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_第1页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_第2页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_第3页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_第4页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战国

B.唐代

C.北宋

D.明代

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戴震

B.戴震

C.顾炎武

D.俞樾

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日坛

B.月坛

C.天坛

D.地坛

4.《清明上河图》的是()。

A.吴道子

B.米芾

C.赵孟

D.张择端

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是()。

A.张衡

B.沈括

C.葛洪

D.王桢

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河姆渡文化时期

B.屈家岭文化时期

C.仰韶文化时期

D.龙山文化时期

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原始公有制时期

B.家族宗亲制时期

C.中央集权制时期

D.奴隶制时期

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

B.慧远

C.道生

D.僧肇

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道家学说

B.魏晋玄学

C.宋明理学

D.阴阳五行说

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唐尧

B.虞舜

C.夏禹

D.商汤

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敦煌文化

B.张掖文化

C.酒泉文化

D.凉州文化

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A.康熙盛世之后

B.八国联军入侵之后

C.鸦片战争之后

D.甲午战争之后

14.首先明确提出文章为“经国之大业”的人是()。

A.孔子

B.荀子

C.曹丕

D.刘勰

15.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和哲理性

B.时代性和民族性

C.哲理性和趣味性

D.趣味性和娱乐性

1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不可胜用也。”这段话的是()。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17.我国发明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时间是在()。

A.春秋

B.秦代

C.战国

D.汉代

18.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A.王重阳

B.李志常

C.邱处机

D.刘德仁

19.比较能全面地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特色的,是司马迁《史记》中的()。

A.《货殖列传》

B.《河渠书》

C.《平淮书》

D.《六国表》

20.刘禹锡是中唐思想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最着名的哲学着作是()。

A.《天说》

B.《天对》

C.《天问》

D.《天论》

21.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

A.民俗文化

B.市民文化

C.娱乐文化

D.工艺文化

22.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复兴儒学

B.全盘西化

C.发展生产力

D.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23.我国历史上的吐蕃民族因与印度较近,最流行的文化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24.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水平是在公元前()。

A.两千年左右

B.三千年左右

C.四千年左右

D.五千年左右

25.道教的基本教义是()。

A.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B.性净自悟、普渡众生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修心养性、明心见性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6.在元朝,回回的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国,主要有()。

A.天文历算

B.火器制造

C.天象仪器

D.医药学着作

27.两汉选官的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

A.察举

B.征辟

C.考试

D.科举

28.东晋士人最热衷的“家常”摆设是()。

A.清谈

B.诗赋

C.书法

D.佛理

29.依据文献记载,有些学者把上古文化划分为三大区域。下面各项中,哪些不是这三大区域之中的文化()。

A.炎黄

B.氐羌

C.苗蛮

D.百越

30.我国古人关于知行关系的观点主要有()。

A.知易行难

B.知轻行重

C.行先知后

D.知先行后

三、问答题(共12题,共65分)

31.勤农观

32.诗赋取士

33.五伦

34.八思巴

35.五常

36.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是什么?

37.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

38.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

39.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