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十三)一、选择题(2014·东北三校联考)右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回答1~2题。1.“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下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和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此得出答案。答案:C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解析:棱角分明的花岗岩经过风化作用,逐渐成为栩栩如生的“猴子”。答案:D3.(2014·宜昌市元月调研)“岩墙”指的是岩浆沿着岩层裂隙或断层侵入所形成的板状岩体,下图为不同年代相互穿插的岩墙图。按生成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④①②③ 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解析:③岩体被①岩体隔断,说明先形成③岩体,后形成①岩体。依此类推,按照岩体被隔断情况,可判断生成先后。答案:D(2014·清远市第一学期高三调研)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4.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解析:河西走廊在我国西北地区,空气干燥,多大风天气,以风力侵蚀为主。裸露地表的花岗岩在风力作用下岩缝拓宽变深,最终形成千疮百孔的独特蜂巢地貌。答案:B5.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该地首先自下而上形成四个平直沉积岩层,而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体,再由于地壳上升,该处地表高出周围地区,最后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地貌。答案:A(2014·浙江五校高三联考)图1为澳大利亚某地临近海岸线的“岩塔荒漠”景观,许多石灰岩塔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环顾这片黄沙的周边,却有不少绿色植物,再细细追踪,这片沙地上还发现了硬叶林的古遗迹。据此回答6~7题。6.“岩塔荒漠”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为()A.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流水溶蚀—海浪沉积B.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风力沉积C.固结成岩—流水溶蚀—风力抬升—海浪沉积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风力抬升—风力沉积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作用知识。由材料可知石灰岩塔中的石灰岩是经过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后经内力抬升作用露出地表,又经风化侵蚀作用,坚硬的部分形成石灰岩塔,被侵蚀掉的碎屑物经风力沉积形式漫漫黄沙,故本题选B。答案:B7.“岩塔荒漠”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2中的()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由材料中可知该处发现了硬叶林古遗迹,说明有地中海气候,分析①②③④的气候类型,可知B选项正确。答案:B(2014·浙江省名校高三联考)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8~9题。8.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A.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B.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D.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解析:本题组考查地质作用知识。读甲图可知,甲处岩层中水平分布的页岩位于遭侵蚀后的石灰岩、花岗岩上面,说明页岩形成晚;而花岗岩破坏了石灰岩,说明花岗岩比石灰岩形成时间晚。乙处岩层中石灰岩和页岩先形成,并受到了挤压弯曲变形,后来花岗岩侵入,破坏了部分石灰岩,花岗岩形成最晚,B选项正确。答案:B9.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A.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B.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C.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D.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解析:①处为大理岩,是石灰岩接触到了炽热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变质形成,C选项正确。答案:C(2014·江西九江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下图),回答10~11题。10.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知识。读图可知,丙地从15世纪到现代海岸线一直向外扩展,应该是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所以C选项正确。答案:C11.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解析:读图可知乙处海岸线,4至12世纪堆积作用为主,12至19世纪以侵蚀作用为主,故C选项正确。答案:C(2014·浙江五校一模)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36°N,112°W)发现了波浪谷,它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目前,美国波浪谷景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结合材料及图甲、图乙,回答12~13题。12.我国波浪谷的成因与美国波浪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省区有波浪谷分布的是()A.福建省 B.陕西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吉林省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以上省区中只有陕西省位于该气候区,B项正确。答案:B13.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波浪谷分布区明显体现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基本没有内力作用的影响B.波浪谷地区的红色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图乙的做法可以大力倡导C.波浪谷分布的地区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D.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解析:波浪谷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所受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故波浪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图乙做法会造成植被破坏,不宜大力倡导,B项错误;波浪谷是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C项正确;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为了保护旅游资源,D项错误。答案:C二、综合题14.读“地貌地质综合示意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的地貌形态是________,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是什么?(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在治理沙漠时植树种草应在F的________(左、右)侧。(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4)如果D处为石灰岩,在________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形。解析:(1)风蚀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多大风的区域。(2)风积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判别风向要注意指向标;植树于沙丘迎风坡,防风固沙作用更加明显。(3)该处有岩浆岩、褶皱和断层构造,说明有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4)石灰岩易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方受溶蚀等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1)风蚀蘑菇分布地区:西北地区。形成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强烈。(2)东北右(3)地壳运动岩浆活动(4)高温多雨喀斯特15.(2014·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材料三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材料四下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1)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哪些?(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4)图中的山脉是________,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板块a为________板块,板块b为________板块。(5)根据图示,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解析:(1)河口冲积岛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它受流水和海水作用。(2)古沙洲的发展与流水沉积作用、海水顶托作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有关。(3)中上游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和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含沙量减小,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4)图中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5)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是板块挤压。答案:(1)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