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中考物理总复习《内能》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8小题)1.如图为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前的一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竿的力改变了竿的运动状态 B.此时竿具有弹性势能 C.竿对人的力是人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 D.人在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第1题图第3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2.在同一高度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向地面投下救灾物资,则飞机的()A.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 B.动能、重力势能都变小 C.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3.如图所示,篮球被运动员从a位置投出,经过b位置运动到c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a位置到b位置的过程中,篮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B.篮球在最高点b位置时动能为零 C.从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篮球在a位置时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其在c位置时的机械能4.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太空之吻”再现苍穹,如图是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绕地球近似圆形轨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加速升空时,飞船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空间站是运动的C.对接成功后,空间站沿圆形轨道运行时,机械能守恒 D.火箭升空时,它所受的推力等于重力5.如图为高速摄影机记录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得主苏翊鸣在比赛中,从跳台起跳到落地过程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这一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他从离开地面到达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他起跳后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为C.他从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D.他从恰好离开地面到即将落地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6.如图所示是某粮库运送粮食的传送带,当谷粒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且一起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粒均处于非平衡状态 B.谷粒均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 C.谷粒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谷粒的机械能守恒第6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7.如图所示是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滑行,她所受重力没有做功 B.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不变 C.丙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匀速滑行,她的运动状态不变8.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不计空气阻力。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可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此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在逐渐减小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逐渐增大 D.在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9.如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在O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减少 D.在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10.如图所示,一个放在粗糙水平木板上,木板固定不动,弹簧与水平木板不接触,弹簧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弹簧保持自然长度时小球刚好在A点,现把小球向左拉至C点后释放,小球就由C运动到A,再由A运动到B,由B到A,A到D,D到……,不计空气阻力,在此过程中()A.从B到D,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是先减小后增大 B.小球最后一定会停在A处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终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D.从C到A的运动过程中,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11.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B点的动能大于在C点动能 B.从B点到C点绳的弹性势能增大 C.运动员重力大小大于F0 D.t0时刻运动员动能为0第11题图第12题图12.小明复习“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两个实验时总结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的研究对象都是木块 B.两个实验都需要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 C.两个实验都用到了砝码,目的不同 D.前者需要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而后者需要控制每次木块速度相等13.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使用甲、丙两图,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B.通过乙、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D.如图丁,若将质量不同的小球压缩同一弹簧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也可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4.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当托盘中放入重为3N物体甲时,木块恰好能从A点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运动到B点时,托盘和物体甲触地后,木块继续向右运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在C点停下来;将物体甲换成物体乙,当只给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6N的拉力时,物体乙恰能做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托盘重1N,不计绳的重力及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拉力大于摩擦力B.木块在BC段继续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等于3NC.物体乙的重力为1N D.物体乙竖直向上匀速运动过程中,物体乙的机械能保持不变1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OB与足够长粗糙斜面BC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现将质量为m1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经B点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不计滑块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m2的滑块(m2>m1)压缩弹簧至同一点D后,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相同 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 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损失不相同 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16.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0℃的物体没有内能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而不一定具有机械能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④1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C.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B.0℃的冰块没有内能 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1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C.物体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可能增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19.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0.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如图所示是书中关于利用铜铸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炉火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金属铜内能增大的 B.金属铜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C.熔化成液态的金属铜倒入钱币模子,凝固过程中内能不变D.熔化成液态的金属铜与固态的金属铜密度不相同21.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t2时刻两物体温度相同。则()A.t1时刻,饮料内能一定比冰块大 B.t2时刻前,饮料内能增加 C.t2时刻前,冰块放热 D.t2~t3过程中,冰块内能不变第20题图第21题图第24题图22.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2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体C.一杯开水慢慢变凉,其内能减小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24.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吃汤圆,则寓意着新的一年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幸福美好,平安健康,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关于汤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汤圆时,水沸腾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B.煮汤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汤圆的内能 C.汤圆最初沉在水底,加热后膨胀,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 D.煮汤圆时,热气腾腾,看到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5.我国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疫苗需要冷链运输,冷藏车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内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体应选用导热好的材料做成 B.车厢体内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C.制冷剂搬运的“热”实质是温度 D.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26.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古人钻木取火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27.“民以食为天。”在越来越注重养生的今天,吃得健康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厨房是制作美食的舞台,在制作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安全。打开锅盖时,如果不小心被冲出来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在遇到皮肤时,要发生液化放出更多的热量B.开水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所以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C.水蒸气和开水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人受伤的 D.开水的温度低,水蒸气的温度高28.周末小伟在妈妈的指导下,做了一道全家人都爱吃的辣椒炒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下锅的菜不具有内能 B.炒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锅铲的翻炒来改变菜的内能 C.炒菜过程中,客厅的妹妹闻到了辣椒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装在碟子中的辣椒炒肉上空腾起了“白气”,“白气”是水蒸气二.填空题(共6小题)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水蒸气产生的压强就不变,水也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做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水的饱和汽压P0,P0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0的比值()。因此,人们用(Rk=)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Rk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Rk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觉潮湿。(1)水蒸发时,(有/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2)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形成了水的饱和汽后,没有水分子回到水中B.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小于回到水中的分子数C.水蒸气的密度减小,水蒸气的压强增大D.水蒸气的密度不变,水蒸气的压强不变(3)当温度降低时,密封水瓶内液面上方的饱和气压p0将(增大/减小/不变)。(4)2020年4月16日下午2时,我县的气温为15℃,Rk=0.46,下午6时气温下降为12℃,经测量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保持不变,则下午6时的Rk0.46(大于/小于/等于)。(5)下列图象中能解释在潮湿天气里衣服不易晾干原因的是。30.我们知道,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请你设计实验检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31.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并让它们从沿斜面静止滑下。(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记录数据如下:钢球的质量m/g0.10.150.200.250.300.350.40木块滑行距离s/m0.120.100.120.120.110.130.1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实验结论与物理事实是否相符?(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你认为出现此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序号钢球质量m/g木块滑行距离s/cm序号钢球撞击速度v/cm/s木块滑行距离s/cm11001018102200202164033003032490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第31题图第32题图32.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和B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2)比较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发生的,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a=hc<hb,弹性形变的大小la<lb=lc,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a、Eb、Ec的大小关系是。33.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桩机打桩时重锤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桩面上…(1)请你再举一个类的事例:。(2)小军看到打桩机,思考“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打击力的大小与重锤的质量有关。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打击力的大小与有关。(3)小军想利用排球、白纸、台秤、复写纸来模拟“打桩”来验证。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叠放一张复写纸。将排球从纸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静止下落,排球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的复写印迹。如何利用台秤较准确地测出排球的打击力F的大小?小军有点为难,请你帮他设计完成测出F的方案:。34.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猜想: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有关。推理性结论;推理依据。(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杯、(c)杯、(d)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1)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②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三.作图题(共2小题)35.如图,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实验中,铜球的质量大于钢球的质量。请你用表示下面图中木块停止的大致位置。第35题图第36题图36.如图为某城市轻轨车,请从节能角度为其设计一个停靠车站内轨道示意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37.小明通过下面的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的问题。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1将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实验2将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实验1的距离(选填“短”、“长”或“相等”)。由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动能越大。实验3将小球从一光滑斜槽轨道(OAB)O点自由滚下(图丙),依次经过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EA和EB,则EAEB(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A.沿a轨迹运动B.沿b轨迹运动C.沿c轨迹运动D.保持静止3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甲、乙两实验可以通过比较来比较碰撞前小车动能的大小。(2)甲图中,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木块,发现第一次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更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3)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木块,来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原因是:。(4)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为了控制物体的速度,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利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方案是否可行?答:。若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40.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思考:(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式的冷却效果较好。第40题图第41题图41.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时间/min024681012141618甲/℃70605347423937353433乙/℃70666158555250484746(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填“相等”或“不相等”)。(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乙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中,请将甲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的冷却效果更好。(4)通过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特点是。(先慢后快/先快后慢/一直下降/一直升高)五.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42.小红早晨起床后,妈妈给她准备了热热的牛奶做早餐(1)妈妈在炉灶上加热牛奶的过程中。A.煤气燃烧过程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牛奶加热到沸腾会将锅盖顶起,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C.这是做功方法增加牛奶的内能D.煤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2)小红觉得牛奶太热了,就将热奶装入玻璃瓶,将此玻璃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如图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约10min时间,在测量一下容器中的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约为40℃,妈妈选择水来冷却牛奶是由于水的。试在如图坐标系中分别画出15分钟内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3)小红想尝试研究这一方法冷却奶的效果是否比放入冰箱冷藏室更好,她取了同样质量的90℃的牛奶也放入相同的玻璃瓶,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室,接下来应如何操作和判断。第42题图第43题图43.蹦床是一项好看又惊险的运动,如图a所示为运动员在蹦床运动中完成某个动作的示意图,图中虚线PQ是弹性蹦床的原始位置,A为运动员下落的位置,B为运动员刚抵达蹦床时的位置,C为运动员抵达的最低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和运动员与蹦床作用时的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从A运动到C,机械能一定不减小B.运动员从B运动到C,动能不断减小C.运动员从A运动到B,重力做功变快D.运动员在C点受力平衡请在图b中画出人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运动员动能Ek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大致关系图象。六.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4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水膜的奥秘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里把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形成了一个水膜。接着,她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和女儿一起完成的花朵折纸。在水膜试验中,如图甲,这朵花在太空中“绽放”。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如图乙),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像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由于分子间作用,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水膜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液体的表面张力。液体与固体接触处,也有奇妙的现象。先后向一块洁净的璃板上和一块涂了石蜡的玻璃上滴一滴水,晃动玻璃板,洁净的玻璃板上这滴水散开,石蜡上的则是滚来滚去(如图丙)。像这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叫作浸润;如果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作不浸润。所以水能浸润玻璃,但水不能浸润石蜡。当液体和与之接触的固体的相互作用比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时,液体能够浸润固体。反之,液体则不浸润固体。(1)液体表面比内部的分子距离(大/小)。(2)水滴在石蜡表面时,水和石蜡的相互作用(大于/小于/等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如图所示,金属框上阴影部分表示肥皂膜。它被棉线分割成a、b两部分。若将肥皂膜的a部分用热针刺破,棉线的形状是下列选项中的。(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自由来往而不陷入水中靠的是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B.清晨的露珠看起来近似球状主要是因为液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C.回形针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是重力和水的浮力平衡的结果D.小木块能够浮于水面上是液体表面张力与其重力平衡的结果(5)如图丁是酱油滴在A、B两种材料表面的油滴形状。小明发现倒酱油的时候总会有一些酱油沿着瓶口流到瓶子外面,他认为选用材料B做酱油瓶的瓶口就能保持瓶子清洁。他选择的理由是。45.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我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所测环境温度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风速/(km⋅h﹣1)010203040风寒温度/℃6420﹣2(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A.辐射B.传导C.汗液蒸发D.对流(2)当气温为6℃,风速为40km/h时,地面的水(选填“会”或“不会”)结冰,理由是。(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在如图中作出气温为6℃时,风寒温度与风速的关系图象。

九年级物理提优专题(内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8小题)1.如图为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前的一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竿的力改变了竿的运动状态 B.此时竿具有弹性势能 C.竿对人的力是人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的 D.人在上升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答案】B2.在同一高度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向地面投下救灾物资,则飞机的()A.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 B.动能、重力势能都变小 C.重力势能不变,动能变大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答案】B3.如图所示,篮球被运动员从a位置投出,经过b位置运动到c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a位置到b位置的过程中,篮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B.篮球在最高点b位置时动能为零 C.从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篮球在a位置时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其在c位置时的机械能【答案】D4.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太空之吻”再现苍穹,如图是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组合体,绕地球近似圆形轨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加速升空时,飞船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空间站是运动的C.对接成功后,空间站沿圆形轨道运行时,机械能守恒 D.火箭升空时,它所受的推力等于重力【答案】C5.如图为高速摄影机记录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得主苏翊鸣在比赛中,从跳台起跳到落地过程的情景。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这一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他从离开地面到达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他起跳后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为零 C.他从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越来越快 D.他从恰好离开地面到即将落地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答案】B6.如图所示是某粮库运送粮食的传送带,当谷粒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且一起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粒均处于非平衡状态 B.谷粒均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 C.谷粒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谷粒的机械能守恒【答案】C7.如图所示是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参加不同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滑行,她所受重力没有做功 B.乙图中:自由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不变 C.丙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沿曲线匀速滑行,她的运动状态不变【答案】A8.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接触弹簧并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形变在弹性限度内),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下落,如此反复……不计空气阻力。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可测出该过程中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此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t1~t2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在逐渐减小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逐渐增大D.在t2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答案】C9.如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减少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在O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D.在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答案】D10.如图所示,一个放在粗糙水平木板上,木板固定不动,弹簧与水平木板不接触,弹簧的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弹簧保持自然长度时小球刚好在A点,现把小球向左拉至C点后释放,小球就由C运动到A,再由A运动到B,由B到A,A到D,D到……,不计空气阻力,在此过程中()A.从B到D,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是先减小后增大 B.小球最后一定会停在A处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终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D.从C到A的运动过程中,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答案】A11.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B点的动能大于在C点动能 B.从B点到C点绳的弹性势能增大 C.运动员重力大小大于F0 D.t0时刻运动员动能为0【答案】C12.小明复习“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两个实验时总结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的研究对象都是木块 B.两个实验都需要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 C.两个实验都用到了砝码,目的不同 D.前者需要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而后者需要控制每次木块速度相等【答案】C13.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A.使用甲、丙两图,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B.通过乙、丙两图,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的 D.如图丁,若将质量不同的小球压缩同一弹簧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也可探究小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答案】C14.如图所示,木块放在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当托盘中放入重为3N物体甲时,木块恰好能从A点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运动到B点时,托盘和物体甲触地后,木块继续向右运动了一段距离,最后在C点停下来;将物体甲换成物体乙,当只给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6N的拉力时,物体乙恰能做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托盘重1N,不计绳的重力及轮与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拉力大于摩擦力B.木块在BC段继续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等于3NC.物体乙的重力为1N D.物体乙竖直向上匀速运动过程中,物体乙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答案】C1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OB与足够长粗糙斜面BC交于B点,轻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现将质量为m1的滑块压缩弹簧至D点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脱离弹簧后经B点滑上斜面,上升到最大高度,并静止在斜面上。不计滑块在B点的机械能损失;换用相同材料质量为m2的滑块(m2>m1)压缩弹簧至同一点D后,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相同 B.两滑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同 C.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损失不相同 D.两滑块上升到最高点过程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答案】D16.关于内能,有以下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0℃的物体没有内能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③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④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而不一定具有机械能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④ D.只有②④【答案】D1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B.0℃的冰块没有内能 C.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答案】D1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 C.物体温度升高,所含有的热量可能增多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19.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C.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答案】C20.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如图所示是书中关于利用铜铸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炉火加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金属铜内能增大的 B.金属铜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C.熔化成液态的金属铜倒入钱币模子,凝固过程中内能不变 D.熔化成液态的金属铜与固态的金属铜密度不相同【答案】D21.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t2时刻两物体温度相同。则()A.t1时刻,饮料内能一定比冰块大 B.t2时刻前,饮料内能增加 C.t2时刻前,冰块放热 D.t2~t3过程中,冰块内能不变【答案】D22.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答案】C2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传给内能小的物C.一杯开水慢慢变凉,其内能减小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也能发生热传递【答案】C24.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吃汤圆,则寓意着新的一年阖家欢乐,团团圆圆、幸福美好,平安健康,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关于汤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煮汤圆时,水沸腾后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B.煮汤圆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汤圆的内能 C.汤圆最初沉在水底,加热后膨胀,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 D.煮汤圆时,热气腾腾,看到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答案】D25.我国实行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疫苗需要冷链运输,冷藏车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内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厢体应选用导热好的材料做成 B.车厢体内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C.制冷剂搬运的“热”实质是温度 D.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答案】D26.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古人钻木取火 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答案】C27.“民以食为天。”在越来越注重养生的今天,吃得健康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厨房是制作美食的舞台,在制作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安全。打开锅盖时,如果不小心被冲出来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在遇到皮肤时,要发生液化放出更多的热量 B.开水的比热容和水的比热容不同,所以造成的伤害也不同 C.水蒸气和开水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人受伤的 D.开水的温度低,水蒸气的温度高【答案】A28.周末小伟在妈妈的指导下,做了一道全家人都爱吃的辣椒炒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下锅的菜不具有内能 B.炒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锅铲的翻炒来改变菜的内能 C.炒菜过程中,客厅的妹妹闻到了辣椒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D.装在碟子中的辣椒炒肉上空腾起了“白气”,“白气”是水蒸气【答案】C二.填空题(共6小题)2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水面上方同时进行着两种相反的过程:一方面,水分子从液面飞出来;另一方面,有的水分子撞到水面又回到水中。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后,把瓶盖拧紧,随着水的不断蒸发,水面上方的水分子数目不断增多,回到水中的水分子也逐渐增多,最后,当气态水分子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水中的水分子数等于从水面飞出的水分子数,这时,水蒸气的密度不再增大,水蒸气产生的压强就不变,水也不再减少,水与水蒸气达到平衡状态,蒸发停止。处于平衡状态的水蒸气叫做水的饱和汽,在一定温度下,水的饱和汽的压强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水的饱和汽压P0,P0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时,液体分子运动加剧,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增多,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液体继续蒸发,水蒸气的压强继续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影响蒸发快慢以及人们对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0的比值()。因此,人们用(Rk=)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Rk越小,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快,感觉干爽;Rk越大,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得越慢,人就感觉潮湿。(1)水蒸发时,有(有/没有)水分子从空气进入水中。(2)文中半瓶矿泉水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A.形成了水的饱和汽后,没有水分子回到水中B.从水中飞出的分子数小于回到水中的分子数C.水蒸气的密度减小,水蒸气的压强增大D.水蒸气的密度不变,水蒸气的压强不变(3)当温度降低时,密封水瓶内液面上方的饱和气压p0将减小(增大/减小/不变)。(4)2020年4月16日下午2时,我县的气温为15℃,Rk=0.46,下午6时气温下降为12℃,经测量当天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p1保持不变,则下午6时的Rk大于0.46(大于/小于/等于)。(5)下列图象中能解释在潮湿天气里衣服不易晾干原因的是A。【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0.我们知道,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请你设计实验检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一个钢锯条在酒精灯上加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个钢锯条锯木头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不同,效果相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1.如图所示,是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不同质量的金属球,并让它们从斜面同一高度沿斜面静止滑下。(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记录数据如下:钢球的质量m/g0.10.150.200.250.300.350.40木块滑行距离s/m0.120.100.120.120.110.130.1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无关”,你认为实验结论与物理事实是否相符?不相符(选填:相符或不相符);你认为出现此实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质量的球没有从斜面上同一高度释放,未控制球的速度相同。(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序号钢球质量m/g木块滑行距离s/cm序号钢球撞击速度v/cm/s木块滑行距离s/cm11001018102200202164033003032490分析这两组数据可以得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依据是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2倍,速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动能增加为原来的4倍。【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2.小鹭想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利用一段弹簧、光滑轨道、物块A和B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用物块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释放,物块沿轨道向左滑行,最高可冲到光滑斜面虚框处。(1)实验时可通过观察同一滑块滑行上斜面的高度来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2)比较如图(a)、(b)两个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弹簧发生的弹性形变量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3)若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高度ha=hc<hb,弹性形变的大小la<lb=lc,则物块达到最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Ea、Eb、Ec的大小关系是Ea<Eb=Ec。【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3.在生活、生产中我们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时夯锤被高高抛起又下落,砸在工作面上;打桩机打桩时重锤被高高拉起又下落,打在桩面上…(1)请你再举一个类的事例:铁匠用铁锤打铁或者举起石头砸地面或用拦河大坝抬高水位,再让水流下冲击水轮机。(2)小军看到打桩机,思考“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提出猜想一:打击力的大小与重锤的质量有关。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打击力的大小与下落高度有关。(3)小军想利用排球、白纸、台秤、复写纸来模拟“打桩”来验证。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叠放一张复写纸。将排球从纸的正上方一定高度静止下落,排球打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的复写印迹。如何利用台秤较准确地测出排球的打击力F的大小?小军有点为难,请你帮他设计完成测出F的方案:把“印迹”放在台秤上,再将排球放在“印迹”上,用力向下压排球,使排球的形变与印迹重合,读出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打击力F。【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4.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猜想: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推理性结论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推理依据质量大的物体内分子数量多。(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a)杯中水量较少,(b)杯、(c)杯、(d)杯中的水量相同。根据问题(1)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d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d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②ab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温度低。【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三.作图题(共2小题)35.如图,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实验中,铜球的质量大于钢球的质量。请你用表示下面图中木块停止的大致位置。【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6.如图为某城市轻轨车,请从节能角度为其设计一个停靠车站内轨道示意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37.小明通过下面的实验,研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的问题。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实验1将小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图甲),观察到木块被撞出了一段距离。实验2将小球从斜面中间自由滚下(图乙),观察到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比实验1的距离短(选填“短”、“长”或“相等”)。由上述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实验3将小球从一光滑斜槽轨道(OAB)O点自由滚下(图丙),依次经过A、B两点到达C点(忽略空气阻力),设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EA和EB,则EA=EB(选填“>”、“=”或“<”)。当小球从B点做斜抛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假设小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A。A.沿a轨迹运动B.沿b轨迹运动C.沿c轨迹运动D.保持静止【答案】不同;短;速度越大;=;A。3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甲、乙两实验可以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碰撞前小车动能的大小。(2)甲图中,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木块,发现第一次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更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木块,来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4)在探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为了控制物体的速度,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方案:利用不同质量的小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方案是否可行?答:不可行。若按此方案操作,他会看到的现象是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39.实验探究和推理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1)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定义,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示例猜想一: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猜想二: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推理性结论: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推理依据: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相同条件下,质量大,分子个数多,内能大。(2)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中,甲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少,乙、丙、丁烧杯中水的质量相同。根据问题(1)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d烧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d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②a、b两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温度低。【答案】(1)质量;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质量大的物体内分子数量多;(2)①d;d的质量最大,温度最高。②a、b;a的质量小,温度高,b的质量大,温度低。40.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20℃,热奶的温度约为90℃,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秒表测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其中②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14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思考:(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A。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式①的冷却效果较好。【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41.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