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和
操作指导书编制案例
吉林电科院杜好阳2016.102024/3/32
内容提要
1、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要求2、工艺规程的编制
3、操作指导书的编制
4、操作指导书编制案例
2024/3/33一、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要求
按照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要求,检测单位应制定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1、工艺规程
1.1定义:工艺规程,是指导检测的技术文件。一个同样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规程来检测,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规程在给定的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工艺规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指导生产,这个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1.2作用:工艺规程是组成技术文件的主要部分,是工艺装备、材料定额、工时定额设计与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直接指导检测的技术法规,它对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消耗有直接关系。工艺规程编制的质量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3、编制原则(1)、所编制的工艺规程必须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达到相关法规、标准各项技术要求。(2)、工艺过程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3)、尽量降低检测成本。(4)、注意减轻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安全。1.4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按照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要求》标准4.3.2.2条规定;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本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应按本部分和NB/T47013.2~NB/T4701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过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编制工艺规程的依据中相关因素(类似焊接工艺评定中的重要变量)2、操作指导书2.1、定义:
操作指导书是指为保证检测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a)确定检测人员;b)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准备;c)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的检查;d)安全防护的准备;e)检测对象的准备;f)检测操作;g)检测设备复核(有要求时);h)检测结果的评定;i)填写检测记录;2.2、操作指导书的作用
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2.3、基本要求·内容应满足:Where:即在哪里使用此作业指导书;Who:什么样的人使用该作业指导书;What:此项作业的名称及内容是什么;Why: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干什么;when:何时做How:如何按步骤完成作业。按照“最好,最实际”原则,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2.4、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的要求
应根据工艺规程并结合检测对象的具体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的内容应完整、明确和具体;操作指导书的首次应用时应进行工艺验证,验证可采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或直接在检测对象上进行。二、工艺规程的编制1、工艺规程内容:按照NB/T47013.1标准规定,无损检测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艺规程版本号;b)适用范围;c)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d)检测人员资格要求;e)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f)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g)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h)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i)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j)检测记录的要求;k)检测报告的要求;l)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人;m)编制日期。
2、工艺规程编制的具体要求2.1、工艺规程版本号
按照检测机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对工艺规程进行编号,并含有版本号。版本号是为了明示有效性。2.2、适用范围要根据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确定。不同的检测方法。相关因素不同;如渗透检测相关因素:7项
a)被检工件的类型、规格等(如焊接接头、小工件批量)b)依据的法规、标准
c)检测设备和器材d)工艺方法e)检测技术要求(灵敏度要求、技术等级)f)工艺试验报告(如PT非标准温度试验验证)
g)缺陷质量分级
由此可见工艺规程与过去的通用工艺规程不同、应根据相关因素的要求对不同的方法、不同类别的检测对象编制若干项工艺规程。2.3、编制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2.4检测人员资格要求
资格、数量、职责2.5、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
注重检测设备和器材的适用性和完好状态。2.6、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2.7、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
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检测时机;
根据检测方法确定表面准备要求;
规定检测部位和检测结果标记
根据检测对象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确定后处理要求。2.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评定检测结果和质量分级。如RT的Ⅱ级、Ⅲ;UT的I级、Ⅱ级;MT、PT的I级合格等.2.9检测记录的要求及检测报告的要求;按照各检测方法标准的规定内容2.10、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人;
无损检测工艺规范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工艺规程采用三级签字:编制Ⅲ级,审核Ⅲ级,批准为技术负责人。2.11、编制日期。三、操作指导书的编制
1、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操作指导书编号;
b)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
c)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d)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
e)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机和性能指标;f)检测工艺参数;
g)检测程序;
h)检测示意图;
i)数据记录的规定;j)编制者(级别)和审核者(级别)k)编制日期。
2、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具体要求2.1、操作指导书编号;(XXXXXX-XXXX)
2.2、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
(XXXXXX-XXXX)
2.3、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NB.T47013.4/5检测时机:满足规范、标准规定;如焊后、焊后24小时、焊后36小时等。如除非另有规定,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紧固件和锻件的MT、PT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检测比例-XX%或100%合格级别-I级等检测前的表面准备-根据标准要求,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规定。检测技术等级-A\B\C3、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内容
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以及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
a)
渗透检测剂;b)表面准备c)渗透剂施加方法;d)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方法;e)亲水或亲油乳化剂浓度、在浸泡槽内的留时间和亲水乳化剂的搅动时间;f)
喷淋操作时的亲水乳化剂浓度;g)
施加显像剂的方法;
h)
两步骤间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周期和干燥手段;i)
最小光强度要求;
j)
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k)
人员的要求l)
被检材料,形状、尺寸和检验的范围m)
检验后的清洗技术4、NB/T47013.5对渗透操作指导书编制
对检测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
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本课件第三章第2节),还应满足如下要求:4.1、渗透检测剂;4.1.1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要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4.1.2对于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4.2、表面准备a)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b)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得影响检验结果。c)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4.3、渗透剂施加方法;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具体施加方法如下:a)喷涂:可用静电喷涂装置、喷罐及低压泵等进行。b)刷涂:可用刷子、棉纱或布等进行。c)浇涂:将渗透剂直接浇在工件被检面上。d)浸涂:把整个工件浸泡在渗透剂中。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渗透剂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应该在5℃~50℃的温度范围,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在5℃~1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0min或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
4.4、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方法;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去除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去除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用荧光渗透剂时,可在紫外灯照射下边观察边去除。4.4.1水洗型和后乳化型渗透剂(乳化后)均可用水去除。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以30°为宜,水温为10℃~40℃,如无特殊规定,冲洗装置喷嘴处的水压应不超过0.34MPa。在无冲洗装置时,可采用干净不脱毛的抹布蘸水依次擦洗。乳化剂可采用浸渍、浇涂和喷洒(亲水型)等方法施加于工件被检表面,不允许采用刷涂法。乳化时间取决于乳化剂和渗透剂的性能及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般应按生产厂的使用说明书和试验选取。。4.4.2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去除。除特别难清洗的地方外,一般应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4.4.3亲水或亲油乳化剂浓度、在浸泡槽内的留时间和亲水乳化剂的搅动时间;4.5干燥处理4.5.1施加干式显像剂、溶剂悬浮显像剂时,检测面应在施加前进行干燥,施加水湿式显像剂(水溶解、水悬浮显像剂)时,检测面应在施加后进行干燥处理。4.5.2采用自显像应在水清洗后进行干燥。4.5.3一般可用热风进行干燥或进行自然干燥。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当采用溶剂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4.5.4干燥时间通常为5min~10min。4.6、施加显像剂的方法;4.6.1使用干式显像剂时,须先经干燥处理,再用适当方法将显像剂均匀地喷洒在整个被检表面上,并保持一段时间。多余的显像剂通过轻敲或轻气流清除方式去除。4.6.2使用水湿式显像剂时,在被检面经过清洗处理后,可直接将显像剂喷洒或涂刷到被检面上或将工件浸入到显像剂中,然后再迅速排除多余显像剂,并进行干燥处理。4.6.3使用溶剂悬浮显像剂时,在被检面经干燥处理后,将显像剂喷洒或刷涂到被检面上,然后进行自然干燥或用暖风(30℃~50℃)吹干。4.6.4采用自显像时,停留时间最短10min,最长2h。4.6.5悬浮式显像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施加。
4.6.6喷涂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mm~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4.6.7禁止在被检面上倾倒湿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渗入缺陷内的渗透剂。4.6.8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应不小于10min,且不大于60min。4.7 最小光强度要求;4.7.1着色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白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面处白光照度应大于等于1000lx;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照度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500lx。4.7.2荧光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暗室或暗处进行,暗室或暗处白光照度应不大于20lx。检测人员进入暗区,至少经过5min的黑暗适应后,才能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检测人员不能戴对检测有影响的眼镜或滤光镜。4.8、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4.8.1概述当渗透检测不可能在5℃~50℃温度范围内进行时,应对检测方法作出鉴定。通常使用铝合金试块进行。4.8.2鉴定方法4.8.2.1温度低于5℃条件下渗透检测方法的鉴定在试块和所有使用材料都降到预定温度后,将拟采用的低温检测方法用于B区。在A区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比较A、B两区的裂纹显示迹痕。如果显示迹痕基本上相同,则可以认为准备采用的方法经过鉴定是可行的。4.8.2.2温度高于50℃条件下渗透检测方法的鉴定如果拟采用的检测温度高于50℃,则需将试块B加温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在这一温度,将拟采用的检测方法用于B区。在A区用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比较A、B两区的裂纹显示迹痕。如果显示迹痕基本上相同,则可以认为准备采用的方法是经过鉴定可行的。4.9缺陷显示记录可用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记录,同时标示于草图上:a)照相;b)录像;c)可剥性塑料薄膜等。5.10后清洗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对以后使用或对材料有害的残留物。5、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完整内容根据NB/T47013.1和NB/T47013.5两部分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渗透操作指导书应具备的内容如下:5.1渗透操作指导书编号5.2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
5.3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工件温度,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
5.4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合格级别、检测时机、检测比例检测技术等级、工艺性能检查
检测方法5.5、渗透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渗透剂性能要求。
灵敏度试块
、工艺性能检查
黑光灯5.6检测程序、技术参数渗透检测操作的基本步骤及技术参数:a)预处理;b)施加渗透剂;c)去除多余的渗透剂;d)干燥处理;e)施加显像剂;f)观察及评定;g)后处理5.7、数据及记录规定5.8、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5.9、检测示意图5.10、人员签字、级别、日期要求2024/3/331四、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案例一、某在用10立方米储罐,设备编号R203,Ⅱ类容器,工作压力2.0MPa,盛装腐蚀性介质。壳体材质为16MnR+304L复合钢板,直径Φ1800mm,板厚18+3mm,内表面有垢状物。要求检测所有焊接接头内表面缺陷。
A1
B1B2 B3
复板请编制该储罐焊接接头内表面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检测温度条件15℃。执行标准NB/T47013.5-2015Ⅰ级合格。2024/3/332
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
操作指导书编号:CZZDS-PT001-2016工艺规程编号:GYGC-PT01-2016
工件信息工件名称储罐规格
Ф1800×(18+3)工件编号R203材料牌号16MnR+304L
设备类别Ⅱ类容器工件温度15℃检测部位内表面焊接接头热处理状态/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Ⅱc-d
执行标准NB/T47013.5-2015
合格级别I级技术等级C检测比例100%检测时机焊后设备器材
渗透剂
DBT-5清洗剂DBT-5
乳化剂/显像剂
DBT-5黑光灯型号/试块B型工艺性能检查用B型试块按工艺要求进行,第3点显示清晰(1.6~2.4mm)。检测剂质量控制要求检测剂中氯、氟元素含量的质量比不得超过1%2024/3/333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检测示意图略
工序号工序名称操作要求及主要工作参数
注意事项1表面准备酸洗或用不锈钢丝刷刷除,范围为焊缝及两侧各25mm
不能破坏工件表面2预清洗用清洗剂将受检面冲洗干净也可用清水冲洗3干燥自然干燥或热空气吹干检测面应彻底干燥4渗透采用喷涂式施加渗透剂,时间应不少于10min保证覆盖检测面和渗透剂在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2024/3/334工序号工序名称
操作要求及主要工作参数
注意事项5去除先用不脱毛的布或纸擦拭,大部分多余渗透剂去除后,再用喷有去除剂的布或纸擦拭,擦拭时应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往复擦拭。
防止表面过度的清洗,或清洗不足6干燥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干燥时间为5~10分钟在满足干燥效果的前提下时间尽量短7显像将显像剂均匀地喷洒在整个被检表面上,并保持不少于10min。显像剂层应薄而均匀8观察显像剂施加干燥后进行观察,受检面的可见光照度应≥1000LX,必要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观察。当显示开始形成时连续进行观察。
工序号工序名称
操作要求及主要工作参数
注意事项9评定验收根据缺陷显示尺寸及性质按NB/T47013.5-2015进行等级评定,Ⅰ级合格。10后处理用湿布擦除或水冲洗
11缺陷记录方法草图上+照相;缺陷位置、缺陷尺寸、形状。编制:XXX级别:PTⅡ级日期:XXXX年XX月XX日审核:XXX级别:PTⅡ级(责任师)日期:XXXX年XX月XX日2024/3/336二、在用废氯吸收塔开罐检验。设备编号T301,设计压力为0.11MPa,设计温度为110℃,设备主体材料为钛复合板:16MnR+TA2(δ=12+3㎜)。介质为氯气,工件温度3℃,Ⅱ类容器,设备的示意图见图1。检验要求内表面100%PT.执行标准NB/T47013.5-2015,Ⅰ级合格;选用ZL-67型(高灵敏度)渗透液,ZP-9F型(同ZL-67型配套)显像剂,采用水洗型荧光法检测,溶剂悬浮显像剂。请编制操作指导书。2024/3/337
渗透检测操作指导书
操作指导书编号:CZZDS-PT002-2016工艺规程编号:GYGC-PT02-2016
工件信息工件名称废氯吸收塔规格
Ф1200×(12+3工件编号T301材料牌号16MnR+TA2
设备类别Ⅱ类容器工件温度3℃检测部位内表面热处理状态/技术要求检测方法
ⅠA-d
执行标准NB/T47013.5-2015
合格级别I级技术等级C检测比例100%检测时机/设备器材
渗透剂
ZL-67清洗剂水
乳化剂/显像剂
Z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诗词诵读(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 汽车涂装安全课件
- 肌无力患者呼吸治疗流程
- 社区流感防控方案
- 急诊科创伤患者疾病监测方法训练
- 结核病病原体鉴定技术分享
- 如何评估压疮的危险人群
- 先天性耳聋干预方案
- 癫痫监测与管理策略
- 病理科病理报告详解与临床应用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2025赤峰翁牛特旗公立医院招聘29名员额备案制工作人员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 2025年全国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200题)附答案
- 国开2025年《行政领导学》形考作业1-4答案
- 【MOOC答案】《中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慕课章节作业网课答案
- 中小学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测评细则量化评分表
- NB-T 10560-2021 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监督规程
- GB/T 3478.1-1995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模数基本齿廓公差
- GB/T 31838.3-2019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和电阻特性第3部分:电阻特性(DC方法)表面电阻和表面电阻率
- (完整版)安全评价、预评价验收评价标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