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3讲仪器的组合与创新使用
[复习目标J1.了解同一仪器在不同组合中的用途及不同仪器组合的同一用途。2.了解仪器的
创新使用。
考点一一器多用与多器一用
■归纳整合
1.用途多变的广口瓶
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气体:可选用装置_______(填装置字母,下同),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应从
口进气;若收集氢气,则应从口进气;若瓶中装满饱和食盐水,从
口进气,可收集Cl2。
答案Abaa
⑵洗气除杂或干燥:可选装置,比如除去Ck中的少量HCl,则广口瓶中盛放
,应从口进气。
答案F饱和食盐水a
(3)装置E可用于贮存少量气体,若E中收集了少量H2,排出H2的方法是0
答案打开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馈水
(4)图中可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是,用作安全瓶的是或A,若用A作安全瓶,
则应从口进气;接在气体连续制备的实验装置中间,用于控制气流平稳的装置是
答案CDaB
(5)用于监控气体流速(如图F),广口瓶中盛有液体,从端通入气体,根据液体中产
生气泡的速率来监控通入气体的流速。
答案a
2.多用途的球形干燥管
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1)在整套实验装置的中间横放——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气流如
①干燥管内装有固体干燥剂,可用于干燥气体。无机实验中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碱石灰、无
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
②干燥管内盛有无水硫酸铜(填写试剂名称)时,可用于水蒸气的检验。
③可用于定量测定气体的质量。
(2)在整套实验装置的最后横放——“左吸右挡”:既可以吸收多余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又可以阻挡外界空气中的干扰气体(如Co2、水蒸气等)进入装置中。
3.实验仪器的“多器一用”
(1)可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2)可用于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长导管作用:球形冷凝管作
冷凝、导气用:冷凝回流
(3)可用于气体干燥或除杂的装置
■专项突破关键能力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瓶中盛有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E
B.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Ch
C.瓶中装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Ch
D.瓶中装满水,A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的体积
答案D
解析A项,NEh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E;B项,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时,应从A口进气;C项,NO2与H?O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H?难溶于水,从B
口通入H2,能将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H2的体积。
2.过氧化钙(Cao》是一种白色的固体,微溶于水,且不溶于乙醇、乙酸和碱性溶液,溶于酸。
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O2∙8H2OI+2NHt制备过氧化钙,装置如图所示。
J丫、拿3()%的HzOz溶液
具考溶液
鬟童羹卜冰水混合物
按要求回答问题。
(I)W的作用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仪器X的名称为,其作用是c
(3)温水浴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在实验中为什么采取冰水浴?
答案(1)制备NIhCa(OH)2+2NH4Cl=^=CaCI2+2NH3t+2H2O
(2)分液漏斗导气,并防止发生倒吸现象(3)为了防止H2O2分解
考点二实验中常见仪器或装置的创新设计
■归纳整合必备知识
1.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活塞
干
管
燥
烧
行
藉
玻
维
A.该装置中的干燥管可用于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B.简易的过滤装置,如净化天然水。
C.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其优点为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多种仪器的创新使用
(1)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
可
止水夹上
.卜
移
浓
动
的
硝
准
匿-©多孔隔板酸
Cu
甲丙
①已知有以下几种气体发生原理
a.CaCo3+2HCI=CaCI2+H2O+CO2↑
b.Na2CO3+2HCl=2NaCl+H2O+CO2t
C.2H2O2^≡2H2O+O2t
d.Zn+H2SO4=ZnSO4+H2t
可利用甲、乙装置来制备的气体发生原理有理(填字母)。
以甲为例叙述此类装置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原理:当需为反应发生时,打开止水夹,向长
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试剂而与多孔隔板上块状固体药品接触,反应开始;当需要停止反应时,
关闭止水夹,液体在气压作用下被压回到长颈漏斗内,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②对于丙装置,若想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操作是将CU丝插入浓硝酸中,若想停止反应,可
采取的操作是将CU丝上提,使之与浓硝酸分离。
(2)平衡气压装置
橡胶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在定量测量气体体积时还可以减小实验误
差,支管b也具备平衡气压的作用。
(3)防倒吸装置
①简述装置乙防倒吸的原理:HCl不溶于CCL,会从CCh层中逸出被水层吸收,导管口附近
气压不会减小,不会引起倒吸。
②能否用苯代替CCI4:查(填“能"或"否")o
(4)防堵塞安全装置
棉花团
棉花团
液封平衡式防堵式1防堵式U
①②③
(5)防污染安全装置
①实验室制取C1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装置。
②制取Co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③制取H2时,尾气处理可采用a、C装置。
■专项突破
1.草酸晶体(H2C2O4∙2H2O)IOO℃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C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
CO2O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
去)()
解析试管口向上倾斜,水倒流进试管,会使试管底炸裂,故A错误;加热固体来制取气体,
应选择试管,不能选择锥形瓶,故B错误;草酸熔点低,在分解之前就熔化,C装置熔化的
草酸会流到试管口,而酒精加热部位在试管底部,会使样品无法继续受热分解,故C错误;
该装置解决了受热过程中产生水以及样品熔化流动的这两个问题,草酸晶体100°C开始失水,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D正确。
2.已知Hel难溶于CCL,则如下图所示装置中,不适宜用于HCI气体尾气吸收的是()
答案B
3.用分液漏斗和烧杯可以组装成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图
所示。能用此装置制备的气体有(填字母)。
Lc
a.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b.用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制取O2
c.用二氧化镐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d.用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e)2
答案a
4.下图给出了干燥管的不同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甲所示的干燥管可作为气体干燥装置,下列组合中气体a和固体R均正确的是
(填字母)。
选项ABCD
气体
aNH3SO2C2H4Cl2
固体R碱石灰浓硫酸高镒酸钾碱石灰
(2)甲装置还可以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气体发生装置。例如,在常温下可用此装置来制备空气中
的某种单质气体,此时气体a为,固体R为。
(3)若按图乙来组装,可用NaOH浓溶液吸收Cl2,制“84”消毒液,此时干燥管的作用是
答案(I)A(2)CO2Na2O2(3)防止倒吸
解析(1)甲作为干燥装置,固体R必须能吸收水,且不与气体a发生反应。B中浓硫酸为液
体干燥剂;C中的高镒酸钾不仅不易吸收水,还与乙烯反应;D中的碱石灰虽然能吸收水,
但也能与Ck反应。(2)甲作为制气装置,要求反应原理是在常温下某气体与固体反应产生气
体,中学阶段熟悉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取氧气。
考点三气体体积的测定
■归纳整合
气体体积的测定既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二者体积值相等),也可直接测量
收集的气体体积。
测量气体体积的常用方法:
ABC
混合
驾
反
应
管
DEF
(1)直接测量法。如图A、B、C、D、E均是直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A装置测量前可先通过调整左右两管的高度使左管(有刻度)充满液体,且两管液面相平。
C装置则是直接将一种反应物置于倒置的漏斗中,另一反应物置于水槽中,二者反应产生的
气体可以直接测量。
D装置用于测量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或不被吸收)的气体的体积。读数时,球形容器和量气管
液面相平,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被反应管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解答该量气装置读数时的答题模板:
①将XXXX恢复至室温。
②调节义XX与XXX两端液面相平。
③视线与XXX在同一水平线上。
E装置直接测量固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注意应恢复至室温后,读取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一般适合滴加液体量比较少的气体体积的测量)。
(2)间接测量法。如F装置是通过测量气体排出的液体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
■专项突破
1.用镁带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来测定氢气的气体摩尔体积,所用的步骤有①冷却至室温;
②调节使水准管和量气管液面持平;③读数。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①②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因为生成气体的体积需要用排出的水的体积衡量,而镁带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前后量气管的温度不同,因此,反应后应先将待测体系恢复到室温,再将量气管上下移
动以调节量气管内的液面与水准管一致,此时量气管内气体压强也为大气压,读数才是正确
的;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②③。
2.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个仪器只能
使用一次,假设气体的体积可看作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气流从左到右):
⑴各种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是接、接、接、
接(用小写字母表示)。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其先后顺序是(填
序号)。
①待仪器B中的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为Va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得质量为机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的多
孔塑料板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装置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这个活塞,
这时A中共放入水VbmL。
(3)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出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
(4)若试管B的温度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出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定镁的相对原子
质量数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装置后,经讨论认为结果会有误差,于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O
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mL、V2mLo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mL。
答案(l)ahgbcfed
____22.4X1OOOw,ʃ,
(2)③②④①(3)—LfT—(4)偏小
Va-Vb
(5)①平衡气压,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可以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Vl
-Vi
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及各装置的特点分析可知:利用装置A中的水压将E中稀盐酸压至B
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将D中的水排入C中测量其体积,所以连接顺序为
(3)由题意知:
Mg〜H2
M22.4L
-3
M(Va-Vb)XIOL
22.4X1OoO机
所以M=
Va-⅛^
(4)由于试管B未冷却至室温,会导致匕变大,所以使Mg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小。
答题规范(7)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
(2)气密性检查的答题规范
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可按如下文字进行答题:
①装置形成封闭体系f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一描述现象一得出结论。
②微热法检查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③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
④答题时易忽略的关键性的文字叙述:
a.将导管末端浸入水中;
b.关闭或者开启某些气体通道的活塞或弹簧夹;
C.加水至“将长颈漏斗下口浸没”。
L规范精练
I.观察下面a〜f六种装置,补充完整检查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
(1)微热法:如图a。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导管口,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后
导管内,证明装置不漏气。
(2)液差法:如图b、c。连接好仪器,b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
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证明装置不漏气。C中
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__________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_______________,证明
装置不漏气。
(3)滴液法:如图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水在下端
形成一段水柱,如果,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4)抽气(吹气)法:如图e、f。e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
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
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_______,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
,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
答案(1)产生气泡形成一段水柱
(2)高于液面位置保持不变高于位置保持不变(3)一段时间后,水柱的水位不会下降
(4)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升保持稳定
2.为了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1)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验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查装
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
(2)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b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查其
气密性是否良好,该同学的方案可行吗?(填“可行”或“不可行”),并解释原因:
答案(1)将e导管下端管口浸入盛水的烧杯中,关闭b的活塞,打开a处止水夹,微热d,
若e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又有一段水柱上升,证明气密性良好(2)不可行无
论气密性是否良好,b中的液体均能顺利滴下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1.(2022∙湖北,6)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或现象错误的是()
红色-三三-浅红色
食盐水
().1mol∙L^,().1mol∙L^l浸泡过'
的铁钉
Na2CO3NaHCO3
溶液溶液
A.滴入酚献溶液B.吸氧腐蚀
玻璃表
面皿
C.钠的燃烧D.石蜡油的热分解
答案C
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会因水解而使溶液显碱性,碳酸钠的碱性强于碳酸氢钠,滴入酚
酿溶液后,碳酸钠溶液呈红色,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A正确;食盐水为中性,铁钉发生
吸氧腐蚀,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B正确:钠燃烧温度在400℃以上,
玻璃表面皿不耐高温,故钠燃烧通常用培蜗或者燃烧匙,C错误。
2.(2020・江苏,5)实验室以CaCo3为原料,制备CO?并获得CaCI2∙6H2O晶体。下列图示装
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0
B.收集CO,
D.制得CaCI2∙6HQ
答案D
解析A对,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可制备CO2,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装置也正确;B对,
CO2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对,分离固体与液体,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D错,CaCL∙6HzO晶体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制得,采用蒸发结晶法易
导致CaCI2∙6H2O失去结晶水。
3.(2021.天津,15)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制备再用Ch氧化C2H5OH,
并检验氧化产物。
I.制备。2
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发生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3%H2O2
(甲)(乙)(丙)
(1)甲装置中主要仪器的名称为。
(2)乙装置中,用粘合剂将MnO2制成团,放在多孔塑料片上,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后打
开活塞K”经长颈漏斗向试管中缓慢加入3%H2O2溶液至____________。欲使反应停止,关
闭活塞K1即可,此时装置中的现象是。
(3)丙装置可用于制备较多02,催化剂伯丝可上下移动。制备过程中如果体系内压强过大,安
全管中的现象是,此时可以将粕丝抽离H2O2溶液,还可以采取的
安全措施是。
(4)丙装置的特点是(填序号)o
a.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b.可通过调节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来控制反应的速率
C.与乙装置相比,产物中的02含量高、杂质种类少
∏.氧化C2H5OH
该小组同学设计的氧化C2H5OH的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省略)
(5)在图中方框内补全干燥装置和干燥剂。
IΠ.检验产物
(6)为检验上述实验收集到的产物,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序号检验试剂和反应条件现象结论
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产物含有乙醛
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产物含有乙醛
微红色含酚醐的NaOH溶液微红色褪去产物可能含有乙酸
实验①〜③中的结论不合理的是(填序号),原因是
答案(1)分液漏斗、锥形瓶
(2)刚好没过MnO2固体试管内的H2O2溶液被压入长颈漏斗中,与Mno2分离
(3)液面上升打开弹簧夹K2(4)ab
(5)浓硫酸
(6)①乙醇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解析用双氧水和催化剂制取氧气。制得•的氧气经干燥后进入盛有乙醇的圆底烧瓶中,和热
的乙醇一起进入硬质玻璃管中,在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生成
的乙醛进入试管中,被冷凝收集。(4)催化剂钠丝可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制备反应的开始和结
束,a正确;催化剂与液体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正确;丙装置用圆底烧瓶盛装
H2O2溶液,与乙装置相比,可用于制备较多02,但产物中的02含量和杂质种类和乙中没有
区别,C错误。(5)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以可以用一个洗气瓶,里面盛装浓硫酸干燥氧
聚/硫
气,如图W酸。(6)实验①不合理,因为乙醇有挥发性,会混入生成的乙醛中,乙醇也
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课时精练
1.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
功能的装置。下列装置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答案B
解析A项,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错误;B项,该装置可作为防倒吸安全瓶,因为进气
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广口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
从而防止倒吸,正确;C项,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瓶中的两气体在瓶中充分混合,错误;
D项,该装置是洗气装置,错误。
2.按如图装置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P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
能是()
A.∏2和Fe2O3
B.CO和CUo
C.H2^lNa2CO3
D.CONa2CO3
答案B
解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气体与Y反应后的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结合示意图分析
得出B项符合题意。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乙装置:橡胶管的作用是使盐酸顺利流下
C.丙装置:不能用来测定NH3的体积
D.丁装置:从①口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答案C
解析植物油能隔离氨气与水,可以将水排出,可以测定氨气的体积,C错误;导管长进短
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从①口进气,
可收集二氧化碳,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D正确。
4.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吸收易溶于碱B.测定NaOH溶液
溶液的气体浓度
L可上下抽FeCL
动的铜丝溶液
水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D.制取无水FeCb
答案A
解析该装置可用于吸收易溶于碱溶液的气体,并可防倒吸,A项正确:酸碱中和滴定需用
酸碱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且NaoH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放,B项错误;No2易溶于水且
与水反应生成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C项错误;蒸干溶液不能使用母用,且FeCl2
在加热条件下水解生成Fe(OH)2,且Fe?+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蒸发灼烧最后得到Fe2O3,
不能得到无水FeCI2,D项错误。
5.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乙
乙酸、乙醇、
浓硫酸
当,饱和碳酸
于钠溶液
0.2mol-L"1mol∙L^'
“SO力容液NaOH溶液
丙T
A.用甲装置制备并收集NH3
B.用乙装置进行NE的喷泉实验
C.用丙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D.用丁装置制取氢氧化亚铁
答案A
解析氯化铁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但在试管口两者会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此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氨气极易溶于水,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出,烧瓶中压强急速减小,
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到烧瓶中形成喷泉,能达到实脸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乙酸
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因此丙装置能
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故C不符合题意:先打开止水夹K,产生的氢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右
边抽滤瓶中收集到的氨气纯净后,夹紧止水夹,左边压强增大,液体会压入到右边反应生成
氢氧化亚铁,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6.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COI-
氢2
CO何
化
2钠
溶
石灰水7⅞⅛液
A.除去杂质气体CO?
0湿润红色
Fe绒丝
石蕊试纸
—a
锐气和氢气
加热
C.模拟工业制备并检验氨气D.吸收HCI制盐酸
答案C
解析A项,除杂质时应从长管进气且应用NaoH等强碱性溶液;D项,会产生倒吸现象。
7.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已知浓度的
NaoH溶液
甲乙
JΓ^1
」盐-
Zn-运六建桥上金孑号-CU
CUSO,溶液ZnSO,溶液
丙T
A.用甲装置进行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硫酸
B.用乙装置收集NCh气体
C.用丙装置制备气体并对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用丁装置构成铜锌原电池
答案C
解析NaOH溶液应该装在碱式滴定管中,故A错误;NO2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则应从长
导管进气,故B错误;橡胶管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对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测
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丁装置中Zn电极直接与硫酸铜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
锌电极区应为硫酸锌溶液,铜电极区应为硫酸铜溶液,故D错误。
8.用如图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中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可顺利滴入蒸储烧瓶
B.装置②可实现制取CO2实验中“即关即止,即开即用”的作用
C.利用装置③制取SO2,并验证其还原性
D.利用装置④验证KHCo3和K2CO3的热稳定性,X中应放的物质是K2CO3
答案D
解析装置①中橡胶管能使烧瓶内压强与分液漏斗上部的压强相等,从而使液体顺利滴下,
故A不符合题意:装置②关闭止水夹时,产生的CCh将盐酸压入左侧,大理石与盐酸分离,
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时,CO2气体排出,压强减小,盐酸又流回右侧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
故B不符合题意;装置③大试管中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Ch气体,若小试管中酸性KMno4
溶液褪色,则证明SCh具有还原性,故C不符合题意;装置④中KHCo3受热不稳定,X中
应放的物质是KHCo3,故D符合题意。
9.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探
究S02与Bacb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I2溶液中接近洗气瓶底部的位置,保证气体与Ba?+充分接
触
C.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D.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e)H固体
答案D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SO2与BaCI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的条件,根据“强酸制弱
酸”原理,若两种物质直接混合,不能得到BaSO3沉淀,若溶液显碱性,SCh转化为SoF,
则可得到BaSe)3沉淀。因为装置甲和乙都产生气体,会使试剂瓶内的压强增大,玻璃管的作
用是使试剂瓶内的压强保持和外界压强相等,A错误;若装置乙产生NH3,NH3极易溶于水,
直接插入溶液中易引起倒吸,B错误;若装置乙产生氧化性气体,可将SoF氧化为SOΓ,C
错误;装置乙中装入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产生NH3,可使SCh与BaCI2反应生成BaSO3,
D正确。
1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kNO2、NO等
C.装置③中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答案B
解析装置①中HCl易溶于水,滴入水后气球膨胀,A项正确;装置②中,左边长导管进气,
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l2、HCkNo2等,右边短导管进气,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如H2、NH3等,但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不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
四氯化碳在下层,氨气或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可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氨气的密度比
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用碱石灰干燥,且多余的氨气可通过倒扣的漏斗用水
吸收,D项正确。
11.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接收石油分储实验中所得的储分
B.用乙装置测量H2O2的分解速率
C.用丙装置制取并观察Fe(OH)2沉淀
D.用丁装置测量用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得Cl2的体积
答案D
解析甲装置为密闭装置,蒸馆时气体压强增大,可能引起爆炸等事故,故A错误;用乙装
置进行实脸时,反应产生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B错误;丙装置无法使生成的硫酸
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沉淀,故C错误;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
的溶解度小,丁装置可以根据排出液体的量测量生成氯,气的体积,故D正确。
12.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②③间添加吸收HCI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安全培训模板下载课件
- 我和班有个约定+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健康瑜伽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供热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琼山中学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 涉税从业人员管理办法
- 电网基建现场管理办法
- 綦江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 管理助学资金管理办法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9月份联合考试 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煤矿干部考核管理办法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1-6单元教材分析
- 2025年国家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三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孕期产检的课件
- 奶茶设备知识培训课件
- 食品添加剂与调味品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
- 大型展会现场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