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望海潮》《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望海潮》《扬州慢》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海潮》与《扬州慢》联合阅读一“盈”一“空”寓

衰1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意象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2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不同情怀。目标第一章预习检测文体知识词

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标题,但不能没词牌。文体知识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词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作者其人奉旨填词柳三变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不在乎,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第二次又落榜,发牢骚写《鹤冲天》。传至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再考。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作者其人鹤冲天

黄金榜,偶失龙头。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落第后的失意不满和恃才傲物,下片叙写了词人放浪形骸、出入风月场中的生活。全词表现了词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与怀才不第的牢骚和感慨。此词的特点是率直,无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语言质朴。第二章初读感悟齐读体悟,把握基调读完两首诗的心情感受是什么?欢悲齐读体悟,把握基调两首词中的哪一句话最能直接体现喜和悲的情感主旨呢?篇目语句情感《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繁华《扬州慢》黍离之悲空城探寻背景,感知差异对比两首作品写作的背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情感?写作背景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描绘到了极致。写作背景扬州慢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疏通诗意,把握情感请结合注释疏通词意,代入写作背景,基于情感基调,用散文化语言描绘词意。疏通诗意,把握情感望海潮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疏通诗意,把握情感扬州慢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第三章精读探究比较鉴赏篇目意象意境情感望海潮扬州慢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繁华富庶惊叹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美丽雄奇赞美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鼓、烟霞太平祥和艳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芥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悲怆萧条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小结柳永《望海潮》写承平日久,歌功颂德(干谒),是“治世之音”。姜夔《扬州慢》抒战事之痛,隐斥统治者苟安求和,是“乱世之悲”。技巧探究《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扬州慢》一词,姜夔是如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的?《望海潮》技巧探究铺叙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直书其事,反复叙说。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大意: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大意: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大意: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点染点是指抽象的评点,即总写,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染是具体的描述、渲染,即分写,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情感。点染结合,共同营造意境,表现情志。《望海潮》技巧探究点染“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染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点染点《望海潮》技巧探究点染艺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染点染虚实结合“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虚丰富词中意象,开拓词意,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和想象空间,突出作品主旨《望海潮》技巧探究动静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静景)大意: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动景:绕、卷)大意: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雄壮的钱塘江广阔无边。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动景:列、盈、竞

)大意: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望海潮》技巧探究比喻烟柳画桥,怒涛卷霜雪

《望海潮》技巧探究互文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虚实结合、对比《扬州慢》技巧探究昔日“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淮左名都”繁华热闹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破败荒凉“名都”“空城”(虚写)(实写)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实相生,对比鲜明,化用诗句,情景交融。上片虚实结合、对比《扬州慢》技巧探究昔日二十四桥青楼梦好繁华热闹今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破败荒凉“名都”“空城”(虚写)(实写)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实相生,对比鲜明,化用诗句,情景交融。下片反衬《扬州慢》技巧探究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反衬现在的“尽荠麦青青”,突出今日的荒凉景象;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扬州城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移情《扬州慢》技巧探究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动,同时,诗人自己也受到这种事物的影响,和事物产生共鸣,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多种感官,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