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中道教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以《长恨歌》为例_第1页
白居易诗歌中道教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以《长恨歌》为例_第2页
白居易诗歌中道教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以《长恨歌》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诗歌中道教思想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以《长恨歌》为例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也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他广泛涉猎各种主题,其中以写景抒怀、描写宫廷生活为主,他的诗作更是反映了唐代封建社会的众多侧面。而白居易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道教思想,尤其是在他的《长恨歌》中,通过描写崇明殿和杨贵妃的生活,展现了道教的观念和理念,同时对《源氏物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以崇明殿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杨贵妃的宫廷生活,通过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首先,道教强调逍遥自在和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在诗歌中白居易刻画了杨贵妃崇明殿中的舞姿、妆容和华美的装饰,以突出她的美丽和神秘感。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形容杨贵妃的美貌犹如仙子,难以言喻。这种对杨贵妃的超脱描写,展现了道教追求超凡脱俗的思想。

其次,白居易在诗中多次提到了龙女,这是道教中的重要形象之一,象征着圣洁和神性。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清幽宫中记朱丝,日夜匀勾对黄金。素手青条纹,红妆白骨精,先月漏声弄。”这里的“红妆白骨精”一词暗示了杨贵妃尽管容貌艳丽如龙女,但终究会化为白骨。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看作是道教中对世俗欲望的抨击,暗示了名利和人世间的虚妄,突出了道教的世界观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此外,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还融入了道教中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白居易对道教观念的追求。首先是“无为而治”,白居易写道:“千万恨,恨极在天愿。天愿变成为红颜,人间多少。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通过诗句表达了天道的意愿和无可奈何的命运,主张顺天任命。这体现了道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其次是“天人合一”,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使我东飞欲妖泽,邪魔外道人间戏。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来眉捧开。”这里通过描述观景的人物与景物的融为一体,表达了一种超越人与自然界界限,和谐共生的道教观念。

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唐代封建社会的宫廷生活和杨贵妃的悲凉命运,更深入揭示了道教思想对于作品的影响。通过对崇明殿和杨贵妃形象的描绘,不仅凸显了道教主张追求超凡脱俗的理念,也反映了道教观念对于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通过《长恨歌》这一作品,白居易以道教的理念和观念赋予了作品以独特的意境和内涵,同时也对《源氏物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创了唐代诗歌新的创作方向。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描绘杨贵妃的悲凉命运的同时,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通过表达天道意愿和无可奈何的命运,他展现了道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同时,通过描写观景者与景物的融为一体,他传达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道教观念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意境和内涵。《长恨歌》对于唐代诗歌创作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