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荣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①作为登山者,征服与攀登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但野口健却是个例外。②从2000年起开始,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他一边登山,一边清理其他登山者留下的垃圾。6年多时间里,他从珠峰上总共捡回了9吨垃圾。当其他登山者为梦想与荣誉向珠峰顶端攀登时,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野口健的想法很简单,④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自己多背些垃圾下山就能让他变得干净些。A.①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作为登山者,攀登与征服每一座山峰是最大的荣耀”。B.②句语义重复,应改为“从2000年起,野口健开始了在珠穆朗玛峰捡垃圾的工作”。C.③“他却选择背着别人丢弃的垃圾走向山下”此句子的主干为“他选择垃圾”。D.④句谓语宾语搭配不当,应改为“登山者扔掉的垃圾正破坏着珠峰的环境”。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有错误一项是()A.鲨鱼可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C.他这么说是强词夺理,站不住脚的,没有人会信服。D.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3.(2分)在横线处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起,在逗趣酒姑娘了。③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⑤“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A.④⑤②⑥①③ B.③④②⑥⑤① C.④②⑤①③⑥ D.③⑤④②⑥①4.(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看到手机经销店搞让利促销,我特意去垂询几款智能手机价格,发现并不便宜多少。B.校园羽毛球冠军争霸赛选手宋老师赛前表示,希望上届冠军孟老师在决赛中能够承让。C.老师和我们初一时的合影,我一直还惠存着,因为它是我们师生情谊的见证。D.昨日,几位老艺术家下乡采风时,举行了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5.(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成语字形全都正确的是哪一项?A.寒噤(jìn)晦暗(huì)人情事故销声匿迹B.襁褓(qiǎng)龟裂(guī)戛然而止风云变幻C.羁绊(jī)斡旋(wò)格物致知怒不可遏D.缄默(jiān)堕落(zhuì)不修边幅穿流不息6.(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够抢昼夜赋闲差使B.惨淡不堪嫌恶荡漾C.笑柄涵养自怨自艾处目伤怀D.嬉戏迂腐忻然西奇古怪7.(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人在一生中,要有用心专一的精神。一事当前,执着一点,方能水滴穿石。用心专一的人,就是在用心光阴这棵美丽的树,等待树上开花结果,自己享受不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树上的果实,总有人会享用。这就是人生境界的美好。A.目不斜视灌溉也许但B.目不斜视浇灌因为所以C.心无旁骛灌溉因为所以D.心无旁鹜浇灌也许但8.(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曝晒(pù)嫉妒(jì)行辈(háng)杳无消息(yǎo)B.闭塞(sè)瞭望(liào)虔诚(qián)强词夺理(qiǎng)C.缄默(jiān)龟裂(jūn)棱角(léng)相形见绌(zhuó)D.翌日(lì)褶皱(zhě)倔强(jué)藏污纳垢(gòu)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固定的往返迁徒路线。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雾ǎi、迎着载途的风雨……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它们以星星为标记,其卓跃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迁徙(______)雾ǎi(______)载途(_______)(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3)“神秘莫测”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惊叹不已”中“已”的意思是________。(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10、填空。(8分)传统文化知识:中国文化崇尚“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飞机“不喝油”也能飞》完成小题①“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②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③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④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⑤“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阳光动力2号”这架不喝油的飞机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几乎不消耗燃料。B.人类把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的历史由来已久。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超过30%。D.“阳光动力2号”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举例子主要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电池板的厚度,强调了电池板之薄。C.“阳光动力2号”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飞行的三个要求。D.“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商业价值远小于象征意义。3.“阳光动力2号”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况三点即可)12、(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①底线原本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如今,“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职业底线等等。可见,这里所请“底线”是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无论何种原因处于怎样的境遇中,都需要遵守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②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帮别人垫钱买彩票,中大奖后分文不取的赵书兵;抱超血泊中的小悦悦,向周围人呼救陈贤妹;哥哥遭遇车祸身亡,作为弟弟仍不忘把工资发给工人兄弟们的孙东林……他们是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然而,依靠最基本的道德良心作出的选择却使他们于平凡中彰显了人格的光辉,这光辉来自于他们的那种对于做人底线的坚守。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甲)对于宁赴清流、投身汨罗江的屈原而言,以身殉国是他至死捍卫的心灵底线;(乙)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而言,保持自身操守是他心灵的底线:(丙)对于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而言,捍卫民族尊严是他心中至死不变的底线。因为有着这份坚守,他们才做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即使生命逝去,也为后人所敬仰。⑤相反,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官就会草菅人命……这种“恶的蔓延”,会侵蚀社会的道德良知,甚至颠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⑥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卖朋友,不丧天良。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只要每个公民、每个行业都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盼社会就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基础,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③-⑤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请分别概括每段的内容。正面论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论证: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选出第④段中使用不恰当的论据并说明原因?不恰当的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即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有麦青青于野刘新昌①深冬,读老树画画,读到一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心底温泉一般,汩出一汪暖意。悸动的心,立刻想起家乡的冬野里,那一垄垄泛着春绿的麦子。②家乡的麦田,是冬日里最蓬勃的一抹亮色。如果有时间,一个人慢悠悠地走在田埂上,空气清冽,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屋舍阡陌,皆是一部黑白默片,肃穆清寒。唯有这青青小麦,鲜亮亮地撩动你的心,那一片片嫩绿的麦叶,像绿色的火焰,在你的视野里熊熊燃烧。③麦子耐寒,跟梅花一样,喜欢雪。当雪降临时,梅花喜欢将孤傲写在枝头,而麦子呢,卑微地匍匐起来,跟大地亲吻。因此,雪地里,看到梅花,人会觉得冷,而看见麦苗呢,就会觉得暖,其实,这是一种视觉体验。但父亲却将这种体验拟人化了,他说,麦子是个朴实的阿哥,它秋天发芽,冬天成长,春天拔节、夏天成熟,普通,却给人一种安全感。而梅花呢,是个冷艳的贵妇,它疏影横斜,不蔓不枝,孤傲清冷,香冰气寒,美艳,却给人一种距离感。④我觉得,这是父亲最诗意的一次表达,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用多年的生活体验,感悟出诗一样的语言,他也像麦子一样,用他的勤劳,朴实和坚韧,让我们五姊妹有了一种最实在的安全感。⑤记得小时候,父亲爱种麦。每年秋天,农闲时节,别人已在家享受清闲,而父亲,却转入另外一个战场,他将房前屋后的土地,一寸一寸,深耕细翻,然后,播麦种,盖薄膜。父亲说,除了水稻,麦子和农民最心意相通,只要你够勤快,懂节气,能准时把它播种到土壤里,它就不会辜负你的期盼。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⑥那些年,每到三四月份,大米总是青黄不接,别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我们家,总能吃到香甜酥糯的馒头、馍馍、面疙瘩。后来,上学了,读课文,读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心里竟沁润出一种温润润的熨帖感和稳妥妥的踏实感。⑦不过,雪地里,也有些小“破坏分子”,总在打着麦苗的主意,比如几只田鼠,或一只野兔,悄悄地钻进麦田里,躲在积雪下,偷偷啃噬麦苗。父亲见了,也不去赶,只是嗔怪地喊——冰天雪地的,吃点叶子赶紧回家吧。而我,趁父亲不注意,总用弹弓射那些鬼头鬼脑的家伙。有一年,下雪后,我在麦田四周,放了八个老鼠夹子,第二天一大早去看,我的乖乖,八个夹子,夹了两只兔子,七只田鼠,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那两只田鼠是怎么同时踏进“雷池”的。⑧现在,我们五姊妹都已成家立业,父亲也老了,身体已不允许再种麦田了,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注:老树画画,网名,又名老树,原名刘树勇,画家。1.文章开头引用老树的诗句“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有何好处?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文章不仅写麦子,还写了父亲,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有关父亲的细节。___________→父亲爱种麦子养家→___________________4.赏析下面的句子。干旱也好、冰灾也罢,春天一到,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但每每看到有麦青青于野,我就觉得,不管生活怎样艰难,前面总有一片绿油油的希望在等着。三、写作。(50分)14、按要求作文。请以“这里风光无限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题分析】
C项表述有误。此句子的主干为“他选择背着垃圾走向山下”。【题目点拨】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注意:压缩时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如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就不能去掉。2、D【解题分析】
D项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有错误。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使用对象错误。A项,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使用正确。B项,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正确。C项,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说成有理。使用正确。3、A【解题分析】
通读六句,④“一提到雨,也就必然要想到雪。”由雨引出雪,应作为总领句,排在第一;①②⑤⑥都引用诗句描写雪景,③“借这几句诗”的“这”就是指代的以上四句,作为总结语句,排在最后;据此分析结合选项可以判断选A。进一步分析,⑤描写日暮雪景,②描写夜晚的雪,⑥描写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①描写第二天的早晨的情景。故选A。4、D【解题分析】
A.“垂询”为敬辞,多用于他人,用于自己不当。B.“承让”是谦辞,承蒙谦让的意思,多为赛后优胜者谦虚客气话语。C.“惠存”为敬辞,指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故选D。5、C【解题分析】
A.事——世;B.龟应读“jūn”;D.堕应读“duò”,穿——川。6、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够抢——够呛。C:处目伤怀——触目伤怀。D:西奇古怪——稀奇古怪。7、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目不斜视”指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显然与此处的语境不符;“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用在这里比较恰当。故排除AB。“灌溉”指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浇灌”浇水灌溉。根据语境,用“浇灌”比较恰当。故选D。8、B【解题分析】
A.嫉(jì)—(jí)。故A错误。C.绌(zhuó)—(chù)。故C错误。D.翌(lì)—(yì)。故D错误。9、(1)xǐ霭zài(2)卓跃卓越(3)莫:不能、不可已:停止(4)拟人;夸张【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霭。本题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画线句子用到的修辞方法是拟人和夸张.10、小人同而不和【解题分析】
考查对名句的积累与记忆。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二、阅读理解。(42分)11、1.D2.A3.①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②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③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解题分析】1.A错,应是:零燃料消耗;B错,应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C错,应是: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2.考查对说明文首段作用的理解。A错,第一段举例子说明“阳光动力2号”“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不喝油”的飞机的说明。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相关信息的能力。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合适的内容即可。根据文中的“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可作答。12、1.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2.③道德良心是最基础的一道底线④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⑤没有底线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危害)。3.乙本段的分论点是:民族道义是最崇高的一条底线。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在世,必须有自己坚守的底线。点睛: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文章题目,二是文章开头,三是文章结尾。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内容的概括。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本题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选择议论文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陶渊明辞官不做归隐田园的原因是要保持自身的节操,不向权贵低头,不能证明本段的分论点。13、1.照应题目,引领全文,使内容的表达更富有诗意,同时也告诉读者文章不仅写“青青于野”的麦子,还要写心目中的“你”—父亲,可以看作全文的文眼。2.对比。通过冬天雪地里麦子与梅花的对比,写出了麦子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安全感。3.父亲对麦子的诗意表达,父亲嗔怪麦田里的“破坏分子”4.“生机盎然”写出麦苗的旺盛,“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则写出了父亲的辛勤劳作有了收获,给家庭带来了实惠和幸福;同时也告诉读者“人勤地不懒”的道理。5.写出了“有麦青青于野”给自己带来的深远影响,麦田、父亲给了自己温暖更给了自己生活的勇气、动力和希望;深化了文章的主旨。【解题分析】1.考查文章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在不偏离主题的情况下,妙引诗词名句,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文采。“有麦青青于野”照应题目,富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你在我心头”中的“你”指心目中的父亲,诗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中心,不仅写“青青于野”的麦子,还要写心目中的父亲。2.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第③段“麦子耐寒,跟梅花一样,喜欢雪。当雪降临时,梅花喜欢将孤傲写在枝头,而麦子呢,卑微地匍匐起来,跟大地亲吻。因此,雪地里,看到梅花,人会觉得冷,而看见麦苗呢,就会觉得暖。”将麦子与梅花做对比,突出麦子能给人带来暖的感受。3.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父亲爱种麦”在第⑤段,第一空就要在第⑤段之前寻找,第③段,父亲说“麦子是个朴实的阿哥,它秋天发芽,……香冰气寒,美艳,却给人一种距离感。”概括为:这是父亲对麦子最诗意的一次表达”;第⑦段“⑦不过,雪地里,也有些小‘破坏分子’,总在打着麦苗的主意,比如几只田鼠,或一只野兔。”概括为:父亲嗔怪麦田里的“破坏分子”。4.考查赏析文句。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角度,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此句“麦苗总会生机盎然地出现在你的视野里,给你长出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麦子拟人化,“生机盎然”突出了麦子在父亲的照料下长得很旺盛,父亲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白面馒头和幸福日子”,父亲用他的勤劳,朴实和坚韧,让我们五姊妹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休闲零食合伙人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芯片安全分析
- 区块链赋能教育行业-学生信息透明化与认证
- 亲属赠与房屋合同范例
- alc板劳务合同范例
- app维护服务合同范例
- 中外合营合同范例
- 丽水专业食堂承包合同范例
- 2024年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pt项目合同范例
- 江苏交控笔试试题及答案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慢阻肺的管理课件
- 新媒体实验影像课件
- HP系列培训手册
- 游戏王统一规则
- 毕业论文-原油电脱水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 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 大学体育课程设置
- JJF(鲁) 142-2022 称重式雨量计校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