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官学制度的演变官学制度概述官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官学的特点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第一节官学制度的建立

一.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尧舜时期米廪的传说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学校的萌芽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而学校的出现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文明发展,例如有能够脱离生产的教师和学生,以及适于集中教学的内容。原始氏族社会末期,物质生产能力提高,只需一部分人从事生产,就可以确保养活更多的人,例如掌握生产知识和技能的老人。古文献记载,氏族养老的场所称为庠、序,一般位于米廪,即粮仓附近。老人有教导后代、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职责。庠、序后来成为古代地方学校的代称,可见中国学校教育最初产生于养老。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

东汉养老画像砖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从甲骨卜辞来看商代的学校1、商朝已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2、商朝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3、商朝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甲骨卜辞“甲”是乌龟的背壳,“骨”是牛的肩胛骨。“卜辞”是占卜的记录。凡是完整的卜辞,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格式:“某某日卜,某人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甲骨卜辞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简单记录。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甲骨文中“学”的写法的演变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

“丁酉”是干支纪年中的日期,“丁酉卜”就是丁酉这一天占卜,召集多个国家的子弟到殷都来学习“戒”。据考证,这里的“戒”有两种含义:“一是持戈而警戒,一是持戈而舞蹈”。以“戒”为教育教养内容,包含习武和习乐的两个方面。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壬子卜,弗,酒小求学?”意思是壬子这一天举行占卜,弗求问上天,为了王子入学,要设酒祭祖,这样办是否可行?这表明奴隶主贵族把教育下一代当大事看待,入学要占卜,设酒祭祖。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二、官学制度的建立——西周1.学在官府是西周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奴隶主贵族建立国家机构,设官分职,从事管理。为了管理的需要,制定法纪规章,有文字记录,汇集成书,由当官者来掌握,这种现象,史称“学术官守”,并由此而造成“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有三个表现: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庶人和平民则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2.学校类型(1)大学与小学:根据学生年龄分大学在郊,规模较大,中有五学:辟雍、东序、成均、瞽宗、上庠,分科教授典礼、音乐、文字、舞蹈等。小学在公宫南之左,规模较小,司教的民称为“小辅”。大学是大人之学。王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公卿长子、大夫元士的嫡子,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其余众子则十五岁入小学。大学以礼乐射御为主,小学以书数为主兼及一般行为。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青铜铭文上关于大学的记载《麦尊》中说周王在镐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鸿”。意思说,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仆学射”。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青铜铭文上关于小学的记载《师嫠簋》记载:“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既命女,乃祖考,小辅”。这段话是周王对嫠讲的,说他过去在先王所办的小学读书时,聪明能干,命他做少辅。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2)

国学与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总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的地方学校总称乡学。依行政区划设立,名称不一,有熟、庠、序、校等。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3.“六艺”教育“六艺”是西周所有学校的基本课程。礼乐:礼是指礼仪,包括各种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凡是行礼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包括五礼、六仪、大武乐舞等。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钟鸣鼎食之家的礼具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射御射箭的技术训练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书数书指文字,数指算法。二者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作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大学则要内容深一些,《诗》、《书》是大学学习的内容。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数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六艺教育的特点文武兼备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求知兼求能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第二节官学制度的发展(汉唐宋明清)

一、“独尊儒术”与汉代“太学”董仲舒汉武帝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1.董仲舒的贤良三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重选举,广取士。形成了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是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2.独尊儒术的内容设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家经典的法定地位,罢废了诸子传记的学官;尊孔、祀孔蔚成风气,使之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角落;通过兴太学来强化儒家思想的灌输,并将儒家思想具体化而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标准;整理儒家经典成为学校的任务;儒家的德行道艺成为士人的努力方向。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独尊儒术”的社会原因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优势:A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驾驭天下,有利于加强君权。B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C以天道人情教化民众,有利于发挥一民心的作用。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3.太学(1)太学是封建官学的最高形态,公元前124年设立,西汉规模小,50—300名学生,东汉邓太后执政时大发展,全盛时有3万学生(2)教师:博士、仆射、祭酒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故谓之博士。生事爱敬,丧没如礼。师事某官,见授门徒50人以上,隐居乐道,不求闻达,身无金疫痼疾,36属不与妖恶交通、王侯赏赐,行应四科(醇厚、质朴、谦逊、节俭),经任博士。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3)学生:博士弟子、太学生、资格:年18以上仪状端正者,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出路:经过考试分授不同官职,但有白首空归者待遇:免费食宿、有俸禄管理:生活管理松散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4)教学内容: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师法、家法(5)儒经课试法:源于《学记》,大学教育分为两段、五级、九年。离经辨志、博习亲师、敬业乐群、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太学建筑与教学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4.其他官学(1)宫邸学是汉代的宫廷学校,包括为贵族子弟开设的“四姓小侯学”和为宫女举办的宫人学校。(2)鸿都门学士东汉灵帝在洛阳设立培养尺牍、辞赋及绘画人才的专门学校。(3)郡国学校文翁兴学与地方官学的建立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以社会教化为宗旨。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二、唐代官学——六学盛唐的文教政策是崇儒兴学、提倡佛教和道教、儒佛道在教育上的融合,建立了多元的官学体系。唐太宗武则天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1.国子监国子监又名国子学,最早设立于晋武帝时。唐设国子监,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国子监是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国子监。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2.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广文馆,另有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3.地方官学:州、县广泛设学,经学、医学、崇玄学4.教材与管理教材:假日:田假、授衣假考试:旬考、岁考、毕业考束鏅制:法律明文规定学生要给教师礼物,礼物轻重随学校性质不同而有区别。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5.中外教育交流阿倍仲麻吕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三、宋代的太学1.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2.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庆历兴学:1044年由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措施有:普遍设立地方学校、改革科举考试、创建太学并实施“分斋教学法”。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熙宁兴学:1069年由王安石主持,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学校;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编撰《三经新意》作为统一教材。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崇宁兴学:1102年由蔡京主持,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等专科学校。3.苏湖教法:北宋胡瑗在湖州地方官学创造的教学制度,他把学校分为经义和治事二斋,前者学习儒家经义,后者学习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可以主修一科,辅修一科。以培养不同的统治人才。4.三舍法:即太学三舍选察升补之法,为王安石所创。他将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三个程度不同、依次递升的等级,太学生相应分为三部分。学生初入太学进入外舍学习,经过每月一次的考试和每年举行的升舍考试,成绩列一、二等者可以升舍。内舍生每两年举行一次升舍考试,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生经过考试,优等者直接授官、中等者免礼部试,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面贡举,直接参加礼部试。“三舍法”有利于提高太学的地位和太学的教学质量。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四、明清的国子监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明清的社会背景社会的成熟与活力间的张力导致变革与保守、进步与退步在某个时期的交叠生产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与生产方式的保守文字狱与官方修书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1、官学系统明朝中央:宗学、国子监、太学武、医、阴阳学地方:府州县社学、卫学、各司儒学、孔颜曾孟四氏学、武医阴阳学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清朝中央:国子监、宗学、觉罗学、俄罗斯学馆、琉球官学、旗学、算学地方:府州县社学、卫学、土司学、商学、阴阳学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国子监大门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辟雍殿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集贤门与太学门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2、国子监的管理明朝组织结构: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掌馔厅,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义堂教学与考试:历事监生制、积分法学生管理:生源广,廪膳生、增广生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教官编制和分工管理人员:

祭酒:总管监务大事的正职。司业:协调各馆课程的副职。监丞:督察教官,监生的总管。教学人员:

博士、助教、学正,学录

教辅后勤人员:

典簿,管理文书和钱粮出纳典籍,管理书库和书籍掌撰,管理师生伙食。

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监生的来源举监:在京会试落第的举人,由翰林院择其优秀者送入国子监;贡监:从各地方官学选送到国子监的学生;荫监: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功臣,外戚子弟;例监:百姓捐资纳粮于国家后,政府特许其子弟入学的,又称“民生”。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清朝五厅学生的种类:岁恩拔优副例贡,恩优例荫监教学与考试:苏湖教学法、积分法第二章古代官学制度的演变小结:古代官学的管理(特点)出资人是政府,教师是政府官员,学生是预备官员教材:四书五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