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豪州涡阳县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怠慢震撼周而复始海枯石烂B.污蔑家眷戛然而止轻歌慢舞C.扶择绚丽挑拔离间穿流不息D.衰竭怅惘目泫神迷不修边幅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束缚翡翠川流不息怒不可恶B.扶植赋予分崩离析纷至踏来C.帷幕模糊世外桃园人情事故D.骨骼严峻大彻大悟天衣无缝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触目伤怀(心)不言而喻(不明白)戏弄(耍笑捉弄)B.惨绝人寰(人世)叱骂(责骂)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记忆犹新(还)处处志之(标志)些微(一点儿)D.望九之年(接近)变卖典质(卖出)忐忑不安(心神不定)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锵qiāng然稀疏sū蛮横héng不知所措cuòB.斡wó旋劫难nàn瞭liáo望戛jiá然而止C.羁绊bàn龟jūn裂寒噤jìn挑tiǎo拨离间D.欺侮wǔ雾霭ǎi襁qiáng褓bǎo强qiáng词夺理5、关于本册书课文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小说《社戏》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B.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小石潭记》一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游记《壶口瀑布》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赞美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D.“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明朝诗人魏学洢的《核舟记》。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中响着闷雷。B.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C.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者。D.他一个人空空地在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7、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②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③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④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A.“浅薄”“粗俗”都是形容词,“相当多”和“水分多”都是偏正短语。B.句子①是一个单句,“中国作家”做句子的主语。C.句子④中画浪线部分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D.句子②有语病,应该把“发扬”改为“提升”。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对来宾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能怠慢。B.他为人处事十分洒脱,即使在生人面前也从不拘束。C.她看过配料单后,自行换了一些配料如法炮制出这道菜。D.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名副其实,让人叹为观止。9、名句默写。(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5)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6)《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1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枝叶黑绿,树体高大,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①______出来的。它qi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②______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③______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强悍()qiú()劲(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吸取”“强化”“搏斗”分别填入①②③处的横线上。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胶囊高铁魏昕①在拉斯维加斯的北部地区,一条全长3.2公里的轨道正在建设中,整个轨道测试系统将在2016年底完工,将被用于“胶囊高铁”的测试。一旦测试成功,“胶囊高铁”将会在2021年彻底投入使用。届时,“胶囊高铁”将改写世界交通运输的格局。②“胶囊高铁”由美国工程师艾伦·马斯克研发,是一款座舱形状近似胶囊的交通工具。“胶囊高铁”重183公斤,比一辆汽车还轻,长约4.87米,能容纳4--6名乘客,或360公斤货物。“胶囊高铁”是一种以“真空管道运输”为理论核心设计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污染小等特点。这种“胶囊”列车有可能成为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因其胶囊形外表,故称为“胶囊高铁”。“胶囊”列车“漂浮”在处于真空的管道正中,由弹射装置像发射炮弹一样启动座舱,无间断地驶往目的地。③这种超声速到底有多快呢?④由于运行空间真空,没有摩擦力,“胶囊高铁”的理论时速高达6500公里。这样算下来,从美国纽约到洛杉矶只需5分钟,纽约到北京只需2小时,环球旅行只需3小时。尽管如此,6500公里也只能是理论数据,在前期的测试中,该列车的时速仅有322公里/小时。科学家表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胶囊高铁”有望突破1200公里/小时。⑤除了上述这些优点,大众更为关心“胶囊高铁”能给我们带来的实惠。首先是速度,“胶囊高铁”的速度是飞机的2倍;其次是价格,“胶囊高铁”的费用更低,因为真空管道的造价很便宜,只有高速公路的1/4、高铁的1/2.如果这一技术真正得以实现,那就真正实现人类同在一个地球村的愿望了。(选自《知识窗》)1.胶囊高铁与其他运输工具相比,它有什么特点?2.请给“胶囊高铁”下个定义。3.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这种“胶囊”列车有可能成为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假如那次没有搞错①“嘻嘻,张坚,有你的名字呢。”他的邻座吴三渣向他扮了个鬼脸,神色有点暧昧,“学校叫你参加英语比赛去。”②张坚好不容易挤进布告板前的人丛一看,天啊,上面果真有自己的大名:弓长张,坚强的坚。一字不错,一画不少。张坚眨巴着眼,聚精会神地读了一遍布告上面的文字。不错,两个星期后,将在五中举行一次全市八年级学生英语比赛,包括张坚在内的10名八年级学生将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叫他张坚去代表学校?③“这……这怎么办呢?要不,去跟班主任老师说,除了七年级学字母时考过一回90分,我可从来没有得过一回好分数……”④上课铃响了,这是堂语文课,谢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授《社戏》。不知为什么,学生们哄地一声笑起来,放在往日,张坚准会趁机放怀乐一乐,可是——他将手摸进书包,倏地摸出上堂课刚发下来的英语测试卷,揉平了,摊在两膝上看起来。⑤“68”,试卷上大大的红字写着。张坚低下头,一道一道题检查起来。这在他是破天荒的,以往考卷发下来,他总是瞟一眼分数然后往抽屉里一塞了事。“嗯,这儿是语法错了,扣掉3分;这儿原来是该写复数的,我写了单数,扣2分……这儿呢?压根儿没记单词,考前那天晚上我干什么来着?喔,看电视……其实英语也不怎么难,”张坚暗暗盘算,“语法什么的我能懂,只是我懒得去记单词罢了……”⑥“喂,咱俩是不是朋友了?”他用肘捅边上的吴三渣,眼睛盯着谢老师,悄悄地问着。“谁说不是!”吴三渣小声回答。“把你的七年级英语书借我用用,我搬家的时候全丢了……”这是实话,因为张坚确是刚转学来的。⑦“school,s,c,h,o,o,l,school。”张坚自言自语地唠叨着,然后将字母一个一个描在练习本上。这几天,张坚不得不挤掉通常用来玩儿的时间,坐在小桌子边,一遍又一遍地背英语单词。⑧“嘻嘻,张坚,你想考外国状元去是不是?”吴三渣一脸油汗,踮着脚,从窗口探进脑袋来,看来玩得正惬意。“来,斗弹子去,我已经赢了阿强两粒。”张坚禁不住这诱惑,犹犹豫豫地站起来,才向门口挪了两步,想起那张布告,又折回身来坐下,叽里咕噜地背起英语单词来。张坚也真有股韧劲儿,他就这样苦读了两个星期。⑨离英语比赛还有10分钟,十二中带队的教导主任胡老师一向非常准时,今天因为路上被一位家长拖住唠叨了一刻钟,好不容易才脱身出来。胡老师急匆匆地走到大教室窗口,看看自己学校的那几名“选手”是否已到齐了,因为五中位于市中心,为了免去无谓的奔波,他决定不再到学校集合。⑩“糟糕!”当胡老师看见里面张坚那矮矮胖胖的身影,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都怪我少说一句话!都怪我少说一句话!”⑪原来十二中八年级六个班中有两个张坚:一个是身材高、脸孔白皙的张坚;另一个是胖墩墩、脸孔黧黑的矮个张坚。两个人同名同姓,高个张坚学习成绩突出,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矮个张坚成绩平平。两个星期前,全校公布参加八年级英语竞赛学生名单时,名单上只写了“张坚”二字,未注明由哪个张坚参加。就这样,这布告张贴出去了。贴布告那天,高个张坚正好有点发烧,没来上学。第二天、第三天是双休日。周一来上学,这布告已掉了,所以他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回事。胡老师呢,也因为平日里高个儿张坚成绩突出,对他也就格外放心。前天,教外语的王老师在走廊里遇见高个儿张坚。随口问:张坚,英语准备得怎么样了?高个儿张坚只当是在问他阶段考试准备情况,就红着脸回答:“我准备好了。”⑫整个事情就这样阴错阳差凑合在一起了。⑬“糟了!糟了!”胡老师连连推着眼镜,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想换人,但电铃响了,退路已经切断。⑭两天后,通知下来,十二中总成绩名列第三,其中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二人,三等奖四人。张坚的名字赫然在二等奖获得者之列。⑮胡老师傻眼了。“我从不相信奇迹,”胡老师推推眼镜,喃喃地说,“我们宁可失去名次,也不能弄虚作假……他们一定是搞错了。”胡老师特地到教育局查阅了张坚的试卷,这样不简单的题目,卷面上竟确是89分,一核分数,丝毫不差!⑯也许是这次比赛唤醒了他的自信心,也许是他摸索到了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他尝到了胜利的欢快,总之,从此张坚的各科成绩慢慢上去了。一年后,他以令人满意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⑰然而,假如那次没搞错,这位张坚至今会怎么样?他会依然是个毫不出色的学生吗?⑱也许,许许多多这个年纪的学生,他们的自信心处于混混沌沌之中,有谁去启发它,唤醒它,去擦拭它上面的灰尘?老师?同学?他自己?还是像张坚一样,依靠偶然事件?(选文有改动)1.为了在英语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文中矮个张坚做出了哪些努力?2.第⑪段插叙的内容,有何作用?3.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第⑮段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选文的结尾用了五个问号,请综合分析其表达效果。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俶尔远逝/惟手熟尔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1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学记》)(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①,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②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③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注)①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②害:妨碍,影响。③舍:舍弃,失去。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③不知道(________)④因物则迁(_______)(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人之性,因物则迁A.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跳往助之(《愚公移山》)C.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虽不琢以为器3.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观点?四、作文(40分)15、作文。我们常说“人生百味”,无论是成长中的坎坷,还是生活中的波折,或是青春里的喜悦……很低多时候,心中的一番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尝,甘苦自知,而人就是在这些“百味交集”中长大了。请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补充题目完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个字。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题分析】

B.轻歌慢舞——轻歌曼舞;C.扶择——抉择,穿流不息——川流不息;D.目泫神迷——目眩神迷。故选A。2、D【解题分析】

A.“怒不可恶”改为“怒不可遏”;B.“纷至踏来”改为“纷至沓来”C.“世外桃园”改为“世外桃源”、“人情事故”改为“人情世故”;故选D。3、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不言而喻(明白)。C处处志之(做标记)。D变卖典质(典:当。质:抵押。典质:用土地、房屋或其他东西作为抵押向人借钱)。4、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有误,应为稀疏(shū),蛮横(hèng);B项有误,应为斡(wò)旋,瞭(liào)望;D项有误,应为襁(qiǎng)褓,强(qiǎng)词夺理。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形正误辨识,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5、D【解题分析】

D.《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这里的“记”不是文体,故D错误,选D。6、B【解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A项运用了比喻,从“像半空中响着闷雷”可以判断出来;B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C项运用了比喻,从“像是一只眼睛”可以判断出来;D项运用了比喻,从“静静的像一块铁”可以判断出来。故选B。7、B【解题分析】

A.有误,“水分多”是主谓短语;B.正确;C.有误,“不是……而是……”是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D.有误,该句没有语病;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判断。具体考查了短语类型、句子类型、句子关系、病句修改等,要注意结合积累认真分析。这类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注意掌握好语文的基础知识,才能解答好此类题目。8、C【解题分析】

C.有误。“如法炮制”本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制造中药,引申为依照现成的方法办事(含贬义)。不合语境。9、缥缈孤鸿影禅房花木深浮云游子意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缥缈”“禅”“碾”等字词的书写。10、(1)hàn虬(2)决不绝不(3)强化-搏斗-吸取【解题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强悍”:强有力,勇猛。读“qiángh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虬劲”:盘曲而有力。注意据义定形。(2)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决不”表示一定不、决心不、坚决不(表示坚决否定的主观愿望)。“绝不”表示完全不(强调客观上的完全不可能)。当强调客观上否定的绝对性时,应该用“绝不”而不用“决不”。注意据义定形。(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或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如一空,陈述“这绝壁之松”是怎么来的,自然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而来,其它两个词语不符语境。二空,强调的是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怎么来的,自然是长期与风雨“搏斗”而来。由此答案已出。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污染小等特点。2.“胶囊高铁”是一种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污染小等特点,外表形似胶囊的,在“真空管道运输”一种交通工具。3.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胶囊高铁”质量轻、容量大的特点。4.不能删去,“有可能”表示的是一种推断,若去掉则成为事实,这与客观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2段内容筛选概括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作答可筛选文章第2段中的“‘胶囊高铁’是一种以‘真空管道运输’”为理论核心设计的交通工具,具有超高速、低能耗、噪声小、污染小等特点。这种‘胶囊’列车有可能成为继汽车、轮船、火车和飞机之后的新一代交通运输工具。因其胶囊形外表,故称为‘胶囊高铁’”这句话中的关键信息,运用规范答题格式整合作答即可。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画线句子中的“183公斤”“4--6名”“360公斤”这些表明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一辆汽车还轻”又运用了录入说明方法,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胶囊高铁”自身质量轻而载重量大的特点。4.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一般不能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有可能”一词说明只是一种推测,不是事实;若去掉,则变成了客观事实,这与客观实际不符。“有可能”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据此作答。12、1.(1)对照68分的小测卷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2)挤时间背诵英语单词,(3)抵得住玩的诱惑,苦读了两个星期。2.(1)补充交代导致成绩平平的张坚参加英语竞赛的缘由。(2)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做铺垫。(4)暗合文章题目。3.示例一:通过对胡老师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胡老师对矮个张坚取得的好成绩感到无比惊讶和难以置信,从侧面衬托了矮个张坚通过努力学习进步之大。4.参考示例:五个问号的使用,引人深思,启迪人们,要格外注重唤醒、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帮学生拭去他们自信心上的灰尘,帮助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1)结合第五段“张坚低下头,一道一道题检查起来”“嗯,这儿是语法错了,扣掉3分;这儿原来是该写复数的,我写了单数,扣2分”可概括:对照68分的小测卷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2)结合第七段“这几天,张坚不得不挤掉通常用来玩儿的时间,坐在小桌子边,一遍又一遍地背英语单词”可概括:挤时间背诵英语单词。3)结合第八段“想起那张布告,又折回身来坐下,叽里咕噜地背起英语单词来。张坚也真有股韧劲儿,他就这样苦读了两个星期”可概括:抵得住玩的诱惑,苦读了两个星期。2.本题考查插叙作用。1)先概括插叙内容。结合“来十二中八年级六个班中有两个张坚”“全校公布参加八年级英语竞赛学生名单时,名单上只写了‘张坚’二字,未注明由哪个张坚参加”可知,这一段补充交代导致成绩平平的张坚参加英语竞赛的缘由。2)结构作用。交代另一个张坚因为生病,一直都不知道竞赛的事情,老师也阴差阳错没有沟通清楚,这就让学习不好的张坚去参加英语竞赛顺理成章了,可以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且为下文张坚能去参加英语竞赛做铺垫。3)两个“张坚”的阴差阳错在这里交代清楚了,暗合文章题目“搞错”。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手法。“傻眼了”是神态描写,“推推眼镜”是动作描写,“我从不相信奇迹”等是语言描写。2)分析。“傻眼了”写出了胡老师当时得知张坚获得二等奖时的震惊,“我们宁可失去名次,也不能弄虚作假……他们一定是搞错了”则直接写出了胡老师对结果的质疑,难以置信,侧面暗示了张坚的进步之大。4.本题考查问号的作用。1)问号一般都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深思。2)“有谁去启发它,唤醒它,去擦拭它上面的灰尘?”这是真的疑问,真的在问。而“老师?同学?他自己?还是像张坚一样,依靠偶然事件?”这四个问号是以疑问的方式在回答前面的问题,但实际上“还是像张坚一样,依靠偶然事件?”不是作者希望的答案,作者以疑问的方式去回答,是想提醒、呼吁大家要保护孩子自信心,努力的去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学习。用几个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让感情更加的深入,情绪更加的浓重,引人深思。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C2.B3.D4.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②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5.清澈。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解题分析】1.C.错误,居:停留。2.A.成为/做。B.都是代词。C.于是/竟然。D.表连缀/表语气。3.D.“高兴愉悦”错误。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澈:穿透。布:照映,分布。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5.考查侧面描写及作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几句无一笔涉及水,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烘托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题目点拨】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14、1.味美反思道理;变化A2.虽/不琢/以为器3.(1)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或困惑)。(2)(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4.甲文:教学相长(或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乙文:人一定要学习的必要性。或:不学习就会带来种种不利影响。【解题分析】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旨”:味美。“迁”:变化。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A项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代词,他们。C项,动词,去、往。D项,助词,不译。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虽/不琢/以为器。译为: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此题要注意句首表假设语气的“虽”后要断开。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困”:困惑。“舍”:失去。“为”:成为,变成。4.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乙文告诉人们,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题目点拨】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一)译文: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