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共三子目,讲述共和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在近代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解体,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使共和民主名存实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不断探索人民共和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列宁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中国人民迈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征程。二、教学目标1.借助文献、图像史料与时间轴,厘清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及其失败的原因。2.借助时间轴、地图与文献史料,了解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制度探索的历程,理解革命时期制度探索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关系。3.用结构示意图,结合时间轴,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树立制度自信。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中外历史纲要》,已经对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中共在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和共和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本课将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2.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内容进行仔细地讲解,有助于加深对讲解内容的理解。(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导入新课 问题设计:党中央力邀宋庆龄北上参加的是什么会议?为什么党中央将宋庆龄出席开国大典看作“头等大事”?为什么宋庆龄会提出“秘密北上”的条件?阅读课本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新课讲授三、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制度的探索(19271949)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索(19271937)·人民革命政权政治制度①全国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②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全国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③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处理日常政务(行政权)④工农检察委员会负责监督检举一切苏维埃机关(监督权)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索(19371949)1.抗日民主政权政治制度边区政府由各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是边区参议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它执行参议会决议,制定、颁布边区的行政命令和单行法规,领导、指挥全边区的各项工作。边区参议会遵循三三制原则。即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2.解放区人民政权政治制度军政委员会向人民政府过度:逐渐由战时军管向正常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949至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①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9.151954.9.28)a.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②意义:标志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在此前后发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9)权力:a.修宪、立法;b.监督法律实施;c.选举政府基本政治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历史背景: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党派通过议会斗争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失败b.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中国②建立与发展: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初步确立,到1954年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b.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正式确立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c.1956,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性质:统一战线组织④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历史背景:a.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②法律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③内容: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关④概况:1947.5.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958.3.15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1958.10.25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65.9.9西藏自治区成立⑤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①历史沿革□1949年底到1950年初,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由群众自己组织起来的防护队、防盗队和居民组等名称不一的群众性自治组织。□1953年6月8日,彭真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写了一个报告,即《关于城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和经费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它的性质应当是群众性自治组织,而不是基层政权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在居民自愿的原则下,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务,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发动居民响应政府的号召,向基层政权反映居民的意见。居民委员会应当由居民小组通过选举产生,在城市基层政权或者派出机关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但它在组织上并不是基层政权的下属机关,因此,不应交付太多的事情让它办。□1954年12月《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58年至1966年是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发展遭受挫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居民委员会实质上成为了基层政权组织的下延机构。□1980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公布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人民调解委员会暂行通则》和《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通则》。□1982年,现行宪法在总结我国居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治经验的基础上,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②制度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背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4.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课堂活动案—课前预习案】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人民代表会议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酝酿成型,如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市民临时政府,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内条件限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伴随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不断推进,经过三年过渡时期的励精图治,新中国各领域已步入正轨,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民主建政、群众运动、政治参与的训练,政治觉悟、民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摘编自赫一峰《统一战线与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利条件,并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苏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启示。【课堂活动案——巩固练习】11.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他意在强调A.法治建设的紧迫性B.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完善C.经济建设的急切性D.严重的“左”倾错误泛滥需要及时纠正12.南北会谈,初步达成“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的协议。这时,孙中山回国并被各省代表会议举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公开质问南方:“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设国会议决君主立宪,该政府及总统是否亦即取消?”这表明,袁世凯A.公开反对共和政体 B.极力推行君主立宪C.凭借实力影响局势 D.抵制进行社会革命13.1912年2月14日,17省代表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议院在致袁的电报中说:“查世界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有华盛顿一人。公为再现。”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也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这表明袁世凯的上台A.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B.是民众选举的产物C.体现民主革命的成果 D.实现了社会的转型14.“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他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宣告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C.确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D.确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5.在参议院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一个湖南议员说:“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B.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C.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16.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形成等。这一时期是指A.洋务运动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初期17.“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A.颁布《共同纲领》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方针C.制定第一部宪法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8.1954年,某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产生了国家机构。该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推行19.1912年2月,孙中山召集同盟会议员讨论约法,特别强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之真意义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得到与会者赞同。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具有反独裁和求民主的精神B.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存在因人设法的历史局限性D.预见袁世凯采取复辟行为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号召“各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批发市场的竞争态势考核试卷
- 煤炭加工脱硫脱铁技术考核试卷
- 山东省聊城市2025年高三零诊历史试题含解析
- 辽源市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 苏州市职业大学《景观设计原理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工程造价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商学院《机器学习算法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如东县2025年初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音乐课件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非金属矿山(中级)安全生产专业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Unit 1 Science Fiction词汇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解读
- 专题08 解析几何(解答题)-【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设计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模板2024年
- DB13-T 5821-2023 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技术规程
- 诉前调解申请书
- DL∕T 1928-2018 火力发电厂氢气系统安全运行技术导则
- 健康养老产业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
- 医疗服务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