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2.(2分)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其中“月色”“便”“朦胧”“在”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介词。B.“传统文化”“低碳生活”“洒尽心血”“言谈举止”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C.“小时身体弱的我,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不能玩。D.“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比。”可以缩为“与大雁相比”。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勤奋的程度。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了很多人生的真谛。C.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面貌。D.“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4.(2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缥缈亢奋晦暗戛然而止B.震撼缅怀帷幕轻歌慢舞C.污蔑迁徙抉择名副其实D.狡辩浮躁寒噤川流不息5.(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弓拉得太满容易折,话说得太满易受窘,这么的道理人人都应该明白。②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了。③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耕耘、播种,直到收获的那一天。A.肤浅溶解倘若那么B.肤浅融解只要就C.浅显融解倘若那么D.浅显溶解只要就6.(2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B.港珠澳大桥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C.嫦娥四号带着全新的使命再次奔向月球,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登陆,开展我国对月球探测的新旅程。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问题岳飞治军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1.下列句中加点词。(1)余尝访其士卒(_____)(2)故能得人心(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8、(3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望江南·超然台作①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①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建超然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声。④故国:故乡。(1)描绘上片作者“上超然台”所见之景。(2)下片表达了作者、的复杂的情感。9、(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4)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7)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8)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9)鹏之背,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10)《小石潭记》写潭中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①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关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受到纬度的影响,有的物候现象在南方要比北方来得早,南北差异的日数随季节而变化。B.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证明了自古以来经度的差异影响到物候现象。C.虽然海拔高低影响到物候现象,但低海拔地区并不一定比高海拔地区更利于农作物生长。D.通过比较同一地区的物候长期记录,科学家们发现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候学有助于农业生产,它可指导农民按时播种,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杜绝害虫侵害。B.开展山区物候观测,了解山区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可能帮助到更多山区发展农业生产。C.文章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的四大因素,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D.在说明四个因素对物候产生的影响时,文章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请选择文章使用过的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湛江的物候现象。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体”与“用”杨平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人;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积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这些围绕“读书”而产生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②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功能。③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④然而,对实用功利的追求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⑤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时,就意味着读书是一种专属于人的活动,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⑥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与之相反,“好读书”偏偏是“闲来无事好读书”。以前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说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不着边际。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解”呢?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十年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界了。⑦归根到底,“要读书”致力于实用知识,“好读书”致力于人生体悟。后者往往可以不执着于书本身,前者却陷于斤斤计较。带着患得患失的心去读书,有时候就会执着于一念而忘记了风来水面与月到中天。⑧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1.下列对读书的“体”与“用”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的“体”与“用”从不同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读书”这一问题。B.读书的“用”就是读书的“体”外化而生成的实用功能。C.读书的“体”与“用”的差别就是读书有用与无用的差别。D.对读书的“体”与“用”的不同追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2.下面能证明第④段中“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这个观点的一项是()A.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所以“读书无用论”逐渐抬头,在中西部及农村边远地区尤甚,大有蔓延开来之趋势。B.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论述的观点是读书的“体”,根本要义是也就是“人性养成,人文化成”。B.文章第③段中论述读书的“用”,作者主要通过举例的论证方法证明读书的实用性。C.本文第④段“书中自有千钟粟”意思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就有荣华富贵,这是古人用读书的功利性对世人的劝学。D.第⑧段最后一句“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是反问句,结尾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读书的根本要义,深化文章的中心论点。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他A看见一个陌生的姑娘B站在那里,手扶着柳树,身子探向水面。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一双带花边的短袜紧紧裹住晒黑了的匀称的小腿,脚上穿着棕色的便鞋。栗色的头发梳成了一条粗大的辫子。A、B分别是谁?当时A对B的出现是什么样的心理感受?13、(5分)综合性学习。(1)请你补写出关于中秋节的对联。上联:金鸡啼鸣天破晓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以下对话中提取信息,为班长写一则通知。班长:老师,今天还有什么任务需要布置?老师:咱们学校的诗词大赛将在明天(2019年6月27日)下午两点举行,你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通知一下同学们吧。班长:好的。老师:时间紧迫,嘱咐参赛同学抓紧准备。要求全体同学务必准时到场,观众也有答题机会。班长:好的,这次比赛将在哪里举行呢?老师:学校礼堂。班长:老师,您放心,我保证传达给全体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细细品味后,往往思想会受到启迪,身心会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如品香茗,又如口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难忘…….请以《值得品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A【解题分析】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中的“似乎”不是比喻词,“似乎”这里是“隐约”的意思,所以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故选A。2、B【解题分析】

B.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前两个结构相同。故选B。3、A【解题分析】

B.前后不照应。把“勤奋的程度”改为“是否勤奋”。C.缺少主语。删去“使”。D.语序不当。将“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国内也引发强烈共鸣”调换。故选A。4、B【解题分析】

B.有错别字。“轻歌慢舞”改为:轻歌曼舞。5、C【解题分析】

(1)“肤浅”与“浅显”,前者形容人,带有贬义。后者形容事物,例如这个知识点他讲的很浅显易懂。语境是形容“道理”自然选“浅显”。(2)“溶解”是指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在液体中溶化;“融解”:融化,冰,雪等变成水;还有文化上的意义(比喻义)。根据语境选“融解”。(3)“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与“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耕耘、播种,直到收获的那一天”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假设关系,不是条件关系,所以选“倘若……那么……”。故选C。6、B【解题分析】

A.句式杂糅。去掉“造成”“导致的”。C.语序不当。改为“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登陆”。D.成分残缺。“学风建设”后面缺宾语“这个中心”。故选B。【题目点拨】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曾经(2)所以,因此2.到现在,(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3.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句子及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的积累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认真作答即可。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词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作答此题,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注意“辄”的意思。【题目点拨】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句式上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准确、流畅、优美。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体现了岳家军战斗力强的特点。岳飞治军一是赏罚分明,二是军纪严明。【参考译文】

绍兴六帅,都果毅忠勇,视古名将。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所以能够得到人心。异时曾经见到其提军队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到现在,岳公飞独后出(当地的)老人们谈到他的名字总是会感慨流泪。8、(1)示例:护城河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家家屋舍笼罩在濛濛春雨中。(2)思念家乡超然豁达【解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词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此题作答时要注意抓住春水、春花和房屋几个意象。【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词,从全词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还要注意联系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下片的意思是: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写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寒食后,酒醒却咨嗟”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诗酒趁年华”表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9、⑴缥缈孤鸿影。⑵零落成泥碾作尘。⑶落日故人情。⑷微君之躬⑸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⑹盗窃乱贼而不作,⑺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⑻道阻且跻⑼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⑽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碾”“祗”“俶”“翕”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B2.A3.示例:(1)作比较:湛江鸟类资源丰富,每当到了鸟类迁徙季节,大量的冬候鸟和旅鸟就会涌向湛江。例如有成群越冬的黑嘴鸥,以及珍稀的勺嘴鹬、黄嘴河燕鸥。(2)举例子、作比较:湛江夏季时间长:冬季无严寒,而且时间短(长夏无冬)例如北方飘雪,人们羽绒加身时,湛江还是炎热如夏,市民身着短袖衣服。【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B项错误,此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受到高下差异的影响,而不是经度的差异。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说明的内容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理解分析错误,“杜绝”一词过于绝对,原文是“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3.本题考查说明文片段的写作。可参照选文,选择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介绍湛江的物候现象。注意体现湛江物候现象的主要特征,如:湛江夏季时间长,冬季无严寒。湛江鸟类资源丰富。11、1.C2.A3.B【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文中相关的句子:第③段“从‘用’的层面看”,“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的功利诉求”,第⑤段“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从这种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到读书的至境”;可见二者都认为读书是有用的,但区别在于达到的境界不同,精神层面的深度不同。故C错误。2.考查为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论点的意义,再结合选项判断,注意所选论据必须能够支撑论点,证明论点。第④段中“过分地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的论点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的弊端,BCD都是从“体”的层面看读书,探究读书的根本意义,A项用“读书无用论”强调读书的实用功能,故选A。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正确理解。第③段“从这个角度考量,读书利国利民、利人利己。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到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属于道理论证,不是举例的论证方法,故B错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A:保尔B:冬妮亚;心烦意乱,不耐烦,生气等。(意对即可)【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名著内容。解答此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容。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判断出处,然后结合原著分析作答。阅读选文可知,选段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三章第一节“认识冬妮娅”,A指的是保尔,B这个陌生的姑娘是冬妮娅,根据原著内容可知,保尔正在河边钓鱼时发现了冬妮娅。“保尔生气地回头看了一眼。”“保尔恼火地想。为了掩饰自己的笨拙,他把钓钩甩到更远的水里。”“他站起身来,把帽子扯到前额上——这向来是他生气的表示——尽量挑选最客气的字眼,说:‘小姐,您还是靠边呆着去,好不好?’”可以看出保尔当时的生气、不耐烦,心烦意乱的心理感受。13、(1)示例:嫦娥起舞月高悬(2)示例:通知全体同学:我校定于2019年6月27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礼堂举行诗词大赛,请参赛同学抓紧准备。现场观众均有答题机会,请全体同学务必准时到场。校学生会2019年6月26日【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上联:金鸡啼鸣——主谓短语,天破晓——主谓短语,下联要与中秋有关,拟写为:嫦娥起舞月高悬。(2)考查应用文通知的拟写。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