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_第1页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_第2页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_第3页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_第4页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然界的“计划生育”政策太阳鱼和鲤鱼会吃自己的鱼仔蝌蚪桉树自毒现象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23亿,性别比为102.6。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37亿,性别比为104.3。197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13亿,性别比为104.7。198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02亿,性别比为105.1。199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14亿,性别比为105.2。注1:性别比是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注2: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8-10亿的中国生活质量不可能有多麽美好;3-5亿的人口数量,人民生活和山川景色才真正有可能"令华夏子孙竟折腰"。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总和生育率就必须进一步迅速降低并长期保持下去。在百年之内,任何高于或等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都是绝对不可取的。要实现100年以后8亿以内人口目标,总和生育率就必须长期保持在低于1.6的水平。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②1954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③1958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控制人口思想受到严重干扰。④1960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工作。⑤1966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⑥1970至1980年初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⑦1980初秋至1984年春--计划生育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缩。⑧1984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⑨1991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阶段。据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020年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6%;到2050年达4.1亿,占总人口的27.4%。这意味着我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粮食生产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2.耕地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3.淡水不断扩延的缺水或许是当代世界最被看轻的资源问题。但凡是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都在减少。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人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4.海洋捕捞

1950年以来:人类对海味的摄人量增长了5倍,使大部分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已达到或超出其可承受的极限。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全球各海洋水域不能承受大大高于9300万吨的年捕捞量。随着目前海洋渔业资源日渐枯竭,未来对海味需求的增加只能靠渔业养殖来满足。而当世界转向以水产养殖满足其需求时,鱼类便开始与家畜家禽争夺饲料,如谷类、大豆粉和鱼粉等。在下个世纪上半叶,很有可能出现某些鱼种绝迹于世,捕捞到的海味也质量下降,但其价格会居高不下,并且为争夺渔业资源国家而矛盾加剧。与1988年人均17.2公斤(37.8磅)的最高捕捞量相比,未来海洋每年人均捕捞量下降大致相当于人口的增长量,而到2050年会降至人均9.9公斤(22磅)的海产品捕捞量。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5.肉类产品在一些传统低工资人群中,当人们的收入开始增加时首先使其饮食多样化,这要消费更多的家畜产品。自从1950年以来,世界肉食产品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肉食产品的增长最初集中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日本,但近20多年来在东亚、中东和拉丁美洲地区也快速增长。牛肉、猪肉和家禽占世界肉类产品消耗量的绝大部分。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在1998年世界18.7亿吨的粮食产量中,估计37%将被用于喂养家畜家禽,生产牛奶、鸡蛋及肉食类产品。现在粮食被用作喂养家禽家畜,如发生世界粮食危机时,是主要的食物储备。估计全球肉食品消耗总量将从:1997年的2.11亿吨上升到2050年的5.13亿吨,会增大世界粮食供给的压力。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6.自然保护区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曼谷,世界各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惊人——由此造成城市无计划的扩延及其污染——威胁到市区周围的自然保护区。在世界各大洲,人类的侵占不但减少了自然保护区的规模,而且降低了它的质量。在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当地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国家,受保护的区域变得特别脆弱。虽然在工业化国家,保护区与野营、郊游和乡间野餐是同义语,但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数的国家公园、森林和保护区,已为当地人栖居或被用于自然资源。在许多的工业化国家,移民人口的增长也在危及自然保护区。例如,随着几百万新移民移人佛罗里达西部,沼泽地国家公园会面临毁损之危。以高的移民费用长期等待迁人少数幽景区的大量移民犹如冰山即倾,随着移民人口增长除打破保护区目前的平和和恬静外,还将使异采纷呈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消失殆尽。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7.森林相对于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是随人口的增长而推进的。但是,20世纪世界森林减少就要占75%左右。在拉丁美洲,经营牧场是砍伐森林唯一最主要的原因。此外,过度放牧和过量采集木柴——往往是人口增长所致——使世界现存大片原始森林的15%退化。追踪近十年对木材需求所造成的森林砍伐,与人均木材消耗量的上升密切相关。从1961年以来,全球人均用纸和纸板的数量翻了一番。森林面积的减少导致了森林功能的衰退,这些包括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碳贮藏量(调节气候的关键),土壤浸蚀控制、跨雨旱季蓄水以及降雨量调节。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8.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现代生活中,物种以100~1000倍的自然速率消失,这是从6500万年前白圣纪末期恐龙绝迹以来,动植物最大量灭绝的时期。物种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增大导致了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恶化。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特别适于生物繁衍,但又非常脆弱,区内就居住世界人口的60%以上。例如,沿海湿地就繁殖了世界所有营业性捕捞2/3的各种鱼类,而珊瑚礁是继热带雨林之后具有世界生物多样性次高密度。然而,人类的逐渐侵入及其污染使沿海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粗略估计世界盐沼和红树沼的1/2巳消失或被彻底改变,而且世界2/3的珊瑚礁已退化,其中的10弧“不能辨认”,随沿海移民的继续——不出30年沿海居民可能要占到世界人口的75%——其产生的环境压力很有可能继续增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9.气候变化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增加速度几乎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使大气层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浓集度比前工业时期提高了30%。矿物燃料使用的碳排放量约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在经济活跃及相应用能增长最快的地方,有出现区域性碳排放增长的倾向。由于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大量依赖于煤和其它富碳能源资源,所以在未来50年中国的碳排放增长速度预计比人口增长速度快3倍。根据政府向气候变化小组委员会和美国能源部的估计,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将增加3倍,而工业化国家的碳排放将增长30%。尽管工业化国家目前每年碳排放量仍高于发展中国家两倍,但到2020年,后者将超过前者。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0.能源在过去的5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其能源消耗将会更多。当人均能耗居高不下时,即使人口低速率增长也可能对总的能源需求有重大的影响。例如。到2050年预计美国新增人口7500万,其能源需求约增加到目前非洲和拉丁美洲能耗量的总和。世界石油人均产量1979年达到最高水平,而此后下降了23%。预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11年-2025年将达到最高极限,这就预示只要石油仍然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燃料,未来的油价仍会大幅上升。在未来50年中,能源需求增幅最大的地区将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亚洲,尽管人口增长仅仅50%,但能源消耗却要增长361%。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能耗量预计增长分别达到340%和326%。上述三地区,在森林、矿物燃料储备和水资源等能源资源方面正面临巨大压力;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1.废弃物因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世界新增人口将达到34亿,所以废料排放对区域和全球环境的影响很可能更为严重,而在近——中期内提供可资利用卫生环境的希望也十分渺茫。人口增长增加了社会处理废弃物的头痛事——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必须得到处理。即使在人口基本稳定的地区——许多工业化国家一废弃物流入垃圾填埋场和河沟,也通常在持续增加。在未来几十年中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难以处理的小山似的废弃物很有可能向市政和国家管理机构提出挑战。经济影响和生活质量。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2.就业

1950年以来,世界劳动力人口增长了1亿多——从12亿增至27亿——超过创设就业机会的增长速度。在未来人口的增长提高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经济活动和商品需求),同时必将明显促进劳动力供给。当人口增长使劳动力供需失衡时,工资超减。而工作量不会因剩余劳动力环境迅速改善,因为就业者将被迫延长劳动时间,但各种津贴会减少,而且降低对作业活动的控制能力。由于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劳动者,所以人口增长与就业间的相互影响在年轻人口具多的国家最敏感。半数以上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的国家,如波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赞比亚,将感到这个劳工潮的重要。就业除给人们以自尊和自立感外,还是获得食品、住房、医疗服务和教育的关键。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13.收入在人口减少最炔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收入增长最快,包括南朝鲜、台湾、中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多忽视计划生育的非洲国家,已被大量真正需要受教育和就业的青年人问题所困扰。

如果世界各国不能同时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和人口较低增长的轨道,经济的衰退将是难以避免的。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