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农业大附属中学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当看到“镇馆之宝”——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B.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地班主任出现在门口时,都销声匿迹了。C.站在壶口瀑布旁边,看着倾泻而下地水柱,听着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D.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2.(2分)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亚夫军细柳》选自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想和做》这篇议论文围绕着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议论,阐明了两者应有机结合的道理。C.《合欢树》的作者史铁生,作者以时间为序用平淡的语调叙述了自己的往事,借合欢树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D.澳大利亚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滑铁卢之战》这篇报告文学,再现了滑铁卢战役的过程,体现了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3.(2分)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亲”“尘”“羊”“舌”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B.“山”字首笔是竖,“及”字首笔是撇,“门”字首笔是点。C.“爱”字是上下结构,共十画;“虎”字第三画是横。D.“万”字先写横,再写撇,后写横折钩。4.(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蝼蚁/镂空上尉/蔚为壮观封妻荫子/阴差阳错B.蝉蜕/摆脱捶打/唾手可得扑朔迷离/前仆后继C.悄悄/悄然会计/心领神会纤尘不染/说媒拉纤D.牲畜/畜牧苏打/打抱不平拱手而降/降龙伏虎5.(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旧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B.《水浒传》中英雄们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杨志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C.《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D.《香菱学诗》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6.(2分)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A.“不胜枚举”意思是“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是一个贬义词。B.“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丰富知识的精深,胸怀的清朗”一句搭配不当,应将“丰富”改为“了解”。C.“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的宾语是“读书人”。D.“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和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这句的主干是“读书人盼望精神澄澈”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虞卿谏赏盗刘基平原君患盗,诛之不能禁。或曰:,更赏之,足则戢①矣。虞卿曰:不可。先王立赏罚以劝惩善恶,衰世之政也,虽微犹足以激其趋。故赏禁僭②,罚禁滥,县③衡以称之,犹惧其不平也,而况敢逆施之乎?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求而塞之斯可矣。今此之不塞,而力遏其流,至于不能制,乃不省其阙,而欲矫以逆先王之法度,是犹欲止水而去其防也,其庸有瘳乎?夫民有欲而无厌者也,节以制之,犹或逾焉④。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趋而禁之,是贰政⑤也;趋而不禁,人尽盗矣。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平原君豁然而悟,起再拜受教,尽散其私财,以济贫乏,申明旧章,而重购以赏获盗者。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道不拾遗,虞卿之教也。(注释):①戢:收敛。②僭:超越本分,越轨行为。③县:通,悬‛。④,犹或踰焉:此句,犹或,原误作,或犹。⑤贰政:指变易无常的政令。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乃不省其阙/乃不知有汉B.道不拾遗/不足为外人道C.以济贫乏/欲济无舟楫D.于是赵盗皆走之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B.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C.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D.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夫民之轻禁以逞欲,如水之决,必有所自。(2)是鼓乱也,不臧孰甚焉?4.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列传为《平原君虞卿列传》。请根据选文,推断司马迁将两人合成一传的原因。8、(3分)阅读《蒹葭》,完成小题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每章的开头都以景起兴,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背景。B.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又或许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的幻觉。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地点的转换。D.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显示出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述。9、(7分)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①大道之行,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礼记》)②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_____________《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⑥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⑦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向上的风郑彦英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

,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11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12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最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13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14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进入月牙泉区城,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抉沙山上的黄沙。”15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

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然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16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1.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2.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1)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从修辞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第①段的理解。5.在生活中,你肯定也会感受到这样“向上的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你的感触。(60字左右)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成语里的歌声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吭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自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⑤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欢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⑥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子现在的大调转为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间,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自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⑦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干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⑧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⑨1.第⑥段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______。2.阅读第③、④、⑥、⑦段,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声情并茂”是古人对歌唱的最高追求。B.歌女韩娥歌声美妙,歌唱功力深厚,所以一曲唱罢,却能让歌声绕梁三日而不绝。C.古人无论在创作还是演唱歌曲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D.列举“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音乐是验证友情的试金石。3.第⑧段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4.结合本文内容,请归纳古人在歌唱方面的特点。5.请为本文续写第⑨段结尾段,要求首尾呼应,总结全文,50字以内。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直被奉为智慧的化身;《水浒传》中的“加亮先生”智多星吴用,被赞为“谋略敢欺诸葛亮”。你更喜欢两位智者中的哪一位?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13、(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qióng()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装点。我是棵棵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千山万hè(______)天qióng(______)绽开(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璀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首前行才是青春;匹夫之怒不是勇敢,战胜自我才是勇敢;高高在上不是自信,相信自己才是自信。擦亮眼睛,反省自我,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找到真正的自己。请以“这才是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题分析】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此处用错对象。B.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说话,不再公开露面。此为望文生义。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不合语境。D.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破绽。故选D。2、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不是澳大利亚作家。据此,答案为D。3、B【解题分析】

A.中“羊”是独体结构;C.中“虎”第三画是横勾;D.中“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故选B。4、C【解题分析】

A.lóu/lòuwèi/wèiyìn/yīn;B.tuì/tuōchuí/tuòpū/pū;C.qiāo/qiǎokuài/huìxiān/qiàn;D.chù/xùdá

/dǎxiáng/xiáng;故选C。5、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B项“杨志劫取生辰纲”错误。杨志的护送生辰纲的,劫取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等梁山英雄。6、A【解题分析】

A.有误。“不胜枚举”是一个褒义词。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B3.(1)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2)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4.虞卿为平原君提建议,要使社会安定,天下太平,就必须制定赏罚严明的法度,决不可姑息迁就,任其肆意放纵,否则各种恶习丑行就会泛滥成灾,如洪水决堤,纷至沓来,恶化了社会风气,使国家动荡衰亡,更无太平之日;平原君作为权利的拥有者,虚心地采纳了虞卿的建议,让赵国百姓得以安定生活。他们是赵国的贤君名臣,二者缺一不可。【解题分析】1.A就是/竟然。B路上/说。C救济/渡过。D往,到。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故句子划分为:B.盗而获赏/利莫大矣/利之所在/民必趋焉。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臧:善,好。欲:欲望。逞:得逞。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秋时期秦、赵两国进行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军溃败,秦兵围攻了都城邯郸。秦兵解除了邯郸城的围攻后,赵王派遣赵郝侍奉秦国,打算割让六个县给秦国作为求和的条件。虞卿建议赵王不要割让土地给秦国,认为那样会增强秦国的实力,致使赵国之后受到更猛烈的攻击。赵孝成王最终采纳了虞卿的建议。事情果然向着虞卿预想的方向发展,赵国借助齐国的力量顺利摆脱了困境。此文虞卿为平原君提出赏罚严明的法度的建议,平原君虚心地采纳了虞卿的建议。两文有相同点,故而放在一起。【题目点拨】翻译赵国盗患严重,平原君采取杀的办法也不能禁止。有人说:“改为赏盗,他富足了,盗行就收敛了。”虞卿说:“不可如此。先王建立赏罚制度是为了劝善惩恶,衰落世道的政令,即使微弱也还足以能激发人们的归附。所以奖赏能禁止越轨行为,惩罚能禁止恶行泛滥,以悬衡来称量它,还怕它不公平,而何况是倒行逆施呢?对那些盗贼如果放松了禁令而使他们的欲望得逞,如同河水决口,必定有决口的地方,找到决口而堵塞它,这就可以了。如今不堵塞决口,反面用力阻挡流水,以致不能制止,就是因为弄不清它的决口在哪里,而想矫正它,却用违背先王法度的做法,这就好象要阻止水患,却去掉了防患的措施一样,那怎么能防治呢?那些盗贼是些贪欲无厌的人,节制并阻止他,有人还要逾越。盗窃若再获赏,好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有利的地方,百姓必定奔赴那里。人们都奔赴那里,而再禁止他们,这是变更无常的政令啊;都奔赴那里而不禁止,人们就都去当盗贼了。这是鼓动人们作乱,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好的呢?”平原君猛然省悟,起身再拜虞卿并接受指教,便散发了他的全部私有财产,用来救济贫穷的人,重申先王的法制,并用重金奖赏那些捕获盗贼的人。于是赵国的盗贼全跑到燕国去了。赵国社会安定,路不拾遗,这是虞卿指教的结果啊。8、1.C2.这首诗抒发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和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理想)的追求、向往。(答到一方面,意对即可)【解题分析】1.C.“地点的转换”错误,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蒹葭》是一首怀念人的诗,诗中写追寻所怀念的人,但终于使可望而不可即。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9、①天下为公讲信修睦②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⑤缺月挂疏桐苏轼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⑦曲径通幽处【解题分析】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④⑤分别增加了题目和作者的考查。“修睦”“厦”“庇”“愿”“疏”“妒”“碾”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色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作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2.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3.“下意识”一词表示不知不觉的动作,写出了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也说明了戈壁博缺水的现状,为下文写让“我”用水洗手的热情浮朴作的势。)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也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4.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使文中戈据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5.符合题意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结合全文内容来看,本段描写了沙漠荒芜,为下文停车吃瓜作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形成对比,从而为突出母女二人的诚信服务。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前文内容可以看出,我们产生特殊感觉是因为母女二人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因为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用水洗手;还有就是女孩的不卑不亢,真诚的微笑给我们印象深刻。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是反问与排比,来增强气势,表达作者对自己故作高深的深刻反省。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主旨句是文章中心的表现,要结合前文内容分析其表现出的作者情感及态度。结合本文来看,末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用“向上的风”来暗指戈壁滩上卖瓜母女的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精神,指出这种精神很难见到,表达作者对这种人的真诚本性的珍视和渴求。11、1.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2.C3.举例子列举四面楚歌的典故,具体地说明了古人善于将音乐运用于战争,从而达到迷惑敌人,涣散军心的积极作用。4.(1)歌声高亢、嘹亮。(2)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流畅。(3)追求声情并茂,恰当表现歌曲情感内蕴。(4)讲究节拍韵律。(5)歌曲风格丰富,创作难度高,艺术性强。(6)歌曲演奏技艺精湛,欣赏水平高。(7)歌曲运用广泛。5.原文结尾: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解题分析】1.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所以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2.A.错误,原文是“‘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B.错误,应是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D.错误,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说明俞伯牙与钟子期因音乐而结成“知音”。故选C。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来具体准确地说明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的作用。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此题需要抓住各段的中心句来整理归纳即可。根据第③段“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第④段“歌唱含情,歌声美妙”;“讲究节拍韵律”;第⑤段“结构复杂,音域宽广”;第⑥段“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第⑧段“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作答即可。5.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续写。根据要求“首尾呼应”,开头句子“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支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拟写出与此句相呼应的句子即可,如,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示例1:我更喜欢诸葛亮。诸葛亮在游说东吴群臣,结成吴蜀联盟共抗曹操时,机智善辩,才智过人,这体现出他忠心护主、匡扶汉室的充满大义的大智慧,所以我更喜欢他。示例2:我更喜欢吴用。吴用在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取大名府等情节中,总是能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机智施计。他的神机妙算和料事如神多次为梁山立下奇功,所以我更喜欢他。【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感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结合有关诸葛亮或吴用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来解答。例如诸葛亮运用自己的机智善辩,使孙权答应结成吴蜀联盟共抗曹操,体现了他的忠心护主、匡扶汉室的大智慧。13、(1).壑穹zhàn(2)棵棵颗颗(3)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4)比喻拟人【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