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枣阳市太平一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撺掇(cuānduo)漩祸(xuánwō)迁徒(xǐ)轻歌漫(màn)舞B.磅礴(pángbó)龟(jūn)裂彷徨(pánghuáng)挑拨(tiǎobō)离间C.缄(jiān)默蛮横(hèng)窈窕(yǎotiǎo)戛(jiá)然而止D.穹(qióng)顶懈怠(xièdài)推搡(sǎng)销声匿(nì)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3、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偏僻吩咐和言悦色振耳欲聋B.延安检讨历历在目偷偷摸摸C.眼框喧哗漫不经心不知所措D.浮燥橄榄川流不息天衣无缝5、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删去“超”或“左右”)B.通过在广州购书中心举办的《人生自由境界——郦波品诗词与人生》专题讲座,使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了经典词。(删掉“使”)C.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改为“电子产品”)D.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名气如何,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6、下列对于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闰土、菲利普、杨志、夏洛克、胡屠户分别是鲁迅、莫泊桑、施耐庵、莎士比亚、吴敬梓小说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C.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极大,善于用简短而清丽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如诗集《繁星》《春水》,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读来情韵悠长、别有趣味。D.“记”“说”“铭”“表”“序”都是古代的文体。其中,“说”和“铭”这两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李军在上学路上因帮助一个走失的小孩寻找他的爸爸妈妈,迟到了。对于老师的查问,李军既不想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该怎么说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又显得自然得体呢?(不能撒谎)A.老师,我是不该迟到,但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前是有过迟到的现象,但这一次跟以前的原因不一样,信不信由你!B.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不信您可以到街上去问问,我绝对没有骗您,骗您我是小狗!C.老师,我迟到是有原因的,但绝不是睡懒觉,也不是在街上闲溜达,可我不能说出来,求求您相信我吧!D.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己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我自认不愧为您的学生!8、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为什么我们把新年的第一天称作“元旦”?“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是指事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________一日的开始。“元”和“旦”结合起来,就________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今天,我们在迎接新年第一轮朝阳时,依然可以想见,五千多年前先人在黎明时分看到日出时画出“旦”的情景。________五千余年的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悠长而有活力的记忆。A.体现引申传递 B.象征延伸传递C.体现延伸传承 D.象征引申传承9、古诗文默写。①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②_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诗经·郑风》)③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④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⑤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借用典故,道出全诗主旨,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⑥《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①《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于2019年5月11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落下帷幕。②节目把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③央视《今日说法》《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再现舞台。他的主持,诙谐处,令你笑逐颜开,动情处,让你泪眼婆娑。④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把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⑤通过鉴赏团成员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朗读诗词,能领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坚韧;,;,。⑦观众在情感共鸣中,重新发现经典诗词在当下的价值和力量,从诗词中汲取心灵滋养,获得前行的动力,那是真正“让经典再流行”。(1)标序号的句子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第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2)第③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________(3)仿照画线句子,在第⑥句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诡异的索契(橘雪)①2018年3月26日,在俄罗斯索契市,有游客纷纷将他们到2014年举办过冬奥会的一个著名滑学场拍摄到的照片张贴上网。照片显示,滑雪场的山脉呈灰蒙蒙的“橘色”,原本白雪皑皑的斜坡变成了新月形沙丘,滑雪场被奇异的“橙色”降雪所覆盖。因此,有的游客将索契比作火星,如临世界末日。②什么是“橘雪”?“橘雪”是沙尘暴的沙子与白雪、雨水混合而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沙尘暴有直接关系。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它是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索契所降的“橘雪”,正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移动至俄罗斯索契与白雪混合形成的。③雪,在人们印象中是洁白无瑕的,那俄罗斯索契为何会下“橘雪”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与白雪、雨水混合导致。原来,从晚春到早秋季节,撒哈拉沙漠上空会形成富含沙尘的干燥气流,叫作“撒哈拉空气层”。混合云中的冰晶与冷却过的水滴相互碰撞,会使冰晶不断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由于雪中冰晶的全反射作用,雪在人的眼中一般是白色的。一旦雪中掺杂了其他颜色的物质,如沙尘、煤屑、藻类等,雪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象辑科技气象技术专家孔莹曾介绍说:“‘橘雪’这种现象约5年就会发生一次,只是索契的这场雪,沙子的密度高些,因此形成‘橘雪’。”雪之所以会变成橙色,是因为撒哈拉沙漠的沙粒被风带进了大气中,经过“长途旅行”,最终随着雨雪落到地面上。④近一个月来,不单是俄罗斯索契市下过“橘雪”,保加利亚、乌克兰、罗马尼亚,以及东欧内陆国摩尔多瓦等国都下过罕见的“橘雪”。世界气象组织的研究表明,撒哈拉沙漠沙尘暴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频率高达一月一次,但并不是每一次沙尘暴都会产生“橘雪”,“橘雪”的出现跟沙尘的强度、密度有关。只有沙尘暴强度较强且沙尘密度较大时,才可能到达降雪区域,并与雪混合显示出“橘色”。索契这次的大雪因为沙子的密度高些,才形成了“橘雪”。⑤在2007年,西伯利亚地区也下过一场“橘雪”,覆盖面积达200平方千米。对于此次天降“橘雪”,英国气象局的气象学家史蒂芬·基特斯曾告诉《独立报》的记者:“全球多个地方下过‘橘雪,属于正常现象,对人畜无害,不必恐慌。”⑥索契所降的这场“橘雪”都是沙尘暴惹的祸,这也在提醒人们:我们与自己所在的这颗星球的气候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对沙尘暴进行有效的防治,我们才能看到白色的雪,千万不要让看一场白色的雪成为奢望。(选自2018年第6期《知识窗》)1.俄罗斯索契“橘雪”的形成条件有哪些?请概括。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在2007年,西伯利亚地区也下过一场“橘雪”,覆盖面积至少200平方千米。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叫“沙暴”,而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状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的风暴叫“尘暴”。B.撒哈拉沙漠沙尘暴到达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频率高达一月一次,但并不是每一次沙尘暴都会产生“橘雪”。C.“橘雪”的出现是由于沙尘暴强度较大且沙尘密度较小,沙尘与雪在降雪区域混合形成的。D.“橘雪”现象的出现告诫我们,不要让看一场白色的雪成为奢望,对沙尘暴应进行有效的防治。12、一“香”情愿——从用香差异窥探中西方文化材料一: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古埃及和古中国开始收集香料,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上通天地神明,带去人们的愿望和祈祷。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药为职业,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药;同时,许多朝鲜留学生来到中国,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在漫长的香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用香的方式和对香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而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朝鲜、日本等东方国家,则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并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我们发现,即使是用香历史悠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香水的国家埃及,也甚少有人像我们一样把香上升为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文化或“道”。材料二: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自从香水出现以后,人们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直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儒释道三家无不言开悟,最高深的思想是“意在言外”,最美好的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在用香上,就会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此外,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中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教对国民的影响力量不言而喻,而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三:其实,不管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还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而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例如中国人也有很多已经习惯用香水。但是香道,如今即使在中国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东方国家,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B.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但只有中国人把香上升为一种内心的信仰。C.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讲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D.如今即使在中国,香道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别的原因有哪些?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A.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惧狼——避狼——毙狼。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C.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生动描写了狼的动作和神态,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和狡猾。D.结尾一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卒章显志,表达了作者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和嘲笑。14、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______)(2)处处志之(_______)(3)渔人甚异之(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的写作顺序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及再寻桃花源。B.当渔人离开时,桃花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买下伏笔。C.作者描述的和平安宁、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与战乱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D.世外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他看来世外桃源的梦想是可望而可及的。四、作文(40分)15、24,题目:慢慢地,我懂了要求:①要认真审题,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题分析】
漩涡,迁徙,轻歌曼舞。故选A。2、C【解题分析】
C.有误。“如法炮制”本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不合语境。3、B【解题分析】
A.苦心孤诣:指尽心刻苦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使用正确。B.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此处形容小说情节,使用错误。C.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使用正确。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使用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B【解题分析】
A.言——颜,振——震;C.框——眶;D.燥——躁。5、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C项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句式杂糅,去掉“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A《战国策》是我国一部国别体史书。B鲁迅的散文中也有“闰土”这个人物形象。D“说”一般不用韵的。7、D【解题分析】
A.“信不信由你”语气生硬。B.“不信您可以到街上去问问”对听话者不信任。C.“求求您相信我吧”哀求式的,不得体。故选D。8、D【解题分析】
(1)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语境谈的是“旦”所暗示的意义,所以选“象征”。(2)引申:由原来的东西而联想引到别的更深远的意义。延伸:延长伸展。语境谈的是“元”和“旦”结合起来“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的联想义,所以选“引申”。(3)传递:递过去,辗转递送;一个接一个送过去。传承:更替继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语境指对文化的继承,自然选“传承”。所以选D。9、①寤寐思服②挑兮达兮③宛在水中沚④微君之躬⑤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解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寤寐、沚、躬、垂钓、羡、缤纷”等字词容易写错。10、(1)⑤删掉“通过”⑤“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改为“对传唱歌曲进行专业点评”(2)将“动情处”前的逗号改为分号(3)示例:品味诗词能感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豪迈吟咏诗词能体会“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淡然【解题分析】
(1)第⑤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二是缺少谓语,应把“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改为“对传唱歌曲进行专业点评”。(2)“诙谐处,令你笑逐颜开”和“动情处,让你泪眼婆娑”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应用分号。(3)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内容上,主题是感悟“诗词”的魅力,形式上要引用一句古诗词并诠释其意蕴,然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诗词,能……‘……,……’的……”仿写即可。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撒哈拉沙漠上空形成富含沙尘的干燥气流。沙粒被风带进了大气中,混合云中的水滴。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落到地面形成降雪。2.运用了作诠释、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阐述了沙尘暴的特点,说明沙尘暴水平能见度低、突发性、持续时间较短、概率小、危害大的特征。3.“至少”是表示最小的限度,表明西伯利亚地区“橘雪”覆盖面积最少是200平方千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锁定目标段落第③段,由“原来,从晚春到早秋季节,撒哈拉沙漠上空会形成富含沙尘的干燥气流,叫作“撒哈拉空气层”。混合云中的冰晶与冷却过的水滴相互碰撞,会使冰晶不断增大,成为雪花。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可以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由于雪中冰晶的全反射作用,雪在人的眼中一般是白色的。一旦雪中掺杂了其他颜色的物质,如沙尘、煤屑、藻类等,雪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可以分条概括作答。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第②段画线句的内容,从“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天气现象。”可以看出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小于一千米”这个数字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阐述了沙尘暴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有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如“至少”是表示最小的限度,表明西伯利亚地区“橘雪”覆盖面积最少是200平方千米,如果去掉,说法就绝对了。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4.第④段原文:只有沙尘暴强度较强且沙尘密度较大时,才可能到达降雪区域,并与雪混合显示出“橘色”。索契这次的大雪因为沙子的密度高些,才形成了“橘雪”。C项理解“沙尘暴强度较大且沙尘密度较小”错误。故选C。12、1.B2.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此外,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B项句子表述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原文句子是“甚少有人像我们一样把香上升为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文化或‘道’”。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材料二,根据“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此外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人所共知的”“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三方面提炼作答即可。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聊斋志异》蒲松龄2.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3.D【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聊斋志异》有关的文学常识。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径”“去”“犬”等字词的翻译。“其一犬坐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试题分析:D项“结尾一段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不正确。结尾一段采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14、1.通邀,邀请做标记对…感到惊异2.(1)桃花源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3.D【解题分析】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要”是通假字,通“邀”,邀请;“志”,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异”,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乃”,竟然;“既”,已经;“向”,从前的、旧的;“志”,做标记。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D.“在他看来世外桃源的梦想是可望而可及的”说法有误,因为“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故选D。四、作文(40分)15、范文:慢慢地,我懂了成长是一个过程,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它引领着我们走向成熟……小时候,父母总喜欢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朋友锻炼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校内外语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印章使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财务管理竞聘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维修工高级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食品高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焊工(初级)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惠州二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气道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科版小学科学竞赛题库
- 水库渠道管理办法
- 2025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试题与答案
- 小型农场基础规划方案(3篇)
- 2024年北京大兴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角膜内皮失代偿个案护理
- 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2025至2030中国风力发电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发展战略报告
- 胃癌课件完整版本
- 《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9)
- (高清版)DZT 0426-2023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蓝色大气项目签约启动仪式PPT模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