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前复习专项训练(部编版)
专题18:课外古诗词鉴赏(原卷版)
一、【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真题】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端
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⑥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
【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4.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选择图,理由:
5.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
表情:
动作:
6.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
二、【2022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
鄱阳湖①
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氯。
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鹫群。
浪涌帆橘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晚仍颦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
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颦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涌帆橘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三、【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G)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
人:山野之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思顾的一项是()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1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四、【2022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⑥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
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2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
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
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实衬虚,虚实结合,用诗人沉醉于书房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物质
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
较强感染力。
22.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赏析。
五、【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居竹轩
元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鹏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2.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13.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
用作“落梅花”。
黄鹤楼
崔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于这两首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同样是作者游览黄鹤楼,书写所感,但角度不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写作者游黄鹤
楼时听笛的经历;《黄鹤楼》作者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B.《黄鹤楼》中“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C.《与史郎中钦所黄鹤楼上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说明江城气候寒冷,五月梅花刚刚开放。
D.《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
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
2.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联所表现的画面。
3.自选角度,分别赏析两诗中的画线句子。
七、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山居
张抡(宋代)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第一句先以“秋”字点出节令,然后以“入”字写出秋来的
动态,再以“山”字指明秋入的处所。
B.”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这是两句精美绝伦的对偶句,写出了秋山的色彩绚丽,又显出
秋山的清幽静美。
C.“物情”二字,指山中景物的情态。“潇洒”,乃清秀爽丽之貌。这两个字最宜于表现秋天风物秀逸的
风韵。
D.一“喜”一“怜”生动贴切地道出词人的情感所在一一对“佳辰”“清夜”的喜爱和可怜之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宴词①
唐•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
趺②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③
桃溪浅处不胜④舟。
[注]①唐宗开元年间,王之涣调任冀州衡水主簿,这首诗写于友人的送别践行宴席之上。②吠:田间小沟。
③棹(zhαo):长的船桨。④胜:能承受。
(1)试分析首句“长堤春水绿悠悠”的作用。
(2)有人评价诗的尾句“桃溪浅处不胜舟”与李清照的名句“只恐双溪昨隘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
请品味尾句的妙处。
九、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装®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咒
唤渠®朝餐④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萌未匝巴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鎏:头盔;古代士兵所戴。②胛:肩胛。③渠:他。④朝餐:吃早饭。⑤半霎:极言时间的
短暂。⑥前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7.下面哪一项续有表现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
A.全家参与B.冒雨进行
C.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D.照管鹅儿与雏鸭
8.“笠是兜签蓑是甲”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9.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两句所展示的画面。。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A.送别之情B.思归之心C.喜悦之意D.愤怒之思
(2)请你用正楷字体另写一句有相同情思的诗句。
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暮热游荷池上
杜牧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秋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2.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一日中一时刻的景象,均以荷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13.请指出两首诗借“荷”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并作简要分析。
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单车”的意思是。
15.此诗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8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本诗是作者应试失败离开长安东游时,途中寄给友人的。②建德:这里指桐庐江流域。③海西头:
指扬州,古称广陵,也称维扬。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侧重描写“宿桐庐江”的景色,从视听两角度描写景物,构造了深远清峭的意境。
B.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既抒发了诗人独客异乡的惆怅与孤独,又表达了对扬州朋友的深切思念。
C.首联中的一个“急”字,不仅描绘出江流之急,还体现出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D.尾联是实写,以泪寄友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友的凄恻感情。
17.“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这一观点在本诗颔联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8.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氐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夏作别,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
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B.颔联用“春蚕丝尽"和''蜡泪始干”写出了离别之时话语难尽的情形,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
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
C.颈联写诗中人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内心凄惨。
I).尾联写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意致婉曲,柳暗花明,
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19.请你概括一下诗歌的主题思想。
十六、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锋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蒋士锋:字心馀、茗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
铅山人。
20.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
D.诗人“愧”是因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反而连累老母亲牵挂的
愧作之情。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B.全诗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C.尾联中的“风尘”表现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劳累。
D.全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清新的风格,诗风深情含蓄。
十七、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
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风月:写品评风月的文字。⑤弹压:描绘。
阅读这首词,回答问题:
22.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
23.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十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24.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字。
25.诗中“”一词说明了客人要回去的原因,“”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景色的喜爱和的愿望。
十九、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
应召而至。
26.诗歌前两句中的“乱”和“极”用字极妙,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27.三、四句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十、阅读崔颍《黄鹤楼》一诗,完成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馆①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②穿云翠,畲③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期间,大约是他晚年所作。②岫(Xii1):峰峦。③畲(Sh
e)田:开垦过三年的田。
29.下列说法不无厕的一项是()
A.首联'‘萧条”一词写出了山馆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
B.颔联写诗人所见傍晚之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归巢。
C.尾联诗人自比陶潜,陶潜有亲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残菊相伴,内心惆怅不已。
D.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生动再现了山馆秋景,意蕴悠长,回味无穷。
30.请从芍里的角度赏析颈联“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两句的妙处。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汉江临眺
王维(唐代)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油。
【注】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
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3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3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遇,人访草门①箍。
绿竹含新粉②,红莲落故衣③。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释】①草(bi)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②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
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③故衣:指莲花败落凋谢的部分。
33.请赏析颔联中加点的“遍”“稀”两字。
34.这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十四、【任务一:拍摄】
夜归鹿门①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②栖隐处。岩扉⑧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携妻登
山采药一去不回。③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岩洞的门。④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假如你是摄影师,请根据制作要求完成诗歌图片拍摄方案,品味诗歌的意境。
镜头画面环境氛围表达情感
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表
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1)现诗人沉静孤寂和洒脱超俗的
喧闹。(手法)胸怀。
人们沿着沙路向江村走去,诗人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
群闹独静
乘舟返鹿门。表现出诗人(2)—。
月照烟树,夜登鹿门山,游至庞“忽”字用得极妙,可做这样赏
月色朦胧
公栖隐处的情景。析:⑶_
诗人以庞公自况,塑造了一个孤
(4)_寂寥
高的隐士形象。
二十五、古诗阅读
吉祥寺赏牡丹①
(宋)苏轼
人老簪花②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释】①此诗写于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②簪(Zdn)花:插花。
36.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37.品味“十里珠帘半上钩”一句所蕴含的意味。
二十六、古诗阅读
暮春山间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8.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标题中的“暮春”点明了季节、时令。
B.首句的“缓”字,表现出诗人因对山中美景的欣赏而生留恋之情,所以步履都慢下来了。
C.第二句中的意象“流莺”“燕飞”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体现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D.本诗“流莺不语燕飞忙”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莺”“燕”所表现的时令、情
感都相同。
39.“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两句简要赏析。
二十七、古诗阅读
题春晓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傍:围绕。②樵渔:樵夫、渔夫。
阅读《题春晚》,完成对话。
小美:本诗以“题春晚”为题,但全诗不见“春晚”两字,那么全诗是怎样紧扣“春晚”写景的呢?
小涵:首句写花落,点出“春”。全诗描绘夕阳下柴门虚掩、_、等画面,都紧紧扣着“晚”字
啊!
小美:我明白了。这样的画面营造了的意境。从中我读出了诗人的心境。
二十八、古诗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②,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
下此诗。②“素衣”句: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中不仅指羁旅风
霜的苦楚,又寓有京都恶浊,久居会使白衣染成黑色的意思。
41.上面这首诗赏析有送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喻来感叹人情淡薄,用反问来感叹客居生活的寂寞与无聊。
B.颔联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写出;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
C.颈联用“闲作草”“戏分茶”描写了诗人用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的场景。
D.诗人客居临安,听雨赏花,作诗品茶,对这样的生活,他感到闲适而满足。
42.本诗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十九、古诗阅读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释】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
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43.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4.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三十、古诗阅读
杳杳寒山道
寒山少
杳杳②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④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①寒山: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刻写在山石竹木之上。②杳杳:形
容山路深暗幽远。③落落:形容涧边寂寥冷落。④啾啾:形容鸟儿凄厉的叫声。
4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水。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
B.颔联以静衬动,用四周的冷寂突出鸟鸣声的清脆。
C.颈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
D.尾联写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
46.整首诗中叠词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任选一联赏析其表达效果。
三1-一、古诗阅读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频③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己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水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47.诗人刻画景物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说说颔联中的“乱”字的妙处。
48.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感。
三十二、阅读《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回答各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树深:树丛深处。青霭:青色的云气。
本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其中⑴""点明了往访的时间,其中的⑵“”
暗示了道士不在道院的情况;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请你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写之景⑶。(用诗中的语句填写前两个空格)
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初夏,作者在浙江绍兴山阴三山村居住,过着半耕半读的田园生活。
时年五十七岁。②桑柘:树名,其叶可以养蚕。
50.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斜径”等景物,营造出一种的氛围。
51.“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三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福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幡(pa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5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颔联。
5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十四、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松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咒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久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54.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55.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①:迥:远。
56.诗人写了一树梅花,用来比喻梅花,突出梅花的特点。
57.诗中写到了梅花的生长环境“迥临村路傍溪桥”,这看似无心之笔,实际上却寓意深刻,请你进行简
要分析。
三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
58.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59.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三十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60.阙题①
唐刘杳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题: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1)白云深处,,山路蜿蜒,,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幽。
(2)这首诗的颔联堪称妙笔,请结合全诗从感官或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咒今思霍冠军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61.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单车”写张判官轻车简从,慷慨出塞,用问句则赞叹了其忠君报国、不计功名的豪情壮志。
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连”“入”用得妙。连,“连接”之意,平旷的沙漠与远山的白雪连为一体,表现了沙漠的辽远开阔,
无边无际,突出边地的荒凉阴冷;入,“吹入”之意,风卷蓬草,吹入云天,黄沙飞扬,昏天暗地,写出
了边塞低沉凄冷之景。
D.尾联直抒心声,感情深厚而复杂,表达了离别的感伤和对朋友远赴边关的担忧。
62.请结合全诗分析“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的作用。
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唐•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3.诗句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是什么原因?
64.请简要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字妙在何处。
四十、阅读下边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①万井②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释】①笳:一种乐器。②万井:古制八家为井,后以井指乡里、家宅,此处指许多村庄。
(1)此诗用字精妙,请在赏析“寒色上梧桐”中“上”字。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四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鉴赏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十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
首诗作于这期间。
67.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B.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C.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68.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十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珪(gui):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69.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70.“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四十四、古诗阅读。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②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纸山杏发,平铺断绿水频®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鹏语未成。
不道④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当时作者已经被贬谪为江州司马0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水频:水上浮萍。④不道:不是说。
(1)诗歌前几联展现了一幅明媚动人的南湖早春图,请你描绘出颔联中美丽的画面。
(2)此诗与《钱塘湖春行》都写的是早春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四十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早发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①。
注释:①gui,一种玉器。
72.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塔送的一项是()
A.首联用“早雾浓”“黍稻低”写雾浓,露重,黍稻缀满露珠,突出时间早。
B.颔联“鸡未唱”,“马频嘶”点出“早”,也扣住题目中的“发”。
C.诗人走了三十里,月亮还挂在天上,可见出发时间早,行程辛苦。
D.全诗通过对早行所见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畅快。
7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四十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本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
74.“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的“凉”字有什么含义?
75.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十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著,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决心。
B.颔联境界忽然开阔,“一片影”“万重云”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小的孤雁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迷
茫。
C.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似”“如”二字表
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
D.全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孤雁象征自己。诗人满篇都在写孤雁,无一字涉及自己,却暗示了自己报效
朝廷的决心。
77.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十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的体会正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淳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决定归隐了。
78.“留”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79.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8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
陆游
三万里河②东入海,五千仞岳③上摩天。
遗民④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
阴(今浙江绍兴)。②河:指黄河。③岳:指华山。④遗民:金人占领区的宋朝老百姓。⑤王师:宋朝的
军队。
81.赏析第四诗句中的“望”字。
82.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十、阅读【甲】【乙】两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乙】
唐•顾况清.赵翼
不觉老将春共至,烛影摇红焰尚明,
更悲携手几人全。寒深知己积琼英①。
还丹寂寞羞明镜,老夫冒冷披衣起,
手把屠苏让少年。要听雄鸡第一声。
【注释】①琼英:指雪花。
(1)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传统节日,根据诗歌内容推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ʌ.冬至B.春节C.元宵D.清明
(2)两首诗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田舍
【南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景象。
五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85.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夏日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6.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两句进行赏析。
五十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小题。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87.这首诗歌选取了______、捣衣声、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秋夜的凄寒。
8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五十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设计中的用户体验与试题及答案
- la技师2017年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试趋势与展望分析试题及答案
- 测试织物舒适度的指标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DB42-T 2336-2024 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规范
- 山西高考三模试题及答案
- 养老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八上数学试题及答案
- 产褥期中暑试题及答案
- 纺织品设计师考试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 网络表情包的流行趋势分析-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国非调质钢市场供需状况与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研究报告
- 202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机场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4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一模科学试卷
- 《Python数据可视化》全套教学课件
- 河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卷I语文+答案
-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 泰语高级测试题及答案
- 土地合同转让三方协议书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