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資訊系統概述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什麼是資訊?什麼又是資訊系統?兩者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呢?物質、能量、資訊3種基本元素構成豐富多彩的世界,它們分別遵循三大基本定律,即:物質不滅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以及資訊不對稱定律圖1-1資源三角形
何謂資訊?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理論的創始人香農認為,“資訊是人們對事物瞭解的不確定性的減少或消除”;控制論之父維納(Weiner)則指出,“資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資訊是人與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互相交換的內容的名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認為“對人有用、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現在在資訊系統與資訊管理科學中我們普遍認為:資訊既是可以傳輸和處理的數據和知識,又是管理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圖1-2數據和資訊知識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知識是對各種簡單、無序的元素集合經過加工提煉,將其內在聯繫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的系統結論,是結構性經驗、價值觀念、關聯資訊及專家見識的流動組合,是在資訊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提煉的“有價值”的東西。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用語言能明確表達出來的,可編碼化、可結構化的知識。隱性知識:存在於人類頭腦中的個人經驗、觀念等隱含化知識,一般很難以某種較為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數據、資訊、知識間的關係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數據”是關於事件的一組獨立的事實。圍繞數據建立活動,其核心價值在於分析、合成,並把這些數據轉化為資訊和知識。“資訊”是捕捉了來龍去脈的內容並加以經驗和想法後的產物。圍繞資訊建立活動,其核心價值在於管理內容的方法,這種方法使得內容易於被找到和反復使用,並方便從經驗中學習。“知識”是在資訊的基礎上加入人的經驗、洞察力和價值判斷後得到的,它能夠給出因果關係,並指導下一步做什麼。圖1-3從數據到智慧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收集資訊的傳輸資訊的加工資訊的存儲資訊的維護資訊的使用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收集確定資訊的需求——資訊識別確定收集數據的方法確定資訊的表達方式文字數字圖形表格資訊生命週期
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傳輸主要由信源、通道和信宿3個主體因素構成。信宿通道信源編碼解碼雜訊圖1-4資訊的傳輸結構模型1、信源起編碼作用,信宿起解碼作用,兩者必須擁有共同的編碼解碼機制2、資訊傳輸過程中,會受雜訊的干擾,為減少資訊的失真和延誤,可採用資訊回饋機制查明原因,進行調整重輸出資訊的傳遞資訊生命週期
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信源:即資訊發生的來源。按資訊源發生的層次:原始資訊源和加工資訊源;如:一個資訊系統的子系統產生的資訊是另一個子系統的輸入,那麼前一個子系統就是後一個子系統的加工資訊源。按載體的不同可分為:人腦資訊源、實物資訊源和文件資訊源;資訊源由於其特點不同,所發出的資訊有的是連續的,有的則是離散的如:企業就是提供連續資訊的資訊源,而奧運會則是離散型資訊源。連續型資訊特點:有序程度高,規律性強,每條資訊的資訊量相對較少;離散型資訊特點:偶然性較大,無序性大,每條資訊的資訊量相對較多;資訊的傳遞資訊生命週期
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信宿:即資訊的接收者,也叫資訊接受源或資訊匯。信宿是人類個體、群體、大型組織集體以及有形的物質載體的總稱資訊系統中,信宿可以是普通用戶,也可以是資訊系統中的子系統;系統的子系統可以是上個子系統的信宿,也可以是下個子系統的信源;介面是指系統邊界與其邊界外之間的連接管道和方式。既包括系統與外部環境的介面,也包括子系統間的介面;介面的雙方可一邊為信源,一邊為信宿;或者互為信源和信宿;資訊的傳遞資訊生命週期
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通道:即資訊傳遞的通道。選擇資訊通道的3個主要條件:資訊容量:資訊容量是指通道所能傳遞的最大限度的資訊量。通過對資訊進行加工來提高資訊容量,如:檔資訊的濃縮與整理;數據資訊的科學編碼等。資訊傳遞的保真度:資訊的傳遞會受各種因素的干擾,信宿不能收到與信源一致的資訊,從而導致出現資訊失真或失誤現象。資訊的時效性:為使資訊儘快傳遞給信宿,傳遞的速度越快越好。資訊的傳遞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加工查詢排序歸併分類計算分析如:會計資訊、股票資訊、招生資訊、入侵檢測資訊的加工。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存儲存儲格式存儲時間存儲介質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維護資訊的維護使資訊處於最新的狀態。資訊維護的目的是保證資訊的:安全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一致性資訊生命週期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使用資訊的使用目的是把高質量的資訊、及時提供給使用者,以提高資訊的價值。資訊的分類
按資訊的地位可分為:客觀資訊和主觀資訊;
客觀資訊:對象的初始資訊、觀察者干預後的效果資訊、環境資訊等主觀資訊:決策資訊、指令資訊和控制資訊等按資訊的狀態可分為:靜態和動態資訊,或者原始、中間、目標資訊;按作用可以分為:有用資訊、無用資訊和干擾資訊;按資訊源的性質可分為:數據資訊、文字資訊、話音資訊和圖像資訊等;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資訊的分類
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按資訊的載體性質可以分為:紙介質資訊、磁介質資訊、光介質資訊和生物介質資訊等;按應用的行業或部門可以分為:服務業資訊、工業資訊、農業資訊、軍事資訊、政治資訊等;按資訊在企業應用的領域可以分為:研發資訊、生產資訊、行銷資訊、物流資訊、財務資訊和人力資源資訊等;按攜帶資訊的信號的形式可以分為:連續資訊、離散資訊和半連續資訊等。資訊的性質包含三個要點:強調資訊的客觀性、強調資訊的系統性、強調資訊的開放性相對性轉移性變換性有序性動態性時效性共用性資訊系統1.1資訊的定義和分類除了這三個性質,與資訊系統密切相關的性質還有:兩面性系統的概念和特性
“系統是內部互相依賴的各個部分,按照某種規則,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而聯繫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組合。”
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圖1-4一個簡化的教學系統的結構
系統的特徵有:系統邊界、輸入和輸出、輸入到輸出的轉換方法、系統介面。系統的概念和特性根據上述系統的含義,可以得出系統的如下特性: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系統的目的性:系統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的目的性。任何系統都是為完成某專案標而構造的,因此建設系統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確系統的目標,然後再考慮功能的實現系統的整體性: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簡單的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局部服從整體,最求整體的最優化。在系統建設中要時刻從總體出發,統一風格,統一技術用語,統一協調進度等。系統的概念和特性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系統的層次性:系統可分解為若干的組成部分(子系統),子系統又可進一步劃分為各個功能模組,以此類推,逐層分解,體現出系統的層次性。因此在系統開發中,應該採用系統分解的方法,將系統整體分解為若干相對獨立的模組,然後給予分別實施。系統的相關性:系統是由內部各個相互依存的組成部分有機的組合在一起的,儘管各部分功能相對獨立,但彼此還是存在聯繫的,即具有相關性。系統的概念和特性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系統的開放性:系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社會環境有著密切聯繫。系統的開放性不但能讓系統自身不斷升級和優化,也為其他系統提供介面,實現更多系統的互聯互通。梅特卡夫法則:互連的系統數越多,系統的價值越大。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開放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穩定能力,從而使系統具有一定的抗干擾和抗衝擊能力。系統的相似性:系統相似性是指具有同構和同態的性質,體現在系統結構、存在方式和演化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共同性。系統建設中很多東西鼓勵共用,減少很多重複工作。系統的概念和特性
由系統的定義和特性可知:系統的開發首先明確系統的目標,劃分出系統的邊界,然後自頂而下,由表及裏地分析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弄清楚各組成部分間的資訊交換關係,從整體上統一規劃和管理,然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的詳細設計和實現。另外還要充分預料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為以後的發展留出介面。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系統分析”的方法論思想。基本要點如下:定義問題列出資源和約束給出方案評估、選擇方案,然後實施總結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定義S0和S1,選擇最好的方法得到(S1–S0)1.2系統概念與系統思想資訊系統的演化 人基資訊系統 人機資訊系統(CBIS,Computer-BasedInformationSystem) 網基資訊系統(NBISNetwork-BasedInformationSystem) 泛在資訊系統(ubiquitousinformationsystem) 光基資訊系統、基因資訊系統等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未來資訊系統近年來資訊技術領域的創新成果
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以Web2.0為代表的社會性網路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社交行為和協作知識創造的形式。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創造出內部Wiki、預測市場等被稱為“Enterprise2.0”的新型應用,為企業的知識管理和決策提供豐富手段;以雲計算為代表的虛擬化技術:將21世紀初開始興起的IT外包潮流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像電力資源一樣便捷易用的IT基礎設施已成為可能;以數據挖掘為代表的商務智能技術:使得資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戰略決策、運作管理、精確行銷、個性化服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資訊系統的含義
管理資訊系統稱謂問題(資訊技術IT、資訊管理IM、資訊系統IS)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資訊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吸取經驗和遵照規律並重,利用適合的資訊技術以及相應設備,根據相應的業務模型和數學模型,進行資訊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提高組織的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組織的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資訊系統組織技術管理圖1-6資訊系統三維度資訊系統的含義
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CEOVPFinanceVPMarketingVPAccountingVPHRMVPMISLayersofmiddlemanagersCustomersCommandsAnalyzedataCondensedreportsCollectdataTraditionalManagement資訊系統的含義
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DecentralizationManagementTeamCEOFinanceTeamMarketingTeamAccountingTeamHRMTeamSalesTeamFranchiseStrategyMethodology/RulesCustomersCorporateDatabase&NetworkVPFinVPMrktVPAcctVPHRMVPMIS資訊系統(從用戶角度)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圖1-7安東尼模型用戶關心的是系統的功能,在他們看來資訊系統就是為實現某個功能而存在的,因此不同的功能就對應著不同的資訊系統。資訊系統(從系統角度)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資訊系統是一種人--機系統:資訊系統目的在於組織決策的制定、協調和控制,因而必須是一個人--機系統,人機之間的協調度越高,系統的整體效率就越高。資訊系統是一個動態系統: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組織的目標也會發生變化,資訊系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原先分散的“資訊孤島”正逐步被整合在一起。資訊系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資訊系統的輸入是有關組織運行狀態的資訊,而輸出則是幫助管理者決策制定、協調和控制的資訊,輸入輸出都以特定的方式和途徑進行,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資訊系統(從技術角度)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圖1-8從技術角度看資訊系統從技術角度看,資訊系統一般由人、硬體、軟體、資料庫和工作規程等組成人包括終端用戶和技術人員;硬體包括電腦、伺服器、網路、輸入輸出設備等;軟體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式等;工作規程包括系統使用規則、安全保障規則、人員職權規則和系統控制標準等。資訊系統演化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資訊系統的非技術因素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人的影響企業流程再造諮詢、監理、審計投資與評價軟系統思想知識轉移等等1.3資訊系統的含義與相關會議相關會議資訊系統協會(AIS)及資訊系統國際會議(ICIS)亞太資訊系統年會(PACIS)資訊系統協會中國分會(CNAIS)及其學術年會中國資訊經濟學會(CIES)及其學術年會海峽兩岸資訊管理發展與策略學術研討會
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概念結構)
圖1-9資訊系統的概念結構資訊源是資訊的產生地;資訊處理器擔負資訊傳輸、加工和保存等任務;資訊用戶是資訊的使用者;資訊管理者負責系統的設計實現。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開環、閉環結構)
由概念結構可知資訊系統由四大部件組成,根據各部件間的聯繫,系統又可分為開環結構和閉環結構。事件1識別記錄變換決策行動結果評價存儲事件2開環結構:又稱無回饋結構,系統在執行一個決策的過程中不收集外部資訊並且不根據資訊情況改變決策,直至產生本次決策結果,事後評價只供以後的決策做參考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開環、閉環結構)
識別記錄變換決策行動結果評價存儲企業內外部數據源閉環結構:閉環結構在過程中不斷收集資訊、不斷送給決策者,不斷調整決策事實上最後執行的決策已不是當初設想的決策。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層次結構)
操作層:操作層的系統一般為事務處理系統,其目的主要是跟蹤、控制組織的銷售、開支、物流等日常活動。知識層:知識層的系統主要是幫助企業搜集新的知識,幫助組織文檔管理,主要是支持組織中的知識和資訊工作人員。管理層:管理層的系統為中層經理人員的監控、決策服務。這層系統通常從操作層系統中獲取數據。戰略層:戰略層系統的目的主要在於幫助高級管理人員處理企業戰略性和長期趨勢問題。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層次結構)
圖1-10資訊系統的層次結構組織層次系統類型典型功能戰略層戰略支持系統長期銷售趨勢預測,長期預算計畫,長期人力資源計畫管理層決策支持系統成本分析,定價分析,投資分析管理資訊系統銷售管理,庫存控制知識層辦公自動化系統文字處理,電子郵件,電子日曆知識工作系統電腦輔助設計,虛擬現實操作層事務處理系統物流管理,現金管理,設備管理,訂單登記和管理,工資發放表1-1六種主要的資訊系統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功能結構-技術角度)
圖1-11技術角度的資訊系統功能結構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功能結構-業務角度)
圖1-12業務角度的資訊系統功能結構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企業經營五大基本職能
人力資源財務技術行銷生產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軟體結構)
圖1-13資訊系統的軟體結構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物理結構:集中式或主機-終端式)
圖1-14集中式結構優點:資訊高度集中,便於管理缺點:主機價格昂貴,維護困難,運行效率低,一旦故障容易造成整體癱瘓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物理結構:分佈式)
圖1-14分佈式結構把不同地點的各類資源聯繫在一起,服務於一個共同的目標,實現不同地點的資源共用。既可在網路系統的統一管理下工作,又可脫離網路環境,利用本地資源獨立工作。價格低,安全性較高,系統的開發維護以及擴充都較容易。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結構(物理結構:分佈-集中式)
圖1-14分佈-集中式結構優點:數據部分集中,便於管理,各工作站既相互獨立又可共用數據缺點:因有小型機在內,價格相對較高,系統維護較難1.4資訊系統的結構與作用資訊系統的作用
有助於企業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我們正在走進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以知識、資訊為增值的主體和對象,要求知識和資訊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要素。有助於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日益趨向一體化,全球化,企業間的關係呈現鏈條化、網路化和虛擬化。有助於企業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的需要:我國絕大多數產品正由短缺型經濟向過剩型經濟轉變,由粗放式生產向集約式生產轉變。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間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化甚至是白熱化了。資訊系統的研究方法
1.5資訊系統的研究方法及開發資訊系統的研究是一個多學科領域,沒有單一的主導理論,也不存在唯一的研究視角。總體而言,資訊系統的研究方法可分為技術和行為兩大類。資訊系統雖然基於機器、設備等硬性實體技術,但是其效用的發揮離不開社會、組織及知識方面的投入。因此我們又稱資訊系統是社會--技術系統。資訊系統運籌學社會學經濟學電腦科學管理科學心理學技術方法行為方法資訊系統的基本關係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資訊系統與電腦和軟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什麼是組織?組織(organization)是一種穩定、正式的社會結構,它從環境中獲取資源,處理資源,輸出成果。這種技術性的定義著眼於組織的三大要素。資本和勞動力是環境提供的主要生產要素,組織(公司)將它們轉化為產品和服務。產品和服務被環境所消費,環境再次提供輸入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組織的行為觀點正式組織環境資源環境輸出結構層次勞動部門規則、程式企業過程文化過程
權利/權力
權力/責任
價值規範人員組織的行為觀點強調群體關係、價值觀和結構。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時代的到來,組織所面臨的商務環境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變化……現代組織本身的業務發展戰略應當能夠適應並利用資訊社會的全球化、敏捷性、虛擬性等特點;組織的資訊系統戰略也應當能夠符合業務發展戰略的要求並對之提供有力的支撐資訊技術應用在組織中的滲透與融合也使得組織的戰略立足點發生著持續而潛移默化的變化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技術和組織之間的相互作用十分複雜,並受到許多中間因素的影響,包括業務流程、組織結構、政治、文化、周邊環境和管理決策因素。管理者必須瞭解資訊系統如何改變企業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不了解組織,就無法認識既存系統,建立新的系統。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1)資訊系統與組織業務流程所有組織(包括公司)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會變得非常有效率,因為組織成員逐漸形成了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標準程式。標準程式(routine)是一些明確的規定、程式和慣例,用來應對幾乎所有可預見的狀況。員工們學會了標準程式,工作效率就會提高,公司的成本也會降低。公司是一系列業務流程的集合。業務流程:企業的價值鏈模型讓企業瞭解在哪些具體活動中應用競爭策略會有最大收益,在何處應用資訊系統最有可能帶來戰略影響。為公司找准支點,以有效利用資訊技術,提升競爭地位。將公司視為一串由基本活動構成的鏈條,每項活動都為產品或服務增值,包括主導性活動和輔助性活動。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的加入: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Structure):組織中對工作任務如何分工、分組和協調合作。六個關鍵因素工作專門化:把任務分解細化到何種程度?部門化:對工作進行分組的基礎是什麼?命令鏈:員工個人和工作群體向誰彙報工作?
控制跨度:一個可以有效地指導和監督多少個下屬?集權與分權:決策權應該放在哪一級?
正規化:用規章制度指導員工和管理者的行為的程度?
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資訊系統與組織的結構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不同類型的組織的結構簡單結構(simplestructure)、創業型結構(entrepreneurstructure)
小型企業較為常見獨自或少部分人共同制定公司戰略方案簡單易行、反應敏捷、費用低廉、責任明確正規化程度低、高度集權官僚層級結構(bureaucracystructure)職能部門標準化,制定大量規章制度集權式決策,控制跨度狹窄,通過命令鏈來進行決策可以高效地進行標準化操作易走向僵化,導致部門間衝突,管理層級多,資訊傳遞緩慢事業部結構(divisionalstructure)產品部門化,官僚層級的一種特殊結構戰略決策和日常運營決策兩項職能分離,分別由總部和事業部承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官僚層級的僵化缺陷總部與事業部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可能性增加,機構重疊,事業部之間缺乏聯繫等矩陣式結構(matrixstructure)研發、服務型組織中較為常見職能部門化和產品部門化的融合突破了控制統一化的限制,有助於各種活動的協調,減少官僚僵化有時會產生混亂,使組織增加爭權奪利的傾向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不同類型的組織的結構矩陣式組織結構圖
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右邊這幅漫畫表現了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亞馬遜層次結構分明;穀歌非常重視跨部門的溝通;FackBook中人人平等,形成網路結構;微軟各部門之間明爭暗鬥;蘋果是獨裁體制,完全圍繞著核心層而運作;甲骨文的法律部門遠比工程部門龐大,因為要應付太多的專利訴訟……簡單創業型結構:資訊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消除資訊淤積現象;官僚層級結構:資訊技術擴大了控制跨度;事業部結構:資訊技術有助於消除總部與事業部之間的資訊不對稱;矩陣式結構:電子化的溝通和控制手段有助於克服由於雙重監督而帶來的混亂情況。(2)資訊系統對組織結構的影響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資訊系統對組織結構的影響資訊技術將組織扁平化資訊技術通過拓寬資訊發佈管道,賦予基層員工更多權力,提高管理效率,從而使組織層級趨於扁平化。這一變化意味著管理跨度拓寬,高層管理者得以管理和控制分佈更廣、距離更遠的員工。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資訊系統對組織結構的影響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在資訊技術支持下,新出現的組織結構:團隊結構(teamstructure):以團隊作為協調組織活動的主要方式。虛擬組織(virtualorganization)無邊界組織(boudarylessorganization):無邊界組織的核心思想是盡可能地消除組織內部的垂直界限和水準界限,減少命令鏈,對控制跨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種職能部門,代之以授權的團隊。後工業組織例:有著186000名員工的全球諮詢服務公司Accenture,沒有運營總部,也沒有正式的分支機構。【上圖為Accenture公司的網站首頁截圖】在後工業化社會,管理者的權威越來越來自知識和能力,而非職位的高低。專業工作者傾向於自我管理。資訊技術也促進組織內形成網路化的工作組,由專業人員組成,成員或聚在一起工作,或通過電子通信方式互相聯繫,在短時間內完成指定專案(如設計新車型);一旦任務完成,工作組就會解散,成員加入其他工作組。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3)資訊系統與組織政治行為
每個組織的內部都存在矛盾,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都會相互競爭,爭奪資源。政治阻力是組織變革的最大阻力之一,尤其是在新資訊系統的開發階段。事實上任何重大的資訊系統投資都必然帶來企業的重大變化,包括戰略、企業目標、業務流程和標準程式,這些事件都帶有政治色彩。資訊系統的實施過程中,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恰當地處理組織的政治行為資訊系統由於影響存取關鍵資源資訊,所以不可避免地引起政治問題。大專案失敗的共同原因是組織和政治對變化的阻礙。理解組織變革的阻力根據“鑽石模型”,組織中實施變革,需要對任務、技術、員工、結構同時進行改變,否則變革難以實現。資訊系統必然與組織政治行為緊密相連,因為它影響到組織對資訊這種關鍵性資源的使用。資訊系統會改變組織的運作,包括人員分配、工作內容、客戶對象以及工作的時間、地點、方式。許多新的資訊系統會改變單個工作的標準程式,因此會令有些人難以適應。組織的結構、文化、業務流程和戰略也都會因為資訊系統而變化,引進系統的時候總會遇到不少阻力。組織內阻礙變革的力量非常強大,因此許多資訊技術的引進雖幾經掙扎,卻未能為企業提高生產率。調查研究顯示,導致大的專案失敗的普遍原因並非技術失誤,而是組織內阻礙變革的力量。所以一個管理者若要在資訊技術方面投資,必須具備與人打交道和協調組織的能力,這種能力絲毫不亞於專業技術和知識。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Altar8800被認為是第一臺PC,但是其創造者並未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合肥萬燕製造出了世界第一臺VCD機,但是萬燕並沒有躋身為該行業的領導廠商開發出顛覆性技術的“先行者”不一定總能從技術中獲益,他們可能因為資源有限,難以真正應用技術,而錯失良機。微軟在很久以前就推出過平板電腦,但是完全未能得到市場的認可。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4)資訊系統與組織文化組織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可以抑制政治衝突,統一認識,協調工作程式和慣例。如果大家都認同相同的文化理念,對待其他事情也更容易達成一致。另一方面,組織文化也會成為變革的強大阻力,對技術性變革尤其如此。例:穀歌的辦公室文化,這是穀歌組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易於充分激發員工的創造力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5)資訊系統與組織環境組織依賴周邊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向環境開放。組織也可以影響周圍的環境。如公司之間可通過結盟來影響政治進程;或者通過廣告宣傳讓顧客認可其產品。價值網:通過與合作夥伴、供貨商、顧客的資訊化合作,企業可獲取更多價值,也更能快速適應市場變化。資訊系統的加入價值鏈的擴展:價值網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協同作用(如:組織聯營)強化核心競爭力例:寶潔公司(P&G)旗下約300個品牌,它們由寶潔公司提供統一的資訊化平臺進行管理,並實施統一的行銷策略、分享市場情報。在寶潔公司強大的競爭力面前,聯合利華(unilever)也必須以資訊化戰略應對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對組織周圍環境的影響:企業生態系統具有這樣的特徵:少數基石企業主宰整個生態系統,它們提供一個平臺,供其他補缺企業使用。在微軟的生態系統中,微軟、英特爾和IBM是基石企業。而補缺企業包括上萬個應用軟體公司、軟體開發商、服務公司、諮詢公司等所有應用微軟產品的公司。例如:無數企業借助於阿裏巴巴的網路服務開展業務,我們可將阿裏巴巴視為基石企業。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它們參與的不是單個的行業,而是幾個行業的集合,依賴各行業提供的相關服務和產品。企業生態系統也可以指由供應商、分銷商、外包公司、物流服務公司和技術開發商組成的結構鬆散卻又相互依賴的網路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基於網路的戰略優勢公司可以創建互聯網網站,建立用戶社區,讓志同道合的用戶分享各自的經驗。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忠實的客戶群,為他們帶來樂趣,也拉近了公司與客戶的關係。網上女性社區iVillage是很好的例子。它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社區,由數百萬用戶組成網路,公司的業務基於網路社區開展。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從網路經濟學的視角看,資訊技術對企業實施戰略頗有益處。運用虛擬公司的模型來打造競爭力強的業務,是另一種基於網路的戰略。一家虛擬公司,或稱虛擬組織,通過網路連接人員、資產和觀念,與其他公司結盟,從而使生產和分銷的產品、提供的服務,都不受傳統組織界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一家公司在地理位置上不必靠近另一家公司,卻可以自如地使用另一家公司的資源。例如:GUESS、安·泰勒(AnnTaylor)、李維斯(LeviStrauss)和銳步(Reebok)等時裝公司,都讓香港的利豐貿易服務有限公司(Li&Fung)為它們管理時裝的生產和運送。利豐負責開發產品,購買布料,規劃生產流程,監控品質和貨運。利豐自己沒有布料,沒有機器和工廠,它將這些工作都外包給一個網路,網路擁有超過7500家供應商,遍及世界37個國家。顧客通過利豐的專有外部網下達訂單。然後利豐向特定的原料供應商和服裝廠下達指令,生產服裝。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另一方面,資訊系統與商業倫理的問題也凸顯出來:商業倫理(businessethics)是一種規則、標準、規範或原則,它提供了組織中的正常行為準則。目前最重要的資訊系統倫理問題包括資訊技術產品知識產權、隱私權、機密、資訊技術專業品質、公平性、責任、軟體風險、利益衝突及授權存取等。資訊系統相關人員應當培養起自覺的倫理意識,遵守資訊系統倫理守則。(6)資訊系統與管理決策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幾個概念:管理具有戰略計畫、戰術管理和業務控制三個層次具有計畫、組織、協調、指揮和控制五項職能。管理科學主張用定量化的方法,通過數學模型和程式來實現組織的目標。管理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是區分效率和有效性兩個概念。效率是用正確的方法做事,以求得最大的增量;效果是指做正確的事情,以求得正的或有價值的效果。資訊系統為管理服務資訊系統需要管理理論的支持資訊系統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它是管理科學、資訊技術和系統科學的混合體。管理和決策理論為企業的資訊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設計以及資訊系統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導。1998年管理學獨立出來,其中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是管理學的二級學科,顯然,資訊系統理論和規律已經成為管理學的重要內容。資訊系統的開發本身構成一個專案,因而我們還要加強資訊系統專案管理理論的研究。2.1資訊系統與管理決策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以管理理論為指導,與管理實踐相配合資訊系統需要與組織管理實踐配合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圖2-2理維特組織模型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為決策服務資訊系統已不僅僅滿足於為管理者提供資訊,而且向上發展,輔助管理的決策。要支持決策就要有分析能力和模型能力,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supportsystem,DSS)就是利用電腦分析和模型能力對管理決策進行支持的系統。群體決策支持系統(GroupDescisionSupportSystems,GDS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IntelligentDescisionSupportSystems,IDSS)決策支持系統難的不是系統的實現,而是決策的過程。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船舶檔(如航速、載貨量)港口距離限制檔燃料消耗成本檔船隻租用歷史成本檔港口費用檔解析模型資料庫個人電腦線上查詢圖2-1美國某家大型金屬公司使用的航次評估DSS資訊系統應用層次與規劃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總體而言,資訊技術在組織中的應用存在著事務處理、分析處理和商務智能三個層次。資訊系統應用層次與規劃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第一層次:利用資訊技術和資訊系統來減少人力投入,節省時間和資金第二層次:應用資訊系統的同時,規範業務流程,控制業務風險,改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力度,並輔助決策。第三層次:建立獨特的核心能力,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優勢地位。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戰略型:利用資訊技術來贏得競爭優勢;轉變型:並不完全依賴於IT來實現運作目標;工廠型:非常依賴IT保證順利順利運營;支持型:IT對運作和未來戰略的影響不大。資訊系統的戰略定位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輔助組織進行戰略決策低成本戰略低成本是指直接降低成本或者在同樣成本的條件下提高生產的效率。例如:辦公自動化系統、線上服務系統(溝通多的公司)沃爾瑪(Wal-mart)低成本領先策略產品差異化進軍補缺市場改善同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88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利用資訊系統來降低成本IT改變資本成本和資訊成本
資訊系統技術可以看做為一個生產要素,可以代替資本和勞動力IT影響資訊的成本和品質,並改變資訊經濟學IT可以幫組企業擴大交易,因為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參與市場的費用)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技術的使用會導致中層管理人員和文職人員減少,同時管理者會增加資訊技術的投資,因為與經營場所、機器設備等相比,採用資訊系統的成本更低。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輔助組織進行戰略決策產品差異化戰略產品差異化(productdifferentiation)是指通過創造與競爭對手明顯區別的、獨一無二的新產品和新服務,並且利用各種手段確保新產品和新服務不能被現有和潛在的競爭對手所直接仿製,從而建立顧客對本公司產品的忠誠。例如:ATM自動櫃員機、戴爾的直銷模式低成本領先策略產品差異化進軍補缺市場改善同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新產品與服務所依賴的資訊技術線上銀行保密的通訊網絡;互聯網現金管理帳戶全社會範圍的客戶記帳系統衍生投資交易管理系統;大型事務處理系統國際範圍的航空、旅館、自動預約系統基於全球通訊的預約系統郵件快遞全國範圍內的包裹追蹤系統郵寄購物共同客戶資料庫語音信箱服務系統公司內部網路化的數字通訊系統自動檢票機客戶帳戶系統服裝定制電腦輔助設計和製造系統表2‑1依賴資訊技術和資訊系統實現的新產品與服務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輔助組織進行戰略決策進軍補缺市場也稱為集中性差異化,是指企業將一種產品或者服務聚焦於一個能夠佔有優勢的特定的目標市場,從而在實際上創造一個新的市場空間。例如;數據挖掘(datamining)系統CanadianImperialBankofCommerce(加拿大皇家銀行)、AmericanExpress(美國快遞)、U.S.WestCommunications(美國西部通訊)低成本領先策略產品差異化進軍補缺市場改善同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輔助組織進行戰略決策改善同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通過建立與顧客和供應商的緊密聯繫,使顧客與公司的產品捆綁在一起,並把供應商納入本公司的採購計畫和價格結構中。通過提高下游顧客與上游供應商的轉換成本(switchingcosts)並且降低他們的議價能力。例如:JIT(JustInTime)、零庫存系統、巴克斯特健康護理國際公司低成本領先策略產品差異化進軍補缺市場改善同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案例:底特律能造出顧客想要的車嗎?全美國最大的汽車經銷連鎖店AutoNation公司以將近180億美元的年收入佔據領先位置。整個公司在16個州有244家分店,新車銷售額占全美的4%。但它也面臨著庫存積壓,銷售困難的問題。一方面,AutoNation積極勸說各大汽車廠根據客戶實際需求生產各種定制車型,另一方面,借助DME行銷公司的專利分析軟體將顧客劃分為62個群體,根據其不同特點發送特殊定制的促銷郵件。通過數據分析,給顧客真正想要的產品和服務。95總結:計畫一個新系統時,需要考慮中心組織因素環境結構層次、專業化、辦事常規、業務流程文化和政策組織類型和領導風格受系統影響的主要利益集團。終端用戶的態度系統將協助任務、決策和業務流程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合格的資訊系統應滿足:資訊系統的功能體系和技術特點都應當適應於組織的經營領域、戰略定位和目標;資訊系統中的工作流程應當能夠對組織中業務流程的優化與改革提供支持和促進作用;資訊系統應當能夠適應於組織中的文化氛圍以及其他內外部條件;資訊系統應當能夠適應變化的要求和環境。利用資訊系統獲取競爭優勢中應注意的問題:保持競爭優勢通過戰略資訊系統獲得的競爭優勢是不穩定的,誰也無法保證競爭優勢能保持長期盈利。競爭優勢不是一勞永逸的,再好的戰略系統終也會被競爭對手效仿和超越。全球化加速了市場、顧客和技術因素的變化,這些變化也越來越難以預測。互聯網使競爭優勢越發難以維持,因為技術誰都可以使用。例:不論是桑塔納,還是比亞迪F3,都未能長久保持其競爭優勢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技術與企業目標研究發現,能將資訊技術與企業目標相結合的公司往往能取得成功,獲得更多盈利。而大多數的公司都錯誤地認為:資訊技術的發展是獨立的,並不是為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而服務的。經營者不但不積極地組建企業資訊系統,反而對資訊技術視而不見,漠不關心,還自稱不懂資訊技術,對於資訊技術領域的失敗盲目容忍。管理戰略轉型戰略系統會改變企業的目標,同時也會改變公司與顧客和供應商的關係,以及業務流程。這些變化被視為戰略轉型,即組織的社會技術系統的變遷,會同時影響組織的社會要素與技術要素。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案例分析:YouTube、互聯網和電影的未來YouTube創建於2005年2月,它迅速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視頻共用網站,同時也就產生了數字版權的管理問題。為此,YouTube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24小時監控是否有用戶上傳侵犯版權的視頻,將視頻控制在10分鐘內,如果版權所有者提出侵權抗議則立即刪除視頻等等……但這些舉措收效甚微,比如用戶上傳12部10分鐘的視頻,其他用戶就可以看完一整部電影,而用戶上傳盜版視頻的速度幾乎和刪除的速度一樣快。穀歌在2006年以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這使得其影響力進一步增加。每天平均有1億名線上用戶,這迫使一些影視公司比如NBC,它安排了3名員工整天搜索YouTube,查看是否有該公司的盜版視頻被上傳。最終YouTube和這些影視公司都精疲力盡。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思考練習既然阻止盜版視頻的努力難以奏效,就不如另闢蹊徑。經過談判,YouTube和主要影視公司建立了許可證協議,使盜版內容合法化。YouTube邀請影視公司主動上傳其最新的影視作品片段並積極宣傳,另外還建議了廣告收入分配制度,在相關公司擁有版權的視頻前面加入廣告,根據用戶點擊率,將廣告收入分成並提供給影視公司,雖然錢並不多,但卻使影視公司看到了另一條生財之路。在今天,大多數視頻網站都採取了和影視公司合作的方法,而非一味封殺盜版。思考:(1)線上視頻給影視行業帶來了什麼挑戰?這迫使影視行業做出哪些變革?(2)本案例中,是否存在“破壞性技術”?(3)影視公司是否應當通過YouTube等視頻網站促銷其影片?(4)你認為線上視頻前面的附加廣告有效果嗎?為什麼?2.1資訊系統與組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數據的關係
資訊系統的基本任務是進行數據的處理。數據是資訊系統的依據和主導。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圖2-3資訊系統與數據的關係資訊系統與數據的關係
數據管理的7個階段: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西元前1400-1900年人工處理1900-1955年打孔卡、電子機械1955-1965年磁帶、存儲型電腦1965-1980年資料庫輪廓、數據線上導航訪問1980-1995年關係資料庫客戶機/伺服器1996-2010年互聯網、多媒體2010-?年大數據第一階段(西元前4000年—1900年),數據由人工處理;第二階段(1900年—1955年),應用打孔卡設備和電子機械型機器將成百萬的記錄整理和製錶;第三階段(1955年—1965年),數據存儲在磁帶上,然後使用存儲程式型電腦來批處理順序檔;第四階段(1965年—1980年)引入了具有資料庫輪廓的概念以及數據的線上導航訪問;第五階段(1980年—1995年)是關係資料庫的自動訪問以及分佈式和客戶機/伺服器處理的加入;第六個階段(1996年—2010年),通過採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資訊系統可存儲更加豐富的數據類型,如文檔、圖像、聲音、視頻數據和網路日誌等。第七個階段(2011年—?),數據管理日益進入大數據(bigdata)時代,業界將其時代特徵歸納為4個“V”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三種層次資訊系統的數據特徵比較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數據平臺與資訊系統根據企業的目標對企業的業務進行戰略規劃從中析取和歸納出企業的基本數據模型這些數據模型通過資料庫等數據處理技術互相建立聯繫在這些數據模型的基礎上,經過資訊系統的處理和變換就可得出大部分的企業所需數據,那麼這些數據模型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即為企業的數據平臺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
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VS非結構化問題?大數據?不確定事件?快速處理?靈活創造性?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電腦什麼都能做,一切交給電腦辦?人機交互系統資訊系統需要人的參加;資訊系統應與人在職能上有一定的分工;結構化的問題、處理頻繁的事務。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系統中的人: 一、總體規劃和管理者 二、開發者 三、應用操作者及維護者
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領導者技術人員業務人員系統專案圖2-3資訊系統專案:隊伍的配合與穩定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
“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聘任制;資訊系統專案成功比例較低;資訊悖論;中層領導的消極或抵制。
常態下建設資訊系統,需要強化:資訊系統對管理者個人的貢獻;資訊系統對企業的貢獻。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數據處理管理聯盟(DataProcessingManagementAssociation,簡稱DPMA)DPMA對資訊人才的要求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對業主盡一切努力保證自己具有最新知識和正確的經驗,以適應工作的需要。避免興趣上的矛盾,並保護業主已意識到的任何潛在的矛盾。保護委託給我的資訊的隱私性和機密性。不錯誤地表達和刪除源於實情的資訊。不企圖利用業主的資源獲得自己的好處,或做任何未經正式批准的事情。不利用電腦系統的弱點得到個人的好處或達到個人的目的。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數據處理管理聯盟(DataProcessingManagementAssociation,簡稱DPMA)DPMA對資訊人才的要求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對社會用我的技術和知識傳播給公眾。盡我最大努力,保證產品得到社會信任和應用支持、尊重和服從地區、州和聯邦法律。不錯誤地表達和刪除公眾關心的源於問題和實情的資訊,也不允許這種已知的資訊擱置作廢。不利用個人性或秘密性的知識,不以任何非法的形式得到個人的好處。資訊系統與人的關係數據處理管理聯盟(DataProcessingManagementAssociation,簡稱DPMA)DPMA對資訊人才的要求2.2資訊系統與數據、人的關係對專業忠於自己所有的專業關係。當看到非法的或不道德的事件時,應採取合適的行動。然而當我反對任何人的時候,必需堅信自己是有理的、正確的、負責任的,並不帶任何個人情緒。盡力與人共用我的專業知識。和他人合作以達到瞭解和識別問題。在沒得到特殊許可和批准的情況下,不利用信譽去做其他工作。不利用他人缺乏經驗和缺乏知識去佔便宜,以得到個人好處。2.3資訊系統與電腦和軟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電腦的關係
人們通常根據記憶體的大小、一次能夠處理的數據數量、能同時處理的任務及能連接的用戶數量等要素規模將電腦分為:巨形機;大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圖2-4資訊技術發展階段典型的電腦配置
電腦選擇四原則性價比高與組織業務和設備相適應主流廠商符合人機工程學思想電腦系統選型的具體要點系統集成商提出的系統結構是否合理;採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性能;資料庫性能,與其它軟體的連接性能等;網路的特點,網路設備的類型、通信速率、連接方式、所用協議,與外界網路連接的可能性;主機(或伺服器)的性能及特點,工作站的性能和特點等;售後服務,包括系統升級的服務,相關軟體升級的服務,人員培訓及技術指導等;價格和交貨時間。2.3資訊系統與電腦和軟體的關係2.3資訊系統與電腦和軟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軟體的關係
資訊系統的開發需要軟體的支持,資訊系統的核心是軟體
圖2-5電腦系統總體結構2.3資訊系統與電腦和軟體的關係資訊系統與軟體的關係
資訊系統的開發既要遵循資訊系統的開發規律,也要參考軟體工程相關原理。
軟體工程7條基本原理用分階段的生命週期計畫嚴格管理;堅持進行階段評審;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採用現代程式設計技術;結果應能清楚地審查;開發小組的人員應該少而精;承認不斷改進軟體工程實踐的必要性。應用軟體還需要注意可重用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適應性、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可修改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等性能指標。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資訊系統與資訊化的區別資訊化相對於資訊系統來講要顯得更為宏觀,資訊系統牽涉到的主要是具體實施的問題。資訊化和資訊系統還可以從詞性上給出解釋。資訊化更重視資訊和知識成為價值構成的主體,而資訊系統的建設更多地強調為生產和管理服務。
電子商務的分類按與企業的關係分:企業間的電子商務(B2B);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B2G);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企業與學校之間的電子商務(B2E)。按應用的層次劃分:國際間的電子商務;國內企業間的電子商務;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按名詞的由來分:EC——ElectronicCommerce電子商務;EB——ElectronicBusiness電子業務;EE——ElectronicEverything電子任務。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資訊系統與EC的關係電子商務的資訊技術基礎主要涉及兩個方面:數位化和網路化
“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IBM政策、法規、道德經濟和市場(行銷、供應鏈、客戶服務)電子商務技術(萬維網技術、EDI、支付、安全、移動技術)網路基礎設施圖2-7電子商務的一般框架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資訊系統與EC的關係
電子商務對企業的作用廣告功能通過Internet等網路手段展示企業實力,宣傳推銷企業產品,擴大知名度,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企業競爭力。情報功能通過電子商務的各項網上服務,瞭解客戶的最新資訊,其他公司的動向,跟蹤國內外市場和產業政策的變化,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收集顧客的需求資訊和對產品的回饋意見,完善售後服務體系。業務功能貿易活動中的交換資訊、磋商交易、訂立合同、付款交付以及國際貿易中的報關商檢、進出口代理等綜合貿易及服務功能都能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傳輸和處理。
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未來商務關係
圖2-8未來商務關係圖示2.4資訊系統與資訊化、EC的關係第一節電腦硬體與軟體本節內容:
1.1電腦系統體系結構1.2電腦硬體1.3電腦軟體1.1電腦系統體系結構電腦由軟體和硬體組成。圖1-1電腦系統總體結構1.2電腦硬體硬體是電腦物理設備的總稱,也加硬體設備。電腦硬體的功能包括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輸出(output)三個環節。
圖1-2電腦硬體結構電腦的主要部件由中央處理器(CPU)、主記憶體(primarystorage)、各種I/O設備及匯流排(bus)組成圖1-3基於匯流排的硬體結構1.2電腦硬體(續)1.2.1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可以控制數據的算術和邏輯運算,它們也引導和控制數據在不同位置之間的傳輸。主要組成部分:♦運算器:由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LogicUnit,ALU)、累加器(accumulator)、狀態寄存器和寄存器陣列(通用寄存器)組成。
♦控制器
圖1-4(1)運算器的結構圖圖1-4(2)控制器的結構圖1.2電腦硬體(續)1.2.2記憶體記憶體,又稱主存,主存貯器,可以存儲將要處理的數據和將要執行的指令。
記憶體的種類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AccessMemory,RAM)動態隨機記憶體(DRAM)靜態隨機記憶體(SRAM)只讀記憶體(Read-OnlyMemory,ROM)可編程只讀記憶體(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PROM)可擦除可重寫只讀記憶體(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1.2電腦硬體(續)1.2.3輔助記憶體♦與主存相比,輔助記憶體有數據非易失性、容量大和價格便宜等優點;♦輔助記憶體的存取速度比主存慢;♦存取方式:順序存取和直接存取;♦輔助記憶體設備:磁帶、磁片、RAID、光碟、閃存類記憶體、固態硬碟。1.2電腦硬體(續)1.2.4輸入/輸出設備週邊設備是所有輸入/輸出設備和二級存儲設備的通稱,通過各種I/O介面與電腦系統的中央處理器連接並通信。常用週邊設備有:
電腦鍵盤與顯示終端;點觸式設備(如電子滑鼠器、軌跡球、觸碰板等);電腦筆(如光筆);視頻輸入/輸出;列印輸出;聲音識別(如iPhone提供的Siri聲控程式);體感設備。。。。。。1.3電腦軟體1.3.1軟體的概念電腦軟體就是一系列相關的程式和相應的文檔組成的集合。電腦軟體主要分為:系統軟體(SystemSoftware):管理和支持電腦系統資源及操作的程式;應用軟體(ApplicationSoftware):處理特定應用的程式。電腦軟體的分類1.3電腦軟體(續)1.3.2系統軟體系統軟體是負責管理電腦系統中各種獨立的硬體,使得它們可以協調工作;系統軟體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電腦編譯語言和各種系統服務性程式。所有軟體中,操作系統是基礎,它是其他軟體的平臺。沒有操作系統,其他軟體就無法工作。操作系統的作用:操作系統是在電腦硬體上加載的第一層軟體,是對電腦硬體功能的首次擴充。其他軟體只有在操作系統的支持下,才能對電腦硬體工作。操作系統的作用如圖所示。操作系統的四種作用形式:用戶通過編寫的根源程式,在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或編譯系統的作用下,由操作系統控制和解釋給硬體去執行;用戶通過服務性程式(也稱工具軟體),經操作系統的作用,來完成對電腦的操作;用戶通過可執行程式,經操作系統的作用來實現對硬體的操作;用戶通過操作系統提供的命令來實現對硬體的操作。操作系統的目標:1.方便性:操作系統最終是要為用戶服務的。所以,設計操作系統時必須考慮用戶能否方便地操作電腦。用戶的操作包括直接使用命令完成各種操作,也包括通過設計程式讓電腦完成各種操作。
2.有效性:操作系統的主要工作是要支持和管理電腦硬體的,如何有效地利用電腦的硬體資源,充分發揮它們的使用效率是操作系統解決的主要問題。3.可擴充性:操作系統是為應用服務的,隨著應用環境的變化,操作系統自身的功能也必須不斷增加和完善。在設計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時,要採用合理的結構使其能夠不斷地擴充和完善。4.開放性: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管理電腦硬體,隨著電腦硬體技術的發展,為了使這些硬體能夠正確、有效地協同工作,就必須實現應用程式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因而要求電腦系統具有統一的開放環境。操作系統的層次模型:操作系統可以看成是一個層次結構,其最底層為操作系統的操作對象,中間層為管理操作對象的軟體集合,最高層為提供給用戶的系統介面。1.操作對象:主要是指操作系統所管理的各種軟硬體資源,包括處理器、記憶體、I/O設備、檔和作業。
2.管理軟體:管理軟體是操作系統的核心,它集中了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這些功能包括處理器管理、記憶體管理、設備管理、檔管理和作業管理。
3.系統介面:系統介面是操作系統為方便用戶的使用提供給用戶的各種功能和服務,這些介面包括命令介面和程式介面。操作系統的特徵:
1.併發性:是指兩個或多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內發生,即宏觀上有多道程序同時執行,而微觀上,在單處理器系統中每一個時刻僅能執行一道程式。併發的目的是改善系統的利用率和提高系統的吞吐量。2.共用性:是指系統中的資源可以供多個併發執行的進程使用。3.虛擬性:是指通過某種技術把一個物理實體變成若干個邏輯實體。即物理上雖然只有一個實體,但是,用戶使用時感覺有多個實體可以供使用。4.非同步性:是指在多道程序環境下,允許多個進程併發執行。由於資源的限制,進程的執行不是“一氣呵成”的,是“走走停停”的。但是,只要環境相同,一個作業經過多次運行,都會得到相同的結果。操作系統的功能:從資源管理角度而言,操作系統的功能主要五個方面:
處理器管理記憶體管理設備管理檔管理作業管理與系統介面1.處理器管理:主要任務是對處理器進行分配,並且對其運行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處理器管理的主要功能:(1)進程控制:為作業創建進程,撤銷已結束的進程,以及控制進程在運行過程中的狀態轉換。
(2)進程同步:對多個進程的運行進行協調。(3)進程通信:為了實現相互合作進程之間的通信。
(4)進程調度:從進程就緒佇列中,按照一定的演算法選擇一個進程,把處理器分配給它,並且為它設置運行現場,使進程投入運行。
2.記憶體管理:主要任務是對為多道程序的運行提供良好的主存環境,方便用戶使用主記憶體,提高主記憶體的利用率,並且能從邏輯上擴充主記憶體。記憶體管理的主要功能有:(1)主存分配:為每道程式分配主存空間,提高主存空間的利用率。(2)主存保護:確保每道用戶程式都在自己的主存空間中運行,互不干擾。(3)地址映射:將程式的邏輯地址轉換為主存的物理地址(4)主存擴充:讓小主存運行大程式。3.設備管理:主要任務是完成用戶提出的I/O請求,為用戶分配I/O設備,提高CPU與I/O設備的利用率,提高I/O設備的運行速度,方便用戶使用I/O設備。設備管理的主要功能有:(1)緩衝管理:管理好各種類型的緩衝區,提高系統的效率。
(2)設備分配:根據用戶的I/O請求,為之分配所需要的設備。
(3)設備處理:實現CPU和設備控制器之間的通信。(4)設備獨立性:指應用程式獨立於物理設備,以使用戶編制的程式與實際使用的物理設備無關,從而提高分配的效率。
(5)虛擬設備:指把每次允許一個進程使用的物理設備,改造為能同時供多個進程使用的設備,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4.檔管理:主要任務是對用戶檔和系統檔進行管理,方便用戶使用,並且保證檔的安全性。檔管理的主要功能有:(1)檔存儲空間管理:為每個檔分配必要的外存空間,提高外存的利用率和文件系統的工作速度。(2)目錄管理:為每個檔建立目錄項,並且對眾多的目錄加以組織,以實現檔的按名存取,實現檔的共用,提供快速的目錄查詢手段,提高檔的檢索速度。(3)檔讀寫管理:根據用戶請求,從外存上讀取數據或把數據寫入外存。(4)存取控制:防止系統中的檔被非法竊取和破壞。5.作業管理與系統介面:(1)作業管理:主要任務是完成用戶要求的全過程處理上的宏觀管理。作業管理的功能有作業註冊、作業調度、作業運行、作業終止等。
(2)系統介面:主要任務是方便用戶使用操作系統。系統介面的主要功能有命令介面和程式介面。1.3電腦軟體(續)1.3.2系統軟體(續)主要操作系統產品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統(如WindowsVista、WindowsXP等)UNIX類系統Linux系統MacOS系統……其中Windows伺服器操作系統的市場佔有額高達70%,其他30%的企業伺服器使用的是某種形式的UNIX或Linux操作系統。UNIX和Linux操作系統有擴展性大、可靠性強以及與大型主機操作系統相比價格低廉等優點,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處理器上運行。1.3電腦軟體(續)1.3.3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用來完成用戶所要求的數據處理任務或實現用戶特定功能的程式。分為通用軟體和專用軟體:專用軟體:專門為某類用戶或應某個用戶的要求而專門設計的軟體,如OTREXPRESS。通用軟體:通用軟體是可以在多個行業中不同層次的用戶使用的應用軟體,如MSWord、WPS、MSExcel、MSPowerPoint等。第二節數據處理本節內容:
2.1多媒體數據簡介
2.2數據處理的基本概念2.3數據組織2.1多媒體數據簡介電腦中處理的對象不僅包含數值和字元,而且還有大量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數據。多媒體數據:
字元數據;文本數據:數據、文獻、檔案等;聲音數據:音樂、語音等;圖形數據:GIS/CAD等。通常用符號或特定的數據結構表示;圖像數據:照片、圖片等;視頻數據。多媒體數據可以分為兩大類:
離散型多媒體數據。如:文本數據、圖像數據、圖形數據等
連續型多媒體數據。如:音頻數據、視頻數據。常見的多媒體數據檔格式:
文本檔:1.TXT:純文本檔,可用“記事本”編輯。2.DOC:可用MicrosoftWord處理的文檔。3.WPS:可用金山WPS軟體處理的文檔。4.HTML:可用字處理軟體編輯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文檔。5.PDF:電子圖書文檔,需用AdobeAcrobatReader軟體來閱讀。圖形、圖像檔:1.BMP:位圖格式,是將圖像以像素的顏色值進行存取的格式,“畫圖”工具使用的標準格式。2.JPG:按JPEG標準進行靜態圖像數據壓縮形成的格式。3.GIF:圖形交換檔格式,最多只能支持256種顏色,佔用電腦存儲空間小,常被用於網頁製作。4.PSD: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專用格式,是以圖層的形式生成圖像5.TIFF(TIF)檔。TIFF是一種複雜、靈活、全面的圖像格式。TIFF也不損失原始圖像的資訊,適合於跨平臺使用。6.PNG檔。PNG是一種優秀的網頁設計用圖像格式。它繼承了GIF與JPG圖像格式的主要優點,以數據流的形式保存圖像,將圖像數據壓縮到了極限但卻保存了所有與圖像品質有關的資訊,適合於網路傳輸。聲音檔:1.Wav:波形檔格式,是實際聲音的採樣和編嗎,檔的容量很大,可用“答錄機”工具進行聲音的錄製。2.MID:是記錄MIDI資訊的標準格式,是一個由樂器數字介面指令序列組成的電腦樂譜。所占存儲空間較小。3.MP3:當前流行的音樂檔格式,音質可與CD媲美,占磁片空間小4.WMA(WindowsMediaAudio)格式。WMA是Microsoft公司定義的一種流式聲音格式。採用WMA格式壓縮的聲音檔比起由相同檔轉化而來的MP3檔要小得多,但在音質上卻毫不遜色。。。。。。。。。。。。視頻與動畫檔:1.AVI:是一種音頻、視頻信號交叉存儲的格式,是Windows的標準視頻格式。2.MPG:是按MPEG標準壓縮的視頻檔。和AVI格式相比所占磁片空間小得多。3.flv:網路視頻現在通常用flv。4.SWF格式。SWF格式是Flash的動畫檔。Flash是Mi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種動畫製作軟體,它製作出一種尾碼名為.swf的動畫,這種格式的動畫能用比較小的體積來表現豐富的多媒體形式,並且可以嵌入到網頁中。。。。。。。。。。。多媒體數據的特點:
數據量大等時性和同步非結構化數據特殊的用戶介面及操作2.2數據處理的基本概念數據處理的概念數據處理指把來自科學研究、生產實踐和社會經濟活動等領域中的原始數據,用一定的設備和手段,按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種形式的數據。數據處理的目的:
1.把數據轉換成便於觀察分析、傳送或進一步處理的形式。
2.從大量的原始數據中抽取,推導出對人們有價值的資訊以作為行動和決策的依據。
3.利用電腦科學地保存和管理已經過處理(如校驗、整理等)的大量數據,以便人們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這些寶貴的資訊資源。數據處理的基本內容:1.數據收集2.數據轉換3.數據的篩選、分組和排序4.數據的組織5.數據的運算:指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6.數據存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成型制作养护工岗位工艺作业技术规程
- 船舶木塑工安全操作规程背诵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合同模板设备租赁合同(设备有抵押)范本
- 公司养老护理员安全技术规程
- 2025企业用工劳动合同书
- 2025国际设备采购合同(2)
- 2025梧桐树买卖合同
- 专项法律知识培训合同课件
- 个人之间借款协议书
- 2026届江苏省苏北地区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豫信电科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小学生科普恐龙知识课件
- 2025年广东省房屋安全鉴定员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高考文言文120个常见实词积累练习(学生版)
- 《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课件
- 配电网安健环设施标准
- 《实战电池性能测试》课件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 2025年全国共青团团员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50题)
- 防雨雪冰冻应急演练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卷及答案(包含:期中、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