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物理(文)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1页
粤教版物理(文)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2页
粤教版物理(文)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3页
粤教版物理(文)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4页
粤教版物理(文)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4个小题,共68分)

1.(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研究旋转效应的足球,可把足球看作质点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位置,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2.(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有可能为零

D.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等于路程

3.(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一定也大

B.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一定也大

C.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D.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在物理学史上,JE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

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

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5.(2分).(2010春•嘉陵区校级期末)关于运动物体的轨迹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受恒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变力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

D.受变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6.(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力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力单独

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当两力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

小不可能是()

A2m/s2B.4m/s2C.6m/s2D.8m/s2

7.(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为使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

同作用效果的做法是()

A.使拉橡皮筋的细绳稍长一些

B.使两个分力的夹角适当大一些

C.使两个分力的大小适当大一些

D.使橡皮筋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

8.(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末速度大2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4m/s

9.(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末速度的一半

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C.在相等时间里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大

D.在相邻两段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差为2gT?

10.(2分)(2013•淄川区校级学业考试)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

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II.(2分)(2013•江西二模)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V2!6:2

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MtC=f=lD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12.(2分)(2012♦海珠区二模)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

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i时刻vi>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13.(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在图的四个受力示意图中,N那个物体受力

示意图是正确的()

14.(2分)(2012•珠海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

因数为阳,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国,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m

IAf|静止

A.“iMgB.u2mgC.pi(m+M)gD.uiMg+Rmg

15.(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F和F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

量为G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A.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摩擦力

B.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

C.若同时增大F和F,木块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

D.若同时增大F和F,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

16.(2分)(2011秋•临泽县校级期末)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Fi=8N,F2=10N,当F2由10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变化是

()

A.逐渐变小B.逐渐增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7.(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

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

A.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惟一解D.无解

18.(2分)(2005•天津)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

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Q仍静止不动,则O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19.(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轻绳将小球悬于O点,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

方向60。角,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要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8是()

工。

/60°

O

A.90°B.60°C.30°D.0°

20.(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有一固定的质点A,在A的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由于漏电使A、

B两质点的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电完毕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1.(2分)(2011•宝应县模拟)如图所示,ab、cd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

周上,圆周半径为R,b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点为圆周的最高点.现有两个小滑环A、B分别从a、c处由

静止释放,滑环A经时间口从a点到达b点,滑环B经时间t2从c点到达d点;另有一小球C从b点以初

速度vo=J靠论分be连线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间为t3,不计一切阻力与摩擦,且A、B,C都可视为质

点,则tl>t2>t3的大小关系为()

A.U=t2=t3

B.tl=t2>t3

C.t2>tl>t3

D.A、B、C三物体的质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

22.(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从距地面高h处水平抛出一小石子,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石子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石子抛出时速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C.抛出点高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D.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决定于初速度

23.(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初速度vo水平抛出一物体,当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为丁存0

C.2VD.速度变化方向在竖直方向上

运动时间为

g

24.(2分)(2012秋•桃城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做成的A、B、C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

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绕竖直轴转动.已知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ma=2mb=3mc,转动半径之间的关系是

rc=2rA=2rB,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C.物体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D.转台转速加快时,物体B最先开始滑动

25.(2分)(2013春•南阳期中)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D.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26.(2分)(2005•西城区模拟)若已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r,公转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

则由此可求出()

A.某行星的质量B.太阳的质量C.某行星的密度D.太阳的密度

27.(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人造地球卫星与地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1.5倍,卫星正以角速度

3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R、3、g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

EH

28.(2分)(2014春•桃城区校级期末)某天体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上

高h处平抛一物体,射程为L,则在该天体上,从同样高处以同样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其射程为()

A.LB.LC-3LD.6L

64~2

29.(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板长为1,板的B端放有质量为m的小物体P,物体与

板的摩擦因数为开始时板水平,若板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a的过程中,物体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在这

个过程中()

A.摩擦力对P做功为mglcosa(1-cosa)

B.摩擦力对P做功为mglsina(1-cosa)

C.弹力对P做功为mglsin2a

D.板对P做功为mglsina

30.(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从离地面高H的阳台上以速度v竖直向上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它上

升h后返回下落,最后落到地面上,取地面为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最高点的机械能是,mg(H+h)

B,

物体落到地面时的机械能是mg(h+H)+lmv2

C.物体落到地面时的机械能是mgH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31.(2分)(2013•涟水县校级模拟)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小球

的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

32.(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相互作用力为F,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荷量不变,距离加倍时,作用力变为E

4

B.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和两点电荷之间的距离都减半时,作用力不变

C.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和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都增加相同的倍数时,作用力不变

D.将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取走一部分给另一个点电荷,两者的距离不变,作用力可能不变

33.(2分)(2014•江阴市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环形导线中通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I,则该环形导线中

心处的磁场方向为()

A.水平向右B.水平向左

C.垂直于纸面向里D.垂直于纸面向外

34.(2分)(2014•江阴市校级学业考试)通电直导线放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图所示."⑤"

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O"表示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图中标出了导线

所受安培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B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8分)

35.(8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

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从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

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o,点AC间的距离为Si,点CE间的距离为S2,已

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贝I:

O\\ABCDE

k-瓦

(1)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2)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

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36.(7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

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6=60。的拉力F,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

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

37.(7分)(2011•丰台区二模)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圆心为O

点.一小滑块自圆弧轨道A处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在B点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水平地面C点.已知小

滑块的质量为m=1.0kg,C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为1.0m,B点高度为1.25m,圆弧轨道半径R=1.0m,取

g=1Om/s2.求小滑块:

(1)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在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沿圆弧轨道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38.(10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甲所示,长为L的轻细绳一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O点,

另一端拴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现把小球拉至A点,使绳水平伸直,由静止释放小球,

绳在竖直面内转过90。后,球经过最低点B,再转过。角后,绳碰到固定在C点的光滑长钉(钉子的直径及

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

(1)求小球经过B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大小;

(2)当6=60。时,绳碰钉后,小球恰能沿圆轨道通过C点的正上方,求C点到。点的距离;

(3)在保持钉子和O点的距离恒为d的情况下,改变钉子的位置,但该位置不能在0、B连线的右侧,且

小球均能沿圆轨道通过钉子的正上方,在图乙中画出小球经过钉子正上方时对绳子拉力大小F与cosG的关

系图线(只画线并标出关键点的坐标值,不要求写过程).

0

COS0

甲乙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新华中学高二(上)期中物理试卷(文

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4个小题,共68分)

1.(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研究旋转效应的足球,可把足球看作质点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D.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位置,可把飞船看作质点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解答:解:A、体积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能忽略,就不能

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旋转的足球,足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在太空中进行飞船对接的宇航员观察该飞船,飞船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

D、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位置,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

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

略.

2.(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不可能相等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位移有可能为零

D.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等于路程

考点:位移与路程.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解: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故A错误.

B、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等,比如由同一位置出发经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目的地,

故B错误.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首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C正确.

D、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3.(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一定也大

B.物体的加速度大,其速度一定也

C.物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也为零

D.物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考点:加速度.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

解答:解: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4知,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

At

B、物体的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

C错误.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亲,基础题.

4.(2分)(2013秋•红桥区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量的运算一定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

C.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定律的

物理学家分别是亚里士多德、牛顿

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矢量的运算时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在物理学史上,否

定"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是伽利略,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质点做曲线运动

时,可能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解答:解:

A、矢量的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而标量遵守代数加减法则,故A错误.

B、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与力的关系并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和建立惯性

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伽利略和牛顿,故C错误.

D、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力可能是恒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不变,

由Avnat知,物体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例如平抛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理解并掌握矢量和标量的运算法则,知道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减速.知

道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力可.能是恒力,也可能是变力.

5.(2分)(2010春•嘉陵区校级期末)关于运动物体的轨迹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受恒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变力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

D.受变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

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专题: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专题.

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大小和方向不一定变化,由此可以

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A、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以是匀变

速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故A错误;

B、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只受重力,是恒力,故B错误;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时刻改变,一定具有加速度,合力一定不为

零,故C正确;

D、受变力作用的物体,如果合力与速度同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都是曲线运动,对于它们

的特点要掌握住.

6.(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力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力单独

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当两力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

小不可能是()

A.2m/s2B.4m/s2C.6m/s2D.8m/s2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设物体为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出前两种情况下的表达式,确定Fi和F2共同作用于

该物体时合力范围,再求出加速度的范围进行选择.

解答:解:设物体为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i=mai,F2=ma2

则Fi和F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合力范围为:F2-Fi<F<r<F2+Fi,代入得:2m<F;t<6m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的范围为:2m/s24a"m/s2

所以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8m/s2.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能力,关键是确定合力的范围,得出加速度的范围.

7.(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为使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

同作用效果的做法是()

A.使拉橡皮筋的细绳稍长一些

B.使两个分力的夹角适当大一些

C.使两个分力的大小适当大一些

D.使橡皮筋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专题:实验题.

分析:本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效果的相同是通过拉橡皮

筋产生大小和方向相同的形变量来实现的.

解答:解: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法",即要求两次拉橡皮筋到同一点0,从

而是橡皮筋产生的形变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解答本题应熟练掌握实验的目的及原理,尤其是理解"等效"含义,"等效"指橡皮筋的形变量和方向

均相同,同时要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8.(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ZmH,那么()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末速度大2m/s

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

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4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数值等于任意1s内速度的增量,而不

是倍数关系.

解答:解:AB、加速度为2m/s2,由公式Av=at知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at,与时间有关,故A、B

错误.

C、第3s初与第2s末是同一时刻,速度相同.故C错误.

D、由Avnat可知,加速度为Zm/sl任意1秒时间内,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第3s末与第

2s初的时间间隔为2s,则第3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2s的初速度大4m/s.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能力.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

度的变化量.

9.(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末速度的一半

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C.在相等时间里速度的变化越来越大

D.在相邻两段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的差为2gT?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在

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

解答:解:A、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同时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Av=gt知,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故C错误.

D、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Ax=gT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2分)(2013•淄川区校级学业考试)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

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考点:加速度.

专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

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

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

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

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

B、根据A选项分析,故B正确.

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

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分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

11.(2分)(2013•江西二模)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V2!2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tC=j=tD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本题是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的速度、时间等物理量的比较,根据选项中需要比较的物

理量选择正确的公式把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A、根据运动学公式v2-v02=2ax得:

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所以v2=2ax__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J,:J5:2,故A正确.

B、根据运动学公式*701+工K2得:

2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l:VS:2,

即tE=2tB=V2tC=-^=tD,故B正确.

C^由于VE=2VB

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竺竺VB

2

故C正确.

D、VB:VC:VD:VE=1:V2:Vs: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

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12.(2分)(2012•海珠区二模)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

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i时刻vi>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S-t图线与v-t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S-t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和负分别表示

物体沿正方向和负方向运动.V-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解答:解:A、无论速度时间图象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而不能表示物体做曲线运

动.故A错误.

B、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在ti时刻图线1的斜率大于图线2的斜率,故vi>

V2.故B正确.

C、在v-t图线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故在0-t3时间内4围成的面积大

于3围成的面积,故3的平均速度小于4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

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

反向运动.t4时刻没有反向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v-t图线和s-t图线的基本的特点、功能一定要熟悉,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金钥匙,在学

习中要多多积累.

13.(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在图的四个受力示意图中,哪个物体受力

示意图是正确的()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①在受力物

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②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③.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

头的旁边标出所画力的符号,力有大小的要写上数值与单位.

解答:解:由于物体A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故物体A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故物体A受力示意图如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画力的示意图,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图中物体A受到的力特别多,画完后要作检

查,每画一个力都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避免多力或漏力.

14.(2分)(2012•珠海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

因数为阳,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2,木板一直静止,那么木板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iiMgB.u2mgC.pi(m+M)gD.2mg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物体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

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

解答:解:物体m相对M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i=U2N=Rmg;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m对M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故M有向右滑动的趋势,受到地面对其向左

的静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2=fi.因而f2=|i2mg.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要分清楚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

成正比.

15.(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等大反向的力F和F,压住两块木板,中间夹着一个重

量为G的立方体金属块,它们一起处于静止状态.则()

A.木板和金属块之间肯定有摩擦力

B.金属块受三个力作用

C.若同时增大F和F,木块和金属块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

D.若同时增大F和F,金属块所受合力会增大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金属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一定受到摩擦力,木板与金属块间必定存在挤压.按重力、弹力

和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受力情况.

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增大F和F时,摩擦力和合力是否变化.

解答:解:A、B、由题知,金属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左侧木板的压力和摩擦力,右

侧木板的压力和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故A正确,B错误.

C、D、若同时增大F和F,金属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所受的摩擦力与重力平衡,则知摩

擦力保持不变.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分析物体的受力是基本功,要能熟练地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分析顺序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16.(2分)(2011秋♦临泽县校级期末)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Fi=8N,F2=10N,当F2由IO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变化是

()

A.逐渐变小B.逐渐增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考点:力的合成.

专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当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

与二力的方向相同;当方向相反时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与较大力

的方向相同.

解答:解: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i=8N,F2=10N,由于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故合力的大小:F/F2

-F1.

当F2由10N逐渐减小8N时,合力逐渐减小到零;当F2继续减小的过程中,这两个力的合力F『Fi

-F2,故合外力逐渐增大,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要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进行计算: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同

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17.(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

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

A.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惟一解D.无解

考点:力的分解.

分析:已知合力的大小为10N,一个分力的方向已知,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Fsin3(T=5N,

根据三角形定则可知分解的组数.

解答:解:己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知另一个分力的最小值为Fsin3(T=5N,而另一

个分力大小大于5N小于10N,所以分解的组数有两组解.如图.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合力和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的实质是

相同的.

18.(2分)(2005•天津)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

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

时,P、Q仍静止不动,则()

A.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分别对单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由于不知具体数据,对于静摩擦力的

判蜥要考虑全面.

解答:解:进行受力分析:

对Q物块: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由于不知具体数据,Q物块在粗糙斜面上的运动趋势无法

确定,故不能确定物块Q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故A、B错误;

对P物块:因为P物块处于静止,受拉力和重力二力平衡,P物块受绳的拉力始终等于重力,所以

轻绳与P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系统的研究,我们要把整体法和隔离法结合应用.对于静摩擦力的判断要根据外力来确定.

19.(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轻绳将小球悬于O点,力F拉住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

方向60。角,小球处于平衡状态,要使F有最小值,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9是()

A.90°B.60°C.30°D.0°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小球受重力、绳子的拉力和外力F处于平衡,运用作图法分析什么条件下外力F最小.

解答:解:外力F和绳子拉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值反向,从图上看出,合力一定,绳子拉力方向一定,当外

力F与绳子拉力方向垂直时,外力F最小.根据几何关系,知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故C正

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物体平衡中极值问题,通过作图法得到极值的条件,也可以采用数学函数法求解极值.

20.(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有一固定的质点A,在A的正上方的P

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6角,由于漏电使A、

B两质点的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电完毕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考点:库仑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以小球B为研究对象,由于逐渐漏电的过程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分析B受力情况:重力G,A

的斥力Fi和线的拉力F2三个力作用,作出力图,根据△FBF1△PQB,得到线的拉力F2与线长的

关系,再进行分析求解.

解答: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到重力G,A的斥力Fi和线的拉力F2三个力作用,作出力图,如图.

作出Fi、F2的合力F,则由平衡条件得:F=G.

FFFi

根据△FBFL△PQB得:二二一L

PQPB

又FF1=F2,得:F2=F§G

PQ

A、B两质点带电量逐渐减少的过程中,PB、PQ、G均不变,则线的拉力F2不变.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力学中动态平衡问题,采用的是三角形相似法,得到力的大小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进行分

析,也可以应用函数法求解.

21.(2分)(2011•宝应县模拟)如图所示,ab、cd是竖直平面内两根固定的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

周上,圆周半径为R,b点为圆周的最低点,c点为圆周的最高点.现有两个小滑环A、B分别从a、c处由

静止释放,滑环A经时间ti从a点到达b点,滑环B经时间t2从c点到达d点;另有一小球C从b点以初

速度vo=J砾分be连线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间为t3,不计一切阻力与摩擦,且A、B、C都可视为质

点,则tl、t2、t3的大小关系为()

A.tl=t2=t3

B.tl=t2>t3

C.t2>tl>t3

D.A、B、C三物体的质量未知,因此无法比较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寻找物体下滑过程中的位移和和加速度,由于他们的运动的路径是圆的一条弦,

所以位移可用轨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余弦与圆直径的乘积来表示.然后根据受力分析求出物体所

受的合外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最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时

间.

解答:解:设Nabc=a,则ab=bccosa=2Rcosa

小环在ab上运动时的加速度ai=gcosa

根据S=LtJ带入数据可得

2_

2Rcosa=>^cosatp滑环A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i=2胃

同理滑环从C点到d点的时间t2=2卡

小球从b到C的运动根据S=V0t3--1gt32即2R=q4gRt3--^t32解得运动的时间t3=2噌

所以tl=t2=t3.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比较三次运动的时间关系,所以要求运动的位移和加速度,而位移和加速度都与斜面的倾角

有关,所以要用斜面的倾角表示位移和加速度.这种思路和方法要注意积累.

22.(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从距地面高h处水平抛出一小石子,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石子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石子抛出时速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C.抛出点高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D.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决定于初速度

考点:平抛运动.

专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

初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水平位移.

解答:解:A、石子的速度v=J72+g2t2,与时间不成正比关系,故A错误.

B、根据知,石子的运动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高度越大,飞行的时间越长,故B

错误,C正确.

D、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由初速度和高度共同决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道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

与初速度无关.

23.(2分)(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初速度vo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