,③④正确。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与宽度考虑较小,①②错误。故选B。〖答案〗20.C

21.C

22.D〖解析〗20.福建省浦城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多降水,易受洪水威胁,且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预防洪涝灾害水平较低,故古人选择在山顶种稻的主要原因是防范洪涝,C正确。山顶耕种稻田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与躲避战乱以及防御匪患无关,AB错。山顶面积较小,耕地本身较少,并非山麓地区耕地不足导致在山顶耕种稻田(注意材料“山麓地带有大面积宜耕土地”),D错。故选C。21.据材料可知,山顶西南部水洼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符合地下水补给特点,C正确。区域河流水受雨水补给,降水具有季节性,不会导致水体常年稳定,AD错。区域并不受冰雪融水补给,B错。故选C。22.据图文可知,与山顶比较,山麓距离居民点近,便于村民进行田间耕作管理,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山顶地形平坦,覆盖火山角砾岩(富含钾),山顶西南部水洼为稻田主要灌溉水源,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水源稳定,所以山麓地区在土壤肥力,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无明显优势,ABC错误。故选D。23.〖答案〗(1)特征:以弶港为顶点向黄海呈辐射状分布。原因:从太平洋来的潮流与山东半岛反射的潮流相遇,在弶港附近形成辐聚辐散的潮流,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2)物质来源: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量的沉积物为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图中潮成砂脊北部分布有废黄河三角洲;南部为长江三角洲。(3)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率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三角洲向海洋方向推进。〖解析〗本题以苏北潮成辐射砂脊材料为情境,涉及潮成砂脊形态特征、形成原因、物质来源以及海陆变迁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1)读图可知,南黄海西南部海域潮成砂脊,以弶港为顶点向黄海北、东、东南三面延伸,呈辐射状分布。辐射砂脊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由材料“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分析可知,从太平洋来的海潮在向黄海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东半岛的阻碍、反射等作用折返南下形成的一组“旋转潮波”,在江苏北部沿海海区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两个巨大的潮波系统碰撞、叠加,形成了一个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独特水动力体系,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2)物质来源:古长江和古黄河入海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由图可知,图中潮成砂脊北部是废黄河三角洲,遗留有大量沙体;南部为长江三角洲,也有大量泥沙等沉积物入海。(3)图中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砂脊是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作用的产物,依据I潮成砂脊的位置分析可知,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所以当时I潮成砂脊形成;但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速度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黄海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阶段性推进,I、Ⅱ潮成砂脊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24.〖答案〗(1)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增加和开采时间延长,最终会面临枯竭,以石油为支柱的经济将陷入极大困境;为了避免和摆脱困境,需要在石油工业基础上,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化,保持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阿塞拜疆盛产棉花,为巴库纺织工业提供充足原料,阿塞拜疆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耕作业发达,为巴库食品工业提供丰富原料;巴库为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大型港口也扩大了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地和消费市场。(3)随着经济转型的成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巴库众多的历史文化轨迹,成为旅游业的优质资源;第三产业就业岗位多,能够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和改善居民生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析〗本题以巴库的经济发展之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第三产业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

(1)巴库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的主要原因是资源枯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开采时间长,开采量大,最终会面临枯竭,会造成当地石油资源枯竭,给以石油为支柱的相关产业带来困境,使境地发展陷入难题;在原先石油工业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使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完善,以推动经济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原料充足:阿塞拜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光照时间长,盛产棉花,为纺织工业提供充足原料;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带耕作业发达,为食品工业提供丰富原料,资源丰富:阿塞拜疆紧临里海,渔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巴库是阿塞拜疆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巴库是阿塞拜疆首都和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大型港口扩大了纺织品和食品德销售区域;交通:大型港口有利于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输入。(3)阿塞拜疆经济转型成功,第三产业相关的部门需求会发展起来,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需要发展壮大;巴库众多的历史文化轨迹,可以开发成优质的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25.〖答案〗(1)南北区域差异大;中高纬度(或北部)频率高于中低纬度(或南部),中高纬海区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3)成因: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或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南风。影响: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形成海雾。(4)海雾发生频率高,影响航空安全;经济发达,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通道(或往来船只多,沿海多航空港,公路运输繁忙);地处纽芬兰渔场,渔业捕捞活动多。〖解析〗该题以北大西洋海雾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等值线的判读、海雾的成因、影响、西南风成因、洋流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的核心学科素养。(1)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等值线反映,因此,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应从海雾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高值(或低值)中心等方面考虑。由图中等值线数值可判断: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南北区域差异大;40°N以北中高纬度海区的频率高于40°N以南中低纬度海区,中高纬海区大洋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频率值大于50。(2)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露。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暖流流经的时候,由于暖流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进入冷空气中的水汽多,受冷空气降温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也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三种情况:寒暖流交汇处。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图中M位于北美大陆东部,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在此交汇,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多海雾。(3)M海域位于40°N--60°N之间北美大陆西岸,地处西风带;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南指向北,在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影响: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4)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和渔业捕捞影响大,说明该地多雾日、运输繁忙、渔业捕捞量大。分析材料可知,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海雾发生频率高。海雾发生时,大气能见度差,影响航空及航海安全;北美东北部沿海为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经济发达,往来船只多,沿海多航空港,公路运输繁忙;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在此交汇,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渔业捕捞活动多。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新教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下面两幅经纬网图,完成下面1-2题。1.一架飞机6月22日从B点飞往A点,沿最短路径飞行,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2.一架飞机从B点出发,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6小时后,到达的地理坐标是(

)A.(60°N,0°) B.(50°N,0°) C.(60°N,180°) D.(50°N,180°)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3.若M、N图上距离7.4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比例尺约为(

)A.1∶250000 B. C.七十五万分之一 D.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74km4.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可知萨省(

)A.理论上位于西六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各地遍布常绿阔叶林 D.位于苏必利尔湖附近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做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5.图示区域等高线分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呈闭合状,中心数值比四周大 B.呈弧形,向F一侧突起C.呈弧形,向E一侧突起 D.呈弧形,向N一侧突起6.下列说法一定可信的是(

)A.0处为鞍部 B.从②地能看到①地植被全貌C.E处有河流 D.M所在山坡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某年秋末,我国南方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活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同一种槲树在甲区域的树叶较乙区域明显要“红艳”,而且落叶较少。读图完成下面7-8题。7.甲区域的槲树生长有别于乙区域,因为甲区域(

)A.东北部有高地阻挡冷空气 B.比乙区海拔高光照条件好C.比乙区坡度缓土壤更肥沃 D.比乙区更宽阔通风条件好8.图示公路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40米 B.60米 C.70米 D.80米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进行天文观测,下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面9-10题。9.该地位于赤峰市(42°15′N,118°52′E)的方位(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10.通过天文观测,该兴趣小组试图求出北极星光线与当地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范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1.5°至68.5° B.66.5°至90° C.66.5°至113.5° D.90°至113.5°和田玉籽料的特点主要是表面光滑、常有裂痕,图是和田玉籽料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11-13题。11.将下列内容按时间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田玉山料 ②白云岩③白云质大理岩 ④和田玉籽料⑤和田玉石A.②④⑤①③ B.②③⑤①④ C.①③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12.和田玉籽料表面光滑、常有裂痕的主要原因是(

)A.岩浆侵入活动 B.压浆活动引起的变质作用C.地壳运动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岩块间碰撞13.捞玉的时间(

)A.季节性不明显 B.多在夏季 C.多在春、秋季 D.多在冬季2021年3月15日至16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面积达到46.6万平方千米,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下图为2021年3月15日20时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题。14.甲、乙两地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

)A.57hPa B.59hPa C.60hPa D.62.5hPa15.某同学据图对本次沙尘天气如此强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附近数值1040——一个强大的高压②我国北部边境线附近密集的等压线——强风③L锋线——两侧气团湿度的巨大差别④丙、丁、戊附近等压线数值1015.1015.1020——多个强大的低压中心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下图为“亚欧大陆某区域自然带及该区域局部冰川、河流分布图”。完成下面16-17题。16.图中自然带Ⅱ的类型是(

)A.寒带苔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寒带冰原带 D.荒漠带17.下列选项中不是右图中R处附近较M处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的是(

)A.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B.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C.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D.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据此完成下面18-19题。18.与模式Ⅰ相比,模式(

)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 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 D.城市化水平低19.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

)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 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 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福建省浦城县西山头顶部地形平坦,四周陡峭,垂直高度超过100米。山顶覆盖火山角砾岩(富含钾),山麓地带有大面积宜耕土地,但受某些自然条件影响,古人最早选择在山顶耕种稻田。山顶西南部水洼为稻田主要灌溉水源,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下图示意浦城县西山头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20-22题。20.早期,人们选择在山顶耕种稻田的主要原因是(

)A.躲避战乱 B.防御匪患 C.防范洪涝 D.耕地不足21.推测山顶西南部水洼的主要补水来源是(

)A.雨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河流水22.与山顶相比,山麓种植水稻的主要优势是(

)A.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便于管理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潮成砂脊是一种重要的由潮流沉积形成的浅海砂体,它们的形体异常庞大,且成群分布。在我国苏北海岸带存在大型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既有陆上潮成砂脊,也有海域潮成砂脊,单个砂体长数十千米至近百千米(如图,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后期。苏北潮成辐射砂脊位于南黄海西南部,北部为山东半岛,西接江苏海岸,东部为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巨型长海湾。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1)说明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6分)(2)判断图中海域潮成砂脊(Ⅲ)的主要物质来源,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3)根据潮成砂脊形成的先后顺序,分析末次冰期后期南黄海的海陆变迁过程。(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位于里海西岸的巴库是该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被称为“石油城”。巴库是里海的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人口近170万,拥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一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1940年,巴库的原油生产达到高峰,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原油产量不断下滑。到20世纪80年代,所占比重下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发展速度减慢,经济地位不断下降。面对这一困境,巴库不断寻找经济转型之路,并取得显著成效,重现城市的生机和活力。图示意阿塞拜疆铁路分布和巴库位置。(1)分析巴库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之路的主要原因。(6分)(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巴库纺织、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6分)(3)近年来,巴库十分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7月发生频率最高),10月至次年3月发生频率低。北大西洋的海雾类型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对北大西洋海雾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和监测预报,有利于保障相关经济活动的安全性。下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单位:%)。(1)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从洋流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2分)(3)M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是该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M海域7月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6分)(4)说明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和渔业捕捞影响大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答案〗1.C

2.C〖解析〗1.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据图写出地理坐标:A(60°S,10°E),B(60°N,0°),因此A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沿最短路径是从过两地大圆的劣弧飞行,故飞机的飞行方向是东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飞机以1100千米/小时的速度沿经线飞行,大约为每小时跨10个纬度,6小时后跨越了60个纬度,故在越过北极点后继续飞行了30个纬度,到达60°N纬线,BD错误;经线为同一经线圈上,0°经线的互补经线为180°,A错误;故到达地的地理坐标是(60°N,180°),C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3.C

4.B〖解析〗3.由材料可知,MN两点位于萨省北界上,即位于北纬60°纬线上,而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经度相差1°,所以MN两地的实际距离约55.5千米(1×111×cos60°),而图上距离为7.4厘米,比例尺=图示距离/实际距离(注意分子分母单位统一到厘米),则计算可得,该图的比例尺为1/75万,即是图示1cm代表实地距离7.5km,C正确,ABD错(其中B选项表示图上1cm,实地距离37km),故选C。4.由材料可知,萨省位于西经102°-110°之间,应当位于西七区,A错;该区域所处纬度相对较高,结合北美气候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该区域的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不可能遍布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B正确,苏必利尔湖位于90°W,47°N附近,D错误;故选B。〖答案〗5.B

6.D〖解析〗5.根据图示剖面线,E点高,F点低,E点靠近山顶。MN点比O点低,说明EF是山脊线。图示区域等高线分布特征,呈弧形,向F一侧突起,故此图应是山脊等高线,不呈闭合状,B正确,ACD错误。本题应选B。6.E处比O处海拔高,E可能为山顶,MN点比O点低,说明EF是山脊线,O处不是鞍部,A错误;①地比②地海拔高,结合剖面线坡度,①②之间有凸出的山脊遮挡视线,从②地不能看到①地植被全貌,B错误;结合上题,EF为山脊线,不能发育河流,C错误;M所在山坡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D正确。本题应选D。〖答案〗7.A

8.C〖解析〗7.依据图中方向标和等高线分布可推断出,甲区域东北部海拔较高,有高地存在,可有效阻挡冬季冷空气,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更为“红艳”,且落叶较少,A正确;甲和乙区域相比,二者海拔都大致介于80-120米之间,海拔差异不大,B错;甲区域等高线较乙区域密集,坡度较陡,并且甲区域位于狭窄的河谷中,C、D错。故选A。8.图中等高距为20米,公路线路经过的最低的地区海拔在80-100米,最高处海拔在140-160米之间,因此公路高差介于40-80米(不等于40米和80米),AD错。注意题干关键词“最大高差”,排除B,C正确,故选C。〖答案〗9.B

10.C〖解析〗9.据图可知该地在北半球测得的北极星地平高度为45°,故当地纬度为45°N,北京时间12点16分测得正午太阳高度,故该地经度为116°E,故该地位于赤峰市西北,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根据所学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范围为21.5°-68.5°,北极星光线为45°,则与之构成平角的另一个角为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1.5°时,α=135°-21.5°=1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8.5°时,α=135°-68.5°=66.5°。故选C。〖答案〗11.B

12.D

13.C〖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距今十几亿年的地质时期,新疆南部还是一片海洋,白云岩广泛沉积。在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形成白云质大理岩。3亿——4亿年前,岩浆侵入白云质大理岩,经过一系列变质作用,白云质大理岩最终形成玉石。喜马拉雅运动开始后,山脉隆起,经过长期的剥蚀破坏,渐渐使埋藏在山体中的玉石裸露在地表,这就是和田玉山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因此按时间进行排序是②白云岩→③白云质大理岩→⑤和田玉石→①和田玉山料→④和田玉籽料。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读图可知,和田玉籽料河流中,是和田玉山料被冰川、流水等挟带至河流中,在流水搬运过程中被不断打磨,玉石变得浑圆,并最终沉积在河床或河漫滩上,成为和田玉籽料,在随流水运动过程中,岩块间碰撞产生裂痕。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喀什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将山上的玉石碎块携带而下,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但流量大,水位高,不宜捞玉,B错误;冬季气温低,河水结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拣捞,不适合捞玉,D错误;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水位下降,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春季冰雪融化,玉石露出,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所以捞玉多在春、秋季,C正确,A错误。故选C。〖答案〗14.B

15.C〖解析〗14.结合分析,甲地的气压为1040百帕~1042.5百帕之间,当乙地的气压为982.5百帕~985百帕之间,故甲乙两地的气压差的最大值为1042.5百帕-982.5百帕=60百帕;甲乙两地的气压差的最小值为1040百帕-985百帕=55百帕;因此甲乙两地之间的气压差介于55~60百帕之间,B正确,排除ACD。故选B。15.据图示信息可知,3月15日20时在(90°E,50°N)附近有一个强大的高压,中心数值大于1040百帕,该高气压控制范围广,因此本次沙尘暴天气强烈,①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知,影响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的等压线密集,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较大,②正确。3月15日,锋面雨带并没有在我国登陆,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空气干燥,L锋线两侧气团的湿度差异不大,③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戊气中心气压值高,四周气压值低,为高气压中心,④错误。综上,C①②正确,ABD错误。故选C。〖答案〗16.A

17.C〖解析〗16.从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知,自然带II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北极圈附近,自然带类型为寒带苔原带,A正确;自然带III为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自然带I为寒带冰原带,C错误。荒漠带分布于亚欧大陆中纬度的内陆地区,D错误。故选A。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有靠近海洋,水汽在极地东风吹送下,受地形抬升,降雪多;纬度高,气温低,积雪消融少,积累多,冰川多;山谷发育,积雪易留存,冰川数量多。ABD不符合题意。冰川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关系不大,人烟稀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相对更原始,不是M附近冰川较多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8.A

19.B〖解析〗18.模式Ⅰ属于传统放射式网络结构,市中心交通压力大,土地利用率高;模式Ⅱ属于放射状+环状结构,市中心交通压力小,但卫星城土地利用率低,故A正确、B错误;就业压力、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不大,故C、D错。故选A。19.据图可知模式Ⅲ为分散型结构,各组团的紧密型是首要考虑的内容。交通网络需要考虑各组团内交通网络的密度与衔接性,利于不同组团内人群的流动,同时也要考虑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快速直达的时效性,减少出行所用时间,③④正确。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与宽度考虑较小,①②错误。故选B。〖答案〗20.C

21.C

22.D〖解析〗20.福建省浦城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多降水,易受洪水威胁,且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预防洪涝灾害水平较低,故古人选择在山顶种稻的主要原因是防范洪涝,C正确。山顶耕种稻田主要从事农业活动,与躲避战乱以及防御匪患无关,AB错。山顶面积较小,耕地本身较少,并非山麓地区耕地不足导致在山顶耕种稻田(注意材料“山麓地带有大面积宜耕土地”),D错。故选C。21.据材料可知,山顶西南部水洼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符合地下水补给特点,C正确。区域河流水受雨水补给,降水具有季节性,不会导致水体常年稳定,AD错。区域并不受冰雪融水补给,B错。故选C。22.据图文可知,与山顶比较,山麓距离居民点近,便于村民进行田间耕作管理,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山顶地形平坦,覆盖火山角砾岩(富含钾),山顶西南部水洼为稻田主要灌溉水源,水体常年稳定且恒温,水源稳定,所以山麓地区在土壤肥力,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无明显优势,ABC错误。故选D。23.〖答案〗(1)特征:以弶港为顶点向黄海呈辐射状分布。原因:从太平洋来的潮流与山东半岛反射的潮流相遇,在弶港附近形成辐聚辐散的潮流,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2)物质来源:废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量的沉积物为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图中潮成砂脊北部分布有废黄河三角洲;南部为长江三角洲。(3)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率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三角洲向海洋方向推进。〖解析〗本题以苏北潮成辐射砂脊材料为情境,涉及潮成砂脊形态特征、形成原因、物质来源以及海陆变迁过程等知识,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1)读图可知,南黄海西南部海域潮成砂脊,以弶港为顶点向黄海北、东、东南三面延伸,呈辐射状分布。辐射砂脊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由材料“来自大洋的潮波受山东半岛的阻挡折返南下,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分析可知,从太平洋来的海潮在向黄海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山东半岛的阻碍、反射等作用折返南下形成的一组“旋转潮波”,在江苏北部沿海海区与来自东海的潮波辐合,两个巨大的潮波系统碰撞、叠加,形成了一个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独特水动力体系,所以沉积形成辐射状砂脊。(2)物质来源:古长江和古黄河入海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潮成砂脊主要的物质来源。理由:由图可知,图中潮成砂脊北部是废黄河三角洲,遗留有大量沙体;南部为长江三角洲,也有大量泥沙等沉积物入海。(3)图中I、Ⅱ、Ⅲ代表潮成砂脊形成的年代由早到晚。砂脊是独特的潮汐动力系统作用的产物,依据I潮成砂脊的位置分析可知,末次冰期后期气候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南黄海区域部分陆地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缩小,达到最大范围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镇江、扬州以东均被淹没,所以当时I潮成砂脊形成;但之后气温上升速度下降,海平面上升速率减小,河流在河口的沉积速度逐渐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黄海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阶段性推进,I、Ⅱ潮成砂脊已成为陆地的一部分。24.〖答案〗(1)石油为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增加和开采时间延长,最终会面临枯竭,以石油为支柱的经济将陷入极大困境;为了避免和摆脱困境,需要在石油工业基础上,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完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多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