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导学案-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⑴唯物史观:知道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爆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理解工业革命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⑵时空观念: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学习与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以及对世界与中国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⑶史料实证:搜集相关史料,阅读其中隐含的信息,学习与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与重要成就、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⑷历史解释:创设图文情境材料,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成就)与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工业革命的实质、垄断组织的实质与评价,等等。⑸家国情怀: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阅读其中隐含的信息,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认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重大进步,涵养“家国情怀”。二、教材梳理及重难点探究(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遵循历史发展的线索和时空观念,围绕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展开讲述,介绍必要的历史知识。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相关内容在初中历史已经讲过,不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通过这样的叙述,学生了解英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以及英国科学家对生产技术的关心,从而对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的背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介绍两次工业革命的经过,这些内容在初中大多已经讲过,可以简略一些,把两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讲述。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工业对生产力、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二)教材知识梳理工业革命的背景1.内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2.国家: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最先开始工业革命。3.条件⑴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⑵资金条件: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圈地运动,提供了资金来源。⑶资源条件:国内煤铁资源丰富、圈地运动提供羊毛等,以及海外原料的供给。⑷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⑸技术条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造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⑹市场条件: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⑺政策鼓舞:1624年英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工业革命的进程1.第一次工业革命(1)棉纺织业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⑵动力技术革新与交通发展: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⑶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⑷扩散: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2.第二次工业革命⑴背景: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②资金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以及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③劳动力条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④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突破性的成果、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涌现。⑤市场条件(必要性):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⑵成就: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⑶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了生动体现。②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英、法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③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④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思维拓展】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点的比较【课堂探究】[思考]据示意图请指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提示]美、德。原因: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德国完成了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两国工业落后,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⑴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⑵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3、社会阶级结构变化⑴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⑵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4、社会生活大变化⑴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⑵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⑶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⑷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5、社会问题凸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6、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合作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类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点技术发明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来源于科学研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发明者技师和工人科学家、工程师主要国家英国(“一枝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百花齐放”)起始行业纺织业等轻工业能源等重工业生产力的进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生产关系的变革现代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公司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拓展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思维拓展】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⑴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三)教材问题解答教材P61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①标志性成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②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③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④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①标志性成就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②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取得了巨大成就。③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大、范围广,发展比较迅速。④对没有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如日本、俄国。教材p61学习之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飞跃。教材P63问题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答案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