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古诗赏析1_第1页
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古诗赏析1_第2页
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古诗赏析1_第3页
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古诗赏析1_第4页
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古诗赏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真题分类练习一古诗赏析

提示:为了有针对的练习,我把高考真题分开成了实用文本练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赏析,诗词默写、

成语错别字读音辨析、修改病句、语言的连贯流程、作文等八个部分。

其中题号都是原来真题的题号,未改动,答案放在题目后面,加了背景,练习的同学可以暂且隐去,

方便练习。

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

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

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阕乡狱,中有冻

死囚!

【注】阕(w6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阕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

妇孺被关进阕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

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2分)

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

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

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馨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辑,泛指酒盏。③曲

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13.(8分)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

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

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分)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

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

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限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

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解析】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

答。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案】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

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

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

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镒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8、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

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

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

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

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四分:答全得4分,

2条3分,1条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腕,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

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

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嘛,又树蕙之百亩”“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

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

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

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

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

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

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眼。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己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

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9.(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

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

意味平淡深长。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

阳长送钓船归。鳏鱼肥。

⑴“鳏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蹶鱼肥”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3分)

答: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

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答: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蹶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

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给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阖山通阖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间州(今四川

阖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

的宴会,“阚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阖山通闽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

简要赏析。(5分)

14.(8分)(1)(3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

别在即的愁绪。(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

本来荒僻的阖州点化为神仙阖苑,赋予阖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

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闿山”通“闽苑”,“滁州”

望''闿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

“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鹏鸽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炀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蜴:清明前后卖

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参考答案:①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

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②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

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

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

(1)答案:【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

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

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

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

引发的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

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

的凄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鹏鸽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芭②新袍人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朋鸟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芝(zhii):用白色芝麻织成的

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芒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

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14.(8分)

(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

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芒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

“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

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

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

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

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

深挚。

答案B

[解析]“后世仰末照”一句,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

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

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答案示例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

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

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

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

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

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

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

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

赏析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

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

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

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

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

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油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

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

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

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

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

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

己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

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

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

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

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

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

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

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

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

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就是鲁仲连

的故事。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

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

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

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

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

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

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8、(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

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