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时,用“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周而复始”来介绍某位思想家的思想。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周而复始”等词共同反映了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项正确;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孔子主张仁和礼,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属于老子的思想,不是墨子、孔子、韩非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排除ABD项。故选C项。2.下表所示为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鲜卑民族大事记(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时期大事拓跋推寅从大兴安岭、嫩江地区南迁到大泽拓跋诘汾在匈奴故地游牧拓跋力微迁居定襄之盛乐(位于今山西)拓跋珪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儿个政权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 B.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C.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期鲜卑民族从东北迁徙到山西,然后又灭掉其他北方政权,同时,又将北方的山东地区纳入统治区域,从而推动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经济重心还在北方,推动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北人大量南迁,排除C项;鲜卑族是游牧民族,未涉及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排除D项。故选A项。3.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等信息可知,唐代时期,虽然广大寒门子弟通过科举制进入权力阶层,但仍由士族为主导,说明这时期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而不是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排除A项;隋朝时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废除,排除B项;科举制可以促进阶层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4.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西夏)元昊倔强构逆,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然至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马端临意在说明,当时西夏()A.经济依赖性较强 B.国力日渐衰弱 C.军事战斗力强大 D.榷场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北宋、西夏对峙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可知西夏对辽和北宋经济上具有依赖性,若没有岁赐和互市“几不能以为国”,A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得知西夏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经济依赖性强大,这些不能证明西夏国力日渐衰落,排除B项;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可知西夏军事战斗力强大,但是从马端临的意图上看,军事力量的强大仅仅是为了突出西夏经济的依赖性强这个结论,排除C项;题干材料提到榷场贸易,却没有交易的具体情况,无法得出榷场贸易发达这个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译书达400余种,其中有将近、半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A.欧洲传教士引领中国科技发展 B.耶稣会士纷纷为传播科技而来华C.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 D.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表明当时耶稣会士从欧洲带来了大量书籍,将西方科学技术等成果带到中国,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但“引领”说法夸大,材料也未体现,排除A项;耶稣会士来华主要目的是传教,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但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A.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D.洋务运动违反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期(中国)。根据材料“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可知太平天国后期纲领《资政新篇》主张发展现代交通,而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顽固派却用风水龙脉之说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开采矿藏,这一对比说明《资政新篇》具有先进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顽固派官员反对洋务派修建铁路而不是改革渐趋保守,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7.1911年11月13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C.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D.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1年11月13日(中国)。据材料“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可知廷专制统治岌岌可危,C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北洋军阀在1911年尚未出现,排除B项;材料强调武昌起义使得粤督大恐,没有表明广东革命力量较为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8.表是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南通大生一厂资本额与利润状况表。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年份锭数资本额/两利润/两1912408001130000326985.2321913408001130000367691.9721914408001130000347573.7601915600002000000275649.933191660000200000062920.3161917600002000000796768.5301918600002000000638669.77519196000025000002644451.61519206000025000002077007.445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列强加快了对华资本输出C.提倡国货运动取得巨大成功 D.新文化运动具备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2年至19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一厂资本额与利润状况表”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放松对我国的侵略以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纺织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A项正确;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巨大成功”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9.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曾致信彭德怀强调:“今日我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这一指示()A.认可了国民党是正面防御战 B.否定了日军侵华力量强大C.基于对战局的客观准确认识 D.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主张进行游击战以及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这是基于他对当时敌强我弱的战局的准确认识,C项正确;材料指示基于对战局的客观准确认识,没有涉及毛泽东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毛泽东的主张正是基于他对日军侵略力量强大的认识,排除B项;材料中毛泽东的指示主要针对领导的军队抗战的战略战术问题,说明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0.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 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 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中国)。据重庆《新蜀报》与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的社论可知,全国人民希望重庆谈判能够给国家民族带来和平,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的主张及全国民众对主张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庆谈判的进程,排除C项;重庆谈判是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的一次谈判,并不是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的,排除D项。故选B项。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人士就占了14人。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人士约占1/3。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央人民政府中民主人士和各占一定比例,体现了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D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非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表所示是1960年、1965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表中的变化直接得益于()年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537.332.330.1A.“二五”计划期间的科技创新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C.中共中央对苏联模式的否定 D.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196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61年1月,中共中央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的困难局面,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在1965年取得了显著成效,D项正确;“二五”计划期间的科技创新并不能直接影响农轻重比例的调整,排除A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前提,不是直接原因,排除B项;中共中央关没有否定苏联模式,排除C项。故选D项。13.我国第一个连锁经营超市首先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1993年,国家鼓励把连锁经营作为一项流通体制改革:1995年,我国大型连锁经营的超市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反映出我国()A.政府始终扶持民营企业 B.沿海民营企业普遍崛起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和199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连锁经营的超市从出现到快速成长,反映了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态度和政策变化,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项正确;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沿海民营企业普遍崛起”说法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连锁经营超市的发展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未涉及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所示是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的变化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B.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发达国家C.我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D.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12年(中国)。根据图中数据可知,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蓬勃发展,A项正确;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超过发达国家,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未涉及农村脱贫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中共十九大强调,围绕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共十九大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正确;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排除A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排除B项;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3-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3.7%的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这可用于说明新时代中国()A.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3-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13-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都很高,并且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内容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A项正确;截至2021年,我国尚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B项;材料说明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无法说明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排除C项;材料主要呈现了我国的发展和贡献,并不能体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0至90年代,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李鸿章等一批封建官僚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共和制道路”,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1917年,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摘编自刘仓有《简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材料二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早期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原因及其意义。〖答案〗(1)特点:目的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内容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历程较为漫长、曲折;范围不断拓展。(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失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意义:推动了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答出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可知,目的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可知,内容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历程较为漫长、曲折;根据材料一“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可知,范围不断拓展。【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失败(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可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根据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的成立;根据材料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可知,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合作社运动方呈复兴之象。各省市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指导合作社工作,国民政府也于1934年颁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来进行规范。1928年,中国合作学社、中国合作运动协会等民间研究机构成立,从事合作事业的宣传、指导及调查研究等工作。同时,中外私人合作团体热心指导我国人民设立合作社。尽管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许多措施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社数和社员数年年有所增长,但合作社覆盖面仍然很小,并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其所起作用是很有限的。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的解放区大力推动合作社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人民生活,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摘编自张念瑜《民国时期合作社发展的得与失》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实践的不断丰富,农民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演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社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合作社的最大区别,也是中国农民合作社独具的特色。1995年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重新确定了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进一步修改了合作社原则,以指导世界合作社运动的发展。——摘编自田友《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及其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合作社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民合作社称谓演变的原因。〖答案〗(1)特点:呈复兴之势;南京国民政府指导且以法律加以规范;民间组织重要推动力量;根据地合作社运动发展迅速;整体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覆盖面很小;各地发展不平衡;作用极其有限。(2)原因:农村改革深化的推动;人们对合作化的认知不断加深;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世界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影响。〖解析〗【小问1】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根据材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合作社运动方呈复兴之象”可知,呈复兴之势;根据材料“各省市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指导合作社工作,国民政府也于1934年颁布《中华民国合作社法》来进行规范”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指导且以法律加以规范;根据材料“1928年,中国合作学社、中国合作运动协会等民间研究机构成立,从事合作事业的宣传、指导及调查研究等工作。同时,中外私人合作团体热心指导我国人民设立合作社”可知,民间组织是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材料“尽管南京国民政府采取许多措施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社数和社员数年年有所增长,但合作社覆盖面仍然很小,并且各地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其所起作用是很有限的”可知,根据地合作社运动发展迅速,整体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覆盖面很小,各地发展不平衡,作用极其有限。【小问2】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农民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与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同构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渠道”可知,农村改革深化的推动;根据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地实践的不断丰富,农民合作社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演变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下,农民合作社发展迅猛。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我国的农民合作社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合作社的最大区别,也是中国农民合作社独具的特色”可知,人们对合作化的认知不断加深,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1995年9月,国际合作社联盟重新确定了合作社的基本价值,进一步修改了合作社原则,以指导世界合作社运动的发展”可知,世界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威胁依然存在,但苏联已成为影响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毛泽东指出:“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要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以推迟世界战争的爆发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摘编自颜永琦《新中国“一条线”外交战略评析》材料二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方针(“一条线”外交战略),取得巨大成就。1973年,经毛泽东批准,中国从西方国家进口了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对提高中国现代化生产的技术水平,打破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的封锁局面有着重大作用。中国对外贸易也逐年发展,197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5.9亿美元。1973年猛增到109.8亿美元,1975年又上升为147.5亿美元。向来不甘落后的中国人民意识到了自己的贫穷与落后,发展国民经济、改变贫困面貌,就成了广大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为顺应人民这一意愿,周恩来总理在1975年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了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摘编自舒建国《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实践效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实施“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意义。〖答案〗(1)历史背景:苏联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中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答出两点即可)意义: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长期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内外条件。(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历史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中国)。根据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威胁依然存在,但苏联已成为影响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可知,苏联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根据材料“要建立一条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来打乱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部署,以推迟世界战争的爆发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可知,中国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发展。【小问2】成就: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包括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