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21课《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 B.齐鲁青未了(不尽)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C.“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D.《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5.下列对《望岳》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无一“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6.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广阔衬托孤寂之感。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7.下列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了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说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D.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8.下列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莫笑”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C.颈联描写乡村的民风民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热闹喧嚣过后诗人内心的失意与孤独。9.“神马都是浮云”是近年的网络用语,“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什么都是浮云”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或感叹之意。下面各项中,“浮云”一词与此流行语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D.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关汉卿《窦娥冤》10.文学常识填空。(1)《望岳》作者是杜甫,字子美。世称“”,其诗是“诗史”。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官致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之称。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登飞来峰》作者是王安石,字,号。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11.文学常识填空。(1)《登幽州台歌》作者,字,(朝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2)《望岳》作者,字,自号,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3)《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4)《游山西村》作者,字,号,越州山阴人,(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5)《己亥杂诗(其五)》作者,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朝代)思想家、文学家。(6)我国的“五岳”是指。二、诗歌鉴赏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13.阅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小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幽州台”的文化知识,你知之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人评述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做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读诗入境,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游山西村的情境。我们跟随诗人来到风光秀美的山西村,面对村民盛情款待,诗人(填写诗人情感)。诗人兴致勃勃、绘声绘色地向村民描绘“,”一路走来的所见所感。诗人与村民拉起家常,由衷地赞美(写主谓短语)。月上东山,诗人不舍地向村民告辞,设想重游之日,表达向往与赞叹之情。(2)这首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你解释这句诗在原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15.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宝库的明珠。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世界文明中蔚为壮观。为了让学生亲近古诗词,拓展知识面,与文人雅客倾心对话,感受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育才中学将举办以“诗风词韵经典共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许多古诗词名句脍炙人口,至今广为流传,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对联的形式为大家推荐几句吧。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壮志凌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矢志不渝(2)思乡是古代诗歌中的永恒主题,写出令你印象最深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并简单进行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是一位同学所写的阅读古诗的感受,请你续写一句话,使其变成一个完整的排比句。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灿烂盛开。16.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①活动一: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类似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示例:网名:柳暗花明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人们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网名:由来和含义:②活动二:电子阅读面面观小组研讨:在你看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请你代表小组准备发言提纲。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ACD正确;B、错。“了”应读“liǎo”。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义。ABC三项正确;D、“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词义。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3.【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D正确。C.有误,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D三项正确;C、错。陆游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平时要熟记学过的作家作品。5.【答案】B【解析】【分析】A项,“自近而远”错,应是“自远而近”;

B.正确;

C项,“阴阳割昏晓”是说泰山山南山北明暗不同,而不是说“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项,“由动景到静景”错,应是“由静景到动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BD三项正确;C、错。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怀才不遇的经历和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疏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来理解诗句的内涵。7.【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CD三项正确;B、错。“闻说鸡鸣见日升”的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以看到旭日升起。“鸡鸣见日升”仅仅是“闻说”而已。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做此类题目,看是否曲解愿意,张冠李戴;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8.【答案】D【解析】【分析】

ABC.正确。

D.有误,尾联并不是忧伤的笔调,也并非直抒胸臆;尾联表现的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没有表现“失意与孤独”。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9.【答案】A【解析】【分析】A项的意思是说,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孔子的意思是“看待富贵荣华有如浮云一样淡薄”。与此流行语中“浮云”的意思相符。故答案为:A【点评】一词多义的辨析,要生既要结合句子译文理解例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每一项的句子再进行翻译,深刻领会每一句的意义,最后进行辨析。10.【答案】(1)诗圣;杜少陵;杜工部(2)介甫;半山;北宋【解析】【分析】(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安”。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故答案为:⑴诗圣;杜少陵;杜工部⑵介甫;半山;北宋【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⑵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11.【答案】(1)陈子昂;伯玉;唐代(2)杜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圣;诗史(3)王安石;介甫;半山;北宋(4)陆游;务观;放翁;南宋(5)龚自珍;清代(6)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注意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故答案为:⑴陈子昂、伯玉、唐代⑵杜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诗圣、诗史⑶王安石、介甫、半山、北宋⑷陆游、务观、放翁、南宋⑸龚自珍、清代

⑹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点评】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12.【答案】(1)困难、挫折等。(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3)D【解析】【分析】(1)“浮云”本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本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比喻的是改革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这两句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3)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故选D。故答案为:⑴困难、挫折等。

⑵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⑶D【点评】⑴这道题考查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⑵本题考查探究诗句蕴含道理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13.【答案】(1)古代用来招纳贤才的地方(2)思“前”想“后”穿越时间的隧道,“天地悠悠”放眼空间的广远,因此而做到。(3)怀才不遇,孤寂苦闷【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化知识积累。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理解。这首诗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

(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把握。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故答案为:⑴古代用来招纳贤才的地方;

⑵思“前”想“后”穿越时间的隧道,“天地悠悠”放眼空间的广远,因此而做到。

⑶怀才不遇,孤寂苦闷。

【点评】⑴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3、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艺术的魅力。具体考查理解词语的丰富含义和作用。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参考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14.【答案】(1)愉悦感动赞叹赞赏答出一种即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民风淳朴或古风淳朴(必须是主谓短语)(2)原意:这里青山连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蜿蜒,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意思对即可)衍生义: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①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故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诗人是愉悦、感动和赞赏的;②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游山西村游山西村山间水畔的景色,这是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③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作者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这里“民风淳朴”(主谓短语),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④尾联写月上东山,诗人不舍地向村民告辞,设想重游之日,表达向往与赞叹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歌名句的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诗中的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故答案为:⑴1、愉悦感动赞叹赞赏答出一种即可2、山重水复疑无路3、柳暗花明又一村4、民风淳朴或古风淳朴(必须是主谓短语)⑵原意:这里青山连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蜿蜒,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意思对即可)衍生义:在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点评】⑴古诗鉴赏要注意:①抓住诗题;②抓住关键词句;③抓住意象特点;④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⑤注意诗歌表达的情感。

⑵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15.【答案】(1)示例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无私奉献示例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豪迈乐观(2)示例:《次北固山下》: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3)示例: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有的汹涌澎湃【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联。注意示例中前面为诗句,后面为作者及表现的精神特点,据此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分析作答。

⑵本题考查诗句的默写。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分析筛选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注意赏析时从表达方式、手法、感情等展开。

⑶本题考查补写。筛选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水、月等,结合“你能有”.句式展.开。故答案为:⑴示例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无私奉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