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其特色;《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嗟来之食”的故事出自该书。B.子厚、昌黎分别是柳宗元、韩愈的字,二人都是唐代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列。C.“漏断人初静”“床头屋漏无干处”中的“漏”都是指古代计时的器具一漏壶。D.《诗经》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2.(2分)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菲的世界》中提到弗洛伊德发展了“深度心理学”,提出了人类心灵的三要素是本我、自我、超我。B.《给青年的一封信》中,作者以友好而又富有劝诚的笔触娓娓道来,以宽广的胸襟包容一切,深远地做出指导,给青年以思想引领,从不同的方面感悟人生,让青年更好地规划未来。C.《平凡的世界》共三部,该书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D.贫穷却不趋炎附势,残疾却不屈从命运;他战胜了种种的磨难,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攀上了生命的峰。他就是罗曼・罗兰笔下的米开朗琪罗。3.(2分)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B.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C.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4.(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场化垃圾分类为全民行动,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B.三十多年来华为励精图治,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在5G光交换、光芯片等研究流域有了巨大突破,远远领先了西方公司。C.临沂近几年从一个“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闭塞之地,一举蜕变成闻名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D.炎黄文化、炎黄精神经过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最终凝练、升华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6.(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绚丽穿流不息不知所措B.瞭望振悚强词夺理名副其实C.趋势推搡分崩离析接踵而至D.抉择恭顺相辅相承漫不经心7.(2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B.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大型纪录片,全面展现了过去五年中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和军事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D.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8.(2分)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这位同学的演讲稿,观点明确,结构严谨,除了举例不恰当外,真可谓天衣无缝。B.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应该袖手旁观。C.《复仇者联盟4》片中人物在空中飞行的动作,让漫威的铁杆粉漫不经心地跟着模仿。D.万众瞩目的“辉煌新时代”深圳中心区灯光表演秀迎来连续不断纷至沓来的群众。9、(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B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C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1.在文段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拔磕退点架B.点磕拔退架C.架点拔退磕D.拔点磕退架2.文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A、B、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10、填空。(8分)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2)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特殊考察徐嘉青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1.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阅读全文,完成表格。情节结果刘林没抱多大希望报名接受捐赠刘林接到了捐赠方的电话捐赠的仪式很隆重①篮球使用一段时间②③中年男子深受感动,争取为学校送来更多器材2.文中的刘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下面句子中“笑”的不同含义。(1)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2)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4.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12、(16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朱汉民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②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③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④其次,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⑤同样讲圣贤人格追求,到了王船山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所以,明清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有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即要求一种“圣贤——豪杰”型人格。如清代左宗棠,就是这种“圣贤——豪杰”型人格的追求者。左宗棠在青年时代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不为名儒,即为名将”的志向。所以,左宗棠既“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又留心经世之学。在17岁读到清初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后,他“潜心玩索,喜其所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为他日后指挥湘军作战奠定知识、能力的基础。“不为名儒,即为名将”的“圣贤——豪杰”型人格立志,是左宗棠一生努力奋斗的动力。⑥其三,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选自《光明日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段引用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句子,有何作用?3.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论点的?4.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是不是说有了志向,就一定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呢?写出你的理解和认识。13、(12分)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地球“流浪”靠谱吗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7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1.作者认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理由。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要用近29万亿年的发电量,才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B.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在感官上不够刺激,因此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D.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的,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3.大志和小志就本文的说明方法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大志:这篇文章的理论看似深奥,但我们能读得懂,因为他运用很多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我很喜欢。例如文中“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就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重核的铀裂变成两个95-105的元素,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通俗易懂。小志:是的,文章中还有别的说明方法,例如这句“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4.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A.地球“流浪”靠谱吗B.地球脱离太阳系需要的条件三、写作。(50分)14、作文在你考试失败时,你会想起鲧禹治水那段神话传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你痛苦不知前路时,你又会想起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在你和父母大吵架伤心离家时街角面摊的老板娘用一碗热腾腾的汤面抚慰了你受伤的心……他们就像一盏路灯为深陷夜的人指引前路。请以《一盏路灯》为题写作。要求:(1)自行立意,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作文,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3)力求内容充实,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A【解题分析】

B.韩愈,字退之。C.“床头屋漏无干处”中的“漏”是“漏雨”的意思。D.《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源头。故选A。2、D【解题分析】

D项有误。他应是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3、A【解题分析】

A选项,读音均为shǔ;B选项,qí/jī;C选项,yǔ/yù;D选项shí/sì。后三项读音都不同,故选A。4、B【解题分析】

A.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使用正确;B.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使用不正确;C.蜕变: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现在这词语多指人或某个组织因指导思想的变化而改变行为和形象,变得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性质。使用正确;D.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使用正确;故选B。5、C【解题分析】

A.主宾搭配不当。“龙宫是季节”不对。改为“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B.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去掉“只有”即可。D.“两面对一面”。可在“构成”前加“能否”,或去掉“能否”。故选C。6、C【解题分析】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振悚——震悚。D.相辅相承——相辅相成。7、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的标点使用有误,应该把三个顿号都改为逗号。8、B【解题分析】

A.天衣无缝:是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根据句意不符合题意;B.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该项成语使用正确;C.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根据句意不符合题意;D.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根据句意不符合题意。故选B。9、1.D2.B【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从“阿发拔后篙”可知,第一个空处应该填“拔”,排除BC两项;“磕”指碰在硬东西上,与“桥石”这一语境相符;从“后”这个字可知,前面应该填“退”字。故选D。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我”如愿以偿后内心的无比畅快和喜悦之情;B.没有运用修辞方法;C.从“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船行速度之快。故选B。10、羌管悠悠霜满地箫鼓追随春社近但余钟磬音【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箫,磬。二、阅读理解。(42分)11、1.①捐赠的物品只有十几个篮球②对方却说篮球质量有问题,要全部收回③中年男子要取消学校受捐资格(或“看刘林上完体育课”)2.①诚信。从刘林答应对方用好篮球后,积极训练学生打球,并且要求学生打球时用布包起来拍可以看出。②心系学校,对工作负责任。“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可以看出。③爱孩子,为孩子全面发展着想。从“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可以看出。④聪明,有创意。为了让篮球用得久点,用破布把篮球包起来。3.(1)本处笑是不置可否之笑,是逗笑,工作人员被刘林的回答逗乐了。(2)本处笑表肯定、相信,写出中年男子相信刘林能用好器材。4.“特殊”在文中的意思有两方面:一是本文所说的考察,不同于一般的考察,而是对校长的人格的考察,考察他是否言而有信。二是本次考察是捐赠方精心安排的,考验校长在得到资源后是否能正常合理地利用。思考示例:一方面,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也要信任他人,不要随便怀疑别人。另一方面,生活中很多社会资源被浪费,捐赠的东西没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都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监督和管理。【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从“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可知刘林以学校为重,有很强的责任心;从“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可知刘林信守承诺;从“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可知刘林是一个聪明的人。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3.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结合第四段的“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可知,工作人员被刘林迫切的心情,真诚的话语逗笑了;第六段中,从“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可知,第二句中的“笑”包含了中年男子对刘林的认可。4.(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特殊”指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在这里指的是考察的内容和考察的方法不同寻常。(2)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写出自己的理解。此题可以围绕“责任”“诚信”“合理利用资源”等关键词来回答。12、1.想要成就事业必须立志。2.道理论证,具体地论证了“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的分论点,进而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3.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4.首先提出“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并进行分析,接着分别列举了孔子和曾国藩的事例加以证明。5.观点正确,结合实际阐述,语言流畅即可。【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题可依据“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一句提炼概括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本题引用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的句子作为道理论据,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这一分论点,例论证更有权威性。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想要成就事业必须立志。作者从“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可筛选文章第2、4、6段内容作答。4.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本题先提出“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这一论点,接着分别列举了孔子不停追求目标的事例和曾国藩立志保卫家乡的事例加以证明这一分论点。据此理解作答。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本题要从“立志不等于成功”“要想成就事业一定要先立志”的角度来分析作答。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题目点拨】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13、1.以现有的发电量,即使连续工作,直到整个宇宙寿终,都达不到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电量;重核聚变技术支撑的发动机,目前没有理论和实现条件,只在幻想中;太阳变成红巨星时,地球将不复存在。2.B3.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列出如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说明流浪地球的不靠谱。(或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与宇宙年限比较,说明流浪地球不靠谱。)4.示例一:我选A。这个标题清晰地告知了全文的内容,;用简洁的问句表达,一下子吸引了中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个标题适合《中学生天地》这样的刊物。示例二:我选B。这个标题平实,比较全面地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科技文的特征,刊登在《中学生天地》上,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从三个方面就《流浪地球》是否具有科学性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以现有的发电量,即使连续工作,直到整个宇宙寿终,都达不到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电量;第二部分用举例子的书名方法指出“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说明了重核聚变技术支撑的发动机,目前没有理论和实现条件,只在幻想中;第三部分指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说明太阳毁灭时,地球已经不复存在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文中指出“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所以题干跟文中的意思不相符;B.正确;C.文中指出“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说的时“目前”没有理论基础,所以题干与原文不符;D.根据文章内容“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并不是说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3.考查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题干中小志指出的句子“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如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以此来说明流浪地球是不靠谱的。同时,作者将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与宇宙年限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流浪地球是不靠谱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确定。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选择的时哪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