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了人文主义,代表性论述如“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据此可知,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A.关注个人在社会的价值 B.强调社会中个人的道德自律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凸显人性与统治关系的融洽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汉武帝亦使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这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性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尊崇儒家的观念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佛、道三教并立;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不同文化相互吸收 B.中华文化多元发展趋势C.佛教文化影响扩大 D.国家分裂导致文化分裂4.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社会动荡人心败坏5.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6.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A.顽固的忠君意识 B.昂扬的进取精神C.强烈的功利思想 D.浓厚的爱国情怀7.中华龙文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中华龙的起源与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仰韶文化时期以单一动物为原型的龙纹;龙山文化时期以鳄鱼、蛇纹为主体,兼取一两种动物特征的龙纹;夏商时期以鳄鱼、蛇为主体,兼容鱼、虎、鹿、鸟等多种动物特征的龙纹。龙纹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文明的()A.源远与流长 B.融合与涵育C.借鉴与创新 D.神秘与朦胧。8.2022年,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作报告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体现了各民族共同文化特质 B.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C.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连续性 D.提供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9.魏晋时期,有人指责佛教僧人剃发,抛弃妻子,不讲孝道。对此,佛教回应,僧尼出家并不是抛弃家人,不忠不孝,而是用更大的荣光和成就使家族和国家得到好处,“永光其亲”。这反映了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学的发展遭遇社会危机C.佛教积极地融入本土文化 D.思想界出现“三教合流”10.《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它(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98种西洋著作,其中47种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书籍,45种为军事和技术一类的书籍。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阅读自然科学著作蔚然成风 B.形成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C.开始接纳从西方传入的文化 D.已彻底改变军事技术落后的局面11.陈独秀提出,焕然一新的近代文明,除了“人权说”和“生物进化论”外,还有“社会主义”。他在推崇《人权宣言》的同时,也揭露了西方“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可见新文化运动()A.盲目接受西方文化 B.彻底否定资本主义C.具有辩证认知精神 D.促进人们思想解放12.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辞藻,而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表明()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13.两汉时期,儒学的“五经”伴随着汉字传播至朝鲜,之后朝鲜参考中国的韵书,创造出谚文;西晋时期,汉字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传日本,后来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并借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假名。据此可知,汉字的传播()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B.消除了东亚地区的交流障碍C.推动了有关国家的文明发展 D.促使宗藩关系体系最终形成14.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A.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15.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华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推动文明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16.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认为,自儒家学派出现后,主导中国人思维的便是文人团体所宣传的无神论学说,这些文人把世间万象归因于自然,世界起源于“混沌”,物质的基础是“理”“气”“太极”。百科全书派的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儒家的理性精神 B.借助中华文化抨击教权主义C.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D.肯定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材料来源引文内容《贞观政要》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材料二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在法国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由李鸿章、曾国藩等倡导的学习西方的改革,打破了儒学在知识和精神领域一统的局面。20世纪初清政府兴新学、废科举,逼使孔子和儒学在知识领域退居次要地位。而辛亥革命皇权政治的瓦解,使孔子儒学失去政治上强有力的保护。这以后,即使没有新文化运动,孔子和儒学在精神领域的沦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其基本原因,就是儒学中没有产生有效的抵御列强侵略和强国的有效办法。——迟云飞《无奈的沉沦——近代中国孔子和儒学地位衰落的进程及其必然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西传的原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影响衰落的原因。(10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仁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学简言之就是“人学”,有“天人关系”的内涵,而主要的还是“如何做人”,是人与人关系的思想和学问。儒家认为,从统治者到庶民,全社会各色人等各有自己的责任和本分,谨守自己的责任和本分,做好“人”,社会便可以和谐,便可以实现“仁”。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把个人如何正心修身以做人推之于家族伦理、国家社会,构成了一个封建时世的合理的蓝图。——摘编自尚斌、任鹏、李明珠《中国儒学发展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先秦的人文主义重视对自我的约束,强调个人的道德自律,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除肉刑和吕步舒(董仲舒的弟子)治淮南狱,都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即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故A项正确。3【答案】B【解析】材料“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佛、道三教并立”“从冲突渐进到兼容”“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反映中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多元发展的趋势,故B项正确。4【答案】A【解析】南宋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是儒家伦理道德世俗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可知,祭祀天、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尊奉君、亲、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故C项正确。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霍去病、张骞都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体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龙的形象,从仰韶文化时期以单一动物为原型,到夏商时期最终融合了多种动物特征,龙纹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涵育,故选B项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容并蓄,拥有丰富与长久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丰硕成果,故选C项。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佛教受到指责是因为它的一些做法不符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而佛教的回应体现出佛教具有本土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A项中“颠覆”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佛教的回应恰恰说明儒家伦理道德受到社会重视,排除B项;魏晋时期思想界尚未出现“三教合流”的局面,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翻译了大量关于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的西洋书籍,说明当时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B项正确;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不仅翻译自然科学书籍,还有军事和技术类书籍,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学习西方文化,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建的,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主张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具有辩证认知精神,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并非盲目接受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中陈独秀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未彻底否定资本主义,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主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朝鲜和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从而推动当地的文化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字传播有利于周边国家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并非强调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排除A项;汉字的传播有助于增强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但不能完全消除东亚地区的交流障碍,排除B项;汉字的传播并不是推动宗藩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量中国的书籍传入朝鲜,这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故A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只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与材料强调的文明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D项体现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材料强调的文明的交流融合不符,排除。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猛烈抨击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当时法国百科全书派宣扬中国儒家的无神论学说,意在借助中华文化抨击教权主义,故选B项。17【答案】(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主张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12分)(2)原因:汉字的发明和使用;史书典籍的编撰;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和包容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各民族长期交融;古代自然经济蓬勃发展。(任答三点即可,6分)(3)认识: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益于治国理政,推动着中国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