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练习(重庆)-31科学探究题③_第1页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练习(重庆)-31科学探究题③_第2页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练习(重庆)-31科学探究题③_第3页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练习(重庆)-31科学探究题③_第4页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练习(重庆)-31科学探究题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重庆专用)-31

科学探究题③

一、科学探究题

1.(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向盛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发生反应了吗?

【进行实验】

(1)甲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酸溶液,然后用滴管逐滴

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证明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II: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CaCl2

猜想二:CaCI2、Ca(OH)2

猜想三:CaCI2、HC1、Ca(OH)2

猜想四:o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O

【实验设计】

(3)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

过量_____溶液淀生成

猜想四正确

方案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

中加入________程式为_____

【反思与扩展】

(4)确认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后,要使烧杯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加入

过量的某种盐,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2023•重庆•模拟预测)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小组同学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当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由

此可以得出结论O做乙图所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丙图烧杯中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后,将甲、乙、丙中的物质均倒入洁净的废液缸,发现废液浑浊且呈红色。同学

们很好奇,于是接着进行了下列的拓展学习与探究。

【拓展问题】

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___________性。使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做出猪想】

猜想一:只有NazCCh

猜想二:只有NaoH

猜想三:NaOH⅛Ca(OH)2

猜想四:NaOHNa2CO3

猜想五:NaOH,Ca(OH)2Na2CO3

你认为以上猜想中,不合理的猜想除了猜想五外,还有。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验证猜想】

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溶液,观

察到,由此证明了猜想四成立。

3.(2023・重庆•模拟预测)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溶液是否

变质,展开探究活动。

【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钢溶液都呈中性。

【设计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试卷第2页,共21页

足量无色酚酎澄清氯化钙

实蛤结束后四支

试管中物质倒入

废缸中

【分析与结论】

(1)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

(2)实验C、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己经变质。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充分

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溶液中呈碱性的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CO3

猪想二:NaOH和NazCCh

猜想三:NaOH和Ca(OH)2

猜想四:NaOH,Ca(OH)2⅛Na2CO3

【理论分析】同学们分析后认为,猜想不合理。

【实验验证】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过量BaCb溶液。观察到猜想二成

立。

乙同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O

学Ba(OH)2溶液。

【实验反思】

(1)同学们分析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

(2)同学们分析认为,将乙同学实验方案中Ba(OH)2溶液换成下列(填字

母),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A.氯化钙溶液B.澄清石灰水C.硝酸钢溶液

4.(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定量的—JtEM

BaCb溶液的稀HCl

|7|6

∂6

同-Na4。3溶液同一NaKOj溶液

①②

(1)上述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他们将试管中废液全部倒入废液缸中,静置后发现底部有白色沉淀,他们

对废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废液中的溶质成分:

①NaC1;

②;

(S)NaClsNa2CO3i

④NaC1、HC1、Na2CO3;

(S)NaCKHCkBaCl2

【讨论分析】小明认为猜想④不合理,他的理由是;小亮认为猜想⑤也不合理,

他的理由是o

【设计实验】

操作步骤预计现象结论

猜想②正

将上述废液过滤,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

5.(2023・重庆•模拟预测)怀疑与反思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

烧,故其常用作灭火剂。但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疑问,是否可以用CCh扑灭一切

火灾呢?查阅资料后发现钠燃烧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他们决定探究C02与钠反

应的产物。

【查阅资料】

①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2、氏。等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NazO是白色固体,与H2。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杷(PdCL)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试卷第4页,共21页

【提出猜想】Cθ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o

【设计方案】

(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E中反应的化学方

打开a,关闭b,由长

①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程式为________

颈漏斗注入稀盐酸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D中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

产物中一定有

②开b,关闭a,点燃酒还附着黑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

精灯淀

【交流反思】

(2)装置C中应盛放的药品是;F装置的作用是。通

过此实验,同学们认识到(写一条即可)。

【继续探究】

(3)为了检验D中白烟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规象结论

①取少量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振荡,出现白色

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沉淀

D中白色固体是

无明显现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配

【实验结论】CO2和Na反应生成的物质为C、CO⅛Na2CO3.

6.(2023•重庆•模拟预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1)小伟将澄清石灰水加入集气瓶中,请你预测,当稀盐酸加入A装置后,将会观察到

的现象有一(填序号)。

A.锥形瓶A内产生大量气泡

B.集气瓶B内液面上升

C.集气瓶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小芸将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换成碳酸钠溶液,利用装置重新实验,她观察到B中

有气泡产生,最终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请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

式:o

(3)实验结束后,静置,小芸对B中溶液含有的溶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含NaCl

猜想二:含有NaCl和CaCl2

猜想三:含有NaCl和Na2CO3

猜想四:含有NaCl和HCl

其中,猜想不合理的是o

(4)为证明猜想,小松和小微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小松: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猜想三不成立

小微: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溶液无沉淀生成猜想二不成立

综合小松和小微的实验结果,猜想一成立。

7.(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

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与探究】

实验实验1实验2实验3

试卷第6页,共21页

适量的

稀H2SO4稀HiSCU

滴有—溶液的

实验操

NaOH溶液

Ba(No6溶液I

实验现

有气泡产生___________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生成物中有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拓展与应用】将实验1、2、3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后续实验及

现象如图:

(1)白色沉淀A是。

(2)无色溶液B的PH7,无色溶液B中除了含有酚酥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

是。

8.(2023•重庆•模拟预测)过氧化镁(Mgo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处理被地下

水污染的土壤,还可以用于配制牙膏,对牙齿有漂白和防过敏的作用。

(一)过氧化镁的性质

过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加热时会分解生成氧气和氧化镁;也不

溶于水,但在水中会逐渐分解放出氧气。

(1)过氧化镁易溶于稀盐酸,发生反应:MgO2+2HCI=MgCb+(补充化学方程式),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二)过氧化镁的制备

(2)煨烧:燃烧Mg2(OH)2CO3得到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转化:向所得固体中加双氧水充分搅拌,发生反应MgO+H2O2=Mgθ2+H2θ0

分离:得到产品。

(3)测定:在生产过程中过氧化镁中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杂质(其他杂质不考虑)。

如图是某小组进行过氧化镁样品纯度检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ABC

己知:a.Mno2不与稀盐酸反应;

高温

b.MgO+C—Mg+C0↑1,

实验前称取产品及二氧化锌共12g,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

慢滴入过量稀盐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对

锥形瓶中的剩余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g。

①样品完全反应后继续缓慢通N2的目的是0

②装置B的作用是(填序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③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6g,该产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为(计算结果精

确到0.1%)。

④经讨论,该小组又设计了下列三种方案,分别取5.0g产品进行实验,能确定Mgθ2

质量分数的是_(填序号)。

a.加热,使MgO2完全分解,测出剩余固体的质量

b.与足量炭粉在高温下充分反应,测出生成Mg的质量

c.先加足量稀盐酸,再加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测出Mg(OH)2质量

9.(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实验探究小组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实

验探究(如图甲)。

试卷第8页,共21页

温度也温度CC

0102030405060O102030405060

X溶满的质量gX溶液的质量g

甲乙T

(1)兴趣小组用PH探测仪测得烧杯内溶液PH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实验中胶头滴管所加

入的X溶液是。

(2)兴趣小组兴瑞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温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实验过程中保温良

好,热量散失忽略不计),则该中和反应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为确定A点对应

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3)【实验方案】

操作现象结论

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

从烧杯内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

—为一

滴酚酰溶液

【实验反思】

(4)下列方法或试剂也能验证出图丙中A点时溶液的溶质的是_(填序号)。

A.滴入适量FeCl3溶液B.通入二氧化碳

C.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和SO;个数比为2:1D.滴入适量的BaCb溶液

(5)实验小组其他同学也绘制了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丁)(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

热量散失忽略不计)。实验中各同学所测得的温度变化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10.(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

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实验拓展一实卷拓展二

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假设】假设1:假设盐酸挥发出的HeI使浑浊变澄清。假设2:CO2过量。

【设计实验】为检验并除去CCh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A、B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

则气体应从—(填“a”或"b")通入。请选择合适试剂依次注入装置C、D中,你的选择

是(填序号)。

A.AgNO3溶液,饱和NaHCo3溶液B.饱和NaHCo3溶液,AgN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经除杂处理的C02,沉淀完全溶解最终完全

澄清。

【得出结论】由于CO?过量,所以饱和石灰水先浑浊后澄清。

【实验拓展一】为了进一步探究原因,小华进行了实验拓展一。通过询问老师,老师告

诉小华IlI中为Ca(HCo3)2澄清溶液,则浑浊消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二】为了进一步探究Ca(HCo3)2澄清溶液,小华向其中滴加MgCL溶液后锥

形瓶中出现浑浊且有气泡放出。

(I)V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V中产生的气体是0

(2)IV中反应后的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

【查阅资料】Mg(OH)2>MgCO卜CaCo3均为不溶性白色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均能分解

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发生分解时的温度见下表。

不同物质分解时的温度表

物质Mg(OH)2MgCO3CaCC)3

试卷第10页,共21页

分解温度260℃540℃900℃

【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

称取实验拓展二中固体样品3.68g,控温加热至该温度下固体质量不再减小,测得剩余

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如下表。

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表

实验组序号①②③

温度/℃2805601000

剩余固体质量/g3.682.801.92

(1)根据表中第(填序号)组数据可判断样品中无Mg(OH)2。

⑵样品中MgCO3、CaCO3的质量比是。

11.(2023・重庆•模拟预测)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图所示)进行了如

下探究。

潮湿的空气

JJlJ—吸湿区

-----隔筛

集水区

【查阅资料】

a.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使用一段时间后,

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温度越低固体越多.

b.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化学性质与氯化钠相似,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c.氯化钙吸水后变成CaCl2∙6H2O晶体(没有吸水性),继续吸水,则会变为液体,加热晶

体或液体至260℃以上则重新变为氯化钙。

【知识应用1】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的结构。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I:氧化钙。猜想II:氢氧化钠。猜想II:氯化钙。

【知识应用2】从安全角度考虑,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性,所以否定了猜想H。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滴入紫色石蕊溶满

加适量5分别取

水搅拌少量溶液

硝酸银酸化的

硝酸银溶淹

白色颗粒无色溶液A白色沉淀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

(1)步骤②的现象是。

(2)步骤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钙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O10203040

溶解度/g59.965.074.5100116

(3)集水区“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o

(4)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12.(2023∙重庆•模拟预测)重庆外国语学校初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遇到了以下两

个实验探究,请和他们一起完成。

探究I:

在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蓝蓝同学提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

体中含有CO和CCh,她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并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请和她一

起完成。(假设每一步均是充分吸收)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实验探究】

(1)装置B所盛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若D中所盛固体是CU0,此时D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指出该实验方案中的一处设计缺陷:O

探究∏:

有一瓶NaOH溶液使用后忘记了盖瓶塞,并久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对其溶质成分进行

试卷第12页,共21页

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①:溶质为NaOH

猜想②:溶质为Na2CO3

猜想③:溶质为NaoH和Na2CO3

【实验初探究】

⑶请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示意图现象与结论反思评价

此方案得出的结论不

案酚醐溶液样品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猜想①成立

正确,理由是:_____O

方若产生白色沉淀即可证明猜想

案足量CaCI2溶液样品液①不成立,试管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再探究】

(4)取方案二中所得上层清液,滴加氯化铁溶液,若出现现象为时,即可证明猜想

③成立。

13,(2023•重庆大渡口•统考一模)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

学完成了下列实验:以下是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H2O2溶液H2O2溶液体温度Mno2的质收集氧气的反应所需的

序号浓度%积∕mL/℃'∣l∕g体积∕mL时间/s

①525200.31034.42

②1525200.31021.52

③1525350.31017.72

(1)为准确测定收集IOmL氧气所需的时间,实验时宜采用方法来收集氧气。

(2)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以知道,双氧水浓度越(填"大''或"小”),分解速

率越快。

(3)从实验(填实验序号)的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温度有关。通过对

比得到的结论,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通过的方法可以减小反

应速率。

(4)继续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编号IhO2溶液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待测数据(S)

实验1100.0MnO20.2t∣

实验2100.0CuOXt2

I.表中X的数值应是。

∏.若t∣t2(选填“>”、“<”或"="),则Mno2的催化效果优于CUO。

14.(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

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推测二:CaeL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填标号)

A.石蕊溶液B.AgNo3溶液C.锌粒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IOO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

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o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试卷第14页,共21页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I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

理IOo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IO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

固体_go(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lg∕cπ√)

15.(2023・重庆•模拟预测)2021年12月9日,我国“天宫课堂''第一课成功授课。兴趣

小组同学对其中的“泡腾片实验”很好奇,于是一起开展如下探究。

天宫课堂开课嗡

太空水球里放泡腾片

出现一片欢乐的小气泡

【查阅资料】

(1)维生素C(C6H8θ6)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等作用。某品牌维生

素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

(2)柠檬酸为食用酸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增强体内正常代谢,适当剂

量对人体无害。柠檬酸易溶于水,20℃时•,其2%水溶液的PH为2.1。

(3)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o

【提出问题】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同学甲认为产生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出易燃易

爆,CO—o

同学乙认为产生的气体也不可能含有N2,因为o

同学丙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0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试验】

实验编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装有

I有大量气泡产生

水的试管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

II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气体中不含

有复燃

澄清石灰水变浑

III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该气体中含有一

【解释与结论】

(4)同学丁认为由实验II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02,理由是。同学们经过讨

论,设计了更为严谨的实验,最终证明了该气体中不含氧气。

(5)请你尝试从微粒变化的角度说一说该气体产生的原因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维生素C泡腾片的保存注意事项是。

(7)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同学们对柠檬酸的用途也充满了兴趣,你觉得柠檬酸还可以

用来____

A.作碳酸饮料的添加剂B.做金属除锈剂C.清洗饮水机D.作锅炉除垢剂

16.(2023∙重庆•模拟预测)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

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

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o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ABCD

(I)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

中。

(2)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试卷第16页,共21页

(3)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4)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

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5)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o

④装置D的作用是。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100%(用

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填字母序号)。

A.节约能源B.操作简便C.保护环境

17.(2023・重庆.模拟预测)“双吸齐『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

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小鸣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

其标签如图所示。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讲行探究。

品名:504双吸剂

成分:铁粉、生石灰等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品名:504双吸剂

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b=3FeC12;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0、Ca(OH)2、CaCO3o

【实验探究】(I)下表是小鸣同学设计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用化学式表

达)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加

固体部分溶解,放

入足量的水,充分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出大量热

搅拌

②过滤,取滤液加固体中_______含有氢氧化钙(填“一定”、“不

溶液变红色

无色酚醐试液一定''或"一定不”)

固体逐渐消失,产

③取滤渣加入足

生大量无色气体,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

量稀盐酸

得到浅绿色溶液

④将操作③中产

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中

【实验反思】

(2)操作③中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我认为小鸣同学得出“固体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的。(填“正确”或"错

误”)

18.(2023•重庆•模拟预测)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

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

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I: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c)H和NazCOn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

验报告。

试卷第18页,共21页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白色沉淀产样品中含有碳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生酸钠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无色酚证明猜想∏成

SH式液;

【分析讨论】为了证明小明同学实验中滴加的Ba(NO3)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夜

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有(填字母)。

A、紫色石蕊B、Na2CO3C,K2SO4DʌFeCl3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5°C,IOlkPa下

进行,步骤如下:

氢钠溶液

ABC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的碳酸

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④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

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I)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2)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填“有”或“没有”):

(3)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在25°C,IOlkPa时二氧化碳的

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实验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的NaOH必须密封保存。

19.(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

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1实验2

NaoH溶液稀硫酸

[

实验操作

g-CuSCU溶液E-NaOH溶液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1)请写出实验1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入几滴酚酷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表明氢

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实验2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

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Ch溶于水)

IiL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

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02,然后向所得溶液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

反应。

20.(2023•重庆・模拟预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金属、酸、碱、盐的知识后,对金属

钠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研究主题:钠与水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及其产物的性质研

究。

试卷第20页,共21页

相关信息:

①钠贮存在煤油中

②2Na2O2+2CO2=2Na2CO,+O2

③2Na2O2+2Hq=4NaOH+O2T

④BaCL溶液pH=7

(1)实验一: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醐试液,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

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表面的外皮)投入烧杯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

成闪亮的小球且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呈红色。

①从实验现象可知,钠的物理性质有:A.固体;B.硬度小;C.密度比水小;

D.___________

②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酰外还含有(填化学式)。

③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某溶液至红色恰好消失(无其它现

象),所得溶液中溶质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则滴加的是(填化

学式)溶液。

(2)实验二:另取一小块钠(如实验一处理)放在石棉网上灼烧,金属钠燃烧并产生

黄色火焰,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NaaOz将淡黄色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段时间后变为白色

粉末。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白色粉末可能是:I.NaOHJI.Na2CO3"I∣.0

为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

加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白色

粉末是NaCO

②静止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无明显现23

溶液象

参考答案:

1.(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HCl+Ca(OH)2=CaC12+2H2θ

(2)CaCI2、HClHe1、Ca(OH)2之间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

(3)Na2CO3∕碳酸钠锌等比较活泼的金属Zn+2HCl=ZnC12+H2↑

(4)CaCo3+2HCl=CaeI2+H2O+CO2T

【详解】(1)甲同学取适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猷溶液,然后用滴

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发生

了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12+2H2Oo

(2)由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反应中可能盐酸有剩余,所以猜想四为:

CaeI2、HCU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HC1、Ca(OH)2之间能发生反应,

不能共存。

(3)方案一:由于猜想四正确,所以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是CaCl2、HCL取少量

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

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碳酸钠溶液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先有气

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锌与

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I=ZnCl2+H2↑o

(4)确认烧杯中溶质的成分后,要使烧杯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则应该加入物质将稀盐

酸除去,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I=CaCI2+H2O+CO2T。

2.(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小气球逐渐变大

Na2CO3+Ca(OH)1=2NaoH+CaCON

(2)碱猜想一有沉淀产生,且溶液仍然为红色

【详解】(1)做甲图所示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加到滴有无色酚ift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和

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

变为无色,由此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消失了,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填:氢氧

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乙图所示实验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变小,可以观察到小

气球逐渐变大,故填:小气球逐渐变大。

答案第1页,共16页

丙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观察到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I,故填:

Na2CO3+Ca(OH)^=2NaOH+CaCO,J。

(2)[拓展问题]

废液中的酚献呈红色,说明废液显碱性,故填:碱。

[做出猜想]

因为乙实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丙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

氧化钠,所以使废液缸中废液变成红色的物质,一定有氢氧化钠,则不合理的猜想除了猜想

五外,还有猜想一,故填:猜想一。

[验证猜想]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红色清液于试管中,加入

过量CaCl2溶液,观察到有沉淀产生,且溶液仍然为红色,证明了猜想四成立,故填:有沉

淀产生,且溶液仍然为红色。

3.CO2+2NaOH=Na2CO3+H2OB产生白色沉淀四产生白色沉

淀,反应后溶液仍为红色氢氧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

验产生干扰AC

【详解】分析原因: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O;

分析与结论:(1)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⅛⅛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达到

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

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则氢氧化

钠溶液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实验C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实验D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

答案第2页,共16页

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已经变质;

理论分析: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验证:结论为猜想二成立,故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根据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

层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钢溶液,氯化钢(氢氧化钢)均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

酸钢,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反应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能使无色酚酸试液变红,故溶液仍然为红色,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仍然为

红色;

实验反思:(1)氢氧化钢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顿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

酸钠,但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故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A、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反应后,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则猜想

二成立,符合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