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课后练习题集答案一课一练_第1页
长春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课后练习题集答案一课一练_第2页
长春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课后练习题集答案一课一练_第3页
长春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课后练习题集答案一课一练_第4页
长春版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课练堂堂清课后练习题集答案一课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诗歌两首(第一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孟庆新审题人:代忠彦

一、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又名,字,时期、。后人称之为

又自称。陶渊明今存诗歌共首。

二、默写原文:

]、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

2、晨兴理荒秽

3、夕露沾我衣

4、衣沾不足惜,

三、理解诗词填空:

1、《归园田居》中写路狭草长,夕露沾衣,务劳之艰辛的句子是

2、《归园田居》写诗人虽劳动辛苦,但面对一幅美丽的“夜归耕图”心情愉快,苦中

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始终蕴含了不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同时也洋

溢了作者归隐的自豪之感的句子是:

4、《归园田居》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写出作者不善于耕田的句子是:

四、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

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

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杂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

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

愿叮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五、阅读理解:

1、面对“草盛豆苗稀”的情况,诗人表现出的是什么态度呢?

2、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第一课诗歌两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陶潜元亮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125

二、略

三、1、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四、C

五、1面对“草盛豆苗稀”的情况,诗人的态度是欣然接受,即使如此荒芜,仍然精心

侍弄。

2这里的“愿”是指能在田园安居,过着自食其力的耕种生活,更蕴涵了不要在污浊的

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画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

第一课诗歌两首(第二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孟庆新审题人:代忠彦

一、默写原文: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

2、问君何能尔

3、悠然见南山

4、飞鸟相与还

二、理解诗词填空:

1、写诗人住处清静,不受尘世干扰的句子:

2、表明人与山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人生美好境界的句子是:

3、借助景物描写隐含了诗人舍弃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的句子是:

4、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诗中表达这

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

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美丽,因

此让人只顾着细细观赏,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

活无所求的心境。而“见”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时无意

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

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四、阅读理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诗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采菊”

这一动作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志趣?

2、陶渊明在《饮酒》中最后一句说“欲辨已忘言”,他真的是“忘言”了吗?你是怎么

理解这句诗的?

第一课诗歌两首(第二课时)答案:

一、略

二、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B

四1、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体现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

趣。

2、陶渊明不是真的“忘言”,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

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

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和整体性。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一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孟庆新审题人:代忠彦

一、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维,字,苏东坡赞他“"。他是唐代派的代表。

2、相甫字,解,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二、默写原文:

]、属国过居延,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3、风急天高猿啸哀4、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理解诗词填空:

1、《使至塞上》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的句子是:

2、《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从而隐含内心激愤和抑郁的句子是:

3、《使至塞上》诗中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是:

4、《登高》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给人以沉郁悲凉之感的句子是

5、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6、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而生无限悲凉之意的句子是

四、下面是对《登高》一诗的赏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中,不仅上下两句话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中“天”对“风”,“高”

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着重渲染了整个秋天气氛,“无边”“不尽”二语,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

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颈联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情况,从纵横两方面着笔,由常年漂泊之苦写到老病

孤愁之苦。

D、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委婉地传达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慷慨激昂,动人心弦。

五、阅读理解:

1、应怎么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归雁”这个意象?诗歌开始叙述了朝

廷派王维去边塞慰问将士查访军情,但在颈联却转而描写边塞的奇特风光,如此描写的作用

是什么?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一课时)答案

•、1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

2、子美少陵野老诗圣

二、略

三、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H圆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D

五、1、“归雁”反衬了作者的伤感,大雁正飞向故乡,此诗情调本多伤感之意,但在

颈联却转为对边塞奇景的赞叹,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此处也使诗人对边塞那种孤寂苍凉的

感觉得到升华,透露出诗人的爱国的深情。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二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孟庆新审题人:代忠彦

-、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蜡炬()殷勤()钟管()禅房()

二、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1)晓,但愁云鬓珍()()

(2)潭影室△心、.()(3)万簌此俱寂()

三、理解诗词填空:

1、《无题》诗中描写晚春时节特有的景色,饱含对身世遭遇、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的

一句

2、《无题》用比喻的谐音的方式写出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的两句是

3、《无题》从对方落笔,通过设想对方的美丽容貌和悲怨心情来进一步表达自己思念

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原比喻对爱情忠贞不渝,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诗句是

5、《题破山寺后禅院》写诗人清晨登山,见到光照山林的景象的句子是

6、《题破山寺后禅院》写诗人被幽静美妙的自然景物陶醉,顿感心中的尘世杂念被涤

除的句子是

7、《题破山寺后禅院》通过景物描写暗示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的句子是

8、《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以动衬静,营造出万籁俱寂的境界的句子是

四、佳句赏析:

1、《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详

细说明其作用。

2、《题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五、阅读探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与“惟馀钟磬音”是否矛盾?为

什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二课时)答案

、略

二、1、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指由黑变白,感叹年华易逝。

2、使人心中杂念消除净尽。3、指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

三、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8、万籁此俱寂,潭影空人心

四、1、运用了比兴手法和谐音双关手法。作用: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灰这两个象征性

的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丝”和“思”谐音双关,“泪”又指情人泪,使

全诗声情并茂。

2、“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

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

字的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只是点出了景物的主要特点,而小路究竟是弯曲成什么样子,

后禅院幽静到何种程度,深僻成何种境界,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

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

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五、不矛盾。这种以动衬静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

山更幽”.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

一斑。诗人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空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三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王志才审题人:代忠彦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图层。

练习:

填空

王安石,字,号,朝代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

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

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

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问答: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3)这首诗的名句是?

已亥杂诗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3.作者拿自况,表达了。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

是什么?__________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

b)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

抒发了诗人的o(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

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第二课、格律诗八首(第三课时)答案

填空

(略)

1.浮云本义是空中飘浮的白云,本诗指当时的保守势力

2.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了诗人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雄心和壮志。

答案:

1.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

依依不舍之情。

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

颓的社会现实。

3.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离别京城的忧伤乐于奉献的情怀

6.(1)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

社会作贡献的心态。(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7.离愁志愿或志向

8.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

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

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

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

不息的规律。

三、词二首(第一课时)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王志才审题人:代忠彦

《渔家傲》范仲淹

1.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了—,〃异”字领起下文句.(注,原题如此)

2.无留意〃暗里突出明什么?孤城闭的闭字又强调出什么?

3.上阙景物描写助诗人的所见所闻,所见的是…,所闻的是__烘托叨一个—的氛

围.

4.词上阙重在下阙重在—,浊酒一杯家万里表达了诗人的—之情,而羌管悠悠

霜满地的景物描写又渲染了一种的氛围.

5.第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的原因是什么?

水调歌头苏轼

1.苏轼,—代杰出的一家,号一他与父亲一弟弟

.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

后人誉称为“”.

2.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琼楼玉宇:②弄清影:

3.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它的含义是

一,在词中,这句词是对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

了.

4.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这首词的上阙写,下阙写:

6.词也要押韵,请把这首词的韵脚写出来:

.7.用“/”划分下列词句的节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

7.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1sp

jy.com

三、词二首(第一课时)答案

1、交代了季节地域环境异"字领起下文4句

2、无留意突出了时间的飞快流逝,以及作者心系国家的焦虑

3、闭字强调了战争的情况

4、所见是雁长烟落日所闻是角声烘托出一个战争悲凉的氛围

5、上却写景下却抒情表达了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国破家亡的悲凉氛围

原因在于戍边将士的悲苦,归家之日遥遥无期,将士们的头发都白了,夜深人却不能

入睡,思念家乡而暗暗落泪

第四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王志才审题人:代忠彦

1.填空。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作者是他是我国伟大的——家、——家、—

家。《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选自O

2.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梁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B.“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个傻子。

C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

见天理没有灭绝……

D.“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提示:A项“高梁”的“梁”,应为“粱”,“梁”与“树木”有关,“粱”与“米”有关。

3.解释字词的意义。

(1)煨:

(2)敷衍:

(3)窠:

(4)头钱:

10分钟训练

4.根据课文内容,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2)“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一

而得胜地说。

(3)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那泥墙。

A.慢慢地恭敬砸B.急急地自得砸

C.慢慢地自得推D.急急地恭敬砸

提示:“慢慢地”合乎主人的身份,并且与后面的“最后”也搭配恰当,而“急急地”相反;

“恭敬”合乎奴才的身份,“自得”不合奴才身份;“砸”符合对“墙”的处理,“推”就

不符合。

5课文写了三个人:一个奴才,一个聪明人,一个傻子,你觉得“聪明人”和“傻子”谁可

敬,谁可憎?他们是怎样的人?

6.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7.课文描绘了个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三场对话进行描绘,这三场对话分别是

的对话、的对话、______的对话。

8.“我想,你总会好起来的……”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有什么含意?

9.此文中的“聪明人”与通常说的“聪明人”有何不同?

10.文章结尾“代为高兴似的“,“似”起何作用?

第四课、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答案

1答案:鲁迅文学思想革命《鲁迅全集》

2答案:A

3答案:(1)煨,用微火慢慢地煮。

(2)敷衍:应付。

(3)窠,鸟兽昆虫的窝。

(4)头钱,旧社会里提供赌博场所的人向参与赌博者抽取一定数额的钱,叫做头钱,也称

“抽头”。侍候赌博的人有时也可从中分得一些。

4答案:A

5提示:人物如何要看语言、行动,“聪明人”的话只会让“奴才”更加具有奴性:而“傻

子”说干就干,对“墙”的态度是“砸”,实际而坚决。

参考答案:“聪明人”可憎,“傻子”可爱。“聪明人”是维护旧社会、欺骗奴才的伪君子。

“傻子”是旧社会的反抗者。

6提示:这是一篇具有讽刺、批判性的文章,同时又有歌颂,所以总结中心时应明确讽刺、

批判和歌颂的对象以及他们的思想。

参考答案:作者批判了维护旧社会的“聪明人”;讽喻了对这社会不满而实际又在维护这社

会的“奴才”;歌颂了和旧社会作坚决斗争,要毁坏这旧社会的“傻子”。

7答案:三奴才与聪明人奴才与傻子奴才与聪明人

8提示:联系全文从表面上看,这是聪明人对奴才的安慰,实际上是假惺惺的欺骗,即让奴

才永远做稳了奴才的位置,不思变革,好受主子管制。由此看,聪明人确实是主子的帮凶。

参考答案:这是聪明人对奴才说的。聪明人假意安慰奴才,其实是让奴才安于现状。可见聪

明人是主子的帮凶。

9提示:理解文中的“聪明人”的性格,查工具书可知通常说的“聪明人”的意思。

参考答案:此文中的“聪明人”指故作姿态,顺奴才的话,听话音,接话头,敷衍,不负责

任,叫奴才永远做奴才的人。这种聪明人是主子的帮凶。通常说的“聪明人”是指耳聪目明

的人。

10参考答案:提示:理解文中的“聪明人”的性格,就知道聪明人是恶意的。“似”读“sh

i”,“聪明人”似乎是替奴才高兴,实际上是主子的帮凶,这样写更能揭示“聪明人”丑

恶的灵魂。

第五课驴和人的新寓言

陶赖昭第二中学命题人:王志才审题人:代忠彦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撰稿()刊物()撵()蝙蝠()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拴()(2)蛆()

栓()咀()

诠()诅()

(3)揪()(4)杠()

瞅()扛()

锹()虹()

3.填上适当的字,并将下面的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乐极生_毫无—言趾高—扬

人心—古世道—漓义不容_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对于农妇所说的“瞧这两个笨伯,有驴不骑,自己走路”。作者为什么不说是“下蛆、

使坏”?

5.你怎样理解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对臼己的简要介绍?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和那头驴一样

知道自己傻”?

6.“现在的书刊内容丰富,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有的谈新儒学,有的谈

后现代,扯着扯着就到了治国之策。”联系全文看,作者在这里讽刺的是什么现象?

7.“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这一“也说得通”的寓

言?

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悬空()(2)樵夫()(3)乞讨()(4)衔着()

9.《小孩与画的狮子》中,害死小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10.《赫尔墨斯和樵夫》的寓意是什么?

11.《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都要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钱钟书先生《读

〈伊索寓言〉》中另有解说:“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得洛斯》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照

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无疑是蚂蚁了。促织饿死了,本身就是蚂蚁的粮

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

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你读了这则寓言,还能发掘出什么新的

寓意吗?

12.《衔肉的狗》本来的寓意是戒贪心的。钱钟书先生另有新意:“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

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

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

当做攻击狂吠的对象。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你怎样理解钱钟书先生的这一理

解?

・综合实践•

13.从以上四则伊索寓言中任选一则,经过自己的思考发掘出新意。

第五课驴和人的新寓言答案

1.略。

2.略。

3.乐极生悲毫无怨言趾高气扬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义不容辞

4.从驴的角度,它本来自己走在路上,感到很幸福,农妇的话使它被人骑。

5.既表明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又讽刺了那些依靠美国国籍来抬高自己身价的人。说自己“和

那头驴一样知道自己傻”,是说自己要根据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愿意别人干预自己的生活。

6.讽刺那些并不了解中国国情,而一味地大谈治国之策的人。

7.作者说“这种寓意只适于狠毒的人”,也就是说,人不应该做损人不利己,只赚个自己

开心的事。

8.(1)(2)(3)(4)

9.直接原因是刺钻到指甲里发炎,高烧不退;根本原因是老人把孩子束之高阁,而导致其

死亡。

10.诚实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而不讲诚信将一无所获。

11~13.略。

第六课《金岳霖先生》(第一课时)

蔡家沟中学出题人:葛瑞珍审题人:杜春和

I.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家、家、家。金岳霖,字

,中国现代家、家。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称chen称职移愿连连称许称体裁衣

B.和h©和谐学睦曲高科寡和衷共济

C.散sdn取步期落朝兵游勇敢装饼干

D.冠gudn衣冠树旌■冕堂皇滇状动脉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熟练枯燥深居简出谈吐才华

B.频繁演绎混然不觉熙熙攘攘

C.感慨逻辑甚为得意一愁莫展

D.毡子夹袍满腑经纶名副其实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请原谅。

②王浩的学问,原来是_______金先生的。

③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与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的作品的。()

A.敬重师承品味B.尊重师承品位

C.尊重继承品味D.敬重继承品位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阳春三月,窗明几净,窗外几株桃花竞相开放,娃紫嫣红,给小屋增添了许多生机。

B.我想像金先生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

C.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

D.读先生的文章,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6、走近名著:

林冲,梁山著名英雄,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走上了“造反”之路。林

冲被发配到沧州后,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请简述主要情节。

7、阅读理解:

(1)通过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回忆,可以看出老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本文作者主要写金岳霖先生,为什么带安排部分篇幅来写其他人的事情?这样写有什

么意义?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1、汪曾祺小说散文戏剧龙蔚哲学逻辑学

2.D[A连连称(chGng)许;B曲高和(h。寡;C散(sdn)步]3.A(B浑然不觉;

C一筹莫展;D满腹经纶)4.B5.A(“娃紫嫣红”是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好)

6、林冲发配沧州牢城营,梦想在此逃灾避难。高太尉指使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

死地。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7、(1)金岳霖先生具在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性格较复杂,在学术上

聪明过人,但现实中却不谙事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一心只想做学问,以至于

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精神和心理,

才能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

(2)虽然作者记的是金岳霖先生•个人的事,但是,个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与周

围的人和世界发生联系,只有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形象才会丰富和充实起来,而且与金岳霖

先生有关系的人都是西南联大的同事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的行为,当然具备深入了解的意

义。

第六课《金岳霖先生》(第二课时)

1、课外练笔:

课文以细腻而生动的笔墨写出了金岳霖教授的个性。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运用恰当

的描写方法,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100字左右)

2、类文荐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本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

史,卧则读小说,上厕所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

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日:“余平生所作

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1)上文举了件事,其共同点是:

(2)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

3、拓展阅读

大连“小草”

在报上读到一条短消息,怦然心动,陷入深思。消息连标点在内也不过二百字,题为《在

生命的最后一分钟》,文章不长,谨录于后——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和乘客路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名司机叫黄志全,终年四十五岁,是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七O二路四二二七号双层

巴士的司机。

现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人总是要死的。但黄志全死在了岗位上,岗位特殊,关系到几十人的性命。可以毫不夸

张地说,和平建设时期的黄志全同样面临了董存瑞、黄继光等无数英雄一样的“千钧一发”!

黄志全选择了他的尽心尽力,选择了利国利民:在作出如此选择之后,也选择了他的归去一

一安详。美好的人生与人性的美好在黄志全身上得到了诗意的表现与升华,刻骨铭心。

我想起了大连随处可见的小草。那是大连人民引以自豪的美啊!是的大连美丽的小草成就了

大连之美。或者说,构成了今日大连美的重要内容。小草之美,美在奉献。由人踏青;供人

观赏。当然,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绿茵如毡的“生命之美”。大连黄志全,就是大连小草的化

身吧;抑或,大连小草,便是大连黄志全人格的永恒塑形罢。

(1)、黄志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国边”。“缓缓”

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将黄志全与小草互比,是因为两者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方法对黄志全进行介绍?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第二课时答案

1、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冲动中却不乏冷静,刚强中却不乏柔情。做起任何事来都是雷

厉风行,让人不禁佩服他的眼光与果敢。就这样一个人仍然有他柔情的一面,当你看见他在

儿子的病榻前细心照料甚至偷偷掉泪的时候,你会想这还是他吗?他的坚强不熄,刚强果敢,

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又有几个人能看到他柔情似水的一面?他就是这样一个有着

“矛盾”性格的人,但就是这“矛盾”令人钦佩不已。

2、(1)三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2)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

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

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

参考译文:

钱叫公虽然出身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僚属,说:“这生

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读各种产记,上厕所的时候就读词典、小令,

从来没有半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

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做的文章,

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此等之处可以构思吧。”

3、(1)、既准确地刻画出黄志全在危急时刻,不慌不忙,从容自如的形象,又深刻地体现出

他尽心尽职、利国利民的高沿品德。

(2)、一是同样的普通、同样的平凡,二是都在各自的位置上默默地奉献。

(3)、对比、比喻,在生命中的关键时刻,尽职尽责,利国利民的奉献精神。

第七课《棋王》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杨明辉审题人:杜春和

一、积累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原名,北京人。代作家。

2、解释下列词语:

人头攒动:

目瞪口呆:

九局连环:

3、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脚卵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见过)

(2)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匕铁铸一个细树桩,似

无所见,似无所闻。()

(3)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

可怕,眼里有了泪花。()

二、拓展阅读: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

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

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

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

那冰凉的手指。“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

兄弟。”

我明白,我也得到了我兄弟的施舍。

1、本文对乞丐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人物描写中的哪些方法?

2、文末“我也得到了我兄弟的施舍”一句中,施舍是指什么?称乞丐为“兄弟”,可见作者

是以一种怎样的眼光看待乞丐的?

3、综合全文看,我和乞丐各是怎样的人?

4、这首散文诗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第七课《棋王》答案

一、I、阿城钟阿城当

2、人头攒动:形容人多,拥挤在一起,来回晃动

目瞪口呆:形容惊讶得直发愣

九局连环:一个人接连同九个人下棋

3、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二、1、肖像,动作,语言描写

2、乞丐给了我理解和宽容平等

3、“我”:平等待人,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

乞丐:心地善良,理解、宽容别人

4、人与人之间应当充满关切与理解,弘扬高尚的人首主义精神,

第八课《回延安》(第一课时)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杨明辉审题人:杜春和

1、文学常识填空:

(1)贺敬之,现代著名和o1924年生于山东峰县。1945年他利丁毅执

笔集体创作新歌剧《》荣获1952年“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他的代表作品有

《》《》。

(2)“信天游”又名“”是流行于一带的民歌形式,这种民歌曲调纯朴、

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多用手法,《回延安》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

2、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4)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

(5)头顶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3、属对练习:

阵阵春风阵阵歌:对:

4、仿写练习:

真情是一盏明灯,黑暗中照亮前进的方向;

真情是;:

真情是;;

真情是春日的雨,夏日的风,秋日的果,冬日的太阳。

5、《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以五个诗节写了诗人1956年3月重回延安的感受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个诗节的内容

6、阅读: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1、诗讲究押韵,本诗的韵脚是:

2、故乡是一幅''画”但诗人在故乡时,“画”是铺在地上的;而远离故乡时,画却是挂起来

的。“铺”和“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不同情感?

第八课《回延安》(第一课时)答案

K(1)诗人剧作家白毛女《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

(2)、顺天游陕北比兴新诗

2、(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比喻

3、声声爆竹声声喜

4、真情是一泓清泉,迷茫时送来清新的问候;

真情是一枝红梅,寒风中送来傲雪的承诺。

5、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画延安、祝延安

6、(1)>画、霞、画、纱

(2)、“铺”说明了诗人身在故乡时,故乡常常被忽略。“挂”表达诗人远离故乡时,才感受

到了故乡的难舍,容易勾起无限思乡之情。

第八课《回延安》(第二课时)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郭丽辉审题人:杜春和

阅读《回延安》节选,完成后面的练习。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时”!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宝塔山下留脚印B.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延河滚滚向“前进”D.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诗中支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

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②()③()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4.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

5.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啼喊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课《回延安》(第二课时)答案

1.A2.①高高C②滚滚C③辈辈B3.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

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4.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5.①夸张,

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②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

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③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④比喻,抒发

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第九课《外国诗歌两首》(第一课时)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郭丽辉审题人:杜春和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青苣毋爱黝黑地落

搓黄遛曙麦上.③着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廿败下风自抱自弃松持按装

一愁莫展一股作气峻工涣发

三:填空

(1)《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下正在生长》作者是()国诗

人(),这首诗选自他的代表作()。

(2)《狗的歌》选自(),储()是()

国诗人。

四:《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株活着的橡树下正在生长》一诗中的活橡树是--个怎样的形象?

五“孤独的站在那里,附近没有客观存在的朋友,如何能发出那么多快乐的叶子,”品味加

线词的含义,并说说由此引发你怎样的人生思考?

第九课《外国诗歌两首》(第一课时)答案

—.略

二.拜暴弛安筹鼓竣焕

三.(1)美惠特曼《草叶集》

(2)《世界抒情诗选》叶赛宁俄罗斯

四.昂首屹立的刚建和孤独

五.一株橡树虽孤独但却快乐,不由使我们想到人活在世上,总会有逆境,有寂寞孤独之时

但决不放弃追求,乐观面对坎坷,快乐的生活,这才是无悔的人生。

第九课《外国诗歌两首》(第二课时)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郭丽辉审题人:杜春和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2)发铝许多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

(3)他在我的屋子里

(4)这我士分知道在我却不可能

阅读《在路易斯安那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正在长的橡树引发诗人由衷的赞颂,诗人赞颂了橡树的哪能些方面?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惠特曼也赋予橡树圣贤的品质,结合诗句请你谈谈橡树都有哪些

品质?

第九课《外国诗歌两首》(第二课时)答案

-(1)指有生命力(2)指叶子给人的感觉看起来很高兴

(3)表现对树枝的敬重(4)强调我自愧不如

二(1)赞颂橡树的粗壮,刚直,雄健,快乐及对孤独与寂寞的忍受力。

(2)人在孤独之时,仍能不放弃追求并快乐地生活,是•种不可或缺的品质,橡树它孤独

的站在那里,附近没有它的朋友,却能发出那么多快乐的叶子,体现橡树的圣贤品质。

第十课《孟子二章》(第一课时)

蔡家沟镇中学出题人:郭丽辉审题人:杜春和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

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

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

列举的6个人

4.解释加点词:4分苦过喻衡

5.翻译句子:4分

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入则无法家拂士

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

7.下面加点的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壬(在)吠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巾(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

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

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

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

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隆大任于是人也B.苣其心志C.爱其筋骨

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

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答: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

答:

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

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