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露珠下叶脉条纹

D.水面下树的倒影

2.车牌中的字母D代表纯电动,即这类汽车的动力装置是电动机,下030155

__■•■—

列各图符合其工作原理的是()

3.公交单车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下列关于自行车结构及

使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增大座垫面积能减小坐垫对人的压强

C.下坡过程中自行车机械能守恒

D.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4.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400名演员挥动发光杆,发光杆一会发出绿光代表绿

草,随后又发出白光组成蒲公英。据悉,杆上有两个开关:一个是总开关,另一个

用来控制发出白光和绿光。下面哪个电路设计最能实现这一效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5.假如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五环破冰”是真实的,用水结成冰属于(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被雕刻过程中,冰的(填“质量”或“密度”)

一定不变;五环拔地而起的过程中,五环的(填“动能”或“重力势能”)一

定增大。

6.冰壶比赛是北京冬奥会赛程最长的项目之一。如图甲为冰壶运动比赛场景,运动员

将投掷壶从出发点A推动至投掷线B,接着投掷壶在冰道上沿着弧线PCC路径到达

营垒。

(1)投掷壶在投掷线B处被推出后,由于继续运动。

(2)为了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擦冰是为了o

(3)运动员脱手之前对冰壶进行了旋转,使冰壶前进过程中产生了如图乙方向的自

第2页,共9页

转,导致冰壶两侧受到的气压不同,图中冰壶两侧的气压P1(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7.如图所示,圆筒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高为/

12厘米的实心圆柱形物体4用细线拴好并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探I

究圆柱形物体4逐渐浸入圆筒形容器内的水中时(水没有溢出容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尸与圆筒形物体4下表面离水面距离八的关系。E图/

(1)除图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从圆柱体4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九和F,并将测量的结果填写

在表格中。

实验次序123456789

0246810121416

F(N)9.07.86.65.44.23.01.81.81.8

据表分析:

①在做实验4时,物体4受到的浮力为牛。

②可得出浮力与物体浸入深度无关的实验现象是

8.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15伏保持不变,滑动变阻

器的规格是“50。24",定值电阻10欧、20欧、30欧、40欧、50欧各1个,其余

元件如图乙所示。

实验次

R/HI/A

1100.59

2200.30

3300.21

4400.15

5500.12

(1)据图甲,结合表格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

(3)表中第4、5组的数据不符合实际,理由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负压救护车被称为“最强口罩”。该车配置了负压装置,负压舱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将内部空气“吸入”排风净化装置进行处理,有效避免了病毒的传播。某次转运病人时,

救护车以100千瓦的恒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45千米,用时半小时。求:

(1)这次转运过程中救护车动力做的功。

(2)这次转运过程中救护车所受的平均阻力。

(3)按照卫健委标准,负压舱内外气压差应在10〜38帕之间。经测量发现,该车负压舱

0.9米3的面积上内外气体压力差为18牛,通过计算判断负压舱内外气压差是否符合标准。

第4页,共9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4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A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8借误;

C.露珠下的叶脉纹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平静水面上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力正确。

故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

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

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2.【答案】D

【解析】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4、是电磁感应的实验图,属于发电机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8、是奥斯特实验图,小磁针指针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故8不符合题意;

C、是研究电磁铁的实验图,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电路中有电源,通电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运动,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故。符合

题意。

故选:D。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据此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

的好题。

3.【答案】B

【解析】解:力、自行车转弯时其方向发生了改变,不是平衡状态,所以不是受到平衡

力的作用,故A错误;

8、增大座垫面积可以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坐垫对人的压强,故B正确;

C、下坡时自行车克服地面的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

、口

1天;

。、把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故。错误。

故选:B。

(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

(3)物体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达到增大摩擦力的目的。

本题以自行车为内容,考查了有关压强、机械能守恒、平衡力的辨别、摩擦力的相关知

识,属力学综合题,考查全面,值得关注。

4.【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发光杆一会发出绿光代表绿草,随后又发出白光组成蒲公

英,这说明两个灯泡可以独立工作,是并联的;干路中有一个开关,另一个开关用来控

制发出白光和绿光,所以这个开关是一个单刀双掷开关,根据选项可知,。图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和两盏灯泡的连接方式。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明确单刀双掷开关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凝固密度重力势能

【解析】解:(1)水凝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2)冰被雕刻过程中,质量会随着体积的减小而减小,由于冰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

冰的密度一定不变;

(3)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高度有

关:五环拔地而起的过程中,无法知道速度如何变化,故无法判断动能如何变化;但五

环的高度一定是越来越高,故重力势能一定增大。

故答案为:凝固;密度;重力势能。

(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3)动能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

第6页,共9页

此题考查动能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密度及其特性和凝固现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

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6.【答案】惯性减小摩擦小于

【解析】解:(1)投掷壶离开手后由于具有惯性,还能在冰道上继续前行;

(2)了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擦冰是为了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

(3)由于投掷壶的转动,周围空气也随之绕投掷壶转动。对于投掷壶(图乙),由于投掷

壶的旋转,投掷壶上方空气随之向右运动,但同时投掷壶向右运动,则空气相对于投掷

壶向右运动,空气和投掷壶带动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同,增大了空气的运动速度,投掷壶

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由于投掷壶的旋转,带动投掷壶周围空气逆时针转动,

投掷壶下方空气随之向左运动,但同时投掷壶向右运动,则空气相对于投掷壶向右运动,

空气相对于投掷壶的两种运动作用相抵,投掷壶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故Pi<

P2。

故答案为:(1)惯性;(2)减小摩擦;(3)小于。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根据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答;

(3)根据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进行解答投掷壶的压强的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惯性、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题。

7.【答案】刻度尺3.6从第7次实验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解析】解:(1)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物体底面到水面的距离需要使用刻度尺测量;

(2)①由实验1知,物体的重力为G=9N,实验4中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5.4N,

所以此时受到的浮力为尸浮=G-F=9N-5.4N=3.6/V.

②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与物体浸入深度无关的实验现象是:从第7次

实验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1)刻度尺;

(2)①3.6;②从第7次实验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1)实验目的是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形物体4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九的关系,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拉力和物体下表面距离水面的深度,测量工具需要弹簧测力计和刻

度尺:

(2)①对比实验次序1和4可以得到物体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两者之差就是受到

的浮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算浮力,用两次平衡祛码增值的重力算压力进行比较;根据

表格看浮力、浸入水中深度变化。

探究尸与h的关系时;在未浸没之前,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这种认

识是片面的,因为忽视了深度变化引起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

8.【答案】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V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

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最大电流为0.594所以电流表选择0〜0.64量程即

可;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两端电压U=IR=03Ax200=6V,所以电压表选择0〜15V

里也;

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联,实物图连接如下:

(2)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电阻两端

的电压不变,故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另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

不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6U不变,那么第4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分担

的电压为9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滑=苫=急=60。,超出了滑

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同理第5次实验中也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3)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6U不变,所需分压电阻超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由表中数据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选择,电压表和电阻并联,电流表和电阻串

联;

(2)要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要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两端的电压,保证电阻两端

第8页,共9页

的电压保持不变;

(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两端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求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