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案、导学案(附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案、导学案(附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案、导学案(附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案、导学案(附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3.1 迷娘(之一)》教案、导学案(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迷娘(之一)》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2.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迷娘曲》。这支音乐,是作曲家舒伯特为歌德的著名诗歌《迷娘曲》而谱写的曲子。《迷娘曲》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歌德的这首诗歌究竟写什么内容,好在哪里,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诗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二、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除了诗歌之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恩格斯说:“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现实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2、写作背景《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3、资料链接《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三、初读、理清文脉请同学们朗诵诗歌,感知诗歌所写的内容。(配乐诗朗诵:播放舒伯特《迷娘曲》)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1、诗的第一节唱出了迷娘对故国意大利的。开篇“你知道吗”的提问,似轻轻私语,一下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你可知道那地方”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前往,前往”是催促,也是呼唤,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2、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开头直接引出故园的“那所房子”,选择圆柱厅堂、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意象,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3、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明确:1、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2、那宛若仙境的家园3、险峭、怪美四、核心探究任务一赏析诗歌的意象【任务设计】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效果:诗人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2、《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3、《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挑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作用: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造出美更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伸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任务二欣赏艺术手法【任务设计】1、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种称呼的转换则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和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倾诉对象的情感复杂、真挚,既美好又哀婉。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重章叠成和反复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知识点补充】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复沓又重章,重言、复重复,是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写作手法。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叠字是复沓手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会经常用到叠字的方法。叠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叠字呢?1.使用叠字,绘景造境使用叠字描绘景物,会使所绘之景更具鲜明的特色美,而使用叠字又能营造出隽永深远、意味无穷之境。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2.使用叠字,状物传情若能将叠字巧妙地融入文章中,还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如:“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3.使用叠字,刻画形象使用叠字刻画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简洁丰满,生动传神。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以“密密”修饰“缝”,刻画了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缝衣动作。4.使用叠字,描摹声响叠字使用得当,对于描摹声响有着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形容沉重雄壮的琵琶声,“切切形容细碎急切的琵琶声,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琵琶声,化声音之无形为有形,似触手可及,从而使琵琶声极具艺术感染力。五、主题归纳“迷娘”是歌德的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这首诗是她的唱词。迷娘出生于意大利,很小的时候被诱拐到德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卖艺为生,后来被威廉·迈斯特收留,并爱上了迈斯特。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六、艺术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将浓郁而强烈的情感融入饱蘸感情的意象中,将回归故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和决心抒发出来。②回环往复,感情浓烈。每节诗的前半部分(主歌)都以迷娘的询问和叙说的口吻来描写故乡,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来直抒胸臆,表达渴望返回故乡的迫切心情。《13.1迷娘(之一)》导学案【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2.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3.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体会诗歌在抒情方面的艺术技巧。【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领悟诗歌主旨并分析诗中称呼转变的作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除了诗歌之外,在小说、戏剧、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恩格斯说:“他的气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现实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生活却是很可怜的。他的生活环境是他应该鄙视的,但是他又始终被困在这个他所能活动的唯一的生活环境里。”2、写作背景《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3、资料链接《迷娘》《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技巧复沓又重章,重言、复重复,是文章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写作手法。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叠字是复沓手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在日常的写作中,学生会经常用到叠字的方法。叠字运用得恰如其分,能使文章锦上添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叠字呢?1.使用叠字,绘景造境使用叠字描绘景物,会使所绘之景更具鲜明的特色美,而使用叠字又能营造出隽永深远、意味无穷之境。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2.使用叠字,状物传情若能将叠字巧妙地融入文章中,还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如:“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3.使用叠字,刻画形象使用叠字刻画人物形象,可使人物形象简洁丰满,生动传神。如:“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以“密密”修饰“缝”,刻画了母亲为儿子赶制衣裳的缝衣动作。4.使用叠字,描摹声响叠字使用得当,对于描摹声响有着不凡的艺术表现力。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形容沉重雄壮的琵琶声,“切切形容细碎急切的琵琶声,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琵琶声,化声音之无形为有形,似触手可及,从而使琵琶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初读、理清文脉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1、诗的第一节唱出了迷娘对故国意大利的。“你知道吗”用“你”作用:。“你可知道那地方”有什么好处:。“前往,前往”呼唤表达情感:。“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运用哪种抒情方式。2、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开头描写故园建筑的。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手法,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的手法,呼唤“恩人”一同前往。迷娘很小的时侯就被诱拐到国,以弹琴卖艺为生,被迈斯特收留后,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这里称他为“恩人”。3、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阿尔卑斯山脉,因为迷娘的故乡,就在阿尔卑斯山脉南麓的马焦雷湖畔。诗歌至此,迷娘称自己愿意与其一同“前往”的对象为“父亲”,因为迷娘对迈斯特的感情,有对父亲般的。三、核心探究任务一赏析诗歌的意象【任务设计】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3、《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任务二欣赏艺术手法【任务设计】1、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五、随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故园别(节选)流沙河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别了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菜国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注]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城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和36岁到48岁曾生活在那里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虚度时光。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熟悉。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3.“眼泪滴着恋栈之情”中的“恋栈之情”如何理解?4.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一、1、作家作品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浮士德》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二、初读、理清文脉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1、诗的第一节唱出了迷娘对故国意大利的真挚动人的怀念与由衷的赞美。“你知道吗”的提问,拉近与倾诉对象的距离。“你可知道那地方”呼应首句,反复探问,把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长。“前往,前往”把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直抒胸臆,表达要同“爱人”返回故乡的热望和决心。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以这里称其为“爱人”2、第二节诗人又描绘出了迷娘那宛若仙境的家园。开头直接描写故园建筑的宽敞明亮和壮丽辉煌。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发问,运用拟人,让故园充满对迷娘的温情与关爱。“你可知道那所房子”,运用反问的手法3、诗的最后一节描写了意大利山的险峭、怪美。有对父亲般的真挚与尊敬。三、核心探究任务一赏析诗歌的意象【任务设计】1、《迷娘(之一)》第一节,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意象:柠檬花开、茂密的绿叶、金黄的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枝高。画面:绿树、红花、黄橘、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迷人的画卷。效果:诗人借这些景物表达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2、《迷娘(之一)》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那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都表现出故乡的美好和魅力。首节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第二节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第三节则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阿尔卑斯山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3、《迷娘(之一)》中的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挑金娘和月桂。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具有太阳神的属性,象征着光明和美好。作用: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造出美更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延仲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升华和深化主旨的作用。任务二欣赏艺术手法【任务设计】1、如果诗歌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是一个人,怎样理解“爱人”“恩人”“父亲”这种人物称呼的转换在抒情中的作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种称呼的转换则表现出迷娘内心情感的无比深挚热烈和复杂哀婉。“爱人”出现在第一节,毫无疑问迷娘深爱着他;转而称呼他为“恩人”“父亲”则意味着迷娘对他深深的爱恋无法实现或难以有结果。“父亲”和思乡之情高度融合为一体,使爱情、恩情、亲情和思乡之情在融合中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从而收到深沉含蓄、哀婉动人的审美效果。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内心对倾诉对象的情感复杂、真挚,既美好又哀婉。同时,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具有多重内涵的情感。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或形式上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反复和重章叠唱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的力量,增加了思念的程度;每节诗的末尾(副歌)都用“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五、随堂练习1、选D【解析】D项,“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错,诗歌并没有说时间仓促,诗中也表达了对故国的留恋,并非“决绝”。2、选C【解析】C项,“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错。“让缕姑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中“让”字是“我”的主动行为,与“奏一支思乡曲”连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3.①“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②诗人在故园生活了十二年,故园有着诗人青春的回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满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4.①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的家禽,小母鸡“天天为我下蛋”,老公鹅“夜夜为我守门”与“我”朝夕相伴。②聚焦“我”与小母鸡、老公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故园动物的和谐相处。③感谢小母鸡、老公鹅,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感恩与不舍。【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选取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对象的原因,一是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的家禽,与“我”朝夕相伴,且默默为“我”奉献,写出了人与故园动物的和谐相处;二是让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抒发对故园的深深情谊《13.1迷娘(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歌德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体会诗歌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教学重点】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思辨理解诗歌中的被倾诉对象。【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多媒体播放沃尔夫谱写的《迷娘曲》。这支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从曲子里听出了什么感情?作者:歌德。听出的感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美好事物的深情向往、对纯洁情感的深切执着……2.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人们常说音乐是穿透人心灵,震撼人心灵最强烈的东西,而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什么竟然比音乐更能打动人的心灵?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欣赏、去体悟其艺术魅力吧。3.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富裕市民家庭。曾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深受卢梭、莱辛和斯宾诺莎的影响;和席勒交谊深厚,青年时为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早期重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利欣根》和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年从瑞士游历归来,应邀担任魏玛公国枢密顾问。1786—1788年间访问意大利,对古典艺术发生浓厚兴趣,同时研究自然科学,进行文艺创作,完成剧本《伊菲格涅亚在陶里斯》和《埃格蒙特》。后者以尼德兰民族独立斗争为题材,反映作者对异族压迫的憎恨。代表作诗剧《浮士德》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德国进步的、科学的力量和反动的、神秘的力量之间的斗争,宣扬人道主义思想。重要作品还有自传《诗与真》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漫游时代》。所作抒情诗语言优美,内涵深广,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其作品对德国和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不少贡献,如发现人类颚间骨,并著有关于植物形态学和颜色学的论文。二、读1.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那我们就先来读读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曲》。①自由地读。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美。②个性化地读。请两位学生说说读诗歌后的第一感受,最感性的认识。③结合背景材料读。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有感情地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请两位学生读读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④教师范读第一小节。你从中看到怎样的画面?这些画面由什么构成?你从中能听出什么样的旋律?这些旋律能否用一些词语表达出来?⑤全班齐读,感体会诗歌的情感。2.小结:《迷娘(之一)》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之情。三、赏1.体会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再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内容,先自我探究,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展示探究成果: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第一节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宁静、美好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第二节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美好、哀婉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国的眷念之情第三节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神秘、险峻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小结: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乡愁可以是余光中的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也可以是席慕容的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想起,也可以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也许就是《迷娘(之一)》经久不衰、流传千古的原因。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你认为《迷娘(之一)》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互相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②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