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技术基础知识讲稿(二)_第1页
电源技术基础知识讲稿(二)_第2页
电源技术基础知识讲稿(二)_第3页
电源技术基础知识讲稿(二)_第4页
电源技术基础知识讲稿(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关电源基础知识讲座课程介绍:第一讲:开关电源常用电子元器件知识第二讲: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及原理介绍课程安排:第一讲:3个课时第二讲:6个课时(其中包括5H的讲课、1个

小时的测试)第二讲: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及原理介绍第一节:开关电源技术的背景介绍第二节:DC/DC变换器的基本拓扑第三节:Buck变换器的稳态分析第四节:Boost变换器的稳态分析第五节:Buck-Boost变换器的稳态分析第六节:反激型开关电源的简单介绍与分析第七节:正激型开关电源的简单介绍与分析第八节:开关电源的测试及其规范第一节:开关电源技术的背景介绍所有的电设备都需要电源,电源是一切用电设备的心脏。开关电源(SPS)技术是电力电子技术的一门重要学科,什么是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其主要是通过PWM脉宽调制电路控制开关管进行高速的导通与截止,将直流电转化为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给变压器进行变压,然后通过整流滤波后,从而得到需要的一组或多组直流电压。一、什么是开关电源?在电力电子中,AC-DC(AC交流电转换为DC直流电),称为整流(包括整流及离线式变换);DC-AC(DC转换为AC),称为逆变;AC-AC称为交流-交流直接变频变压;DC-DC称为直流-直流变换;二、开关变换器

DC-DC变换是将一种直流电压变换成所需要的另一种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斩波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脉宽调制方式(PWM),周期Ts不变,改变导通时间ton(通用方式);另一种就是频率调制方式(PFM),导通时间ton不变,改变周期Ts

。三、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开关电源的发展方向是高频化、高可靠性、低功耗、低噪声、抗干扰能力和模块化。

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高频化迫使传统的PWM开关技术创新实现ZVS、ZCS的软开关技术已成为开关电源的主流技术,大幅提高开关电源的工作效率。对于高可靠性指标,开关电源生产商通过降低器件的结温等措施以减少器件的热应力,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模块化是开关电源发展的总体趋势,采用模块化电源组成分布式电源系统,可以设计成N+1冗余电源系统,并实现并联方式的容量扩展。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开关电源的发展与应用在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绿色电源随着世界的环境保护、节约能耗的兴起,开关电源技术也提出了绿色电源的要求。所谓绿色电源:

(一)、高效率同步整流、软开关、器件功耗的降低

(二)、低功耗PWM→PFM、跳周期模式控制

(三)、低电磁干扰谐振技术、抖频技术、六面屏蔽工艺五、开关电源的应用领域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等领域。第二节:DC-DC变换器的基本拓扑基本的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①、Buck变换器

②、Boost变换器

③、Buck-Boost变换器

④、Cuk变换器

⑤、Sepic变换器

⑥、Zeta变换器

一、Buck变换器1、Buck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2、稳态电压增益的推导电感正反向电压伏秒:

正向伏秒:(Vin–Vo)DTs

反向伏秒:Vo(1–D)Ts

由电感伏秒平衡:

所以:(Vin–Vo)DTs=Vo(1–D)Ts

简化后,有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3、Buck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断续

---输出电流连续

---开关驱动需要隔离

4、Buck变换器的拓展:---三绕组去磁单正激变换器

---二极管去磁双正激变换器

---谐振去磁单正激变换器

---有源去磁单正激变换器

---相移控制全桥变换器

---对称驱动半桥变换器

---对称驱动全桥变换器

---对称驱动推挽变换器

5、Buck变换器本身的应用:Buck变换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如:

---计算机CPU中的VRM

---通信单板的负载端变换器(POL)

---多输出开关电源中辅路的后调变换器

等等、、、二、Boost变换器1、Boost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2、稳态电压增益的推导电感正反向电压伏秒:

正向伏秒:VinDTs

反向伏秒:(Vo–Vin)(1–D)Ts

由电感伏秒平衡:

所以:VinDTs=(Vo–Vin)(1–D)Ts

简化后,得到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3、Boost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连续

---输出电流断续

---开关驱动不需要隔离

4、Boost变换器的特点及应用:

---Boost变换器是电力电子中研究相对较少的拓扑

---最主要的应用是AC-DC开关电源的PFC电路

---隔离Boost

变换器也有用作的逆变器

等等、、、三、Buck-Boost变换器1、Buck-Boost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2、稳态电压增益的推导电感正反向电压伏秒:

正向伏秒:VinDTs

反向伏秒:Vo(1–D)Ts

由电感伏秒平衡:

所以:VinDTs=Vo(1–D)Ts

简化后,得到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3、Buck-Boost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可高于、也可低于输入电压

---输入电流断续

---输出电流断续

---开关驱动需要隔离

4、Buck-Boost变换器的特点及应用:

---Buck-Boost变换器是电力电子中研究相对较少的拓扑

---拓展的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RCD吸收反激变换

器在小功率AC/DC、DC-DC开关电源中大量应用

---隔离的反激变换器比较成熟,拓扑研究相对较少四、Cuk变换器1、Cuk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由电感伏秒平衡:

正向伏秒:VinDTs

反向伏秒:-Vo(1–D)Ts

所以:VinDTs=-Vo(1–D)Ts

简化后,得到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2、Cuk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可高于、也可低于输入电压、且与输入电压反向

---输入电流连续

---输出电流断续

---开关驱动不需要隔离

五、Sepic变换器1、Sepic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由电感伏秒平衡:

正向伏秒:VinDTs

反向伏秒:Vo(1–D)Ts

所以:VinDTs=Vo(1–D)Ts

简化后,得到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2、Sepic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可高于、也可低于输入电压、且与输入电压同向

---输入电流连续

---输出电流断续

---开关驱动不需要隔离

六、Zeta变换器1、Zeta变换器电路图稳态电压关系:其中:D=ton/TS

0≤D≤1由电感伏秒平衡:

正向伏秒:VinDTs

反向伏秒:Vo(1–D)Ts

所以:VinDTs=Vo(1–D)Ts

简化后,得到如下输入/输出稳态关系:2、Zeta变换器的特征:---输出电压可高于、也可低于输入电压、且与输入电压同向

---输入电流断续

---输出电流连续

---开关驱动需要隔离

六、基本变换器的总结---基本变换器可以说是六个:

是Buck、Boost、Buck-Boost、Cuk、Sepic、Zeta

---也可是说基本变换器只有三个:

是Buck、Boost、Buck-Boost

整个DC-DC变换器家族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为降压变换器,其始祖为Buck变换器

第二大类为升压变换器,其始祖为Boost变换器

第三大类为升降压变换器,其始祖为Buck-Boost变换器;和Cuk、Sepic、Zeta

变换器

七、开关电源电路分析的要点1、电感的电流不能突变,电容的电压不能突变

2、流经电容的电流平均值为零(安秒平衡),电感两端电压的平均值

为零(伏秒平衡)

3、理想变压器电压与匝数成正比且同名端同极性,电流与匝数成反比

且点进点出

4、电容恒流充电的公式为C*△U=I*T

,电感恒压储能的公式为

L*△I=U*T

5、变压器与电感的伏秒积必须平衡第三节:Buck变换器的稳态分析一、Buck变换器Buck变换器又称降压变换器、串联开关稳压电源等。

下图给出了完整的带驱动电路的Buck变换器的电路。如上图所示,Buck变换器由功率开关管Q1、续流二极管D1、电感L和电容C组成。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由驱动电路来控制。图中RL为电感L的直流等效电阻,Rc为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二、Buck变换器稳态的工作过程二、Buck变换器稳态工作的三种工作模式根据电感电流在周期内的状态,BUCK变换器可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模式)、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模式)和临界模式三种。连续模式断续模式临界模式Q1ULILVin-Vo-VoIoD1-DTVdsVinIoIoIdIdst1t2t3Buck电路工作原理(CCM):三、Buck变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Buck电路CCM模式下的稳态关系:

Buck电路工作原理(CCM):因忽略MOS管的导通压降、二极管压降和电感线圈的直流阻抗,可得到:Buck电路工作原理(DCM):根据,可得到:,根据以上方程,可得到:Buck电路工作原理(CCM/DCM临界模式):Buck电路CCM/DCM临界模式的边界条件:令:Kcrit=2L/RTS,则有:

1–D=Kcrit时,为CCM/DCM边界模式;

1–D<Kcrit时,为CCM模式;

1–D>

Kcrit时,为DCM模式;第四节:Boost变换器的稳态分析一、Boost变换器Boost变换器又称升压变换器、并联开关稳压电源等。

下图给出了完整的带驱动电路的Boost变换器的电路。如上图所示,Boost变换器同样由功率开关管Q1、二极管D1、电感L和电容C组成。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由驱动电路来控制。图中RL为电感L的直流等效电阻,Rc为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二、Boost变换器稳态的工作过程二、Boost变换器稳态工作的三种工作模式根据电感电流在周期内的状态,Boost变换器可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模式)、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模式)和临界模式三种。连续模式断续模式临界模式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三、Boost变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Boost电路CCM模式下的稳态关系:

S1VdILVoVINIoD1-DTVinVINVoVds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因忽略MOS管的导通压降、二极管压降和电感线圈的直流阻抗,可得到:Boost电路工作原理(DCM):根据,可得到:,根据以上方程,可得到: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DCM边界模式):Boost电路CCM/DCM临界模式的边界条件:令:Kcrit=2L/RTS,则有:

D(1–D)2=Kcrit时,为CCM/DCM边界模式;

D(1–D)2

<Kcrit时,为CCM模式;

D(1–D)2

Kcrit时,为DCM模式;第五节:Buck-Boost变换器的稳态分析一、Buck-Boost变换器Buck-Boost变换器又称降压-升压变换器、反号变换器等。

下图给出了完整的带驱动电路的Buck-Boost变换器的电路。如上图所示,Buck-Boost变换器同样由功率开关管Q1、二极管D1、电感L和电容C组成。开关管的导通与关断由驱动电路来控制。图中RL为电感L的直流等效电阻,Rc为电容的串联等效电阻。二、Buck-Boost变换器稳态的工作过程二、Buck-Boost变换器稳态工作的三种工作模式根据电感电流在周期内的状态,Buck-Boost变换器可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模式)、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模式)和临界模式三种。连续模式断续模式临界模式Buck-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三、Buck-Boost变换器的电路工作原理Boost电路CCM模式下的稳态关系:

Buck-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因忽略MOS管的导通压降、二极管压降和电感线圈的直流阻抗,可得到:Buck-Boost电路工作原理(DCM):根据,可得到:,根据以上方程,可得到:Buck-Boost电路工作原理(CCM/DCM边界模式):Buck-Boost电路CCM/DCM临界模式的边界条件:令:Kcrit=2L/RTS,则有:

(1–D)2=Kcrit时,为CCM/DCM边界模式;

(1–D)2

<Kcrit时,为CCM模式;

(1–D)2

Kcrit时,为DCM模式;第六节:反激型开关电源的简单介绍与分析一、从Buck-Boost到反激式变换器二、基本反激变换器的电路1、反激变换器是Buck-Boost变换器的隔离版本2、反激隔离变压器实际上是一个耦合电感,在Np=Ns时,与Buck-Boost变换器相同,但输出电压相反;

3、由于实际的耦合电感是非理想,其原副边有漏感,所以基本反激变换器是不能工作的;反激变换器在每一个周期内,开关管导通时,二极管D截止,激磁电感Lm和漏感Lp被充电储能;在开关管关断、二极管导通时,激磁电感上储存的能量通过变压器传递到副边负载,但漏感上的能量没有传递而突变降为零,这个突变就造成开关管两端过压损坏,因此这个电路是不能工作的,必须加吸收电路,如右图RCD吸收反激变换器。三、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当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Vin加在变压器T初级,同名端‘•’相对异名端为负,次级二极管D偏截止。原边绕组的电流Ip的变化由

决定,(Vin为输入电压,Lp为原边电感),Ip将会线性上升,磁芯内的磁感应强度从Br点增加到峰值Bw点。

1、能量存储阶段此时变压器作为线性电感运行,即:2、反激能量传送阶段当开关管关断时,原边电流降为零。变压器磁芯磁通量不能突变,磁势不变,变压器同名端“•”感应电势为正,副级二极管D正偏导通,感生电流将出现在副边,此时副边电流达到最大值,将开关管导通期间存储的磁场能量传输变压器副边为负载供电,因此按功率恒定原则变压器副边绕组安匝值与原边安匝值应相等。作为变压器运行,满足以下关系

变压器次级的感应电势

在反激期间,变压器磁芯磁通密度将从Bw下降到剩余磁密Br,副边反激电流将逐渐下降到零,下降速率由副边电压和副边电感决定。

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电流连续模式)根据变压器的伏秒平衡: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电流断续模式)根据变压器的伏秒平衡:根据能量守恒:实际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开关管截止时,因原边漏感引起的尖峰电压:RCD吸收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VcPloss=(Vc+Vin)2/RPloss=(Vc)2/RVin+nVo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输出纹波电压ΔVo=?根据Co在DT时间的基本方程:反激变换器(Flyback)工作原理:多路输出的反激变换器:减小交叉调整率的措施:尽量减少两个绕组之间的漏感。在辅助输出一路中加入尖峰抑制器(饱和电感)主路输出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采用双路加权反馈的控制方式反激变换器(Flyback)特征总结:缺点:输出纹波电流大。输出控制特性非线性。通常需要辅助的吸收回路。转换效率较低。优点:电路简单。输入电压范围广。容易实现多路输出。四、RCD吸收与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及其波形1、RCD吸收反激变换器2、三绕组吸收反激变换器第七节:正激型开关电源的简单介绍与分析一、从Buck变换器到正激式变换器二、基本正激变换器的电路1、正激变换器是Buck变换器的隔离版本

2、当变压器为理想的,在Np=Ns时,与Buck

变换器相同;

3、由于实际变压器是非理想的,其原边激磁

电感必须有去磁回路,否则基本反激变换

器是不能工作的;正激变换器在每一个周期内,开关管导通时,激磁电感被激磁,当开关管关断时,激磁电感上的电压为零,如果没有去磁,随着开关周期的增加,其激磁电流会不断的叠加,,最后导致磁密饱和,变压器原边相当于短路,将烧毁开关管等元件,因此基本正激变换器必须加去磁电路,如右图所示三绕组去磁正激变换器。三、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保证正激变换器正常工作的条件:

---正激变换器必须加去磁电路,且保证:

去磁伏秒>

激磁伏秒;

---器件的稳态电压应力要合理,不能太高,

器件的选取必须留有足够的余量

1、三绕组去磁正激变换器三绕组去磁电路是在基本正激变换器上增加了一条去磁支路,该去磁支炉有第三绕组和去磁二极管组成,为了减少变压器原边漏感和开关管结电容引起的电压尖峰,一般取NC=NP,且和原边绕组双股并绕。1.1、实际的三绕组去磁正激变换器(考虑所有寄生参数)考虑变压器的漏感后,在开关管S上的电压波形会有一个很窄的尖峰,这个尖峰电压由漏感、激磁电流峰值和负载决定,一般要尽量减少原副边的漏感,和适当加大激磁电感来使其最小。当此尖峰电压超过2Vg时,会被去磁支路嵌位。2、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ResonantResetForward):2.1、去磁原理外加一个电容Cr,调节参数使去磁伏秒大于激磁伏秒

----谐振去磁电路没有改变基本正激的结构

----其谐振电容吸收了开关管、二极管和变压器原副边之间的所有寄生电容,仅

调节激磁电感也可以满足上述条件

----加一个外部电容的目的是便于生产,减少容差引起的问题

2.2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sonantResetForward):[t0,t1][t1,t2]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sonantResetForward):[t2,t3]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sonantResetForward):[t3,t4]Lm,Cr的选取原则: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sonantResetForward):[t4,t5](Vin/n-Vo)DT=Vo(1-D)T根据电感的伏秒平衡:Vo=VinD/n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ResonantResetForward):谐振复位正激变换器(ResonantResetForward)特征:缺点:原边开管电压应力较高。谐振电容的损耗大。宽范围输入效率很难兼顾。优点:电路简单。线性输出控制特性。不需要辅助的吸收回路。第八节:开关电源的测试及其规范一个好的电源产品是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确保其稳定工作和长期工作的可靠性。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关乎到电源的产品性能品质的优良,电源设计阶段的测试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生产量产性能的一致性;电源测试规范是为了规范电源测试的项目,确保电源测试项目的有序进行,为产品的品质作坚实的后盾。一、电源的基本性能测试电源的输入特性指标主要包括:输入电压范围、输入电流大小、各种负载下的输入功率、输入浪涌电流、输入功率因素等。1、输入特性指标测试项目电源参数参数意义计算方法输入特性输入电压表示电源模块的输入电压,可以是某个固定值,也可以是某个范围(AC表示交流,DC表示直流)。输入电流表示电源模块在某个输入电压下的电流输入。对于AC/DC模块来说常指交流输入电流的有效值,对于DC/DC模块常指直流输入电流。输入功率表示模块电源在一定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情况下,电网或前级供电设备为模块电源提供的功率。DC/DC:AC/DC:

: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夹角直流电的为90°,

为功率因素2、输出特性指标输出特性输出电压表示电源模块为后级设备提供的电压大小。不同的模块可能有不同的输出电压。也有可能有多路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表示电源模块为后级设备提供的负载电流大小。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输出电流,且输出电流的大小与其所带的负载大小有关。输出功率表示模块电源在一定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情况下,为后级设备提供的提供的功率大小。其值是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乘积。单路输出:Po=Vo×Io多路输出:Po=Vo1×Io1+Vo2×Io2+。。。。。效率表示模块电源对电能的利用率。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DC/DC:

AC/DC:

电源的输出特性指标主要包括:输出电压及精度、输出电流、输出电压纹波噪声、效率、输出功率、负载调节率、电压调节率、容性负载要求、开关机特性、动态负载特性等。输出纹波由开关整流元件的开断所造成电压跳变,经过滤波电容平滑后的电压波动量的峰峰值一般对纹波和噪声采用峰-峰值计量(mVP-P),采用最多的是平行线测试法。输出噪声由元器件引线电感和结电容等寄生参数引起的,叠加在输出纹波上的高频谐振波峰峰值一般对纹波和噪声采用峰-峰值计量(mVP-P),采用最多的是平行线测试法。

输出电压精度表示在额定输入电压范围和额定负载下,模块电源的输出电压偏离标称电压的程度

:为输出电压的标称值

:为输出电压的标称值电压调节率(源效应)负载为满载时,在允许变化范围内调节输入电压,测量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同额定输出电压的比值DC/DC(稳压):VOUTN:标称输入、满负载测得输出电压VOUTH:输入电压上限、满负载下,测得输出电压;VOUTL:输入电压下限、满负载下,测得输出电压;VMDEV:取VOUTH、VOUTL中偏离VOUTN最大值。

DC/DC(非稳压):

负载调节率(负载效应)在额定输入电压范围内,当输入电压确定时,负载在最小负载和最大负载之间变化时,输出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同额定输出电压的比值

:输入电压为额定输入电压,负载为最小负载时的输出电压

:为负载满载,在额定输入电压范围内,输出电压的最小值启动时间(开机延时)为输入开启后输出相对于输入达到目标电压值时响应延迟的时间

:电源输出电压达到目标电压值时的时间

:电源输入上电时的时间

掉电保持时间(关机延时)为输入关断后输出电压相对于输入降到输出电压值10%时的时间

:电源输出电压降到目标电压值10%时的时间

:电源输入电压关断时的时间

容性负载能力在输入电压全范围内和全负载范围内,保证可靠稳定的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容负载.在最大允许的电容负载下,进行全输入电压范围内的空载开机,开机后再在全负载范围内观察输出电压及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能满足要求。动态负载在额定输入电压下,负载在一定的时间内(如5ms或10ms),负载从25%-50%-25%之间变化(或者从50%-75%-50%,10%-100%-10%变化)时,输出电压的瞬间过冲电压超出额定电压值的大小和电压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为动态负载时过冲电压的最大值输出过流保护当输出电流增大到使电流反馈环路将IC芯片处于关断的临界状态(表现于输出电压降为0,输出电流跳变)时的电流值。标称输入电压、半载情况下起机后,逐渐增加负载电流,在规定的过载范围内,电源输出电压应开始下降;如电流继续增加,则输出电压就会下降到零时为输出电流限流点。输出过压保护当电源出现故障(如电压反馈开环或短路)或输出串有高压时,电源将自动实现关机,保护后面的负载或模块本身:为过压保护发生时的输出电压

输入过压保护当电源输入电压超过范围而过高时,为保护模块,电源自动关机标称输入电压、半载情况下起机后,逐渐升高输入电压,在规定的过压范围内,电源应该关机,所记录的过压保护点3、保护电路的电气性能测试电源的保护电路主要有:输入过压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过温保护等。输出欠压保护当电源输入电压过低时,为保护电源本身,电源自动关机标称输入电压、半载情况下起机后,逐渐降低输入电压,在规定的欠压范围内,电源应该关机,所记录的欠压保护点输出短路保护当负载出现故障而发生短路时,为保护电源本身,电源将自动实现关机保护标称输入电压、半载情况下起机后,将输出短路,电源应关机或按某一限流类型进行保护;短路故障结束后,电源应恢复正常工作,且在此起机过程中,不得有振荡发生,在低限输入和高限输入下,重复上述短路保护测试。过温保护当电源的工作温度过高时,为保护电源本身,电源应自动关机或自动降额使用在电源工作温度过高时,用点温计测试热敏元件附近的壳温,当发生保护时的温度为过温保护点值4、电源的绝缘耐压性能测试隔离耐压电源模块输入、输出、地之间的绝缘强度将输入的全部端子短接,将输出的全部端子也短接,输入、输出、地之间所能承受的电压值/1min,且保证无击穿、无飞弧现象,且漏电流符合要求。绝缘电阻电源模块输入、输出、地之间的绝缘电阻用额定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试输入对输出、输入对地、输出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4、电源的绝缘耐压性能测试EMS雷击浪涌实验保证产品在雷击电压或浪涌电流(差模)的冲击下不会丧失功能或损坏等级3L-N1KV等级4L-N2KV温度:常温25℃电压:市电220VAC负载:满载条件:不同等级下的0°,90°,180°和270°四个相位群脉冲实验保证产品在群脉冲电流(共模)的冲击下不会丧失功能或损坏等级3L-N2KV等级4L-N4KV温度:常温25℃电压:市电220VAC负载:满载条件:5KHZ/60SEMI传导实验保证产品在工作时不通过电源线对电网造成传导(共模和差模干扰)骚扰。范围:150KHZ~30MHZ幅值:ClassA、ClassB温度:常温25℃电压:市电220VAC负载:满载条件:EMI屏蔽室辐射实验保证产品在工作时不对其周围的设备产生电磁辐射传导骚扰。范围:30MHZ~1GHZ幅值:ClassA、ClassB温度:常温25℃电压:市电220VAC负载:满载条件:电波暗室测试其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各个角度的辐射骚扰。二、电源的白盒测试项目元器件应力(输入整流二极管,输出整流二极管,辅助绕组整流二极管,MOS管,IC芯片,431,光耦,输入电容,输出电容,限流电阻等)电压应力:≤

元器件在正常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