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10月)

语文试题(A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是通过民俗活动表现出来的,民俗活动越丰富,越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因此,要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髓,创新其表述方式与传播形式,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吸引力、感染力,让传统文化贴近人民,融入生活。

传播传承节日文化,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述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过节新形式不断出现。比如,元宵节,人们在微信群里约一场诗词“飞花令”;清明节,人们在网络空间参与线上祭扫活动;还有更多的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分享自己家乡热闹的节日场景,又透过别人的镜头走进了不一样的过节现场。如今,各地在组织线下节日活动的同时,往往借助各种线上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节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演进密切相关,它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大环境,而是会随着时代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比如重阳节,长期以来,避祸除邪消灾、强身健体一直是其主要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对重阳节中的敬老意涵加以强化,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赋予其“老年节”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厚植新时代青年爱国情怀,塑造新时代青年思想品格,引导新时代青年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学校利用传统节日打造“红色思政课堂”,不仅有效推动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还带动孩子们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

传统节日要与时俱进,就要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但是“赋值”应建立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之上,背离或扭曲节日文化内涵的“赋值”是没有生命力的,也终究会被淘汰。

(摘编自张春枝《文化内涵是传统节日的灵魂》)

材料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和表现形态,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与社会功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认同、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节日礼仪已经深深融入民众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具有引导思想观念、涵养精神情感、评判道德选择、约束规范行为等重要功能。这些社会功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节日承载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传承了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在中华文化发展与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轫于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却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与危机。

伴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复杂的状态,传统节日受到了各种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节日观念的淡薄化。传统节日是建立在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文化体系上的,而伴随着这种文化体系的瓦解,传统节日失去了其存在的文化依托。当前,由于缺少对传统节日的宣传、重视与保护,许多传统节日没有具体的礼仪庆典活动,节日气氛严重缺失,许多传统节日逐渐简化成为一种日期的标示,这消解了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文化理解与精神向往,导致民众的传统节日观念逐渐淡漠。其次,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单调化。当前,许多传统节日沦落为“购物节”“美食节”,人们将传统节日简单地理解为休闲的假日,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却被抽空。再次,传统节日文化寓意的庸俗化。当下,许多传统节日的商业色彩与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厚,过度的商业化包装与市场运作,使传统节日原本的文化元素与文化意义被抹杀,逐渐沦落为商业炒作的工具。同时,伴随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教化功能的式微,其娱乐功能却被无限放大,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与文化内涵被随意曲解,逐渐沦落为媚俗的工具。最后,传统节日面临西方节日的冲击与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西方文化与西方节日不断涌入。西方节日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推动下,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给本就处于困境之中的传统节日带来更为严峻的现实挑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要有效的载体支撑。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传统节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功能。传统节日活动既是以风俗礼仪等物质形态形式呈现的物态文化载体,又是以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影响与塑造民众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与精神品质的精神文化载体,同时还是以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让民众体验与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涵的实践活动载体。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传统节日是特定的人类族群或团体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提炼,凝结而成的文化表现形态。当前,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载体功能,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高度统一,使传统节日的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

(摘编自苗瑞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与功能探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俗活动可以表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民俗活动越丰富,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就越有利。

B.虽然传统节日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但我们在创新时不能背离或扭曲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C.依靠传统节日的文化特性与社会功能是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D.传统节日具有载体功能,主要体现在物态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等上。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在第一段明确提出论题,再在主体部分具体论证了如何传播传承节日文化,有理有据。

B.材料一中,用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列举了一些当下传播传承节日文化的新形式的事例来加以论证。

C.材料二指出,传统节日受到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导致了我国农耕文化体系的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复杂。

D.材料二既指出了传统节日的意义与其载体功能,又指出了当下传承传统节日的现实危机,给人启发与思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传统节日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功能”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清明节和重阳节时,后人以扫墓和祭祀的活动表述出对先人的怀念,彰显孝道,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教化作用。

B.外出打工的人们不怕奔波回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加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

C.正月十五、二月二、寒食、七夕、腊八等节日保留、渗入、积淀了大量的原始信仰习俗,表现出丰富的人文性。

D.“年”,俗称“年三十”“年三十夜”。民间广泛流传着“年”是一个在除夕之时出来伤害人畜的怪兽的传说。

4.当下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存在哪些阻碍?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4分)

5.文中说“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是一个必然趋势”,那么应如何将传统节日与现代化相融合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柱下史入关[注]

郭沫若

盛夏的太阳照在沉雄的函谷关头,屋脊上的鳌鱼和关门洞口上的朝阳双凤都好像在喘息着的一样。关外有几株白杨,肥厚的大叶在空中翻作白的光辉。无数的鸣蝉正在力竭声嘶地苦叫。遍体如焚的大地之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老聃与关令尹相携在树荫下坐定。他的须眉比关尹更白,他的气色也比关尹更憔悴,他眉间竖立的许多皱纹表示他经受过许多苦闷的斗争,他向颚角而下垂的两颊,荡漾着时辰与倦怠的波澜。颧额和鼻端被太阳的光威晒成紫黑色了。身上穿的一件千破万补的蓝衣,和头上戴的一顶破帽,都布满着尘垢。

但他这面貌和穿戴都不足以惊人,最足以惊人的是他右手中拿着的一只牛尾了。

“老聃!你不久才那样决心地出了关去,你怎么又折回来了?”关尹开首向老聃问了一声,只听老聃百无气力地向关尹回答道:

“嗳,关尹,你容我慢慢地向你倾谈,我今天水粒都还不曾沾唇,请你把点现成的饮食给我。”

关尹听了,忙去取了一瓶水和两张麦饼来。

在那时候老聃把树荫下的竹简翻来在读。

“啊,我真惭愧,你把我这部《道德经》倒不如烧了的好罢。”

“那怎么使得呀!”关尹一面把饮食放在老聃面前,一面说:“自从你写了这部书给我,我是把它看得比性命还要珍贵。我是寸刻不曾离它。我一展开它来读时,这炎热的世界,恶浊的世界,立地从我眼前消去,我的脑袋中徐徐地起了一阵清风,吹爽我全身的脉络……说起牛来,老聃,你从前骑着的那条青牛往哪儿去了呢?”

老聃尽关尹在一旁赞美,他只把那水和麦饼尽量地吃喝,麦饼吃来只剩下半个了,他的精神,才渐渐恢复了几分,他又才低声地说道:

“啊啊,可感谢的还是饮和食,可怜为我作了牺牲的是我的青牛了。可怜我的青牛只剩了这根尾巴了!”

“啊啊,那是怎么一回事?你是遇着了强人的打劫吗?”关尹到此才注意到了他的牛尾。

老聃把麦饼又吃了几口,把瓶里的水又呷了几下,他又慢慢地说:“我自从出了函谷关后,我一心一意想往沙漠里奔去。沙漠中人诚然没有,但是一片黄沙茫茫,草没有一株,水没有一滴,可怜我的青牛它奔赶了多么远的路程,走到那儿便横倒在地上。我守看了它两天两夜,但无法可以疗治它,它在第三天上终竟死了。”

“啊啊,可怜我这个忠实的牺牲!我在这部书里虽然恍恍惚惚地说了许多道道德德的话,但是我终竟是一个利己的小人。我这部书完全是一部伪善的经典啦!我因为要表示我是普天之下的唯一的真人,所以我故意枉道西来,想到沙漠里去自标特异。啊啊,我的算盘终竟打错了。不出户,究竟不能知天下。可怜我想象中的沙漠和实际的沙漠是完全两样。我辛辛苦苦远来,我倒折了一条牛,还几乎断送了我的生命。我看待生命是很宝重的,但我偏又说没有身体便没有大患。啊,我真是一个伪善者!可怜我一条青牛为我这伪善者而牺牲了!”

老聃说着,他的热情渐渐激越起来。关尹在一旁只是沉默无声,一种不愉快的暗云渐渐罩满了他全部的颜面。

“啊,我的青牛虽然为我死了,”老聃又接着说,“但是它提醒了我这个伪善者的良心。青牛它是我的先生呢。它教训我:人间终是离不得的,离去了人间便会没有生命。与其高谈道德跑到沙漠里来,倒不如走向民间去种一茎一穗。伪善者哟,你可以颓然思返了!我的牛,啊,我的先生,它给了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教训。它的这条尾巴比我五千言的《道德经》还要高贵得五千倍呢。关尹,你了解我吗?”

关尹没有回答。他的脸色愈见黑沉下去了。

老聃讲了半天,他口渴了起来,把瓶里的水又喝了几下,率性把剩下的麦饼吃了。他把两手拍了两拍,把水瓶交还了关尹之后,又把那青牛的尾巴拿在手中招展。

“啊,我真荒唐!我可知道了,我的根本谬误是在一方面高谈自然,一方面又万事都从利己设想。只要于己有利,便无论是什么卑贱的态度都是至高的道德。啊,我于今忏悔了!”

“关尹,我现在要回到中原去了,回到人间去了。我从前说的话几乎句句都是狂妄。我现在忏悔了,我要回到人间去,认真地过一番人的生活来。我是有妻有子的人,你是晓得的。他们现刻住在魏国的段干,我现刻要往那儿去了。可怜我并没有什么本事,我只有一肚皮的历史。我现刻要想养活我自己,我还当自行改造一下才行。我回到他们那里去便替他们扫地洗衣都可以,我再不敢做视一切,大着面皮向人讲利己的道德了。”

老聃说了一长串的独白,想说的话大约也说完了。到这时候他才觉得关尹立在一旁始终不曾作声。关尹脸上堆着的一脸暗云,就好像暴风雨欲来时险恶的天势一样。

他自己只得徐徐立起身来,自言自语地说:“我这部误人的《道德经》,只好让我自己拿去烧毁了。”他便把那编竹简挟在左胁下,右手拿起他的牛尾巴,悠悠然向东南走去。

蝉子的声音仍然在白杨树上苦叫,日脚已渐渐偏西了。

1923年8月10日

(有删改)

“柱下史”是掌管中央的奏章、档案、图书以及地方上报的材料的一名御史大夫,老子承认周守藏史,故称老子为柱下史。这篇小说作于1923年,当时“五四”运动已趋落潮,新文化运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五四提倡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还依然停留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先觉的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老子形象的描写,颠覆了以往在读者心中彬彬有礼的形象,完全以一副穷困潦倒,落魄的样子出现在读者面前。

B.关尹的脸色由不愉快到愈见黑沉下去再到一脸暗云,表现的是关尹对老子的不理解,意在批评像关尹一样不知变通的人。

C.老子认为青牛为他这样的一个伪善者而牺牲了,是他的先生,所以他始终拿着那条牛尾提醒着自己伪善者的良心。

D.小说给当时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传播真理必须深入民众,将真理的种子撒向人间,具有现实意义。

7.关于小说的艺术手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用大泼墨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出人物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特点。

B.小说善用粗笔勾勒的手法,将老子的肖像特征描绘得具体、生动而逼真。

C.小说善用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揭示出人物深层心理活动。

D.小说通过奇特想象、大胆夸张,对史实进行了改编,更好地展现了主题。

8.小说首尾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9.郭沫若笔下的老子与人们心中传统的形象截然不同,在本篇小说中,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

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

宣和六年,复待制。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拜命,入白母曰白:禀告

B.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籍:赋税

C.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春秋:人的年岁

D.章惇用事,尤忌恶之用事:执掌政权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府,古代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代多指枢密院,元朝是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简称,明和清初多指内阁,清雍正以后多指军机处。

B.进士,科举时代指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具体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二甲赐“进士及第”称号,三甲赐“进士出身”称号。

C.元祐、哲宗,均指北宋皇帝赵煦。元祐是他的年号,该时期是反对新党的旧党当政,所以后来也用“元祐”指称旧党及其成员,而哲宗是他的庙号。

D.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回应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应该根据情况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

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即使在家也是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了解到章惇被民众视为“四大恶人”之一并且有灭绝道义情理行为的事情,认为章惇应被重罚。

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因此惹怒皇帝而被贬官。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诗经·唐风·鸨①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②。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③﹖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①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②苞栩;丛密的柞树。③怙:依靠,凭恃。

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比兴”的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

B.“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

C.“王事靡盬”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穷兵黩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D.本诗以鸨鸟迫飞,不得其所的生活状态,照应当时百姓服役、无以归耕的社会现实。

16.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有评价云:“民情至此,咨怨极矣。”请结合此结构特点,归纳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具体情感。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要责任,应树立远大理想,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礼记·大学》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髙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与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景相似、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教育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后,一群年过花甲的专家教授背上行囊奔赴祖国的西部,重返三尺讲台,勇当①的“提灯者”、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用执着和奉献点亮夕阳之光。

吉林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陈长生退休后来到新疆政法学院,被聘为图书馆顾问。新图书馆即将竣工,16万册图书要从北疆校区搬迁到南疆校区,陈长生②地奔波于两个校区间,参与到繁忙的搬迁工作中。图书馆二次装修时,学校希望他帮助设计方案。陈长生在图书馆管理上③,但在装修设计上却是“门外汉”。他没有推辞,查阅资料,请教专家,一周后拿出了设计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鸣背上行囊,从北京直奔图木舒克。到了新疆政法学院后,主动提出担任“中国法律史”的教学任务。李鸣老师学识渊博,善于使各个朝代联系起来对比教学,让学生印象深刻。每一节课堂,他都会以金句结束,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鼓掌。

徐凤君是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的退休教授。到达新疆政法学院后,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上。徐凤君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课程较难、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而花费大量时间精心编写且写满不同颜色批注的教案被青年教师当作学习的模板。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一组短句,以使句子表述相对舒缓。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学习宣传全覆盖,做好全面准备,确保《规则》于今年3月1日起顺利有效实施。①其中第二条写道: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正,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规范。

近年来,青少年校园欺凌、学生受挫自杀等事件屡见不鲜,A:是青少年的责任、规则意识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②所以,教师要重视相关方面的教育,如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使学生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而教育惩戒,让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B。③只要让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就可使学生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21.此文段①②③句中各存在一处逻辑谬误,请指出违背的逻辑规律并修改句子。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英雄,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为理想信念英勇牺牲的革命者,为国家富强无私奉献的改革者,为百姓免受灾难奋不顾身的普通人……虽然时代变迁,但是英雄主义情怀,始终不能被磨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阅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10月)

语文参考解析(A卷)

1.C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对应材料一第一段第一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B的前半句对应材料一第三段第一句,由“传统节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一个必然趋势”可知“传统节日与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后半句对应材料一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由“但是‘赋值’应建立在……也终究会被淘汰”可知“我们在创新时不能背离或扭曲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选项C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第一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第二段最后一句“这些社会功能对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知,传统节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但无法判断是否为“最佳途径”,有用≠最佳。选项D对应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由“传统节日既是以风俗礼仪……实践活动载体”可知,传统节日是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和实践活动载体。故选C。

2.C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内容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选项A,材料一在第一段明确提出论题(最后一句,“要围绕传统节日……贴近人民,融入生活”),随后论述了如何传播传承节日文化(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适应时代环境、赋予时代内涵,适应文化强国、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不能背离或扭曲节日文化内涵)。选项B对应材料一第二段内容,选用微信飞花令、线上祭扫、直播过节等例子,来论证传播传承文化节日,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选项C因果颠倒,由材料二第四段(“伴随着我国进入……各种冲击和挑战“+”传统节日是建立在……其存在的文化依托“)可知,“我国农耕文化体系的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复杂”是“传统节日受到的各种冲击和挑战”的原因,而不是结果。选项D,材料二既指出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第一二段)、载体功能(第五段),又指出了当下传承传统节日的现实危机(第四段)。故选C。

3.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相关知识的能力。选项A、B、C均体现了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选项D提到的是“年”这种节日的来源,不属于传统节日的载体功能。故选D。

4.①传统节日观念的淡薄化,伴随着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文化体系的瓦解,传统节日失去了其存在的文化依托。②传统节日活动形式的单调化,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被抽空。③传统节日文化寓意的庸俗化,传统节日原本的文化元素与文化意义被抹杀,逐渐沦落为商业炒作的工具。④伴随着传统节日的文化教化功能的式微,许多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与文化内涵被随意曲解。⑤传统节日面临西方节日的冲击与挑战。(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其他解析酌情给分)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去找寻当下传统节日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阻碍。由“传统节日受到了各种冲击和挑战”一句定位到第四段,根据关联词“首先”“其次”“再次”“同时”“最后”,可找出五点。

5.①利用适合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述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②借助多种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③与时俱进,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之上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④利用传统节日打造“红色思政课堂”等,有效推动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解析,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一探讨将传统节日与现代化相融合的方法/方式/途径。定位到第二段,可找出两点:1.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述方式……;2.借助各种线上平台……。定位到第三段和最后一段,可合并找出一点: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定位到第四段,可找出一点:利用传统节日打造“红色思政课堂”……。他们心中的恐惧。这说明这些侵略者是色厉内荏的,而不是敬畏娥琳娜。

6.C7.B

8.①从开篇的盛夏的太阳照在关头到结尾日脚偏西,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说明两人谈话之久。②前后的景物描写互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也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想空间。③以时间的变化衬托关尹对老子态度的变化,深化文章主题。

9.本篇小说中老子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而是认为“我是有妻有子的人”,并且认为自己不能逃避生活苦难一走了之,而是要承担为人夫、人父的责任。所以,此处的老子思想是:人是要活在人群中的,真理也是行走追寻的。这是一个开始深入现实的老子。

10.A11.B12.B13.D

14.(1)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地人。父亲是刘航。刘安世年少时已很有见识。刘航出任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密院,听到事情,常常叫刘安世来告诉他。刘安世不慌不忙地说:“王介甫请求离去,外面议论你将代替他的职务。”文彦博说:“王安石把天下搞坏到这种地步,后来的人能如何呢?”刘安世拱手说:“安世虽然是晚辈,以为未必是这样。现在的新政,果然是顺乎人心而于人有利吗?如果不是,您应当除去有害的,兴办有利的,这是易如反掌的事。”文彦博默不作声,后来见到刘航,赞叹刘安世坚定正直。

刘安世考中进士,没有参选任官。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立身行事的要旨,司马光用诚实的美德教导他,并让他从不说假话开始。司马光入朝任宰相,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刘安世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接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担任谏官。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使眼睛变亮,使胆子变大,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罪过立即到来。皇帝正用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职,应当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能这样,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恰好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去所去的地方。”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

刘安世在家中居住时也从没有懈怠的面容,坐了很久也不会侧身倚靠,写字从不用草书,不喜欢歌舞女色珍宝财富。他忠孝正直,都是效法司马光。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的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做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谢绝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祐年间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处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勾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取天大的功劳,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他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皇上,刘安世认为蔡确是指斥皇帝,触犯大不敬的罪,同梁焘等人极力论述这件事,把蔡确放逐到新州。

刘安世进任左谏议大夫。有旨意暂时停止讲筵,民间盛传宫中寻求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立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听讲,援引近臣谈论前朝治乱的要旨,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溺于所爱而忘记其可以有所作为的劝诫。”哲宗低头不说话。后来章惇当权,特别憎恨刘安世。初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排他在英州居住。

宣和六年(1124),恢复待制职务。第二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15.A

16.①对家中无食无依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父母何怙、何食、何常);②自己远离家乡、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愁苦无奈(“曷其有所”);③对连年征战、繁重征役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批判和控诉(“曷其有极”);④因征役无法正常进行农事耕作的抗议,渴望回归正常生活(“曷其有常”)。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18.①莘莘学子②马不停蹄/夜以继日/马不解鞍③得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