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阔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有关离别的诗句:……
……雨霖铃柳永雨霖铃柳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疏通字词,了解这首词的基本意思。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
。作者简介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提炼关键字把握感情基调伤离别
找诗眼
把握情感
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缠绵哀怨伤感低沉①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②骤雨:阵雨。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噎”。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⑨沉沉: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注释下一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①
,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留恋处④
,兰舟⑤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
,千里烟波,暮霭⑧沉沉⑨楚天阔⑩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②,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③,更与何人说?①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②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③风情:男女恋情。返回上阕:依依惜别
下阕:羁旅长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从中你可以读到哪些信息?不只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而且渲染一种悲苦凄凉的气氛,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情——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情——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真挚动人分析炼字念
念:承接上片内容,写出的是恋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彼此留恋挂念,不忍离去的心情。同时,又为下片写离别后的孤独及苦闷起到过渡作用。上下片的过渡衔接自然。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空阔楚天,与无边广漠相对的是一叶行舟和孤寂行人,此时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伤离别。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自我安慰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苦中来: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别更让人难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结:承上片念去去,写想象别后酒醒所见。这几句是想象的虚景,因情设景。虚构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与前面实写离别场景融为一体,更形象地抒发别情。表现作者分别后孤独、无助、迷茫的精神状态。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虚设”。“良辰好景虚设”为什么?寒蝉、长亭、骤雨
凄切悲凉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上片下片感情基调:凄凉哀婉词中描写的景物勾勒环境渲染气氛别后去向别后情景虚写实写雨霖铃柳永第二课时1、品味诗歌的语言。2、理解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为什么临近离别却无语?合作探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白描
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娑。这时是“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吴奇隆: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却不敢说出口
陈慧娴: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烟波暮霭天空
想象走了又走(一路上)水波渺茫,远处如烟雾笼罩。傍晚的云气沉沉空阔千里。紧扣上文的“无绪”,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以情带景,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浩淼沉沉空阔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的离愁。作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楚天,无边广漠之中,漂流着一叶行舟,行舟里面的孤寂行人,以及行人无比寂寥怅惘的内心。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此句借邈远之景,由一“念”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半虚半实,
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主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
愁意浓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触景生情)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自古逢秋悲寂寥(辛弃疾《书博山道中壁》)杜甫《登高》秋瑾刘禹锡《秋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借景抒情,用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自己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正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景象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不知所终,只能离爱人越行越远,可想而知词人的心情。
酒醒
愁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本首词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烟波暮霭楚天苍茫落寞杨柳晓风残月凄清孤寂借景抒情
景物特点缠绵哀怨伤感低沉寒蝉长亭骤雨凄切悲凉上阕:
离别难
写实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阕:相思苦写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永以清秋之萧瑟,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天衣无缝的境界。诗歌里的意象
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暮霭杨柳
酒风月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元卢挚《沉醉东风》:“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唐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长亭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常用意象之一。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李白《菩萨蛮》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骤雨结论:雨是“凄凉、愁苦”的象征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返回暮霭
是一种黄昏意象,柳永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返回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原料新兴市场开发考核试卷
- 花生成长生成课程
- 畜牧养殖技术培训体系建设与完善考核试卷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质量就业与经济发展
- 宴会活动策划书
- 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路径
- 苏教版第27课《水》教学讲义
- 2025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授权开发企业资源规划软件合同范本
- 2025授权调查合同模板
- 2022年12月18日浙江省(市)级机关面向基层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课件
- 剪力墙平法识图讲义(PPT格式105)
- 北京中考英语词汇表(1600词汇)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药剂科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
- 除草剂分类和使用方法
- 中远集团养老保险工作管理程序
- 留守儿童帮扶记录表
- 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