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體污染及水質指標五、水質標準1、生活飲用水生活飲用水2001年衛生部頒佈的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範/info/89515.htm五、水質標準2、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2002年國家環保局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GB3838-2002/info/46083.htm1.斷面混合長度的估算2.污染物起始濃度的估算豎向橫向縱向無污染河水污染物排放率W0污染物排放率MM=QCW0=上、下游無窮遠處至排污口的污染物衰減率之和。2.污染物起始濃度的估算(續)從1到2污染物濃度衰減量為:
kc*(dx/u)從1到2污染物物質衰減量為:(Au)*kc*(dx/u)=kcAdx1122dx縱向混合區內Q、u面積A以排污口下游為例:以Lm為積分零點則:二、潮汐對河口水質的影響三、AUTO-QUAL模型(接點-河道模型)j接點j-1接點j+1接點接點內濃度分佈均勻上游海洋i河道i-1河道河道內流量穩定Qj,inCj,inQj,outCjq、CIQ、CV、C分層耦合結構(a)使用條件(層內均勻混合,水流穩定)(b)上層考慮OP——>PP速率PeVe(OP)e(c)下層考慮PP——>OP速率rhVh(PP)h
(d)上下層的交換速率
垂直交換係數x上下層交界面積x濃度上下層交換平均深度(e)上層PP的沉降速率geA(PP)e(f)下層PP的沉降速率ghAs(PP)hQi[(OP)ei+(PP)e
i]Q[(OP)e+(PP)e]OPePPe=PeVe(OP)eKZA(OP)eKZA(PP)eKZA(OP)hKZA(PP)hgeA(PP)eghAs(PP)hPPhOPh=rhVh(PP)h分層耦合結構6.1差分概述
一、差分格式
向前差分向後差分中心差分二、差分近似誤差以向前、向後、中心差分替代微分的截斷誤差m0n1212ijtx網格節點(xi-1,tj-1)邊界節點(xi,0)或(tj,0)6.2差分解一、差分模型的建立
步驟:1.離散解空間;2.選擇差分格式,得差分模型;3.檢驗差分模型的收斂性和穩定性。二、差分解的誤差以忽略擴散項的一維河流水質模型為例加以說明。有限差分法的步驟空間座標和時間座標的離散以Δx為步長,把x方向座標劃分為n等分,每個節點座標為xi=i×Δx(i=1,2…n)第一以Δt為步長,把t方向座標劃分為m等分,每個節點座標為ti=i×Δt(i=1,2…m)任一點的濃度C(xi,tj)=Cij
用差分商代替導數向前差分向後差分中心差分用差分方程代替微分方程,得到一線性方程組解的穩定性及收斂性檢驗:收斂性:數值解是否收斂於原微分方程的真解;穩定性:解的過程中引入的舍入誤差是否會逐漸消失,即保持有界;
顯式差分方程隱式差分方程設有方程顯式差分:得到令對i=1對i=2對i=3到n顯式差分的穩定條件矩陣形式隱式差分最後得到隱式差分方程的一般格式寫成矩陣形式
對第j+1時刻的濃度空間分佈,可由下式解出:對第i=1個和i=n個方程,是上下邊界的值,同時令水質數學模型:是根據排入水體的污染物,分析預測未來水質狀況的一種數學手段和工具.好的模型應能全面準確地反映污染物在水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各種過程本身的特性是水質分析和建模的基礎)水質分析模型建立對模型的要求足夠的精度可操作、實用依據充分存在可控變數建模過程數據收集與分析模型結構選擇:白箱模型、黑箱模型、灰箱模型參數估值模型檢驗與修正模型應用與回饋參數估值圖解法:適用於線性關係y=a+bx
以x為橫坐標,y為縱坐標作圖,則圖形的截距為a,斜率為b一元線性回歸假設條件:引數沒有誤差,因變數存在測量誤差。各測量點擬合最好的直線,為各點至直線的因變數偏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線。
為了使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必須滿足:於是得到:多元線性回歸:對於引數的數目大於等於2的線性模型,可以採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求解。上式中:最優化方法:原理與線性回歸方法類似網格法:在可以預先估計參數區間的情況下,將各個參數的區間等分,在所有頂點處計算目標值,並比較目標值的大小,選優。經驗公式法例:下表為x與y的一組對應值,試用一元線性回歸求解線性方程y=b+mx中的參數b和m。
首先計算求解參數的中間值:然後計算截距和斜率:b=2.66和m=0.42,最後得到:y=2.66+0.42xx1381013151720y3.04.06.07.08.09.010.011.0模型的檢驗圖形表示法:如果測量值與計算值的交點位於45度線附近一定範圍內,則可以認為模型的模擬結果是合格的該方法多用於模型計算誤差較大的場合。相關係數法:用相關係數來衡量曲線的擬合程度,適用於線性程度高的模型。相對誤差法
式中,yi為實測值,yi,為對應的計算值靈敏度分析靈敏度分析的意義估算模型計算結果的偏差有利於根據需要探討建立高靈敏度或低靈敏度的模型可以用來確定合理的設計裕量環境系統的兩種靈敏度分析狀態與目標對參數的靈敏度,即研究參數變化對狀態變數和目標產生的影響。目標對狀態的靈敏度,即研究狀態變數的變化對目標值產生的影響。狀態與目標對參數的靈敏度定義:在θ=θ0附近,狀態變數x(或目標Z)相對於原值x*(或Z*)的變化率和參數θ相對於θ0的變化率的比值狀態對參數的靈敏度:目標對參數的靈敏度
當Δθ0時,可忽略高階微分項,得:
式中:和分別叫做狀態變數和目標函數的一階靈敏度係數,它反映了系統的靈敏度特徵。水體耗氧、複氧參數估值K2,K1的處理與水動力學因素,水文,PH值等因素有關;7.2碳化BOD衰減係數K1的估計基本出發點:L=L0exp(-K1t
)
一、根據實驗室數據估算K11.兩點法2.圖解法3.最小二乘法由於河流中有機物的生物降解條件與實驗室的條件不同。根據實驗室資料得到的K1
普遍比根據河流實測得出的K1小,須進行修正。二、根據野外原體觀測資料估算K1一、經驗和半經驗公式計算法O‘Connor和Dobbins公式二、實驗室測定法將同一水樣放入敞開和加蓋的透明玻璃瓶中並置於室外,每相隔一定的時距,測定兩容器中的溶解氧。兩容器中的溶解氧之差,即為大氣複氧的增氧量。時間t1t2t3t4...大氣複氧增氧O1O2O3O4...而大氣複氧可描述為:dO/dt=K2(Os-O)此法測得的K2僅為分子擴散引起,應用時應進行改正。7.3大氣複氧係數K2的估計三、試錯法流程:(1)假定參數初值;(2)模型計算;(3)比較(實測值與計算值的差距),作出判斷;(4)人工尋找更好的參數,重複第(2)步,直至精度滿意。四、最優化方法7.4水溫對各反應係數的影響
水體的飽和溶解氧主要取決與水溫,另外還受氣壓和水的含鹽度的影響。一、Dobbins公式(誤差較大)二、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公式三、經驗公式上述三公式是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不受鹽度影響的計算公式。四、考慮鹽度的計算式五、根據氣壓對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所算Os的修正式7.5飽和溶解氧計算公式7.6實例
資料條件:水溫T、幹流流量Q、各斷面流速u、斷面間距x、各斷面BOD和DO值、各排污口的流量q、BOD和DO值均已知。1、率定參數用的三組資料;2、驗證模型及參數的一組資料;3、預報用的一組資料。001122334455汙1汙2汙3率定參數的資料之一:水溫T=6.2。C一、飽和溶解氧的計算採用經驗公式二、K1的率定採用兩點法:(K1=Ln(L上/L下)/t)a.對每組率定資料,各子河段K1求平均,作為整個研究河段的K1,並轉換成20。C時的K1;b.對三組20。C時的K1求平均,作為率定所得K1值。三、K2的率定採用試錯法a.對每組率定資料,各子河段K2求平均,作為整個研究河段的K2,並轉換成20。C時的K2;b.對三組20。C時的K2求平均,作為率定所得K2值。說明:關於水環境水環境:是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自然界各類水體,如河流、湖泊、水庫、海洋、地下水、空中水等的數量和品質狀態的總和;水量:降水、蒸發、下滲、徑流的變化;水質:泥沙、水溫、溶解氧、有機物、無機物、重金屬、水生生物等;水環境:水量與水質的統一;水質要求與水體功能劃分水域:國家自然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漁類保護區、灌溉水源區等。水體功能與水質標準;如《地面水環境品質標準》
其中
I.主要適用於源頭區,國家自然保護區;
II.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等;
III.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
IV.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V.農業用水區和一般景觀要求水域;面源污染介紹降雨徑流污染模型:以水文數學模型為基礎20世紀70年代中期,是非點源模型發展時期;Hydrocomp公司的非點源系列模型:
PTR、HSP、ARM、NPS以及其他模型:SWMM、STORM、ACTMO、UTM等;應用研究80年代後,模型應用,開發新的實用模型、非點源污染控制與管理措施階段:特徵污染單位線模型;非點源污染負荷函數模型;污染暫態單位線模型;降雨徑流污染形成過程
及研究途徑降雨徑流子過程—水污染的載體;產沙輸沙子過程;污染物隨水流運動中的遷移轉化子過程;最終表現為河流某一斷面的徑流過程和污染負荷過程;受納水體污染子過程;研究過程根據降雨徑流污染過程的特點,步驟:研究區域按地理土壤條件及土地利用類型分類;在同類型的社區域(流域)中選擇典型試驗區;對典型流域進行一定時間(一個水文年)的監測;建立代表流域的降雨徑流污染水質模型;應用模型預測研究區域中要求地點的降雨徑流污染負荷過程;降雨徑流污染監測在整個降雨徑流過程中同步監測降雨量、徑流量(地表、地下)和污染物濃度的連續時變過程。9.2水質模型的建立集水面積的水文模擬集水面積上產汙的模擬徑流與污染物產出率的相互關係
___產流、產汙、匯流、集汙降雨徑流污染負荷模型降雨徑流污染形成的基礎——降雨徑流過程;降雨徑流污染負荷模型包括:模型結構、模型參數率定、模型檢驗、模擬預測;一般包含3個子模型:降雨徑流子模型——降雨徑流部分;流域侵蝕及泥沙子模型——
土壤侵蝕和污染質的積累部分;污染物遷移轉化子模型——
化學輸送部分;從水文學角度的模型分類以經驗公式為主的污染負荷模型;以單位線為特徵的模型:流量過程和負荷過程的匯流計算均採用單位線法,並分為時段單位線法和暫態單位線法;水量單位線—流量過程;污染單位線—污染負荷過程;以物理成因分析法為基礎的流域概念模型;從物理成因的原理描述降雨徑流污染的水動力學過程和污染物變化的物理、化學、生物過程。降雨徑流污染負荷預測相關分析法:將大的區域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單元集水社區;對單元採用經驗公式計算徑流量、產沙量(土壤侵蝕量)、污染負荷量;集成單元結果,計算區域總污染負荷量。面源污染負荷計算劃分單元社區;計算各單元的徑流量、土壤流失量、污染負荷量;1、徑流量:徑流曲線數(CN)方程計算
Rs地表徑流量;P降雨量;
S流域土壤蓄水能力;
CN徑流曲線數;2、土壤流失量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單位面積土壤流失量,土壤侵蝕模數;K—土壤可蝕性因數;降雨能量因數,反映降雨能量對土壤侵蝕的作用,根據暴雨強度、雨量由綜合分析的計算公式推求;Ls坡度長度因數;C植被覆蓋因數;B侵蝕控制措施因數.3、污染負荷量某個小單元上第T天徑流輸出的污染物數量為:
LDt=0.1CDtRS,tTDLSt=0.001CStMStTSLDt、LSt單位面積上,某種溶解態污染物、固態物第t天的流出量;CDt、CSt第t天的溶解態污染物、固態物濃度;RS,t第t天的地表徑流量;MSt第t天的土壤流失量;TD溶解態污染物沿地表向流域出口輸移的比例係數;TS固態物沿地表向流域出口輸移的比例係數;流域污染負荷量將流域中各單元區第t天的某種溶解態的污染物相加,得到全流域第t天該污染物的負荷量。降雨徑流污染負荷預測的單位線法由流域產汙過程(相當於地面淨雨過程)和負荷過程(相當於地面徑流過程)推求污染負荷單位線,根據預測的產汙過程預報污染負荷過程。時段特徵污染單位線(CPG);地面(地下)徑流過程地面(地下)徑流污染負荷過程暫態污染單位線法基於納希(Nash)暫態單位線IUH法,把流域對地面淨雨和污染物的彙集過程,簡化成一系列串聯的線性水庫對淨雨、產汙過程的調蓄和混合轉化結果。面源污染的流域數學物理模型ARM和SWMM模型(農業徑流模型,城市暴雨水管理模型)ARM主要模擬流域的水文回應、產沙、農藥吸附與解析、農藥降解及營養物的轉化;土壤中分為四層(表土層、上層、下層和地下水層)模擬農藥和營養物在垂向上的遷移轉化;由降雨蒸發——得到植物截留、地面徑流、壤中流、下滲和地下水層的滲透。(融雪過程)流域產沙、輸沙子模型:包括雨滴侵蝕和坡面流輸沙兩個過程。在以上水文回應和產沙基礎上,進行農藥流失量計算(包括在泥沙表面的吸附和解析過程)ARM模型採用下列過程模擬:X單位重土壤吸附的農藥量;M永久固定態吸附的農藥量;C溶液中農藥的平衡濃度;N指數;K係數;ARM模型對土層中污染物隨水分的橫向和豎向輸移做了模擬,但是對地下水的輸移作用沒有考慮;ARM模型可進行單場暴雨和連續過程的模擬預測。SWMM模型是一個比較完善的城市暴雨水的徑流水質預測和管理模型,根據降雨輸入(雨量過程線)和系統特徵(流域、泄水、蓄水和處理)模擬一次暴雨事件的徑流水質過程。模組構成徑流模組:計算雨洪徑流、下滲及雨洪所挾帶的污染負荷;輸送模組和擴充輸送模組:把由徑流計算得到的下水道進水口的徑流過程和污染負荷過程作為輸入,經過地下管網調蓄計算和水質的遷移轉化計算,得到各個地點的水量、水質的變化情況;調蓄和處理模組;受納水體模組;+水污染控制系統的組成四部分(1)?污染物發生系統
污染源是污水的發生源工業污染源和城鎮生活污染物是水污染的主要來源。隨著農藥、化肥使用量的激增,農業污染也變得日益突出。。(2)?污水收集輸送系統
污水收集、輸送系統是指將污水有污染源集中並輸送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管道和污水提升泵站,亦指將污水由一個區域轉輸到另外一個區域的污水轉輸系統。(3)?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處理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626-2025信息技术装备数字孪生系统通用要求
- GB/T 45580-2025液体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金属可移动罐柜安全技术要求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性能应用拓展重点基础知识点
- 材料疲劳断裂预测研究进展重点基础知识点
- 行政法理论的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 半地下仓库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跨文化管理与经济政策试题及答案
- 消防火灾应急预案预演(3篇)
- 计算机程序开发中的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资源分配不公的经济原因探讨试题及答案
- 降本增效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提高安全意识共建平安校园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热点时事素材资料
- 2025安徽蚌埠市龙子湖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华为笔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产业研究报告-中国水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分析(智研咨询)
- 偿二代下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深度剖析与实证研究
- 清代文学教案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JGT266-2011 泡沫混凝土标准规范
- 德州信息技术中考备考样题4综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