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酙四首(其一)》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1页
《月下独酙四首(其一)》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2页
《月下独酙四首(其一)》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3页
《月下独酙四首(其一)》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4页
《月下独酙四首(其一)》课件(江苏省县级优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江苏省《考试说明》要求古代诗文阅读之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高考要求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还有: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等。学习目标1、能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明确其表达效果。2、能够准确找出古诗词句中所用修辞手法,并总结规范答题步骤。(重点)3、能够运用规范答题步骤,较准确地解答古诗词鉴赏修辞手法题目。(难点)检测反馈(2分钟)指出下列诗句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明效果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②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比喻比拟夸张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长歌行》)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借代反问双关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含蓄委婉、趣味性强1、比喻: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使所表达的事物,形象而生动3、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4、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5、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6、双关:含蓄委婉、趣味性强修辞手法的效果

例题展示(8分钟)

清溪行(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本诗颈联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①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②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③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指出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总结答题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哪种修辞手法。②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使用的这种修辞手法。③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或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①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③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练习巩固(10分钟)酒泉子【宋】孙光宪

空碛①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②

,陇云愁。香貂③旧制戎衣窄,胡霜千里白。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注】①空碛:空旷的大沙漠。②去去:走了一程又一程。③香貂:贵重貂皮做的战袍。“陇云愁”是什么意思?请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说明。

答:①运用拟人的手法。②这里说“云愁”实际说的是人愁,赋予陇云愁绪。③由此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南海旅次(唐·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①尾联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②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作者处于抑止状态的归心,而春风则被赋予了春风人的特色,会催开百花。作者每到春天都会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难以遏制。类题训练(8分钟)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4分)①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②用“烟尘”代指边境战事,说明战争很紧张。

③战争场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金】赵秉文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1.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2.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拓展练习(7分钟)1、答:“山月皎如烛”,①运用比喻。②将月亮比作蜡烛。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①运用拟人。②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③写出了环境的凄冷。2、答:同:孤独。

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

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当堂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