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典章制度(解析)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典章制度
一、选择类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禄四行:测试从官,以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四项品行作为选拔任用的标准。
B.辟: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C.举谣言: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以此来判别官员好坏的一种制度。
D.北寺狱:东汉黄门署属下的监狱。主要用来拘禁将相大臣。因官署在宫省北,故名。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B.节度使是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C.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解”为废除的意思,所以“解官”、“解褐”均表示“辞去官职”的含义。
B.隋唐以及宋代主要行政区是州,直至明清时期才改州为府。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是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D.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其中一、二、三甲中的第一名皆称为“进士”。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B.“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C.“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为“隐士”的代称。
D.“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
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笄:女子十五岁。冠、加冠、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三十岁。不惑之年:四十岁。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
D.四书即《诗经》《大学》《中庸》《论语》。
7.下列各项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横”指合纵连横,合纵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连横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张仪。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课文中的“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疏”,随事谏诤的奏疏,有“分条陈述”之意,《谏太宗十思疏》即为此类文体。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合称为“前四史”。“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B.《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的罪恶行径,周冲见状上前殴打鲁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C.官职变迁的动词释义:拜、除,“授予官职”;擢、谪,“提升官职”;迁,“调动官职”;罢,“罢免官职”;左迁,“降职贬官”;权,“暂时代理”。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青苗法,为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也称“常平新法”,其最终目的是充实国库,调节贫富差距。
D.“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1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在古代是指办事的官员,《烛之武退秦师》中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B.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古代兄弟之间用“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伯”表示最大,“季”表示最小。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是宋代最高政务长官之一,范仲淹曾任此职。宋代以同平章事、参政知事等合称“宰执”。
B.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一般是满族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兼任,汉人不能任职。
C.屈原曾经任楚国的左徒,左徒的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召令,对外接待宾客。
D.侍郎原来是指宫廷近侍,唐代成为六部尚书的副职;郎中原先是宫廷侍卫,唐代是侍郎手下的高级官员。
1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宗庙之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B.冠者,指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谨庠序之教”,庠序,即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D.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顿挫”是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音调抑扬顿挫,旋律铿锵起伏等。
B.“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苦闷。
C.陶渊明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1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越,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多个民族的统称。
B.少牢,用猪、羊各一头祭祀叫少牢,如猪、羊、牛三牲俱全则叫太牢。
C.三闾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D.庙,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如家庙、宗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也指宗庙。
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并且为了和周边地区进行区分,将他们按照方向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狄、北戎。
B.饥馑是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C.元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等,结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学校又称“庠”“序”,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B.《战国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C.元杂剧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角色分为旦、末、净、杂等。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根据死者生平行为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如鲁哀公的“哀”,周幽王的“幽”。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都是“考察”“推举”的意思。“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前者侧重被举荐者的品行,后者侧重被举荐者的才华。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后文中的“郡县”指郡县的官员,“州司”“牧伯”是指州里的官员。
C.因太子居东宫,故以“东宫”代指太子。“洗马”指太子的侍从官,官名全称为“太子洗马”。“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
D.李密自称“密”,有自谦之意。把被晋灭掉的蜀汉政权称为“伪朝”,把当今晋朝誉为“圣朝”,一贬一褒,表明李密对新朝的忠诚。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李密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李密从年龄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年事已高,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测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2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鲁,字自强,荫授新会丞。当是时,广西瑶流劫高、廉、惠、肇诸府,破城杀吏无虚月。香山、顺德间,土寇蜂起,新会无赖子群聚应之。鲁召父老语曰:“贼气吞吾城,不早备且陷,若辈能率子弟捍御乎?”皆曰“诺”。乃筑堡寨,缮甲兵,练技勇,以孤城捍贼冲。建郭掘濠,布铁蒺藜刺竹于外,城守大固。贼来犯,辄击破之。天顺七年,秩满,巡抚叶盛上其绩,就迁知县。寻以破贼功,进广州同知,仍知县事。成化二年从总督韩雍征大藤峡。雍在军严重,独于鲁未尝不虚己。用其策,辄有功。兵部尚书余子俊奏其抚辑劳,赉银币。
鲁治兵久。贼剽两粤,大者会剿,小者专征,所向奏捷。贼仇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鲁闻大恸。诏徙籍广东,补给封诰,慰劳有加,益奋志讨贼。二十年,以征荔浦瑶功,增俸一级。又九载,课最,进湖广按察使。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乃授其子荆民锦衣百户。是年,鲁卒。荆民复陈父功,遂进副千户,世袭。鲁善抚士,多智计,谋定后战。凿池公署后,为亭其中,不置桥。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常得胜算而机不泄。羽书狎至,戎装宿戒,声色不动。审贼可乘,潜师出城,中夜合围,晓辄奏凯。贼善侦,终不能得要领。历官四十五年,始终不离兵事。大小数十战,凡斩馘二万一千四百有奇,夺还被掠及抚安复业者十三万七千有奇,两广人倚之如长城。然鲁将兵不专尚武,尝言:“治寇贼,化之为先,不得已始杀之耳。”每平贼,率置县建学以兴教化。鲁初为丞,年才弱冠,知县王重勉之学。重故老儒,鲁遂请执弟子礼。每晨,授经史讲解而后视事。后重卒官,鲁执丧如父礼,且资其二子。嘉靖初,鲁殁三十载矣,新会人思其德,颂于朝,赐祠祀之。
(选自明史《陶鲁传》,有删改)
26.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华/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面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B.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面机不泄/
C.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令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D.夜则召部下/计事以版/度一人语毕/今退/如是凡数人/乃择其长而参伍用之/故而常得胜算/而机不泄/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授,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被授以官职,陶鲁的儿子在陶鲁去世后“进副千户”也是荫授所致。
B.总督和巡抚都是明清地方军政大员,总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行改,经济及军事,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一般位于总督之下。
C.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始置于南朝,掌据士兵调动,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弱冠,古代人到二十岁要束发行冠礼,谓之“加冠”,是成人的标志,它与“结发同枕席”中“结发”的意思相同。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鲁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他初任职新会县,面对贼寇来临,聚集父老,击破来犯之敌;后来在两广各地,大小数十战,杀贼数万,百姓视为长城。
B.陶鲁剿抚有方,考核常常为优。首任县丞,因业绩优秀升迁为知县;成化初年,任期届满考核为最高等级;后来再次考核为最好,晋升为湖广按察使。
C.陶鲁常任征则,富有智谋。总督韩雍威严郑重,但独对陶鲁很虚心,多用他的策略;陶鲁能广泛采纳意见却不泄密,面对敌情能做到审时度势。
D.陶鲁爱学习,注重教化,年轻时担任仅次于县令的县丞,但他却以师长之礼事奉老儒出身的县令王重;平定贼人后,往往率先兴建学校,教化百姓。
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仇之次骨,焚诰命,发先茔,戕其族党。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官其子,俾统鲁所募健卒备征讨。
参考解析:
1.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指朝臣向朝廷列举民间诋毁官员的流言”错。举谣言,指朝臣为了解民风民意而搜集民间评论官吏的歌谣等返奏朝廷。
故选C。
2.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错。“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B.“地方行政长官”错。节度使是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
D.“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错。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故选C。
3.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解’为废除的意思……‘解褐’均表示‘辞去官职’”错误,“解褐”指解去平民所穿的衣服,易上官服,指入仕。
C.“‘征’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错误,“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
D.“第一名皆称为‘进士’”错误,科举测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一甲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故选B。
4.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后为隐士的代称”错误,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不是指“隐士”。
故选C。
5.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错误。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
故选C。
6.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四书即《诗经》……”错误,《诗经》应改为《孟子》,《诗经》属于五经范畴。
故选D。
7.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高祖”应为古代帝王的“庙号”。
故选C。
8.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王实甫《西厢记》’”错误,元曲四大家中王实甫《西厢记》应改为马致远《汉宫秋》。
B.“周冲见状上前殴打鲁大海”错误,“周冲”应为“周萍”。
C.“擢、谪,‘提升官职’”错误,“谪”,“贬官”;擢,“提拔”。
故选D。
9.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辅导太子学业”错误,侍书是侍奉皇帝、掌管文书的官员。
故选B。
10.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谥号是朝廷对……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错,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
故选C。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汉人可以任职军机大臣,如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
故选B。
12.D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D.“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说法错误。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故选D。
13.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陶渊明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一体”说法有误。陶渊明开创的只是田园诗一体,山水诗是由谢灵运开创的。
故选C。
14.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也指宗庙”错误,《此句中的“庙”指朝廷。
故选D。
15.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表述错误。散曲或称为“清曲”、“乐府”。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曲。
故选B。
16.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西狄、北戎”理解错误。我国古代对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
故选A。
17.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A。
18.B19.C20.A21.(1)臣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无靠,到成人自立。
(2)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陈述苦衷,不被许可: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1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奉”、“沐浴”两个动词各带宾语,各成一句,故圣朝后断开。排除CD两项。
“臣逵”、“臣荣”中“臣”是“大臣”,强调对象国君所统属的人,修饰后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句子大意是: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故选B。
19.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除”指免除官职,等待重新任命”错误。除,授予官职。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理解错误。这篇文章表述了李密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但绝非看透官场黑暗,不想做官,而是对晋武帝不了解,此时不宜做官。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不行”古今异义,不能行走;“至于”,到。“成立”成人自立。(2)苟,姑且;告诉,陈述苦衷;不许,不被许可。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22.D23.A24.B25.⑴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
⑵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句子意思是: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该句整句颇多,可据对偶的修辞特点先断出“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排除AC;再据语境--指责皇帝不能见逆乱而警惕自己的行为,反而更加放纵,起居无度,整天燕游享乐,亲近奸人,以致朝纲大乱,故其余断为“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排除B。故选D。
23.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方是“会元”.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受到应有的惩处”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可见刘愉被免职;但史宣事“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原文并未提及结果如何.故选B。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坐,因;削籍,取消官籍;善,交好.第二句中,连,牵连;素,平素;悉,全部;逮付,逮捕交付。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成为进士,授官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查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创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正德)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疏说:“陛下之前有叛逆刘瑾的变故,然后又遭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日常)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积聚武将败类,在卧室之内耍弄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混乱朝纲.致使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的灾祸在暗中蓄积,恐怕上天命授的大位不保.”没有回复.出京巡按凤阳.织造宦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正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民乱,廖铠又想祸乱陕西.(臣)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民众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随从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疏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取消官籍,逢迎侍奉众多奸佞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仇,唆使侦缉搜捕的人揭发他的隐私,下交司法官吏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在长安门外哭诉冤枉(并)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所仇视的几十个人,全部逮捕交付司法衙门,薛凤鸣却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调查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钱宁愤怒,叫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才)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且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被消灭.(张士隆又)修筑堤堰灌溉田地一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最终)死在官任之上
26.C27.B28.C29.(1)寇贼恨之入骨,抢劫他在郁林的故居,烧毁诰令,挖掘祖坟,杀害他的同乡和族人。
(2)十一年,总督邓廷瓒请求授官给陶鲁的儿子,让他统领陶鲁所招募的精兵准备征讨。
2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如是”为标志性词语,应停顿;“以”表目的,应放在分句开头;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应该是“以版度一人”而不是“一人语毕”,排除D;“乃”表承接,也应放在分句开头。“参伍”是固定词语,相参互证,异同对比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C。
27.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读本题时,考生应按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各选项,注意细节。本题B项错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不管辖经济;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故选B。
2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各选项带入原文中比较分析,发现异同。本题C项“陶鲁能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欧洲历史中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洞察及研究
- 视听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流程优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洞察及研究
- 纤维素光电子薄膜制备-洞察及研究
- 数据结构动态更新-洞察及研究
-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矿山智能检测与跟踪-洞察及研究
- 2026届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2026届数学七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6月浙江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 (正式版)DB15∕T 3226-2023 《液化天然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 静脉采血业务学习
-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智慧树答案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2025年家庭教育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 浙江龙泉南禹生物质燃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废弃竹木再生燃料颗粒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武松的课件教学课件
- 大单元教学设计课件讲解
- 城市市容管理课件
-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课件-第三章 运输安全管理事项
- 公证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