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生物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分层检测案1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基础强化题组】(学业水平三)1.下列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积极影响的是()A.森林的大量砍伐B.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C.随意排放工业废水D.合理利用土地2.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3.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资源分布不均B.生物多样性遭破坏C.资源利用D.人口膨胀并集中4.下列措施不能减少酸雨危害的是()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限制二氧化硫的排放C.减少氟利昂的使用D.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5.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酸雨形成,以下不属于酸雨危害的是()A.土壤肥力下降 B.水体的富营养化C.植物易染病害 D.损害建筑物6.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大气圈上层臭氧的自然平衡,臭氧的减少将导致()A.农作物产量增加B.人体免疫功能减退C.人类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D.各地普降酸雨7.碳中和是指CO2吸收量和CO2排放量达到平衡,实现CO2的“零排放”,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过程B.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C.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CO2排放D.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8.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9.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小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10.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在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中,碳以________形式存在。(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__。(3)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A的________过程。A、B、C通过________过程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4)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__,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请说出两项能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应用题组】(学业水平四)11.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图中四个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南12.一般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用生态足迹来测算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生态足迹越大,代表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越大。如图为研究时段内我国部分地区人均GDP增长率相对值和生态足迹增长率相对值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地区整体人均GDP低于西部地区B.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C.新疆处在非常不利的发展状态中D.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增长率是负值13.关于CO2排放,我国有明确的减排要求,提出努力争取尽早实现碳中和(碳排放与吸收相等)的目标。如图是地球大气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推行植树种草的举措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C.曲线段5呈现的CO2浓度的变化与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密切相关D.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流动的主要形式是CO214.(不定项选择)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如耕地足迹是指用来生产农产品所要求的土地面积……而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生产、生活中排放的CO2所需要的森林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材料二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称为生态盈余。材料三下图为“某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支系统组成的。(2)说明该国人均生态赤字(盈余)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3)据图指出该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并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种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素养养成练】16.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3)箭头C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战略。课后分层检测案121.解析:森林的大量砍伐、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随意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保护没有积极意义;合理利用土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对生物圈有积极影响。答案:D2.解析:“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产出比农田低,故其生态足迹要大于农田,C正确;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答案:B3.解析: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是生态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B符合题意。答案:B4.解析: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小,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答案:C5.解析: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肥力下降,与题意不符,A错误;酸雨会污染水体,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与题意相符,B正确;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使植物易染病害,与题意不符,C错误;酸雨会腐蚀建筑物,与题意不符,D错误。答案:B6.解析:臭氧的减少将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A错误;臭氧的减少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退,B正确;臭氧的减少会使人类遭受到短波辐射的伤害,C错误;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向空气中排放酸性物质导致的,与臭氧的减少无关,D错误。答案:B7.解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的循环过程,A错误;大气中的CO2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也可通过化能合成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B正确;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C正确;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CO2浓度,D正确。答案:A8.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中,③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答案:C9.解析: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错误;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消耗的能源更多,会增大生态足迹,B正确;人口负增长时,会出现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C正确;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环境压力,引发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D正确。答案:A10.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中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据图可知,A可利用光能,故为生产者,B捕食A,故为消费者;A和B均有箭头指向C,故C为分解者。(3)A为生产者,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A的光合作用;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过程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到大气中。(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5)大力植树种草,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答案:(1)二氧化碳有机物(2)BC(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全球性(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植树种草11.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西藏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其余的三个地区都是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因此题图中四个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西藏。答案:B12.解析:图中只反映了人均GDP增长率,并没有体现人均GDP,A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也最大,B错误;新疆是题图地区中人均GDP增长率最低的地区,生态足迹增长率较大,经济发展缓慢,单位人口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较大,C正确;大多数地区的生态足迹增长率都为正值,全国平均水平生态足迹增长率应是正值,D错误。答案:C13.解析:曲线段2和3中,随着植物登陆、出现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使CO2浓度下降,表明我国推行植树种草的举措,有利于缓解CO2浓度升高状况,对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A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循环失衡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B正确;曲线段5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大气中CO2浓度升高,C正确;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而生物群落内碳流动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错误。答案:D14.解析: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B错误。答案:ACD15.答案:(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该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人口增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3)碳足迹。推广节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