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館藏資訊資源的組織管理第一節館藏文獻的組織與整理一、館藏文獻組織整理的原理館藏文獻的組織整理是指為了實現圖書館有效保存和積極利用文獻資源的目的,而對館藏文獻進行整序、佈局、排列及科學的管理,使之成為有序化的科學的文獻資源體系的過程。館藏文獻的組織整理包括兩個階段,即館藏文獻的有序化組織階段和館藏文獻的優化整理階段。館藏文獻組織與整理的意義在於:通過館藏文獻的組織與整理,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始終保持良好的結構狀態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一、館藏文獻組織整理的原理指導館藏文獻資源組織與整理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系統原理和控制理論。1、系統原理是現代圖書館文獻資訊資源建設的重要的指導思想,並在館藏文獻資源組織整理的序化階段,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2、控制的目的是使實現系統自身運行的穩定性和可調節性,使系統達到最佳運行狀態。3、控制原理和系統原理有著內在的聯繫,如果說系統原理是解決的系統自身組織層次問題的理論基礎的話,那麼控制原理則是解決系統運行狀態和規律問題的理論基礎。一、館藏文獻組織整理的原理館藏文獻整理的目的是完善資訊資源體系的調節與控制功能,優化館藏資訊資源結構,並達到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使館藏資訊資源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資訊需求。館藏文獻組織與整理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館藏文獻的組織是文獻資訊資源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將館藏文獻由分散變整體、由孤立變系統的過程;而館藏文獻的整理則是在有序化的基礎上,針對某種目的,依照結構功能優化原理對文獻資源結構進行優化的過程,它是資訊資源序化的繼續與昇華。館藏文獻組織整理是圖書館資訊資源社會利用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使圖書館文獻資源不斷增值,提高社會價值的主要依據。二.館藏文獻組織整理活動的內容館藏文獻的序化和管理
館藏文獻資源評價活動的組織
館藏文獻佈局結構的規劃與組織
包括館藏文獻的組織與排架、館藏文獻的複選與剔除、館藏文獻的保存與保護等工作內容。利用的便利性文獻資源體系的完整性序化整理的經濟性
館藏文獻資源的組織模式館藏文獻資源序化方式提供讀者利用策略館藏文獻資源持續發展的思路
評價標準的研究與制定評價方法的選擇與利用評價資訊的回饋
三.館藏文獻組織整理的方法1.從文獻內容方面組織它是根據館藏文獻的內容特徵,使用一套含有語義關係的符號系統來組織館藏文獻資源。內容組織法對館藏文獻資源的不僅具有序化功能,而且對圖書館讀者的文獻利用來說還具有引導和認知的功能,是館藏文獻資源組織的核心方法
常用的內容特徵組織法有分類組織法、主題組織法三.館藏文獻組織整理的方法2.從文獻形式方面組織從文獻形式方面進行組織的方法是指根據文獻的外部形式特徵和物質形態特徵進行組織與整理的方法。常見的組織方法主要有:出版形式組織法載體形態組織法時序特徵組織法地序特徵組織法第二節館藏文獻的佈局與排列一、館藏文獻的佈局所謂館藏文獻佈局,是指將圖書館入藏的全部文獻,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相對獨立聯繫的若干部分,建立各種功能的書庫、為每一部分藏書確定合理的存放為位置,以便保存和利用。館藏文獻佈局的實質就是對館藏文獻進行空間位置上的劃分,力求館藏文獻與讀者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一、館藏文獻的佈局(一)館藏文獻佈局的依據與要求館藏文獻佈局的客觀因素決定:1圖書館的任務和讀者需求
2館藏文獻的規模、結構及原有館藏文獻的歷史分佈現狀
3人力、物力條件及圖書館建築格局
一、館藏文獻的佈局一個理想的館藏文獻佈局體系,應該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有利於提高藏書利用率,充分發揮館藏文獻的效益有利於滿足不同讀者的需要,提高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效率。有利於圖書館工作人員熟悉和研究藏書、開展靈活、迅速、周到的服務。
有利於文獻在館內的流動,並與圖書館各項業務相協調。
有利於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有效面積,節約書庫和閱覽室的空間。有利於文獻的保管,避免丟失和損壞,延長書刊的使用壽命。一、館藏文獻的佈局(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1.展開式水準佈局圖書館建築的三個主要部分即書庫、閱覽室、工作人員辦公區是共處於一個水平面上展開式的水準佈局主要適用於直接面向讀者的開架流通書庫,便於讀者對圖書館藏書的查找和利用,但佔據空間範圍大。工作人員辦公區書庫閱覽室(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
2.塔式垂直佈局塔式書庫主要適用於閉架流通書庫和保存書庫。它的主要優點是能使藏書在最小的空間範圍內得到最大集中。塔式書庫一般作為圖書館的基本書庫,與圖書館的其他建築分開以專門的通道和運輸線路相聯系使藏書在最小的空間範圍內得到最大集中,能更好的保持藏書的安全狀態,許多大中型圖書館的書庫都採用了這種結構。塔式佈局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人員的負擔塔式垂直佈局的利弊(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3.立體交叉式混合佈局吸收水準佈局與垂直佈局的優點.並減少其缺點。一般立體交叉佈局規律:藏書規模在10萬冊以內的小型圖書館通常採用水準佈局
藏書10萬冊以上的中型圖書館則應有單獨的書庫建築,藏書佈局以一、兩種方式並用
藏書100萬冊以上的大型圖書館,一般建立塔式書庫.藏書採用立體交叉式佈局(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4.藏借閱一體化佈局所謂藏借閱一體化佈局,是一種全開架佈局,它利用電腦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等資訊技術,採用“統倉管理方式”,即大開間、少間隔的建築格局,各處設有桌椅,方便讀者就近閱覽,除特藏文獻和現刊以外,其他文獻儘量不單設閱覽室,文獻資料儘量按學科、知識門類進行組織並集中起來,讀者可以在圖書館內隨意流覽和自由取書。
(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
藏借閱一體化佈局的優點:提高館藏文獻的利用率;減少複本,節約購書經費;節約人力資源,提高服務品質藏借閱一體化佈局的要求:1、建築設計要求:建築設計要符合大書庫、大開間、大閱覽等藏借閱一體化的要求,採用同層高、同柱網、同載荷的三統一設計方案,一增加使用上的功能轉換和靈活性。2、更新管理模式:架位、架標、集中排列、代書板3、強化用戶參與意識4、提高館員的參考諮詢能力5、營造人性化環境:統籌安排藏、借、閱各項功能,形成靜區、較靜區與鬧區分布,將三統一的室內大空間靈活地分隔出藏書區、閱覽區、辦公區、讀者資訊區等不同功能區。(二)館藏文獻佈局的方式5.三線典藏制佈局所謂三線典藏制,就是按照館藏文獻的利用率高低及新舊程度,結合服務方式,將館藏文獻依次劃分為三個層次,組成一、二、三線的佈局體制。其理論依據是美國圖書館學家特魯斯威爾總結的館藏文獻利用的“二八率”。⑴一線書庫館藏文獻佈局的特徵是:提供利用率最高、針對性最強、最新出版的館藏文獻,供讀者開架借閱⑵二線書庫的文獻佈局的特徵是:提供利用率較高,參考性較強、近期出版的館藏文獻,可根據情況供讀者開架借閱或查目借閱⑶三線書庫文獻佈局的特徵是:集中收藏利用率低的書刊、過期失效書刊、資料性書刊、以及內部備查參考的館藏文獻二、館藏文獻的排列館藏文獻排列,也稱館藏文獻排架,就是將館藏文獻有序列地陳放在書架上,並形成—定的檢索系統,使每一種文獻在書庫及書架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圖書館員及讀者能準確地按這個位置取書與歸架。(一)館藏文獻排列的目的與要求:便於提高檢索效率,取書歸架迅速簡便,節省時間和勞動消耗。有利於對藏書進行管理,便於清點和剔除藏書建立準確清晰的排架標示,減少誤差充分利用書庫空間,節約書庫面積,減少倒架的麻煩。建立實用的排列系統,便於館員直接在書架上熟悉和研究館藏,也便於讀者系統選擇使用藏書二、館藏文獻的排列(二)館藏文獻排架的方法
分類排架法優缺點P259
內容排架法專題排架法優缺點P259
登記號排架法固定排架法形式排架法字順排架法年代排架法語文排架法書型排架法
二、館藏文獻的排列3.各類型文獻的排架中外文普通圖書的排列,一般採用分類與字順(著者字順、書名字順)或分類與序號(種次號)組配,以分類著者號、分類書名號、分類種次號為排架號資料一般用形式排架法排列。內部資料和零散資料應裝入資料盒或資料袋中,採用登記號順序排架。科技報告、專利說明書、技術標準等特種文獻資料根據各自的報告號、專利號、標準代號,所以可按原行編號的順序排列。縮微膠捲、磁帶、磁片、唱片等資料需存放在盒內,按順序編號,實行固定排架。一些版型特殊的圖書,如大開本書、圖表、捲筒等.採用書型排架法並和其他排架法配合。二、館藏文獻的排列期刊排列的方法:現刊宜採用分類排架,方法有兩種:一是分類刊名字順排架法,一是分類種次號排架法。過刊一般情況下按不同文種分開排架。同文種過刊可採用形式排架或分類排架。形式排架法有三種可供選擇的方法:一是刊名字順排架法,二是三登記號排架法,三是種次號排架法。分類排架則和現刊分類排架法相同,一是分類刊名字順排架法,二是分類種次號排架法。第三節館藏文獻的複選與剔除第三節館藏文獻的複選與剔除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是指在圖書館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將長期滯留在書架上,利用率極低,或已經失去利用價值的文獻,從館藏文獻體系中分離出來,並按不同情況分別進行處理。一、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原因與意義(一)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原因1.知識更新速度加快,文獻的使用壽命愈來愈短,致使很大—部分文獻的利用率很低乃至完全失去使用價值。這是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本質原因。2.文獻數量急劇增長,使圖書館出現“書滿為患”的書庫危機,這是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直接原因。3.圖書館服務任務或讀者對象的變化,導致館藏文獻中會有一些不再符合本館任務和讀者需要的多餘書刊,這是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又一重要原因。4.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圖書館收藏了一些與館藏需要不符的多餘書刊,對此,有必要加以剔除。一、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原因與意義(二)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意義1.優化館藏結構,提高館藏文獻品質。2.活化館藏文獻資源體系,提高文獻利用效率和圖書館服務工作效率。3.緩和書庫緊張狀況,有利於書庫管理科學化,使有限的書庫得到有效的利用。4.剔除的藏書通過交換、調撥,既可以支援和充實其他圖書館的館藏,使它們的一些書刊“成龍配套”,又可以變原來的“滯書”為“活書”,重新發揮藏書的作用,從而促進文獻資源的合理分佈。5.對整個圖書館業務工作系統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二、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理論“藏書剔除”思想發韌於19世紀。早在1826年,俄國圖書館學家雷斯就指出有必要分別存放舊的、不常用藏書和新的常用藏書。1876年,沃龍涅什公共圖書館實踐了這一主張,專門建立了儲存書庫。
20世紀初,歐洲圖書館學家也開展了依利用程度區分藏書的研究:指出,圖書館的任務“在於仔細地選取圖書,並同樣仔細地剔除全部失掉了時效、完成了使命、或由於喪失新穎性或不再有益而為讀者所不用的圖書”。十月革命以後,克魯普斯卡婭實踐列寧關於圖書館藏書建設的思想:對從館藏中剔除失去閱讀價值的和專業不對口的圖書作了具體規定。二、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理論在我國,1927年杜定友先生在其所著《圖書館學概論》中就有《圖書的撤銷》一章,提出丁根據“圖書館重在實用”的原則,應該進行圖書撤銷,並列舉了圖書撤銷的八條原因。提出了撤銷的五個步驟。30年代,杜先生又提出“不用的本書雜誌,概行變賣,而購新出應用之書”,主張進行藏書剔除。40年代到60年代,阮岡納贊等提出了“提存藏書”的概念:他把所有的圖書館分為“保存性的”和“服務性的”兩大類。他認為,藏書的補充和保管,應在全國一切圖書館之間進行協調,使“保存性的”(國家級)圖書館能擁有最充足的藏書,從而讓“服務性的”圖書館能經常順利地清除館藏中的不必要圖書。二、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理論美國的圖書館學家對藏書剔除理論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傑西·謝拉指出:“藏書剔除和圖書選擇是一對孿生兄弟,只有剔除沒有選擇:或者只有選擇沒有剔除,都是下可想像的二者使館藏保持有效性和新穎性。”美國的另一圖書館學家S.J.斯洛特著有《圖書館藏書剔除》一書,他指出,藏書可明確地分為兩大部分,即“核心藏書”和“非核心藏書”,前者能滿足讀者對現有藏書的95%~99%的需求.後者已利用率僅占1%~5%的藏書,而後者就是“可剔除”的部分。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的專家丹彤、阿金森等,提出了藏書增長的穩定狀態理論。蘇聯圖書館學家格利科爾耶夫於60年代提出藏書複選理論三、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標準
現在圖書館採用的館藏文獻剔除標準,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標準:內容標準:①內容陳舊過時②內容不正確③內容重複。外形標準:①外觀陳舊②紙張、印刷、裝訂很差的圖書③內容汙損、缺頁④多次修補無法繼續使用的書。書齡標準:使用標準:從藏書過去的使用情況中可以推測藏書未來的使用情況。“滯架時限”主觀標準:三、館藏文獻複選與剔除的標準
思考:圖書館是否應該進行定期的館藏更新應該從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四、貯存圖書館系統貯存圖書館又稱儲存圖書館,它是為解決對圖書館剔除的文獻進行集中管理與利用問題而建立的圖書館。其主要任務就是集中收藏各圖書館剔除的文獻中利用率很低、但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文獻品種,以供需要這些文獻的讀者能夠繼續利用四、貯存圖書館系統貯存圖書館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1、可以解除圖書館剔除滯書的後顧之憂。2、完整無缺地保存具有潛在的科學和文化價值的文獻,並為讀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文獻保障,從而成為全國文獻資源保障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3、可以將各圖書館送交的剔除書刊在其成員館內進行調撥分配,使各館的呆滯書發揮出應有的作用。4、將各圖書館剔除的文獻品種進行密集式集中存貯,可以大大節約各圖書館的藏書空間和管理人員的勞動,避免因重複收藏和分散管理而造成的浪費。第四節數字館藏的管理一、數字館藏的概念與特點1、什麼是數字館藏數字館藏又叫數位化館藏、電子館藏,是圖書館館藏中以數字形式保存的和借助於電腦網絡可以利用的(如僅有網路使用權的外文資料庫,以及其他形式的虛擬館藏)那部分資訊資源的集合
一、數字館藏的概念與特點數字館藏從其形成方式來看,有三種類型:1.購入,主要包括圖書館通過簽約付費後獲得使用權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鏡像版資料庫,也包括通過購買後擁有所有權的光碟資料和視聽資料等2.開發利用網路資源形成的虛擬館藏。這類館藏是按照特定要求而搜集的相關度很高的檔、網頁等數字形態的資源,既可以下載到本地存放,也可以分散在網路的各個節點上,它僅僅是由鏈接集成在本地形成的資源導航體系;3.根據圖書館的服務任務和服務對象的需要,建立起來的與本校教學科研需要或者與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特色資料庫和數字內容管理系統。一、數字館藏的概念與特點數字館藏的特點:(1)高度的可共用性(2)易於管理。(3)開放時間長,不受圖書館作息時間的限制。(4)服務範圍大,不受地域限制。(5)佔用館舍空間小。(6)對設備的依賴性強。(7)對環境要求高。(8)易受損害。(9)管理難度大。二、數字館藏管理的含義
數字館藏的特徵:
①需要專用的、可擴展空間的、相對穩定的資訊存儲設備存放數字館藏②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數據、功能的整合,實現對資源的內容管理。③需要製作思路清晰、結構合理、介面友好的智能檢索型網站或數字圖書館平臺,將館藏有效地組織起來提供給讀者和用戶共用使用。④數字資源的管理有很高的技術要求,網路系統的架構、特定存儲設備與管理軟體的使用方法、數字資源安全的防護等等都對管理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二、數字館藏管理的含義
數字館藏的管理主要有四層含義:(1)選擇什麼樣的模式存放數據;(2)選擇什麼樣的方式組織資訊;(3)選擇什麼樣的策略供讀者訪問;(4)選擇什麼樣的思路保證館藏的可持續發展。三.數字館藏的安全管理
1、數字館藏安全管理面臨的問題安全防護問題技術更新問題載體壽命問題數據格式問題三.數字館藏的安全管理2、數字館藏安全管理的策略從思想上認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加強館藏文獻管理資訊系統的運行管理免疫與災難處理健全技術防範、預警和保障體系三.數字館藏的安全管理3、數字館藏安全管理的宏觀解決思路確立製作者最終責任機制建立集中式和分佈式相結合的數字館藏長期保存的機制制訂數字館藏長期存取統一標準宏觀解決思路第五節館藏資訊資源的評價一、館藏資訊資源評價的意義館藏資訊資源評價是對圖書館資訊資源數量、品質、資訊資源體系的結構、運行狀態及效用等進行全面的衡量和測定。其基本功用是通過對館藏資訊資源的檢測,回饋各種資訊,從而為控制資訊資源建設過程和進行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二、館藏文獻資源評價的標準與方法(一)館藏文獻資源評價的標準1.藏書量藏書保障率讀者滿足率藏書對各科文獻的覆蓋率2.藏書的資訊知識含量對讀者需求的滿足,主要不是由藏書數量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一定數量藏書中資訊知識含量通過測定藏書中核心書刊的佔有率,就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地評價藏書的資訊知識含量(一)館藏文獻資源評價的標準3.藏書結構學科結構、等級結構文種結構、時間結構文獻類型結構4.藏書利用情況讀者調查、各種文獻流通統計文獻拒借率、藏書周轉率館際互借滿足率二、館藏文獻資源評價的標準與方法(二)館藏文獻資源評價的方法直觀評價法用戶評議法統計分析法書目核對法引文分析法館藏結構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三、網路環境下的館藏文獻資源評價標準(一)對圖書館資訊資源保障能力的評價圖書館擁有的實體館藏圖書館的虛擬館藏圖書館通過館際互借獲得的文獻資源(二)對圖書館資訊資源品質的評價資訊選擇品質資訊組織水準資訊加工能力三、網路環境下的館藏文獻資源評價標準(三)對圖書館資訊資源共用性的評價館藏文獻數位化特色資料庫建設(四)對圖書館資訊資源利用率的評價入館人數統計、圖書出借率統計在網路環境中,應該把上網的讀者人數統計在內
數字資訊資源建設第一節電子出版物的採訪
一、電子出版物的界定及類型(一)電子出版物的界定
電子出版物是以數字代碼為存儲方式,以電、磁、光介質為媒體形態,以多種符號形式(圖文聲像)記錄資訊內容,以數字代碼方式將圖文聲像等資訊編輯加工後存儲在磁、光、電介質上,通過電腦或者具有類似功能的設備讀取使用,用以表達思想、普及知識和積累文化,並可複製發行的大眾傳播媒體。其主要包括普通電子出版物和網路電子出版物兩大類。
(二)電子出版物的類型電子出版物按不同的標準,可為以下不同類型:按載體形態分按內容形式分按電子出版物的源文獻類型劃分a.軟磁片b.只讀光碟c.互動式光碟d.照片光碟e.積體電路卡a.全文型電子出版物b.二次文獻型電子出版物c.多媒體電子出版物a.彙編型b.原著型c.檢索型d.電子型二、電子出版物的採訪原則
(一)採訪原則需求導向原則
協調互補原則
成本效益原則
選擇與評估的標準(二)採訪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重對資源的選擇與評估收錄的資訊源
電子出版物的價格
出版製作單位的權威性
時效性
檢索功能與易用方面2重視電子出版物的試用與推廣
資料庫高昂的購置費用,採購時必須要以充分的讀者調研作依據.在作出採購決策之前,必須對電子出版物進行試用,試用時間一般要達到3個月以上。
3設置組織機構與工作流程電子資源採購一般涉及到三個部門,即採訪部門、讀者服務部門與技術部門,而且這三個部門必須緊密合作。
三、電子出版物的集團採購模式電子資源集團採購是指由多個圖書館自願組成集團,聯合採購某種電子資源,共同承擔電子資源的購買費用,以最少的經費,獲取最優價格、最佳服務和最符合需求的電子資源。
它已成為電子資源尤其是網路資料庫的主要購買方式,是圖書館資源共建共用在網路環境下產生的一種新模式。
電子出版物的採訪協調,應該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上進行。
a.在微觀層次上,各圖書館都應該主動與其他館進行採購協調,能夠通過館際資源共用得到解決的電子出版物,原則上不再進行採集
b.在宏觀層次上,各級文獻資訊資源建設的協調組織應該重視協調電子出版物的分工合作採購
第二節資料庫建設
一、書目資料庫建設書目資料庫是指存儲有關主題領域各類文獻資料的書目資訊,以二次文獻的形式報導文獻的資料庫,包括題錄資料庫,文摘資料庫、引文資料庫、期刊目次資料庫以及圖書館館藏目錄資料庫等類型。一、書目資料庫建設(一)建庫模式1.自建資料庫2.套錄標準源數據3.套錄與自建相結合4.聯機編目合作建庫一、書目資料庫建設(二)提高書目資料庫品質的措施1.嚴格執行相關標準2.強調對內容附注項的著錄3.加強規範控制4.加強和完善各項分編業務規章制度建設5.重視數據審核二、特色文獻資料庫建設特色資料庫是指依託館藏資訊資源,針對用戶的資訊需求,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題有利用價值的資訊進行收集、分析、評價、處理、存儲,並按照一定標準和規範將其數位化,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資訊資源庫。二、特色文獻資料庫建設(一)建設現狀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科學院圖書館都十分重視創建特色資料庫。現以高等學校文獻保障系統(CALIS)特色專題資料庫建設說明(二)特色資料庫的類型①根據本校專業重點和館藏特色建立的資料庫,全面搜集各種類型、載體的資訊資源,進行整理、加工而成②為本地區經濟、文化建設服務而建立的資料庫,搜集全國各類資料③為搶救瀕臨湮滅的珍貴史料而建設的資料庫
二、特色文獻資料庫建設(三)應注意的問題及相關措施1.宏觀調控方面2.標準化與規範化方面3.檢索功能方面4.知識產權方面5.資源的深加工方面二、特色文獻資料庫建設三、資料庫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資料庫購買的經費昂貴,應儘量參加集團採購來降低費用。目前集團購買通行的方式有三種:(一)圖書館聯盟扮演集團採購代理商,獲得最優價的電子產品,而後各個館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少量購買;(二)圖書館聯盟代購電子產品,安裝到本地伺服器上,提供給成員館撥號或Internet訪問;(三)由圖書館聯盟為成員館簽約獲得產品的使用許可,提供網關或成員館直接訪問產品網站,圖書館聯盟內成員館不管規模大小都能提供大範圍的核心電子資料檢索用戶服務。第三節網路資訊資源建設
一、網路資訊資源是圖書館資訊資源體系的組成部分網路環境下的“館藏”,不僅包括以某種實體形式存在於圖書館內的現實館藏,而且包括了數據存在於圖書館之外的其他地方的虛擬館藏。目前,圖書館資訊資源由4部分組成,即傳統文獻資源、館藏書目資料庫、電子出版物,網路資訊資源等。
二、網路資訊資源建設的內容和方式網路資訊資源建設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對印刷型文獻進行數位化處理.將其轉化為網路資源;二是對互聯網上搜尋、收集、分類、整理資訊資源,建立虛擬資訊庫。其主要內容有:
重視虛擬資訊資源庫建設
加強各類型網絡數據庫建設
網路資訊資源建設三、網路資訊資源的選擇所謂資訊選擇,是指對大量的原始資訊以及經過加工的資訊材料進行篩選和判別,有效地排除其他不需要的資訊,選取所需要的資訊要建立網路資訊資源保障體系,應該制定特、精、全、省的資源搜集原則。“特”即要搜集具有特色的網路資源;“精”即要搜集來源可靠、內容先進、背景明確、發佈規範的精品資源;“全”即要保證搜集目標的完整性;“省”即要可能地利用免費資源。三、網路資訊資源的選擇網路資訊資源的選擇與評價可從以下幾方面把握:①權威性
②可靠性
③客觀性
④時效性四、網路資訊資源的組織方式本體方法主題法方式
分類法方式
學科導航庫方式
搜索引擎信息組織方式
組織方式
第四節網路資訊資源的開放存取一、開放存取的定義及類型(一)開放存取的定義開放存取(OpenAccess)是指通過公共網路免費獲取所需要的文獻,允許任何用戶閱讀、下載、複製、傳播、列印、檢索論文的全文,或者對論文全文進行鏈接、為論文建立索引、將論文作為素材編入軟體。或者對論文進行任何其他出於合法目的的使用,不受經濟、法律和技術方面的任何限制,除非網路本身造成數據獲取的障礙。
一、開放存取的定義及類型(二)開放存取資源的類型目前對關於開放存取資源類型的觀點可將開放存取資源劃分為開放存取期刊、學科開放存取倉儲和機構開放存取倉儲等類型
二、國內外開放存取的發展現狀開放存取期刊的發展開放存取期刊(OpenAccessJournal,簡稱OAJ)與傳統期刊及與電子期刊的區別在於其訪問方式與訪問許可權上,提倡用戶利用因特網就可不受限制地訪問期刊論文全文。◆目前最具代表性、並且已經在學術界取得廣泛影響的致力於開放存取的出版商或機構是BioMedCentral(簡稱BMC)和Pub1icLibraryofScience(簡稱PLoS)。
◆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開放存取期刊綜合節點,由瑞典Lund大學圖書館創建和維護的
◆我國對於OA的認識和實踐還處於起步階段,從DOAJ收錄期刊數量分析,截止2007年10月,在DOAJ中收錄的中國大陸的期刊只有5種
二、國內外開放存取的發展現狀2學科OA倉儲的發展⑴定義:學科OA倉儲,又稱學科知識庫學科知識庫是以某一學科或多學科為主題來搜集整理數位化的學術成果,並提供這些數字資料的全球範圍內的開放共用
⑵學科OA倉儲以arXiv電子印本文檔庫最具代表性,arXiv電子印本文檔庫創建於1991年,目前由康乃爾大學進行維護和管理⑶我國以中國預印本服務系統和中國科技論文線上為代表二、國內外開放存取的發展現狀3.機構OA倉儲的發展⑴定義: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Repository,簡稱IR),又稱機構OA倉儲、機構典藏庫、機構庫等,是學術機構為捕獲並保存機構的智力成果而建立的數字資源庫
⑵通過對TheDirectoryofOpenAccessRepositories-OpenDOAR網站的檢索,可瞭解機構OA倉儲的發展現狀⑶各個學術機構通過機構OA倉能將研究者的智慧結晶進行集中保存,並開放給其他學者參考取用,機構間也可通過合作方式,交流彼此的學術成果,從而實現知識分享及學術成果的及時傳播
三、圖書館對於開放存取資源的利用對策1.創建機構知識庫2.提高對開放存取資源的認知度3.加強對開放存取資源的組織與揭示4實現開放存取資源與館藏資源的整合第五節數字資訊資源的整合
一、數字資訊資源整合的必要性
用戶技術角度數字資源必要性內容交叉重複,存在著大量的冗餘資訊,而且知識關聯程度較低用戶希望通過統一的檢索介面和統一的檢索語言,方便快捷地檢索到圖書館的所有分佈式資源
不同的數字資源系統之間數據結構不同、發佈方式不同、檢索方式也不同內容交叉重複,存在著大量的冗餘資訊,而且知識關聯程度較低不同的數字資源系統之間數據結構不同、發佈方式不同、檢索方式也不同一、數字資訊資源整合的必要性數字資訊資源整合:是數字資源優化組合的一種存在狀態,是依據一定的需要,對各個相對獨立的數字資源系統中的數據對象、功能結構及其互動關係進行融合、類聚和重組,重新結合為一個新的有機整體,形成一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數字資源體系一、數字資訊資源整合的必要性理想的數字資源整合目標:提供所有數字資源統一的檢索介面;在一個集成的服務系統中,採用各種鏈接技術;保證用戶的下載操作;有效管理和維護圖書館所有數字資源;充分展示通過圖書館可以利用的所有數字資源;提供定制個性化服務;有機將現有的各個層次的服務地整合在一個框架內;同數據商提供的各種服務平臺與工具相結合。二、數字資訊資源整合的原理數字資源整合不是簡單“庫集合”和“庫鏈接”。而是依據一定的需要和要求,通過中間技術(指數字資源無縫鏈接整合軟體系統),把不同來源和不同通信協議的資訊完全融合,使不同類型、不同格式的數字資源實現無縫鏈接。通過整合的數字資源系統。具有集成檢索功能,是一種跨平臺、跨資料庫、跨內容的新型數字資源體系。數字資源整合要建立在知識組織的基礎之上,以知識組織的原理為指導。三、數字資訊資源整合的方式1.基於OPAC的數字資源的整合2基於數字資源導航的整合3基於數字圖書館應用系統的整合5基於跨庫檢索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4基於鏈接系統的數字資源整合方式
文獻採訪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文獻採訪理論一、中國古典圖書採訪理論(一)“求書八法”源自鄭樵《通志·校讎略》——全面而系統地揭示了我國古代官府藏書和私人藏書訪求圖書的歷史經驗,被後世許多藏書家奉為訪求圖書的重要準則。《校讎略》:求書之道有八:一曰即類以求,二曰旁類以求,三曰因地以求,四曰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曰因人以求,八曰因代以求,當不一於所求也。
1.按圖書和收藏類別訪求圖書;2.按人物的居住地與事件發生地訪求圖書;3.按圖書的性質與收藏處所訪求圖書;4.按圖書流傳情況訪求圖書。(二)“購書三術”和“鑒書五法”源自明代著名藏書家祁承爜《澹生堂藏書訓》中《藏書訓略》——
圖書館文獻採訪理論的重要文獻。《藏書訓略》內容分為購書和鑒書兩個部分1.“購書三術”,即購求圖書的三種基本方法;《藏書訓略》開頭指明:“夫購書無他術,眼界欲寬,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祁承爜系統總結了讀書、聚書、購書、鑒書的經驗,在“求書八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三種購書方法:輯佚法,分析法和編制採訪目錄法。2.“鑒書五法”,即鑒別圖書的五種方法。在鑒書上祁承爜指出:“夫藏書之要在識鑒,而識鑒所用者在審輕重、辨真偽、覈名實、權緩急而別品類,如此而已。”
“審輕重,就是要注重早期的著作和版本。“辨真偽”就是要辨別圖書的真偽。“覈名實”就是要對同名異書、名亡實存等圖書的變化情況“逐一研覈,不為前人所謾”。“權緩急”就是不必講求“博洽”,要注重“世用”,分清輕重緩急,按照先史後經,然後子集等次序收集圖書。“別品類”則是要準確類分圖書。(三)購求書之“六難”源自清代藏書家孫慶增《藏書紀要》——這是一部古代全面論述藏書技術的專著,也是一部十分經典的藏書建設論著。《藏書記要》共分:購求、鑒別、鈔錄、校讎、裝訂、編目、收藏和曝書八則,對後世具有深遠影響。《藏書記要》中的第一則購求中說:“購求書籍,是最難事,亦最美事、最韻事、最樂事。”他認為購求書籍有“六難”:“知有是書而無力購求,一難也。力足以求之矣,而所好不在是,二難也。知好而求之矣,而必於較其值之多寡大小焉,遂致坐失於一時,不能複購於異日,三難也。不能搜之於書傭,不能求之於舊家,四難也。但知近求,不知遠購,五難也。不知鑒識真偽,檢點卷數,辨論字紙,貿貿購求,每多缺軼,終無善本,六難也。有此六難,則雖有愛書之人,而能藏書者,鮮矣。”(四)置書要略之法源自葉德輝《藏書十約》——闡述了購置圖書要分清主次要略,辯明真偽優劣,擇優而藏的觀點。《藏書十約》的特點主要在於結合了南方地帶藏書應注意的事項提出其經驗,闡述了購置圖書要分清主次要略,辯明真偽優劣,擇優而藏的觀點。全篇共分:購置、鑒別、裝潢、陳列、抄補、傳錄、校勘、題跋、收藏、印記十約,對於私人收藏古籍的方法,討論甚為周詳。
思考:我國古典圖書採訪理論對當今是否還具有影響?二、當代中國文獻採訪理論研究(一)關於文獻採訪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滿足需求”成為指導當今文獻採訪最重要的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把滿足不同的讀者的閱讀需求放在首位;帶來了當代圖書館評價標準的變化;要求採訪人員要有專業知識,對書的鑒賞能力和對社會文獻資訊需求的判斷能力。
(二)關於藏書數量與品質1.“藏書穩定狀態理論”的引進和爭議;2.圖書館入藏文獻數量的波動和起伏帶來的問題;3.衡量藏書品質的標準:內容品質、構成品質與使用品質的統一。(三)關於重點藏書與一般藏書1.重點藏書的概念;重點藏書是指根據圖書館的性質、任務和主要讀者對象的需要所選配的某些學科、專業或專題範圍內系統完整的文獻資料。
入藏重點要考慮的因素:一是入藏重點應與本地區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的重點相一致。二是入藏重點應注意與原有的館藏重點相一致。三是入藏重點不能脫離本地區特定的歷史和地理條件。四是文獻的入藏重點,要注意與其它文獻機構進行協調,形成自己的特色。五是在文獻的載體類別型、出版形式、文字種別及出版年代等方面,都應有不同程度的側重。
2.重點藏書與一般藏書的關係。(1)相互依存、相互補充。
(2)相互交叉、相互轉化。(四)關於印刷型文獻與數位化文獻1.如何在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之間進行必要的抉擇;2.如何處理印刷型文獻與數位化文獻的重複問題。(五)關於合作藏書與特色館藏
1.圖書館文獻採購的協調;2.協調合作和特色館藏的建立。通過協調合作和特色館藏的建立,圖書館在資訊資源建設中可達到三個目的:一是節省資訊資源建設經費。二是提高資訊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三是加強資訊資源的特色化建設。三、國外選書理論選書理論體系包括選書的思想、選書的原則、選書的標準、選書的依據以及選書組織與人員結構等,各國都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如下幾種:(一)價值論以美國的著名圖書館學家杜威和海恩斯為代表的“價值論”,主張選擇科學性或藝術性價值高的優秀出版物,重視出版物本身的內容價值。這一觀點在
19世紀末以前影響較大。
(二)需要論以普爾.克特為代表的“需要論”,主張選擇出版物應當以適合讀者需要為宗旨,應挑選適當的圖書,而不是所謂最好的圖書。20世紀以來,“需要論”在圖書館界逐漸占主導地位。
(三)綜合計分法英國圖書館學家麥考文提出一個純理論的“圖書選擇評分法”,從圖書的知識價值和社會價值兩方面進行綜合評分,尤其強調圖書的使用價值。他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論證。例證一:假設一書A的知識價值為10,另一書B的知識價值為1,而這兩種書的社會需求性均為6,則A與B兩書的選擇評分之比為60:6,A書的評分最高,即選A書。例證二:假設例證一中所述的A、B兩種書,A的知識價值是10,B的知識價值為1,而A的社會需求為6,B的社會需求為72,則A、B兩書的選擇評分之比為60:72,B書的綜合評分最高,即選B書。(四)社會調查選擇說英國圖書館學家維拉德,提出“社會調查選擇說”的選擇理論。調查專案包括:讀者類型、閱讀興趣、閱讀內容及原因等。(五)使用概率論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選擇出版物要以讀者使用該書的概率大小為原則,即選擇符合讀者需要的、流通率較高的出版物。(六)補充原則藏書補充原則的主要是由原蘇聯學者提出的,列寧對原蘇聯的現代選書理論和補充原則的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把讀者的階級利益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放在藏書選擇的首位。提出圖書館選擇藏書只能是那些提供“最大的知識量,而所耗最小”的出版物。提出了共產主義黨性原則、專門化和協調原則、系統性和計劃性原則的藏書補充理論。
(七)複選理論複選理論是原蘇聯學者格裏戈利耶夫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以他為首的學派認為,藏書補充是一個不斷更新和剔除出版物的辨證統一過程。1、初選是指補充過程開始階段對館外出版物的入藏選擇;2、複選是指補充過程後一階段復查館內入藏書刊是否符合圖書館的任務和讀者的需要,充實不足部分、發展實用部分、修正失誤部分、剔除失效部分。
第二節
各類型圖書館文獻採訪的特點與規律一、國家圖書館(一)國家圖書館文獻採訪的方針任務國家圖書館的基本任務是全面系統地收集、保存國家文獻,它要求國家圖書館將國內出版的各類型、各語種的出版物,全面採集入藏,以使國家圖書館成為本國書刊資料查詢和借閱的最終基地。中國國家圖書館制定了“中文求全”、“國內出版物求全”與“外文求精”的文獻采選方針,對國外文獻,采選的重點是海外中國學、中國研究以及有價值的海外中文文獻,加強外國社會科學文獻、國際組織與外國政府出版物的採集,加強小語種文獻和周邊國家與地區出版物的採集。
(二)國家圖書館文獻資訊採訪的原則
各國的國家圖書館在文獻采選時的重點和原則是有區別的。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采選原則是按全面采選、著重采選、適當采選和不宜采選四個級別進行文獻采選。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文獻採訪原則,是為鞏固國家圖書館作為世界中文文獻保存基地和國內外文文獻最大收藏單位的地位而制定的。其具體內容包括:1、全面入藏中文各學科各類型文獻;2、適時調整外文文獻採集的範圍和重點;3、加強古籍善本、名人手稿、信劄以及近現代珍稀文獻等的採集,並有計畫地收集流散海外的中文善本古籍的原件或複製品;(二)國家圖書館文獻資訊採訪的原則
4、重視音像資料、縮微文獻的入藏;5、加大電子出版物、網路文獻等數字資源的採集;6、採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國內出版物的繳送率;7、宣導社會機構和個人捐贈;8、加強文獻的交換與補缺;9、探討資料庫購買使用與許可使用同步實施的方式。(三)國家圖書館文獻採訪的特點1.文獻採訪任務重,數量大,範圍廣,種類多;2.有出版物呈繳制度的保證;1979年4月18日國家出版局頒發了193號檔《關於修訂徵集圖書、雜誌、報紙樣本辦法的通知》中第二條明確規定,凡出版社、雜誌社和報社編輯、出版的各種圖書、雜誌、報紙,均應出版物出版後,即向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版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繳送一定數量的樣本。3.有較充裕的購書經費,重視書刊交換。二、公共圖書館
(一)省(市、自治區)圖書館的文獻採訪
1.文獻采選以綜合性、通用性文獻為主,注重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的收藏。
2.文獻采選以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為重點;
3.注重地方文獻的收藏。(二)省級以下公共圖書館
1.收藏的文獻多為普及性的大眾讀物,收藏級別不要求達到研究級水準。
2.文獻資源體系具有綜合性、普及性、實用性和地方性的特點。三、高等學校圖書館(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體系的特點
1.藏書的教育性: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教學用書的收藏;
2.藏書的學術性:以支持科學研究為目的科研用書的收藏;
3.藏書的專業性:體現教學與科研用書的專業特色;
4.藏書的先進性:反映世界先進的科技發展水準和先進文化的學科前沿資訊;
5.藏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反映教學科研的繼承性和連續性。(二)高校圖書館文獻採訪的具體要求
1.重點系統入藏專業文獻及與教學科研相關的文獻;
2.多層次按比例入藏學生教學參考用書;
3.全面廣泛選擇入藏課外閱讀用書。四、專業圖書館(一)專業圖書館文獻採訪的特點1.專業圖書館的文獻採訪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2.專業圖書館的文獻採訪注重研究性和科學性;3.專業圖書館的文獻採訪注重先進性和時代性。
(二)專業圖書館對文獻採訪的要求1.有關學科中外文科技期刊及其他連續出版物品種齊全,系統完整;2.新興學科科技情報資料廣泛及時收藏;3.有關自然科學經典著作及科技史料重點收藏;4.各學科基本理論著作及參考工具書和檢索文獻擇優收藏;5.加強各類型電子資源的採集,重視書刊交換。6.注重全院系統圖書情報資料一體化及文獻採購協調。第三節
文獻採訪的方法與流程
一、文獻採訪中的書目資訊(一)中文書刊目錄的搜集1.征訂目錄(1)中文科技新書的預訂目錄;(2)中文社科新書的預訂目錄;(3)地方版新書預訂目錄;(4)公開發行的報刊預定目錄;(5)中文內部書刊資料的預訂目錄;(6)高校教學用書的預訂目錄;(7)中文專類征訂書目。(一)中文書刊目錄的搜集2.通報性書目和積累性書目《全國新書目》:月刊,由國家新聞出版署資訊中心編輯出版《全國總書目》:由新聞出版署版本圖書館主編,中華書局出版,是《全國新書目》的年度累積本。《中國國家書目》:中國國家圖書館編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是目前我國收錄文獻最全的書目。《中國報刊總匯資料庫》:是由北京市郵政管理局開發,光明日報出版社於1996年出版的以光碟為載體的出版物,它是能迅速查詢全國9000餘種報刊資料的大型資料庫系統。《中國圖書在版編目快報》:週刊,1999年1月創刊,由新聞出版署主管,新聞出版署資訊中心主辦。每週發佈1000多條全國各出版社最新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一)中文書刊目錄的搜集3.參考性書目《中國報刊大全》《中文科技資料目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一)中文書刊目錄的搜集4.網上可供書目初期:簡單、粗糙;現在:量大、質優,面廣、傳遞快位居京城的當當網上書店也花費三年時間建成了具有行業標準的、規模最大、資訊最全的中國可供書目資料庫,這一動態資訊庫涵蓋了國內現有的50萬種圖書資訊,其中可供品種為20萬種左右。
5.其他書目(1)各出版社的圖書征訂目錄;(2)各種書市圖書征訂目錄;(3)書評。《中國圖書評論》、《中華讀書報》、《文匯讀書週報》、《中國圖書商報》、《博覽群書》、《讀書》、《中國出版》等報刊雜誌經常登載各種書評資料。(二)國外書刊目錄的搜集
1.國內編印的征訂外文書刊目錄
《外國科學技術新書(T)征訂目錄》《外國社會科學新書(S)征訂目錄》《外國學術團體新書(L)征訂目錄》《外國叢刊目錄》《外國報刊目錄》《外國辭書(R)目錄》(二)國外書刊目錄的搜集
2.國外編印的外文書刊目錄(1)出版商、書商新書目錄;(2)通報書目、國家書目;(3)在版書目;(4)報刊目錄;(5)書評、書訊;(6)非紙質文獻目錄與指南;(7)網上書目。二、文獻採集的方式與特點(一)購入採集方式1.預訂(1)預訂方式的具體操作;(2)幾種“大宗採購”方式:主要有:綱目訂書、提類訂購、全數訂購、集中訂購、租借訂購、長期訂購等。(3)預訂的優點和缺點。2.現購3.郵購4.代購5.網購6.複製二、文獻採集的方式與特點(二)非購入採集方式指圖書情報機構不用貨幣購買而採用其他方法免費或用少量經費獲得各類文獻或非賣品文獻的方式。主要包括呈繳、調撥、徵集、索取、交換和贈送等。三、文獻採集的流程(一)選書階段(二)訂書階段(三)驗收階段傳播者本章思考題:1.中國古典文獻採訪理論中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文獻和觀點?2.“藏書穩定狀態理論”的要點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3.如何綜合評價藏書品質?4.什麼是重點藏書?怎樣確定重點藏書?5.國家圖書館文獻採訪有何特點?6.省(市、自治區)公共圖書館文獻採訪有何特點?7.高校圖書館對文獻採訪有何要求?8.專業圖書館文獻採訪有何特點?9.文獻採訪中有哪些重要的書目工具?10.文獻採集有哪些主要的方式?
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第一節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一、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意義資訊資源保障體系是指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範圍內,各類型資訊機構協調合作,根據統一的規範,建立一個集資訊資源的收集、組織、存儲、傳遞、開發和利用於一體的資訊資源保障系統。一、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意義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必要性:1、我國資訊資源建設的戰略需要2、適應和滿足用戶資訊需求變化的需要3、改變我國圖書情報事業基礎薄弱和發展不平衡狀況的需要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一)資訊資源保障體系的總目標我國資訊資源保障體系的總目標,應當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或用戶對資訊最廣泛的需求。(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的子目標
資訊收集與積累方面書目控制方面館際互借方面
資訊檢索方面
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資訊收集與積累方面
各級各類資訊資源機構在各個層次上開展資訊收集的分工協調整體規劃資訊資源建設,建立有重點有特色的專門化的資訊資源體系,實現合理配置。對資訊資源地理分佈進行宏觀調控,整體佈局。建立文獻的聯合貯存收藏系統,保存具有潛在科學和文化價值的文獻。建立現實館藏與虛擬館藏、印刷型文獻與其他各種文獻載體相結合,文獻檢索與原始文獻提供相結合的資訊資源優勢互補與資源共用的保障體系。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書目控制方面完善國家書目:包括健全出版物呈繳制度,擴大國家書目的文獻資訊網羅度;運用電腦技術生產國家書目,加快國家書目出版速度,縮短書目報導文獻的時差;採用標準著錄,增加檢索途徑。實現在版編目和集中編目建立聯合目錄報導體系,及時全面、廣泛地揭示各資訊資源中心的館藏文獻資訊。運用電腦編制聯合目錄,同時生產出聯合目錄資料庫。建立和完善檢索刊物體系,包括增加檢索刊物的數量、擴大報導文獻的覆蓋率、縮短報導文獻的時差、提高檢索刊物標準化程度以及實現刊庫結合。
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館際互借方面
實現館際互借的系統化、網路化,對全國的館際互借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建立協作協調機構來組織館際互借工作,制訂統一的館際互借規則來規範館際互借行為,從而使我國的館際互借形成有序運行的系統。擴大館際互借的規模和範圍,積極開發國際互借,促使文獻資源更加廣泛地利用。以現代技術裝備館際互借網路,對於已經機讀化的資訊數據,應能實現資訊的遠程即時傳遞。二、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目標資訊檢索方面
網路公共查詢:包括聯合目錄資料庫、成員館館藏目錄資料庫和其他共用數據的查詢。聯機檢索:擴大聯機檢索的範圍和規模,全國凡是有微機好直撥電話的地方都可以成為網路終端,並與世界上主要的資訊系統相連,用戶在辦公室或家裏就可以查詢到分佈在全球的資料庫的資訊。第二節
国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
(一)IFLA基本概況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s)簡稱國際圖聯(IFLA),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的、非營利的國際性組織,代表全世界圖書館協會、情報協會、圖書館和情報服務機構的利益。IFLA的宗旨是促進圖書館事業所有領域,包括書目、資訊服務、人員培養等各方面的國際瞭解、協作、討論、研究和發展。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IFLA的目標:1.促進高標準圖書館和資訊服務的提供2.是鼓勵私有、公立和民營機構廣泛瞭解優質圖書館和資訊服務的價值和重要性3.是代表全世界會員的利益。IFLA主要通過兩大途徑發揮其作用:一種是通過每兩年召開一次理事會和每年召開一次國際圖聯大會討論國際圖書館界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學術交流;另一種則是為發展圖書館事業制定各項規劃,通過這些規劃的實施,開展具體的工作,使各國在統一的目標下參與活動,進行專業交流和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二)IFLA核心計畫:IFLA的規劃活動分為兩種:一種是發展規劃,另一種是核心計畫。發展規劃包括長期規劃(10-15年)、短期規劃、“中期計畫”(6年)
IFLA核心計畫是在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其目標和方案與IFLA中期計畫密切相關。這些計畫的內容涉及全球圖書館資訊服務所普遍關心的主題,而成為一種“核心”。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IFLA核心計畫開始於第39屆IFLA大會。1973年IFLA設立了第一項核心計畫:世界書目控制(UniversalBibliogrphicControl簡稱UBC),1976年設立了第二項核心計畫: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UniversalAvailabilityofPublications簡稱UAP),1983年又設立第三項核心計畫:國際機讀目錄(InternationalMARC簡稱IM)。這是三項對世界各國資訊資源共建共用產生重要影響的核心計畫。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1、世界書目控制(UBC)IFLA世界書目控制計畫(UBC)是在國際書目活動和書目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實現資訊資源共用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就是有效的書目控制。1971年,聯邦德國巴伐利亞圖書館館長卡特瓦瑟提出了“國際書目控制(UBC)”的概念,為IFLA接受。1973年在布魯塞爾的第39屆大會上,IFLA把UBC作為中心議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並作為IFLA的第一個核心計畫。UBC試圖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國家書目資訊網絡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2.國際機讀目錄(IM)隨著電腦編目的發展,繼美國國會圖書館制定了USMARC後,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本國的MARC格式,聯合國也設有國際機讀書目中心。1983年,IALA將國際MARC納入核心計畫,正式設立了IM計畫。由於IM與UBC兩項計畫活動聯繫十分密切,並有許多交叉與共同之處,1986年,IFLA執行委員會根據計畫管理委員會的建議,決定將UBC和IM兩項計畫合併成為UBCIM。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UBCIM的宗旨:努力協調國家書目控制及國際書目數據交換的系統與標準的開發活動,同時努力推廣通用機讀目錄格式並通過專家協調它的開發與維護工作;促進圖書館特別是國家書目機構間可相容書目記錄的交換和使用;促進書目著錄標準化與書目記錄中檢索點的選擇與形成;促進各國採取國家書目機構對其提供的本國出版物書目記錄的相容性負責的原則,無論以機讀形式還是以其他形式提供,記錄必須依據國際書目標準生成,並必須使其能與其他國家書目機構的記錄進行相互交換;促進國家機讀書目數據交換標準的建立與維護。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3.世界出版物共用(UAP)UAP的概念於1973年在法國格勒諾爾IFLA第39屆大會上提出。這次大會提出“各國有責任提供本國的出版物以供館際與國際互借使用,滿足本國及國外讀者的需求”的要求。1975年在奧斯陸的IFLA第41屆大會上,決定將UAP列為IFLA的中期計畫。1978年,UAP計畫正式開始實施。一、IFLA核心計畫:UBCIM和UAPUAP計畫的目標:使世界各地的用戶隨時都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各種載體的出版物。UAP計畫最主要的內容:力促各國能建立起一個具有出版物的出版、發行、採購、加工、存儲、保護、館際合作等基本功能的國家系統。UBCIM是UAP的關係:UBCIM的意義是讓人隨時可獲得所需文獻的線索,重在記錄與檢索,UAP的意義是在法制的前提下,保證不論什麼人,想要的任何出版物都能隨時到手,重在利用文獻。兩者不可分離。UBCIM是UAP的先決條件,UAP是UBCIM的出發點和目的。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一)美國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格林威計畫(GreenawayPlan)該計畫是1958年春美國費城公共圖書館館長愛默森•格林威(EmersonGreenway)宣導的,
其內容是出版商將自己將要出版的圖書及書評出版前送到圖書館,圖書館可據其進行訂購,並在新書到館前安排好訂單,做好編目記錄,使圖書館不僅能儘快得到書刊,而且還能通過這種選書方式更好地制定本單位藏書的系統規劃。有些資訊資源中心則採取按類訂單的辦法。
它是出現最早的最著名的指令統購計畫之一,主要為需要採購大量複本書的公共圖書館所採用。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2.法明頓計畫(FarmingtonPlan)該項計畫是1942年制定的,是由60家大型研究圖書館自願合作集資購書,目的是能使美國獲得世界上任何地方所出版的重要文獻。該計畫按《國會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將學科分成804個類目,分別由60個成員館按類分工收集,保證國外有用出版物的全面收集入藏,並將所收集來的文獻及時編入國會圖書館的聯合目錄,提供互借與複製。
1950年下半年又對該計畫進行了評價和擴展,並在研究圖書館協會指導下工作,一直進行到1972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開展藏書補充協調的行動計畫,其作用和影響較大。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480號公共法案(PublicLaw480)
該法案從1961年起實施,到80年代停止。具體內容是由國會圖書館持國家出賣農產品所得的經費購買當地國家或地區的出版物,這些出版物均是原本不易獲得的資料,購買後提供給國會圖書館和其他一些難於得到此部分資料的圖書館。英語出版物分藏在300家圖書館,其他語種出版物分藏在40家圖書館。在美國圖書館合作館藏發展的歷史上,是屬於全國性指令統購、分散式典藏管理的合作採購方式.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4.國家採購和編目計畫(NationalProgramforAcquisitionsandCataloging,NPAC)
這是美國國會圖書館1966年首創的一項規劃,於20世紀80年代結束.該計畫整合了在其發展之前的另外兩項著名合作計畫——法明頓計畫和美國480號公共法案,使其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全國性合作採訪計畫,也稱分擔編目計畫。目的在於更快地收集外國有關科研工作的出版物,並及時進行編目,迅速地傳播書目資料,以便通過全國統一規劃來滿足圖書館的當前需要。與此同時,還出現了所謂的“合作採購中心”,如芝加哥的研究圖書館中心。這些都促進了美國文獻收集工作的協調與協作。
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5.國家期刊協調計畫該計畫的基本目標是負責向全國提供期刊,並需滿足全國50%的館際互借期刊需要。其內容是將全國期刊收藏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由各單位、地區等基層圖書館收集2000種左右最常用的期刊,解決館際合作中讀者需求量的80%左右;第二級,建立一個廣泛的期刊館藏,供借閱及複印服務之用,由新建期刊中心組成,要求收集45000種左右的期刊,滿足80%以外的15%左右的讀者需求(目前期刊中心由研究圖書館中心所代替);第三級,由國家級圖書館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規模、權威性的專門圖書館組成,包括國會圖書館、全國醫學圖書館、全國農業圖書館等,滿足餘下5%左右的讀者對高度專門性資料的需求。
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MARC計畫196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實施的該計畫獲得成功,它成為圖書館自動化進程的一個里程碑。該計畫的最初目的是為國會圖書館提供最新英語出版物的編目數據電腦磁帶,但到80年代,它已包容了以多種媒體形式發行的所有羅馬字母語言的資料。許多圖書館放棄了自己的格式,開始購買MARC磁帶,並裝在自己的電腦上,利用他們為新購進的文獻資料提供編目資訊。於是MARC變成了世界範圍內的電腦化書目格式的標準,圖書館開始聯合起來利用MARC格式建立資料庫,與其它圖書館共用彼此的資料庫。此後,出現了很多相容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包括自動化採購系統、自動化編目系統、自動化流通系統、自動化參考服務系統等。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二)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LatinAmericanCooperativeAcquisitionsProgram簡稱LACAP)是美國圖書館界合作採集拉丁美洲文獻資料的計畫,被認為是法明頓計畫在拉丁美洲的延伸。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於1960年1月5日正式啟動,1972年底結束。拉丁美洲合作採訪計畫的目的是在正常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和分擔從拉丁美洲各國獲得大量研究型文獻的費用和問題。二、國外文獻資源建設協作計畫(三)北歐四國的藏書協作計畫計畫北歐四個國家(瑞典、丹麥、挪威、芬蘭)為了解決有限的經濟力量與全面收藏世界文獻資料的矛盾,提高文獻資訊保障程度,從1957年起開始制定與實施一項合作採集世界文獻資料的國際合作計畫,即著名的斯堪的納維亞計畫(ScandinaviaPlan簡稱SP)該計畫的參與者包括北歐四國的15所公共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和研究圖書館。它的目的是發展一種地區文獻採購和情報服務協作的有效方式,以促進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研究圖書館之間的互借活動。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
(一)聯機電腦圖書館中心(OCLC)模式
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聯機電腦圖書館中心)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早、規模最大、資訊資源最豐富的圖書館網路。它始建於1967年,原名為俄亥俄州大學圖書館中心,是由美國俄亥俄州的54所大專院校圖書館所組成,1977年改為現名。
OCLC是世界性的資訊資源網,其成員和服務單位已遍佈美國本土及全球84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0個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和資訊中心擁有5200多萬條不重複的數據,涵蓋有440多種語言記載的4000多條人類知識的結晶,平均每15秒鐘增加一條新記錄。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OCLC的主要產品與服務:1.OCLC聯機編目與館際互借服務2.第一聯機資訊檢索系統3.電子出版物服務4.藏書和技術服務5.資源共用服務6.通訊和連接服務7.資源貯存服務
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二)俄亥俄合作網(OhioLINK)模式美國俄亥俄州圖書館與資訊合作網(OhioLibraryandInformationNetwork,簡稱OhioLINK,俄亥俄合作網)是由該州大專院校圖書館和州圖書館組成的資源共用聯盟。它始建於20世紀90年代,中央書目庫及其館際互借是俄亥俄合作網最基本和最先實現的產品和服務,成效顯著。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演變,如互聯網和電子圖書的出現、終身教育和遠程教育的普及等,合作網也適應形勢的需要,新增了一些產品和服務.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OhioLINK新增的一些產品和服務
1.電子資料庫
2.電子雜誌中心
3.數字媒體中心
4.電子圖書
5.電子碩、博士論文中心俄亥俄合作網是以州為單位組建的圖書館聯盟模式,其優點在於各成員機構同屬州政府行政體系,容易達成共識和取得經費。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三)日本文部省學術情報中心(NACSIS)模式日本文部省學術情報中心(NationalCenterforScienceInformationSystems簡稱NACSIS)是日本全國性的文獻資訊資源保障體系的中樞機構。以NACSIS為核心,有全國國立、公立、私立大學等共同參加,以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等全領域的學術資訊為對象,通過電腦和數據通信網連結大學的大型電腦中心、綜合資訊處理中心、圖書館等,日本形成了一個收集、整理並迅速、準確地為研究者提供所需學術資訊的全國性綜合資訊共用系統。三、國外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成功範例NACSIS的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學術資訊網絡
2.聯合書目資料庫服務
3.資訊檢索服務
4.電子圖書館服務
5.國際交流
6.研究開發第三節
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进展和问题第三節我國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進展與問題
停滯及恢復時期發展時期繁榮時期起步時期(1949-1965)(1966-80年代末)(90年代初-90年代末)(2000年以來)一、我國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歷史進程
一、我國資訊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歷史進程
(一)起步時期(新中國成立後—1965年)1956年,我國第一個專門的館際互借條例《高等學校圖書館館際互借辦法(草案)》頒佈。1957年9月,國務院全體第57次會議批准頒佈了《全國圖書協調方案》1962年12月,國家科委和文化部聯合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草案)》。在草案的“圖書部分”,對全國的文獻資源整體化建設提出了一些設想。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医科学针灸治疗常见疾病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肝脏病诊疗新进展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诊医学儿童发热处理常规演练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身麻醉中监测指标解读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科手术操作规范性评估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算法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外科学创伤救治技术综合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常见并发症防治专项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骨科手术后康复指导技能测评答案及解析
- 公司意识形态管理制度
- 建筑行业技术总工岗位职责
- 《茶叶加工技术》课件
- 车辆按揭押金合同协议
- 隧道运营养护管理手册上册
- JT-T 495-202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方法
- 通信工程施工现场组织架构及职责
- 实习协议结束正式合同
- 耳穴压豆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24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专科《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二)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