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_第1页
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_第2页
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_第3页
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_第4页
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柘汪二中八下历史期末复习

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的发言体现了“民主精神”,是因为(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4.世界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是(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985年后我国开放的地区是(③⑤⑦⑧)

①深圳②厦门③长江三角洲④汕头⑤浦东⑥珠海⑦海南岛⑧珠江三角洲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是(A)

A.实施“五个一工程”B.实行“九年义务教育”C.实施“希望工程”D.发展高等教育

7.使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8对《汉谟拉比法典》叙述准确的是(C)

A.体现共和制B.反映民主精神C.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D.第一部地主阶级法典

9.下列关于人类早期文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B.大河文明的显著特点是专制统治和农耕经济

C.西方文明的摇篮是罗马D.海洋文明的特点是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

10.在中古欧洲,权力最大的是(C)A.国王B.骑士C.教皇D.侯爵

11.古代希腊文化艺术繁荣,并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文化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B)A.伯里克利政权B.亚历山大东征C.波斯帝国D.梭伦改革

12.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产生的影响不包括(B)

A.加速封建经济瓦解B.利于西方民主制度发展C.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D.强化天主教精神传统

材料阅读

一;外交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一改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取得辉

煌成就。

1.完成“新中国外交成就”简表。

时间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建立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关系

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

2.观察右图

①.图1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是“历史性的握手”?

尼克松访华.原因: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25年没有交往

②.图2中,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如此开心的

事件是什么?这一件事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主要原因是中国在解决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再加上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3.通过以上探究,你觉得,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个国家,

走向世界舞台的基础是什么?

综合国力的增强;基础: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强大国防,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

.二;“一国两制”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

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

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贸易总额(亿美元)台湾来大陆人次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

19780.46——

2001323.43440306122198

2004783.33685250144526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

“一中一台”,“两国论”……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

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

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

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

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另U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

的因素?

有利因素:“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与台湾政党高层领导人的接触;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多

数中国人认同“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经贸文化等交流日益密切。

不利因素:台独势力的存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三;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20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

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

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

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

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

的跨越式发展。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针对这•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四:三农问题

1.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

时间改革内容带来的后果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农民获得土地,提高劳动积极性,

地改革促进农村大发展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归国有,提高农民劳动积极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性,促进农村大发展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农民劳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积极性,国民经济遭到破坏

卜•届中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农

全会后民劳动积极性,促进农村大发展

2.通过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五:伟大的历史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由此回答问题:

1.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政府对农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我国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改革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

3.我国现有五个经济特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

4.综上所述,我国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六:比较日本和拜占庭

材料一: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公元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

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材料二: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廷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

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廷帝国仍陶醉于已有

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1)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出现统治危机后各是如何应对的?分别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日本: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化改新),

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拜占廷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致使逐渐走向

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2)概括说明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对待其他先进文明各持什么态度。(4分)

日本:开放、积极学习(或善于学习,长于模仿);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

(3)日本和拜占廷帝国不同的历史命运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

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封闭致使文明衰落。

七:比较三大宗教

创立时间产生地区创始人

佛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