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教案 第四课 春江花月夜_第1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四课 春江花月夜_第2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四课 春江花月夜_第3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四课 春江花月夜_第4页
大学语文 教案 第四课 春江花月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课题第一单元第四课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与诗情的能力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由多种意象构建出的意境三、理解诗歌凄清婉转之情,感受情、景、理交融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重点: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从情、景、理三者的融合中,把握诗歌凄清婉转的感情。教学方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练综合法、诵读法教具:PPT课件、图片板书设计:作者简介——课文赏析——艺术特色

景:春江花月夜之景幽美深远

春江花月夜理:宇宙人生之理短暂—永恒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凄清婉转后记:教案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月亮作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不仅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也寄予着人们的深沉思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了王维的恬淡宁静;“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流露出李清照的无限相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书写着苏轼的惆怅与无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宋诗坛,有一位诗人因一轮明月而成就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二、讲授内容(一)作者简介张若虚(660—约720年),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张若虚在“初唐四杰”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了宫体诗,完成了“初唐体”的创造,使七言诗歌行体更加成熟,为诗歌走向盛唐高峰开辟了道路。(二)课文赏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歌行,诗人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理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对该诗给予了极高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是‘宫体之巨澜’”。闻一多也评价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根据月下的不同思考,此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月生——月下美景(1-8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1.注释[1]生:升起,生长。《太平御览》卷四引《抱朴子》:“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涛大。”[2]滟滟:波光粼动的样子。[3]甸:郊外。芳甸:花草弥漫的原野。[4]霰:小雪珠。这里形容洒满月色的花朵就像洁白的水珠一样。[5]流霜:古人认为霜和雪都是从天而降,因为月色和霜同色,又以流霜形容月色。[6]汀:水边平地或小洲。2.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3.解读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起,景象壮观。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细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诗人的笔墨也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第二部分:月悬——月下哲思(9-16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注释皎皎:皎洁明亮的样子。2.翻译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3.解读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则绵延久长,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并不是缘于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第三部分:月落——月下离情(17-36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注释[1]青枫: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浦,《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因此,浦还暗指分别之地。青枫浦也是地名,在今湖南浏阳河畔。这里指遥远的离别之地。[2]扁舟:小船。扁舟子:漂泊在外的游子。[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4]玉户:装饰华美的门帘、窗户,即华美的闺房。[5]捣衣砧:古代女子捶敲冬衣时使用的砧板。[6]度:通“渡”,渡过,飞渡。[7]文:通“纹”,水的波纹。[8]闲潭:幽深静谧的潭水。[9]春半:晚春时分,春天就要过去的时候。[10]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这里指“北”的意思。潇湘:水名,在今湖南,这里指“南”的意思。2.翻译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何处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上。美好的闺房中,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我们互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大雁能够飞得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能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波纹。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要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3.解读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1)思妇怀人: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寄寓了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依恋着她。“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大雁、游鱼不能传信之意。(2)游子思家: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最后八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寄予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遮隐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渲染了游子的孤寂,“无限路”加深了游子的乡思。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诗人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边的树林。(二)艺术特色1.和谐婉转的音乐美我国古代诗歌历来重视音乐美。这首《春江花月夜》不但简练明晰,玲珑剔透,而且音韵铿锵,和谐优美,节奏起伏变化,跌宕多姿。全诗押韵,四句一转,平声转仄声,仄声转平声,例如第一节,韵脚“平”“生”“明”都是平声,而第二节韵脚“甸”“霰”“见”则换成了仄声。一起一伏,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转韵时,每一韵的第一句都入韵,这样,四句之中有三句入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性。诗人还着意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海平”与“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中的“照人”与“人生”,“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中的“西斜”与“斜月”等,都表现了断而复续的音乐美。2.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在春、江、花、夜的映衬下,初月妩媚、高月皎洁、斜月迷离、落月缠绵。“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全诗中有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副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用水墨勾勒点染,以淡寓浓,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营造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诗人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抒发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种种感情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而邈远的意境。三、作业布置1.朗诵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2.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后人赞颂其为“孤篇盖全唐”。本诗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美丽景色。(1)春春天是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吟咏春风、春花、春日的句子很多。在本诗中也依稀可见,比如,“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诗人感叹“春尽”,寄寓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就像李后主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相见欢》),那满林花树,娇花凋零的场景,表达内心的沉痛与哀伤一样。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情感方面来解读“春尽”: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还有游子的青春,满心的思念。(2)江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空间概念,更是时间概念,喻指历史的长河。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本诗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直描绘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从春天的江潮水势与大海连成一片,这种波澜壮阔的美景写起,一直写到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江水滔滔,似乎在诉说着宇宙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易逝。(3)花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时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飘零的落花,弥漫着春光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无奈。“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月夜春江,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地飘零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落花”既有对生命流逝的感伤,也有春尽时的闲愁,从“闲潭”二字可看出,并非潭水不知感伤,而是主人公心中因别离而产生的闲愁。(4)月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短暂之感,更激起在短暂人生中奋力激扬的斗志。当然,月还是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月”的意象在这首诗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但是诗人并没有颓废消极,而是认为“代代无穷已”的人生能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言语间流露出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5)夜春水、原野、树林、江天,都被夜色笼罩,一切显得安静、美好。诗人把月的愁绪与夜的静谧联系在一起,极力状写着春江花月夜的静谧美:滟滟的江波,皎皎的明月,似霰的花林,如梦的沙汀……诗人没有不加节制地铺陈,而是以“皎皎空中孤月轮”为写景作结,描绘出春江月夜的宁静神秘之美。“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当夜幕降临之时,诗人望着一江春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同时,诗人还借月夜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3.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无论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还是“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抑或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月亮都被寄予了深深的情思,请认真体会这几首“赋月诗”,并感悟其中不同的意蕴。(1)月能近人,慰藉孤寂之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野旷天低树”,日暮时刻,苍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