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姜长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24/3/122
讲解内容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第八节、压力与健康2024/3/123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第二单元、学科简史2024/3/124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正和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由此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群体。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即使是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本教程参考ICD-10的方法,用“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或精神病性障碍。2024/3/125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侧重于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为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2024/3/126第二单元学科简史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行为主义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2024/3/127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2024/3/128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正面,具有三大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异常心理活动,即心理的反面,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2024/3/129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重点2024/3/1210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1991)2024/3/1211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1986、1995)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异常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不一致,即没有“现实检验能力”/无“自知力”,如幻觉、妄想等。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正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异常心理活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不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发生了改变,要怀疑此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
2024/3/1212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重点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第二单元情感障碍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2024/3/1213
掌握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的必要性精神科医生:诊断精神疾病(Psychosis)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将精神病性障碍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留下非精神病性障碍,作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对象对于有精神病性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也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条件如下: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2024/3/1214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2024/3/1215
一、感知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mpg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感觉减退/mpg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mpg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可构成疑病观念的基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024/3/1216
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1)2024/3/1217
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幻觉可以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性幻觉。临床上以幻听最为常见,幻视次之,其他种类的幻觉出现次数较少。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又可分为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两种。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又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想、心因性幻觉等。2024/3/1218
一、感知障碍/知觉障碍(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视物变形症/mpg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患者认为周围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像舞台上的布景一样,像“水中月”,像“镜中花”,认为和过去所见到的不一样,对它们没有真实的感觉。见于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窥镜症。2024/3/1219
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2024/3/1220(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mpg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多见于躁狂发作。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发作。思维贫乏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询问往往无明确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很简单。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回答时的语速并不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之一。2024/3/1221(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2)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mpg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严重时可发展为破裂性思维。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谈话内容在主题之间或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思维不连贯表面上与破裂性思维十分相似,但产生的背景不同,它是在严重的意识障碍情况下产生的,病人的言语较上者更为杂乱,语句片段,毫无主题可言。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024/3/1222(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3)2024/3/1223(一)思维形式障碍/联想障碍(4)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思维云集可与思维中断相交替出现。病理性赘述/mpg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2024/3/1224(一)思维形式障碍/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mpg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仅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语词新作/mpg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例如:字的上半部分是“手”,下半部分是“心”,患者说“这个字读作手心,是书桌的意思”。逻辑倒错性思维/mpg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题,又缺乏逻辑根据,更突出的是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甚至因果颠倒。见于精神分裂症,亦见于偏执狂及某些病态人格。2024/3/1225(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什么是妄想妄想的种类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强迫观念/mpg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在患者脑子里反复出现。患者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欲罢不能。多见于强迫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2024/3/1226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2024/3/1227
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否认自己有病,甚至拒绝治疗,医学上称之为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当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好转时,自知力也逐渐恢复。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2024/3/1228
第二单元情感障碍2024/3/1229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2024/3/1230
意志活动障碍意志增强/mpg这是指一般意志活动的增多而言。这类症状可见于躁狂状态或精神分裂症。意志缺乏/mpg患者对任何活动都缺乏明显的动机,也没有明确的打算和要求。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共存,构成阴性症状群。意志减退/mpg患者的意志活动明显减少,由于伴有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兴趣索然,意志消沉,不愿参加外界活动。这类症状常见于抑郁症,并构成该病“三主症”(即思维迟缓、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的表现之一。2024/3/1231
运动行为障碍2024/3/1232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重点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第二单元心境障碍第三单元神经症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第五单元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第七单元癔症2024/3/1233
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一、精神分裂症二、妄想性障碍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此类精神障碍的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精神病性的,需要心理咨询师特别注意加以鉴别,并及时转诊。2024/3/1234
一、精神分裂症概念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症状,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落现实为特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2024/3/1235
二、妄想性障碍概念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paranoidmentaldisorders),是一种以妄想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病性障碍。特征病前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妄想具有系统化倾向,内容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出现幻觉但历时短暂而不突出;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2024/3/1236
三、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包括了诊断名称不同的一组障碍。共同的特点是:在2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心因;在2~3个月内痊愈。抗精神病药物见效快、疗效好。2024/3/1237
第二单元心境障碍一、躁狂发作二、抑郁发作三、双相障碍四、持续性心境障碍心境障碍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辅助性的,在心理咨询师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鉴别和转诊。2024/3/1238
心境障碍/概念与分类概念心境障碍(mooddisorder),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effective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分类临床上常见的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及恶劣心境等几个类型。2024/3/1239
一、躁狂发作2024/3/1240
二、抑郁发作特点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故称“三低”症状,其中情绪低落最为重要。典型症状还可见早晚有所变动,具有晨重夜轻的变化。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2024/3/1241三、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2024/3/1242四、恶劣心境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其主要表现为: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工作、学习、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患者有求治要求。在大多数时间里,感到心情沉重、沮丧,看事物犹如戴一副墨镜一样,周围一片暗淡;对工作无兴趣,无热情,缺乏信心,对未来悲观失望,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能力降低等。患者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其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即使有缓解,一般也不超过2个月。我国原来的分类中一直称为抑郁性神经症,并入神经症中,现根据ICD-10、DSM-Ⅵ,称为恶劣心境障碍,列入心境障碍的一个亚型。2024/3/1243附:抑郁发作与恶劣心境的鉴别诊断抑郁发作以内因为主,恶劣心境以心因为主;抑郁发作有明显的生物学特征性症状;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症状呈昼重夜轻的变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抑郁发作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多为自限性病程,为间断病程;恶劣心境病程较长,至少持续2年。2024/3/1244
第三单元神经症神经症的概念神经症的特点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评定方法2024/3/1245一、神经症的概念神经症(neurosis)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许又新,1992)2024/3/1246二、神经症的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典型的体验是,感到不能控制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病人对症状的事实方面有自知力。精神痛苦病人往往主动求医,或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喜欢诉苦是神经症病人普遍而突出的表现之一。持久性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或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基础。由于上述特点,结合中国精神卫生现状,神经症不可避免地成为心理咨询实际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24/3/1247三、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正常心理/常性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神经症/变形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评定标准2024/3/1248
第四单元应激相关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三、适应障碍2024/3/1249
应激相关障碍/概念和特征概念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共同特点
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应激相关障碍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24/3/1250
一、急性应激障碍2024/3/1251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s,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最长可至半年,大多数在一年内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为持久的人格改变。2024/3/1252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
2024/3/1253
三、适应障碍/概念适应障碍
(AdjustmentDisorders):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功能和行为表现。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2024/3/1254三、适应障碍/临床表现2024/3/1255
第五单元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人格障碍二、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2024/3/1256
一、人格障碍/概念描述性定义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环境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心理咨询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2024/3/1257
一、人格障碍/临床分型(1)2024/3/1258
一、人格障碍/临床分型(2)表演性人格障碍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为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严格要求与完美无缺为特征。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常有回避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助。2024/3/1259
二、性心理障碍/概念2024/3/1260
二、性心理障碍/临床类型2024/3/1261
二、性心理障碍/治疗2024/3/1262
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一、进食障碍二、睡眠障碍三、性功能障碍2024/3/1263
一、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是一种以病态的对肥胖的恐惧、体像障碍、过分追求苗条为特点的进食障碍。神经性贪食是指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和行为,食后以呕吐、导泻、利尿、禁食或过度运动等方法来抵消体重增加的进食障碍。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
神经性呕吐指一组自发或故意诱发反复呕吐的精神障碍,呕吐物为刚吃进的食物,不伴有其他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与神经性厌食有部分重叠,但神经性呕吐患者体重无明显减轻,体重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且无控制体重的动机和行为。2024/3/1264
二、睡眠障碍2024/3/1265
三、性功能障碍2024/3/1266
第七单元癔症一、分离性障碍二、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2024/3/1267
癔症(Hysteria)/定义描述性定义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2024/3/1268
癔症/临床表现(1)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情感爆发(emotionaloutburst)癔症性遗忘(hystericalamnesia)癔症性漫游(hysteriafugue)癔症性假性痴呆(hystericalpseudodementia)癔症性身份障碍(hystericalmultiplepersonality)2024/3/1269
癔症/临床表现(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大发作(hystericalseizure)癔症性瘫痪(hystericalparalysis)癔症性的感觉障碍:癔症性失明(hystericalblindness)癔症性失聪(hystericaldeafness)2024/3/1270
癔症/临床表现(3)癔症的特殊表现方式癔症的集体发作又称流行性癔症。起初有一人出现癔症发作,周围目睹者精神受到影响,相继发生类似症状。赔偿神经症在工伤、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中,受害人往往提出经济赔偿要求。在诉讼、调解过程中,显示、保留和夸大症状,有利于受害人索取赔偿。2024/3/1271
癔症/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具备排除性证据和支持性证据
排除性证据以躯体症状为主者,排除器质性问题,尤其应排除癫痫大发作。以精神障碍为主者,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支持性证据因应激而起病;症状具有暗示性;继发获益。三者缺一不可。2024/3/1272
癔症/治疗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治疗药物治疗急性病人(如情感爆发):予镇静药物,可肌注安定10mg,或氯丙嗪50mg。反复发作的病人:予抗焦虑的药物等2024/3/1273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重点2024/3/1274
第一单元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024/3/1275第二单元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1988)体验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等。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发展标准:即着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与分析。二、评估心理健康的十标准郭念锋于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提出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十个标准。(略,自学)2024/3/1276
第三单元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是指心理异常或有精神障碍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不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2024/3/1277
第六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概述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重点2024/3/1278
第一单元概述/工作对象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心理不健康的各类状态,是心理健康咨询的“主阵地”。在目前的咨询心理学的实践中,即便是神经症患者,他们处于对精神病的偏见,也倾向去找精神病院以外的咨询心理学工作者,而不愿走进精神科。面对这种情况,咨询心理学工作者不得不采取现实的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专注自己的专业领域,又不得不顾及已经划入精神病学领域的某些问题。2024/3/1279第一单元概述/用途使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相区分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限定心理健康咨询的范围非精神科患者/非思想政治工作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2024/3/1280第一单元概述/效度症状学效度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情绪心理学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的真实性。预测效度对自然发展的预期外界干预下的预期/非专业的社会支持、专业的心理咨询结构效度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2024/3/1281
第二单元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一般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2024/3/1282
一、一般心理问题/定义和维度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维度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2024/3/1283
一、一般心理问题/诊断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而不能自行化解;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2024/3/1284
二、严重心理问题/定义和诊断要点定义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诊断要点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冲突是常性的,持续时间在半年之内。如果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之内,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方面出现严重缺陷,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或其他精神障碍对待。2024/3/1285
二、严重心理问题/诊断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泛化)。2024/3/1286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在第三种类型的不健康状态下,内心冲突是变形的,如果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简易评定法还不能确诊为神经症,那么,它已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者它本身就是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包括病程、严重程度。2024/3/1287
附: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刺激:不强烈较为强烈时间: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程度:理智控制,不失常态,基本维持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对生活、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泛化:不泛化泛化2024/3/1288第七节关于健康心理学(1)2024/3/1289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2)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日常状态2024/3/1290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3)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过去医生是治“病”,现在医生是治“人”治疗:躯体疾病、心理辅导。充分理解、同情病人的痛苦,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主要是支持疗法对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必须请精神科医生会诊。2024/3/1291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第二单元压力的适应第三单元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2024/3/1292第一单元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压力的定义压力(stress)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员工招聘2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西南宁上林县禁毒委员会招聘禁毒社工1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疼痛科学前沿知识与镇痛治疗新技术论述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呼吸内科医学影像学综合评估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临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聘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药物过敏科药物过敏综合处理方案设计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通辽开鲁县教体系统招聘20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实验外科学外科手术模拟操作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耳鼻喉科鼻窦炎手术后护理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淮南市大通区和寿县经开区公开招聘社区“两委”后备干部30名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红河红家众服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工作人员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双11大促商家一站式指南
- 助理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梯管理安全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2 6、7的加减法(课件)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 DL-T 794-2024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消防战斗服穿戴培训课件
- 天津市受问责干部管理办法
- 老年病人误吸预防及护理
- 国庆假期安全课件小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