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四年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四班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激发同学对“坐享其成、贪得无厌”的老太婆的厌恶之情。教育同学做事情要有主见,不能像渔夫那样软弱。

4、调动同学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探究,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都变回原来的样。

教学重点:

知道金鱼为什么把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感悟其中的道理: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

教学预备:

师生可共同查阅有关普希金的生平资料,包括人物照片、主要作品、创作成就、诗人的生活经受等,以加深对本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听说过《神灯》吗?是这些故事伴随我们长大,是这些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幻想,是这些故事教我们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今日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同样的故事《渔夫和金鱼》。

2、今日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

思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珍贵的酬劳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全部。)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根据事情进展的顺次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珍贵的酬劳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解并描述事情进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解并描述事情进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全部。)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索:①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②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立场改变的词句。

2、争论沟通。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①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立场有哪些改变?(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③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贪得无厌、凶残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①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白什么?(援助老太婆做了担心守本分的事。如:援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良善,但对老太婆一味迁就,显得过分懦弱。)

②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爱谁?不喜爱谁?为什么?(老太婆凶残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良善,但过分懦弱;金鱼心地良善,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信。)

4、引导同学了解“大海”在诗中的立场改变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改变的语句。(稍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担心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剧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不讲道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改变:稍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担心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立场改变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根据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次排列出来?

3、师:今日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晰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①指导同学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开展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②在小组内表演。

③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妙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制造。)

2、假如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预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名著。

板书设计:

当女霸王

当贵妇

贪贪得无厌

贪要木房一无全部

要木盆

四班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敬科学的教育。

课前预备:

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

2、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测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留意“溉”与“概”的区分。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读后小组争论、沟通。老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

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

2、在同学自读、争论及老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

(1)了解缘由。

(2)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状况。

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

4、引导同学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

(3)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

四班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留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

3、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同学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质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启发同学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老师引导同学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1、同学自由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根据“移山”问题的提出,移山的过程,移山的结果这样的顺次理清文章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读课文同学体会两场争辩的内容: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辩,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争辩。引导同学体会两场争辩的区分。第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争辩,大多数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献疑是出于关怀。是一场民主的争论;第二场争辩是与智叟的对话,是针锋相对的。

2、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愚公与智叟两种不同的立场,留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引导同学体会:智叟惧怕困难,而愚公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

3、读课文,引导同学自学。老师设疑:参与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过程中,开始是家里人,后来是邻居,四周八方的人,最末是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搬走了。

四、同学争论:假如玉皇大帝没派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移走吗?

五、归纳通读全文,组织同学争论,这那么寓言的题目为“愚公移山”,其中对“愚公”并没有讽刺的意味,看似愚,实那么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谓的“小聪慧”,自以为智,实那么是暴风骤雨,但没有克服困难和聪慧的志气,目光短浅。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了这那么寓言之后,引导同学谈对愚公移山的体会,并向课外拓展延伸,鼓舞同学查找资料,加深对愚公的理解。

七、积累内化1、自选词语,由同学独立完成,提示同学可以选四个字的词语。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3、识字写字。认读本课生字。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字形。形声字:霄、渤、痴、娥。“寡”的写法。

四班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4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揭题:请大家把今日所学的课题齐读一遍。齐读、评价。

2、复习词语:孩子们,昨天回家仔细完成作业的请举手。(师评:嗯,我们要养成每天课后仔细复习的好习惯。)余老师得检查一下,你们能够把大屏幕的词语都读正确吗?

3、回顾课文第一部分

师生接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87页。昨天我们一块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认识了课文里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板书:台风和卫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们初次在相遇。台风脾气可不太好,刚睡醒就大声嚷道,一二组读(你是谁……),可小卫星却镇静得很,他笑了笑说,三、四组读(我是……)

二、精读感悟3-7段。

过度:同学们,小卫星这一笑可惹来麻烦了!狂暴的台风能绕过他吗?(不会)你怎么知道的?那台风紧接下来要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卫星被欺侮了吗?

1、默读体验。请同学们轻声默读课文3-7自然段,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描写台风的有关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卫星的有关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2、自主默读,师训堂指导。

3、指名汇报,相机解词品句。个人指导—小组指导——全班指导

【a.指名汇报】

【b.树典型,教有感情朗读。】

(_假如同学朗读很超卓,可请其到讲台前,示范:语气、动作、神情等。)

(预设1:他读书很流畅,声音也很洪亮,还很有感情。——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瞧他在读书的时候,很会抓住“狂怒”这个词语读,语气上用重音强调,表情也非常丰富。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读。你也想学学吗?)相机套上头饰

小结:看吧,朗读是非常有趣的。你们可得要把这两招牢记于心,熟能生巧啊。

【C.巩固内化,自由朗读。】

【d.全班沟通,指导读第六段,解词:谈笑自若】

三、略读8段。

经过一番较量,台风最末(泄气逃跑)齐读第八段。

四、课堂升华,总结。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资料的时候,你还知道卫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亲密的联系吗?(卫星电视,手机通讯,卫星定位,)

是啊,本事超群的卫星,你想用句什么话来夸一夸它呢?

余老师也作了首小诗:

台风狂暴危害大,多亏卫星报告早。跟踪监视甩不掉,科学防备灾难少。

只要你对科学不管的探究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够设计出为人类造福的卫星。下课。

四班级下册语文的公开课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

4、朗读课文。

5、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觉遵守法规。

二、教学重点

了解小女孩是怎样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能够如此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句话的意思。

四、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新加坡的资料

五、教学具预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数

2课时

板书设计

环境小女孩表现

天气滂沱大雨任凭打湿衣衫

红灯亮等绿灯亮才过路口

路口无交通警察

无汽车驶过

行人不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其中3个多音字“着zhuó”“转zhuàn”和“看”kān)及新词,认读7个字。

2、学习辨析“同音字”与“形近字”。

3、读熟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什么是见闻?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师: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信学完课文,你肯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检查同学读书状况。把字音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学习生字新词:(20’)

(一)读生字组本课词语。

(二)哪些字在写时应当留意什么?

旅留遵

(三)对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记忆方法?

(四)多音字组词。

Zhuó(衣着)zhuǎn(转身)kān(看管)

着转看

zhe(看着)zhuàn(转动)kàn(看见)

(五)选字填空,再说说你发觉了什么。64页。

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六、作业:1、抄生字词。2、读课文。

教学反思:生字的书写同学有一点难度,对于多音字的教学方法多样,同学能够基本掌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新加坡街头见闻,齐读课题

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体会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后填空。

一天早晨,下起了滂沱大雨,当时街头没有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凭大雨把衣衫打湿,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确定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规,是个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认为小女孩太傻了。

三.开展辩论“小女孩到底是傻,还是一个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的人?”从而深刻了解课文所讲明的意义。

1.正反双方,立刻要开展辩论了,为了更好地劝服对方,你们要从课文中找依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简约的批注。

2.同样看法的人自愿结组争论。

3.辩论开始。在同学辩论时,老师适时点播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其表达的含义。

△一个穿着一般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