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地理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地理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地理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地理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A卷)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地理(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年4月,美国哈佛一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约39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1140b),该行星与主星(LHS1140)的距离、岩石构成以及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据此完成1~2题。1.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1140)属于()A.恒星B.行星C.星云D.彗星2.称“起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是该行星()A.受主星辐射强B.绕主星运行C.离太阳较近D.温度适中【解析】第1题,“超级地球”是绕主星(LHS1140)运行的,是主星的行星;所以主星是一颗恒星。选A正确。第2题,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有适宜的温度、可呼吸的大气及液态的水;“超级地球”与主星,即恒星的距离,是决定其表面温度适宜于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有无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选D正确。【答案】1.A2.D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3~4小题。3.下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是()A.四川盆地B.珠江三角洲C.长江三角洲D.华北平原4.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能量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可知重庆和成都两城市年太阳辐射量在90附近,是最小的区域,所以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是四川盆地。第4题,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地球上的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是太阳辐射的能源来源。【答案】3.A4.B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8时和20时,科学家观测到了两次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影响。读图,回答5~6题。5.耀斑发生在图中太阳大气层中的()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6.有关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A.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B.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D.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5题,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对应图中太阳大气层中的②层,B对。①层是光球层,主要活动类型是黑子,A错。③层是日冕层,主要活动是太阳风,C错。④是日珥,不是太阳外部大气层,D错。第6题,超强太阳耀斑干扰地球电离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C对。有极地地区夜间会出现极光现象,A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无关,B错。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D错。【答案】5.B6.C7.当我国最东端(东经135度)的地方时是11点时,最西端(东经73度)的地方时是()A.6点52分B.15点08分C.7点08分D.4点52分【解析】第7题,最东端(东经135度)与最西端(东经73度)相差62°,即4小时4分钟。当我国最东端(东经135度)的地方时是11点时,最西端(东经73度)的地方时是6点52分。选A。【答案】7.A8.下列能正确表示北半球物体地表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的是()A.B.C.D.【解析】第8题,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左右的判断方法如下:北半球右偏,用右手。大拇指自然外张,其余四指合并,掌心朝外,四指指向水平运动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则大拇指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南半球用左手,道理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8.A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据此完成9~10题。9.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纽约的区时是()A.17日20时B.18日20时C.17日22时D.18日22时10.十九大开幕当天,太阳直射点()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解析】第9题,中国中央电视台直播时,北京时间是10月18日上午9:00,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即比东八区晚13个小时,区时是10月17日20时,远在纽约的华人收看时,纽约的区时是17日20时,A对。B、C、D错。第10题,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十九大开幕当天,是10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D对。A、B、C错。【答案】9.A10.D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1~12题。1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12.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解析】第11题,丁地北望见极光,因此为靠近北极地区,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地即将入夏,说明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为深秋的落叶阔叶林景观,说明为北半球温带;丙地该入秋依然炎热,说明位置比乙地靠南,因此,四地从北向南的顺序为丁乙丙甲,选B。第12题,结合上题,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时间是秋分至第二年的春分,结合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11.B12.D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图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13~14题。13.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③的全部C.②是软流层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1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D.内、外核之间【解析】第13题,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读图可知,海洋中有地壳,A错。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①②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为地壳,③为上地幔,B错。②是硅镁层,C错。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D对。故选D。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地震波在距离地表2900千米以上地区速度最快,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面,故选C。【答案】13.D14.C熏烟驱霜是指晚霜来前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图1所示,图2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16.图2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解析】第15题,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熏烟能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C。第16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为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升温后,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近地面大气升温,故选B。【答案】15.C16.B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17.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18.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解析】第17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风向标推断陆地、湖泊的气压、气流状况;根据图中风向标的含义,结合热力环流的基本特点可知,图示时刻近地面①处风由湖泊吹向陆地,那么湖面上形成高压,那么此时②处盛行下沉气流;④处对应近地面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③由于地处高空,摩擦力较小,风力大于①处,故选项D正确。第18题,根据陆地与水体的热力性质差异可知,围湖造陆,导致湖泊与陆地的热力差异降低,使湖陆风减弱;城市地面硬化相对于裸地、草地等热容量较低,升温或者降温更快幅度更大,使湖泊与陆地的热力差异更显著,湖陆风会增强;湖陆风特别是来自于湖泊的湖风,使城市湿度升高;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少,故选项A正确。【答案】17.D18.A“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基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19~20题。19.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20.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A.清晨B.上午C.午后D.子夜【解析】第19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冬季北方有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夹带的沙雪,形成了闹海风,A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B、C、D错误。第20题,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C正确。【答案】19.A20.C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袁示风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1~22题。21.甲风带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2.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A.高温多雨B.温和多雨C.炎热干燥D.低温干燥【解析】第21题,读图分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和60°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应该为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风,故答案选B项。第22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明显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故答案选C项。【答案】21.B22.C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23~25题。23.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24.上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A.abB.bcC.cdD.ad25.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解析】第23题,高原季风形成的主导因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D对。气压带与风带的在大陆上被切断,A错。高原面与海洋表面高差大,距离远,B错。高原表面植被少,季节变化影响小,C错。第24题,夏季高原面升温比周围大气升温快,气压较低,风由周围吹向高原面。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B对。ad表示冬季风,A、C、D错。第25题,结合上题分析,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C对。A、B、D错。【答案】23.D24.B25.C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16分)(1)此图以为中心,日期为月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3)图中晨线是,昏线是。(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或西)侧。(5)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时,C点的地方时为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时,日落时间是时。(6)A点的昼长为小时,乙点的夜长为小时。(7)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C.自西向东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A.等于1/2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解析】(1)北逆南顺,故为南半球。南极圈产生极昼现象,故为12月22日。(2)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经线为12时的那一天经线。据图中E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而乙点为135°W,故E点为90°。故直射点的地理位置为90°W,23°26′S。(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故AB为晨线,BC为昏线。(4)全球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A>D>E。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故向左方向偏转,为东侧。(5)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即E点的地方时为12时。昼长等于昼弧所占经度除以15°每小时。C为赤道长,昼长12小时,即6时日出18时日落。昼长=(12-日出)×2=(日落-12)×2。而乙点的昼长为270°除以15°每小时,故为18时。计算可知日出时间为3时,21时日落。(6)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A的昼长为12小时。夜场=24-昼长=24-18=6小时。(7)地球最短距离为经过两点间的大圆劣弧航线。故从甲点到乙点的大圆航线是经过南极上空的最短圆弧,而东西方向上F点位于东侧,故一直向西方。故方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8)根据0时经线与180°之间的度数间隔判读日期所占比例。E点为90°W,12月22日12时,故0时经线为90°E,0时经线向东为12月23日,至180°占90°经线,故12月22日占270°,大于二分之一。【答案】(1)南极点1222(2)(23°26′S,90°W)(3)弧AB弧BC(4)A>D>E东(5)1218321(6)126(7)D(8)D27.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B;C;D;G;I。(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图中Ⅰ的作用是。(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原因是?(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大或小),为什么?【解析】(1)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2)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Ⅰ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4)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答案】(1)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晴天大,阴天小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度差较小。(4)D(5)小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28.读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说出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气压的变化及C点风向的变化。(4分)(2)说出城市A经历的天气系统名称,并简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城市A的天气现象。(3分)(3)说出9月10日6时城市B附近的气压数值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